Тёмный
釋照德
釋照德
釋照德
Подписаться
阿彌陀佛
20240804淨土大經科註第211集 360p
1:32:40
16 часов назад
20240728淨土大經科註第210集 360p
1:33:57
14 дней назад
20240707淨土大經科註第209集 360p
1:31:53
21 день назад
20240630淨土大經科註第208集 480p
1:31:13
Месяц назад
20240623淨土大經科註第207集 480p
1:27:41
Месяц назад
20240616淨土大經科註第206集 480p
1:32:13
Месяц назад
20240609淨土大經科註第205集 480p
1:28:12
Месяц назад
20240602淨土大經科註第204集 480p
1:33:5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0240526淨土大經科註第203集 480p
1:40:5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0240519淨土大經科註第202集 480p
1:29:1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0240512淨土大經科註第201集 480p
1:29:2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0240505淨土大經科註 第200集
1:36:47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9
1:32:56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8
1:33:0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7
1:33:46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6
1:33:5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5
1:32:4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4
1:33:2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3
1:33:2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2
2:46:1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1
2:46:49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90
2:45:3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地藏菩薩本願經013
1:34:22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89
2:52:09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88
1:32:01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87
1:32:33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地藏菩薩本願經~011
1:38:53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淨土大經科註~186
1:35:25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地藏菩薩本願經~010
1:40:33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Комментарии
@angieyang2289
@angieyang2289 6 дней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user-sr6vr3jr8f
@user-sr6vr3jr8f 11 дней назад
感恩
@jennyquah8277
@jennyquah8277 Месяц назад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jimlao4468
@jimlao4468 Месяц назад
7歲小女孩,念佛3年就無病無痛地走了,試問天下哪個父母希望發生這種事情呢?
@jimlao4468
@jimlao4468 Месяц назад
聽說極樂世界沒有時間的概念,也沒有白天和黑夜,但是經上說晝夜六時,請問是怎麼回事呢?供請法師開示,謝謝!
@jimlao4468
@jimlao4468 Месяц назад
請問法師,生到極樂世界后,自己摸自己的手,有感覺嗎?摸地上的黃金,有感覺嗎?它到底是個精神世界,還是一個物質世界?供請法師開示?
@jimlao4468
@jimlao446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請問法師一個問題,佛家說人死後有可能在49天內投胎從新做人。在母體里,如果母親喝熱,吃冷,該嬰兒都有感覺,但有些人,在母親生產前幾天才投胎,那麼說,這個嬰兒在母體懷孕期間都只有肉體,沒有靈魂嗎?供請法師開示,謝謝。阿彌陀佛。
@user-rn9jf6qm1o
@user-rn9jf6qm1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頂禮上照下德法師。
@nee4049
@nee4049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法师早上好吉祥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user-xj6my9wf6r
@user-xj6my9wf6r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恩法師清析的講解受益良多。
@user-nt5gf6rj2b
@user-nt5gf6rj2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加上中文字幕字義更清楚。
@user-pe9xe3qn2n
@user-pe9xe3qn2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您的提醒,目前缺乏會打字的人。早期有部分有字幕,但年事已八十了!
@user-nt5gf6rj2b
@user-nt5gf6rj2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user-pe9xe3qn2n 可以從網站或臉書公告尋求相關有意願人才志工。
