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心靈禅韻  Mindful Zen Melody
心靈禅韻  Mindful Zen Melody
心靈禅韻 Mindful Zen Melody
Подписаться
佛法無邊,人生百科,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南無阿彌陀佛
The Boundless Dharma, Encyclopedia of Life, awaken to life, dedicated to life, Namo Amitabha Buddha

一切隨緣:隨緣消舊業,隨緣度衆生
Everything is with fate: Clear old karma accordingly, liberate beings accordingly.

本頻道與您共同踏上壹條心靈之旅,爲您呈現佛法啓發以及深思的內容,幫助您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和與智慧。
This channel, together with you, embarks on a journey of the soul, presenting you with inspirational and thought-provoking content related to Buddhism, helping you find inner peace and wisdom in everyday life.

(有多語言字幕.Multi-language subtitles are available.)
禅宗为什么说:见性成佛
4:3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禅宗起源与“拈花微笑”的故事
5:24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禅宗公案:三师斗法
4:50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禅宗名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5:00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探访古寺名刹:水漫金山之金山寺
22:51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探访古寺名刹:龙门石窟奉先寺
9:14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Комментарии
@1020cjh
@1020cjh Месяц назад
佛法滅盡, 還要9,000多年啦.
@ajwu1028
@ajwu102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隨喜讚歎,南無阿彌陀佛🪷
@chenggongShi
@chenggongShi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吃好睡好就是修行啊
@solovision68
@solovision6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very attractive story from Zen master
@chenggongShi
@chenggongShi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看似无厘头的争论却蕴含着佛法的大道理,这就是禅宗的特色
@林祥寶-f1j
@林祥寶-f1j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想救嗎?找到吾
@劉宇捷-z6d
@劉宇捷-z6d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能力範圍內幫忙 為善助他人為快樂之本
@ajoyce3284
@ajoyce328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生活太艰难,不得不流浪四方,流浪中,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真的无可奈何啊!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经,道德经,圣经讲的是同样的内容。人们一直没有读懂。才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电子湮灭实验证实当伽马射线光子和近核电磁场相遇时产生了电子和正电子,这就说明电子和正电子构成于电磁场。磁场不是独立的物质,他是电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说明宇宙构成于电场。 宇宙构成于同一种永恒存在的东西,道德经里叫“道”,佛经里叫“万物的本性”,圣经里叫“上帝”,就是现在科学里的电场(电子湮灭实验证实了这一点)。电场的稳定状态有两种,环状和辐射状。宇宙本来是以环状电场存在的(道生一)(电场没有固定形状,被称作“无形质”,简称“无”),后来在运行时出现扭曲,产生了相对稳定的辐射状排布,由于电场的方向性,这种排布有两种,方向向内和向外,两者组成一致,但性质相反,被称作阴阳,也就是正负电荷粒子。比如电子和正电子都构成于电场,但性质相反(一生二)(这种结构在外围看像一个球,有固定形状,被称作“有形质”,简称“有”,佛经里叫“相”),这就是为什么电子外围的电场是辐射状排布的原因。后来有了光子(二生三),带电粒子和光子一起构成了宇宙的粒子部分(三生万物)。这里的万物是指所有粒子态物质。所以有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说法。道没有阴阳。形成粒子后才有了阴阳。万物出自有,有出自无,有和无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命名,说得清清楚楚。佛经里则描述为: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翻译过来就是一切粒子态的物质均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形电场吗?道德经里描述:道飞逝远方,回返。因为道是环形的。带电粒子相互吸引形成了大的粒子,比如原子,分子,星体等。粒子在宇宙中占的比例很小,宇宙的主体和本体是电场。但常人看不见场。宇宙的所有信息都存储在这些电场中。存储你个人信息的部分就是你的灵魂。意识就是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产物。宇宙中的万物之间都由场连接着,信息是相通的。但常人习惯于用五官感知世界,只能看到一部分粒子,丧失了感知场的能力。所以无法读出这些信息。有些人在有些状态下恢复了这种感知能力,比如做梦,催眠,开悟等状态。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信息。现在科学是从研究粒子开始的,对场的认识有限。意识,灵魂,能量,物体间相互作用,量子纠缠,暗物质等都是场的行为。现在科学搞不清楚。老子,释迦摩尼,耶稣就是些开悟的人,他们的意识可沿时间和空间瞬移,所以他们能看到一个全部的宇宙以及演变过程。道德经,佛经和圣经讲的是同样的内容,宇宙的演变,和现在的物理学类似,只是比现在物理学更高一个层次,是终极的自然学。人们一直没有读懂这些经典。被后来被解读成了宗教和哲学。这些经典的重要部分不是思想,是描述。我做了两个视频讲解这个:宗教和科学的统一。感兴趣可点击去看一看(看2022年上传的视频)。看过就什么都明白了。很容易理解。 宗教就是误读这些经典的产物,一些人还用来骗人,于是出现了求神拜佛的乱象。正是宗教毁了这些经典。
@yuetkwaiwan5021
@yuetkwaiwan5021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祝小師父龍年快樂身體健康❤🌹🌹🌹
@一拳傳說
@一拳傳說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meichucheung-n1j