@uikhengcheah2733
@uikhengcheah273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阿弥陀佛 🙏🙏🙏
@user-yb6if8ni9y
@user-yb6if8ni9y Год назад
感恩法師慈悲開示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Год назад
法師不懂大乘 講的都是方便法 捨報後會很慘 佛教所說的慈悲,並不是一味的爛慈悲,而是需要智慧的,就如同 佛在《瑜伽菩薩戒本經》所說:一個人要造作五逆重罪時,有受菩薩戒者;為了不讓他堕落無間地獄 ,「以憐愍心,而斷彼命。不但不犯菩薩戒,而且是生多功德。」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做分別,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不然就成了助紂為孽: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 欲:作自愚伴。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由於淨土祖師居多為未開悟,又喜歡斷章取義教人不用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而成就了毀謗正法,所以往生者少。 學佛人該深入義理,才能得智慧,才不會被邪師誤導,斷送法身慧命;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皆為斷章取義不符因果,而成就毀謗正法。 善導大師已明說一一品各有其往生因,想往生者修行九品,皆名念佛非獨口稱名號。 善導大師說:上品往生者,要讀誦大乘解第一義,發菩提心行菩薩行;中品往生者,要具足眾戒;下品往生者,造作五逆十惡,臨終懺悔念佛,不可斷章取義誤導眾生。 受菩薩戒者有幾條戒是時常在犯;瑜伽戒本經突吉羅法第六不施法戒、第二十一不受師教戒、第三十八不隨他戒、第三十九不隨喜功德戒。 《央掘魔羅經》卷二: 若諸眾生多背諸佛者,聞如來藏則生誹謗,彼諸眾生自燒種子。嗚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於三世中甚可哀愍。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Год назад
往生極樂 目的是要成佛度眾生 有些人對成佛之法不甚歡喜 看來他們的發願往生 是虛假的 應該懺悔。 要護持了義正法 所有佛子應擁護了義正法,令不斷絕。為我們的子孫,為全世界的子孫,也為了所有的眾生,不只是這個世界的眾生而已;還有鬼神界、畜生道、天道的眾生也將會往生到這裡,到人間來 ;為這些眾生,要護持了義正法。說自私切身一點,也為未來世的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往生再來時,這裡没有了義正法,那我們往生來做什麼?不如去極樂世界下品下生,都比重新生在這裡好;所以,為未來世的自己,也應這樣做。也為過去世的無量父母,亦應這樣做;我們既然發願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你未來世必定還有很多父母,所以應為未來世父母著想,要護持了義正法,令不斷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 ,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盲昧無知的擁戴;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 在家也可為勝義僧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五: 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 「復次,善男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 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 「云何名勝義僧?謂 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德尊高,於一切法自在者;若獨勝覺;若阿羅漢;若不還;若一來;若預流;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 「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解脫戒,是名世俗僧。」 「云何名啞羊僧?謂不了之根本等罪犯與不犯,不知轉重,毁犯種種小隨小罪,不知發露懺悔所犯。惷愚魯鈍,於微小罪不見、不畏,不依聰明善士而住,不時時間往詣多聞聰明者所,親近承事。亦不數數恭敬請問,云何為善?作何為惡?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啞羊僧攝、是名啞羊僧。」 「云何名無慚愧僧?謂若有情為活命故,歸依我法而求出家。得出家已,於所受持別解脫戒,一切毁犯,無慚、無愧,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內懷腐敗,如穢蝸螺,貝音狗行,常好虛言曾無一實;慳貪、嫉妒、愚痴、憍慢,離三勝業,貪著利養恭敬名譽;耽湎六塵,好樂婬泆,愛欲色、聲、香、味、觸、境;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無慚愧僧攝,毁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 《大乘起信論》 復次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 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 「如實不空」 文中說「有自體」,意思是:若沒有妄則沒有自體,說「自體不空」,是在表示「如實空」並不是「斷滅空」。 《佛說當來變經》 佛告諸比丘,復有三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三: 一既不護禁戒、不能攝心、不修智慧。 二自讀文字,不識句逗,以上著下,以下著上,頭尾顛倒不能解了,義之所歸,自以為是。 三明者呵之,不從其教,反懷瞋恨,謂相忌妒;識義者少:多不別理:咸云為是!是為三事,令法毀滅。 (出家學佛,不能精進修學了義正法,反習雜句~淺末小經;聞甚深法,不以為喜,諸天流淚,口發斯言,大法欲滅,故使其然、速逝而去。) 《大乘起信論》分辨魔事 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若說陀羅尼。若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眾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 這是說魔事會破壞定心,在這裡只是稍微指示它的相狀,使人知道應該如何去對治。《楞嚴經》中把魔事講得很清楚,在禪定當中,因為五陰未破而顯現的魔事,共有五十種,深淺不一。有說:或被天魔,諸惡鬼神,精魅魍魎,全部都來擾亂你;或是你的陰魔心魔,自作其孽,都一一詳示,這裡只是略說大概而已。 文中說「諸魔外道鬼神」指的是在因地中也修禪定,卻因為惡習邪見而墮落在這一類的人,受到禪定氣分的熏發,因此現行而作惱亂。 說「當觀唯心,境界則滅」的意思:雖然外魔能夠撓亂定心,但這也是由於自己有這樣的惡習,現在因修定而熏發現前,由於自己的心識,寄託在它的外形,所以變影來惱害,因此說是唯心,其實並沒有外來的境界,若是能觀唯心,這些就自然消滅了。 這是習氣魔。這種魔是因為修行的人過去多生有親近修習佛法 ,執持佛法相沒有忘失,或是修習空見就認為已是究竟了,貪求宿命的知見,所以現在因定而薰發,在三昧中,就顯現這類的事。由於原本修行的因就不正確,所以使他貪著世間名利之事,這正是唯心所變現。 這是煩惱魔。這種魔是由於過去曾經修習外道三昧,並沒有斷煩惱,現在雖然依佛法而修行,但因為還未進入正定聚,所以熏發過去的舊習,才顯現這樣的事。 佛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佛於《佛藏經》卷二已經說過: 舍利弗!如是因緣如來悉知,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壞我正法 。 《大般涅槃經》卷七也說過: 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user-pe9xe3qn2n
@user-pe9xe3qn2n Год назад
菩薩慈悲:末學是依據淨空老法師所說復講,您要批評指正也應當深入了解老人家,再來下定論,您這麼說,已經毀謗佛菩薩、祖師,聖賢人了!懺悔吧!願您吉祥,以後不再回覆!阿彌陀佛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Год назад
@@user-pe9xe3qn2n 往生極樂 目的是要成佛度眾生 有些人對成佛之法不甚歡喜 看來他們的發願往生 是虛假的 應該懺悔。 要護持了義正法 所有佛子應擁護了義正法,令不斷絕。為我們的子孫,為全世界的子孫,也為了所有的眾生,不只是這個世界的眾生而已;還有鬼神界、畜生道、天道的眾生也將會往生到這裡,到人間來 ;為這些眾生,要護持了義正法。說自私切身一點,也為未來世的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往生再來時,這裡没有了義正法,那我們往生來做什麼?不如去極樂世界下品下生,都比重新生在這裡好;所以,為未來世的自己,也應這樣做。也為過去世的無量父母,亦應這樣做;我們既然發願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你未來世必定還有很多父母,所以應為未來世父母著想,要護持了義正法,令不斷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 ,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盲昧無知的擁戴;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 在家也可為勝義僧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五: 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 「復次,善男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 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 「云何名勝義僧?謂 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德尊高,於一切法自在者;若獨勝覺;若阿羅漢;若不還;若一來;若預流;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 「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解脫戒,是名世俗僧。」 「云何名啞羊僧?謂不了之根本等罪犯與不犯,不知轉重,毁犯種種小隨小罪,不知發露懺悔所犯。惷愚魯鈍,於微小罪不見、不畏,不依聰明善士而住,不時時間往詣多聞聰明者所,親近承事。亦不數數恭敬請問,云何為善?作何為惡?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啞羊僧攝、是名啞羊僧。」 「云何名無慚愧僧?謂若有情為活命故,歸依我法而求出家。得出家已,於所受持別解脫戒,一切毁犯,無慚、無愧,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內懷腐敗,如穢蝸螺,貝音狗行,常好虛言曾無一實;慳貪、嫉妒、愚痴、憍慢,離三勝業,貪著利養恭敬名譽;耽湎六塵,好樂婬泆,愛欲色、聲、香、味、觸、境;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無慚愧僧攝,毁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 《大乘起信論》 復次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 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 「如實不空」 文中說「有自體」,意思是:若沒有妄則沒有自體,說「自體不空」,是在表示「如實空」並不是「斷滅空」。 《佛說當來變經》 佛告諸比丘,復有三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三: 一既不護禁戒、不能攝心、不修智慧。 二自讀文字,不識句逗,以上著下,以下著上,頭尾顛倒不能解了,義之所歸,自以為是。 三明者呵之,不從其教,反懷瞋恨,謂相忌妒;識義者少:多不別理:咸云為是!是為三事,令法毀滅。 (出家學佛,不能精進修學了義正法,反習雜句~淺末小經;聞甚深法,不以為喜,諸天流淚,口發斯言,大法欲滅,故使其然、速逝而去。) 《大乘起信論》分辨魔事 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若說陀羅尼。若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眾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 這是說魔事會破壞定心,在這裡只是稍微指示它的相狀,使人知道應該如何去對治。《楞嚴經》中把魔事講得很清楚,在禪定當中,因為五陰未破而顯現的魔事,共有五十種,深淺不一。有說:或被天魔,諸惡鬼神,精魅魍魎,全部都來擾亂你;或是你的陰魔心魔,自作其孽,都一一詳示,這裡只是略說大概而已。 文中說「諸魔外道鬼神」指的是在因地中也修禪定,卻因為惡習邪見而墮落在這一類的人,受到禪定氣分的熏發,因此現行而作惱亂。 說「當觀唯心,境界則滅」的意思:雖然外魔能夠撓亂定心,但這也是由於自己有這樣的惡習,現在因修定而熏發現前,由於自己的心識,寄託在它的外形,所以變影來惱害,因此說是唯心,其實並沒有外來的境界,若是能觀唯心,這些就自然消滅了。 這是習氣魔。這種魔是因為修行的人過去多生有親近修習佛法 ,執持佛法相沒有忘失,或是修習空見就認為已是究竟了,貪求宿命的知見,所以現在因定而薰發,在三昧中,就顯現這類的事。由於原本修行的因就不正確,所以使他貪著世間名利之事,這正是唯心所變現。 這是煩惱魔。這種魔是由於過去曾經修習外道三昧,並沒有斷煩惱,現在雖然依佛法而修行,但因為還未進入正定聚,所以熏發過去的舊習,才顯現這樣的事。 佛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佛於《佛藏經》卷二已經說過: 舍利弗!如是因緣如來悉知,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壞我正法 。 《大般涅槃經》卷七也說過: 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user-ig8fn5pn4m
@user-ig8fn5pn4m Год назад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經典,衪講的不只是萬法皆空而已,重要的是在講我們本來的面目,真心如來藏。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能見如來」是講,要見我們的自性如來藏,就要離色聲香味觸法才能見,也就是要離,見聞覺知心才能證得,禪宗所說的,離心、意、識,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前三句是講一切法空相,第四句「應作如是觀」也是講我們的自性如來藏,不然就成了斷滅空。 「應作如是觀」 就是第二般若時 轉入第三方廣唯識時的內涵。 (很多人都解釋錯誤) 所以達摩祖師以唯識系的《入愣伽經》作為開悟的標地,表示離佛陀越近,法越濃純。 《入楞伽經》卷九云: 世諦一切有, 第一義諦無, 而實體無相, 是第一義諦。 見於虛妄法, 是故說世諦, 因於言語生, 無如是實體。 略釋:「佛法中之世俗諦,是說三界一切法有生住異滅等種種三界有的法相,第一義諦則非三界有的法相,祂是無相的法界本體,此真實而無相的涅槃實體即是第一義諦。世間人唯見三界有的種種虛妄法相的存在,因此為他們開示演說佛法中的世俗諦,世俗諦也就是因為此文字語言的施設而有,無有像是第一義諦之涅槃本際一樣的實體自性存在。」佛弟子解釋佛法,不能像斷滅者那樣妄說,將「第一義諦無」斷句取義解釋為無有第一義諦的意思,因為這樣解釋的話,則接下來的「而實體無相,是第一義諦」就會說不通;並且以下一句「無如是實體」的世俗諦義開示來相比對,即能顯見應有「有如是實體,是第一義諦」的意義蘊含其中。所以,此段經文也沒有像斷滅者們妄說的「無有法界實相實體」之意涵。 大乘起信論云 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本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這是破:認為真如涅槃是斷滅空:「認為緣起性空是究竟」。因為有些人不明了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假名,並不是真實,卻認為是實有,所以才說畢竟體空,以破他們的執著。聽的人不知這是破著的語言,就執著語言妄計真如涅槃是斷滅空。如何對治呢?說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因為具足無量性功德的關係。 (第六意識是斷滅空) 學佛就是要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這個如來藏心是要離見、聞、覺、知,才能證得;是故禪宗祖師教人參禪曰:離心、意、識,參;也就是《楞嚴經》二十五種圓通法門所修。 阿難!汝性沉淪, 不悟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 ,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馬鳴菩薩以止觀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的方法如下: 《大乘起信論》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這是廣明修習止觀的歷程,而修心入定的方法,在這當中也完全指示的很清楚。「住於靜處」就是遠離外緣熱鬧的地方。天台小止觀有說到:想修學入定,要先學習調和身、心、息。文中所說的「端坐」,就是「調身」,身體不俯下、不仰上,所以說「端坐」。「正意」就是「調心」,不昏沈、不掉舉,寂照現前,所以說「正意」。 但是這裡所說的修止觀的方法是:不依氣息,因此不調息,不依氣息形色,這是離自身;不依虛空四大,是離外在的世界;不依見聞覺知,則是離心意識。所以古大德在教人參禪時都說:於内,要沒有身心之見,於外,也沒有世界之相,只須離心意識去參,要超越凡聖的方法去學,要遠離妄想境界的企求,因此這裡都說「不依」,也就是「脫離」的意思。 「一切諸想」至「念念不滅」這五句,正是用心的方法。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有的真心,一向以來都是用妄想心在做事,因此現在要修習,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念想。所以《楞伽經》中說:「從上諸聖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這一句話,是最為明白切要。 問:妄想無性,要如何除呢? 答:「一切諸想,隨念皆除。」意思就是說:這一念乃是直心正念真如之念。現在用心,只要提起這一念為主,再沒有第二念,以這一念的觀照之力,若見妄想一起,就隨即一念照破,當下消滅,更不容其相續,這也就是永嘉禪師所謂的「斷相續心」,參禪的要訣,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念了,這已是明確的指出修行的重點。
@user-uk1jy5xh3m
@user-uk1jy5xh3m Год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user-hl3rl8nb2v
@user-hl3rl8nb2v Год назад
感恩🙏法師 末學比丘 劍鋒 千師萬法我願求。
@user-gc1hy1od1c
@user-gc1hy1od1c Год назад
옴 아아나 사바하 흐르라
@user-gc1hy1od1c
@user-gc1hy1od1c Год назад
성불하시옵소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