@meichucheung-n1j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tannongsee830
@tannongsee830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wanwan-oi7fc
@wanwan-oi7fc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紧記小和尚慧示感恩❤🎉🎉🎉
@wanwan-oi7fc
@wanwan-oi7fc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恩'小师父引提得对❤🙏🙏🙏
@yukho-cr9fc
@yukho-cr9fc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BabyLim-f3h
@BabyLim-f3h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小师傅你好,感恩,❤️
@BabyLim-f3h
@BabyLim-f3h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小师傅你好,
@solovision68
@solovision68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學習了😍😄💗
@tannongsee830
@tannongsee830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鄒政常-f3n
@鄒政常-f3n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恩小師父.的金言.
@李茂宏
@李茂宏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那就誠請 師長們心胸寬廣 解除 拖鞋吧! 必境先天之口誤的 不是小弟。不是嗎!真LOVE
@yuetkwaiwan5021
@yuetkwaiwan5021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恩小師父慧言教訓❤❤❤🎉🎉🎉
@johnsontehtehsoonhuat8886
@johnsontehtehsoonhuat8886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很高兴認識你❤❤❤❤❤❤❤❤😂😂😂😂😂😂😂😂😂
@黄子龙-n6g
@黄子龙-n6g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谢小师父特别的祝福也祝愿您新年快乐吉祥如意日新月异前程似锦❤❤❤❤❤❤❤❤❤❤❤❤❤❤❤❤❤❤❤❤❤❤❤❤❤❤❤❤❤❤❤❤❤❤❤❤❤❤❤❤❤❤❤❤❤❤❤
@sangphungnam370
@sangphungnam370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solovision68
@solovision68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謝對快樂的完美詮釋👍🙏❤
@naig7764
@naig776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對嗎
@viviankhoo7477
@viviankhoo7477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MỹLệPhạm-s3z
@MỹLệPhạm-s3z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邱德明-q2z
@邱德明-q2z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小師父教導“無常”,了解世事難料無常。
@betterlaw930
@betterlaw93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知道自己是眾人的敵人,在外人的眼光是沒有得救,自己是敵人更加鬥不過敵人!只有救自己的人格,才有希望!
@我愛鍾離
@我愛鍾離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些話我媽以前跟我說過,我不懂,後來我2、3年就忘了,現在聽到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bilibulubala9586
@bilibulubala958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choiyukhung5576
@choiyukhung557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只補充一吓!🙏🙏🙏🙏🙏🙏🙏🙏🙏🙏🙏🙏🙏🙏🙏🙏🙏🙏🙏🙏🙏🙏🙏🙏🙏🙏
@wanwan-oi7fc
@wanwan-oi7fc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早安感謝小师父🙏🙏🙏
@月娥甘
@月娥甘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清晨醒來的時候.聽到小師傅,😂❤説佛法,説個忍字,😂❤好有道理好明白,😅❤感恩小師傅刻苦耐勞,😂❤的天天説佛法,😅❤我祝願小師傅健康成長,😂❤感恩天地宇宙所有安排,😅❤如果宇宙中十份之1人能修行,😂❤宇宙好霪靜和諧,😅❤家家戶戶開心和諧。😂❤孑女兒孫善良教順,😅❤奶奶爺爺,公公婆婆,就幸福,開心。快樂,健康,😂❤樂也容容。😂❤感恩.,感恩,感恩😂❤無盡的感恩,👍🏻👍🏻👍🏻👍🏻👍🏻👍🏻👍🏻👍🏻我送給小師傅贊賞👍🏻👍🏻👍🏻👍🏻👍🏻👍🏻👍🏻👍🏻👍🏻👍🏻👍🏻❤❤❤❤❤❤❤❤
@月娥甘
@月娥甘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清晨醒來的時候,.聽到小師傅説法。😂❤
@好可的糖醬
@好可的糖醬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張立樺
@張立樺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由于如来和菩萨摩诃萨 已经明心、见性无殊,所以如来菩和菩萨的境界是 色form 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色法。 然后如来菩萨无量劫的六度万行,结果妙法方便有缘,方便如幻众生在西方极乐世界,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佛说无量寿经》:「...目睹其色、鼻知其香、舌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佛說無量壽經》: [0270c05]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頗梨樹、珊瑚樹、瑪瑙樹、車璩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頗梨為葉,華、果亦然;或水精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珊瑚樹,瑪瑙為葉,華、果亦然;或瑪瑙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車璩樹,眾寶為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精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車璩為實;或有寶樹,白銀為本、琉璃為莖、水精為枝、珊瑚為條、瑪瑙為葉、車璩為華、紫金為實;或有寶樹,琉璃為本、水精為莖、珊瑚為枝、瑪瑙為條、車璩為葉、紫金為華、白銀為實;或有寶樹,水精為本、珊瑚為莖、瑪瑙為枝、車璩為條、紫金為葉、白銀為華、琉璃為實;或有寶樹,珊瑚為本、瑪瑙為莖、車璩為枝、紫金為條、白銀為葉、琉璃為華、水精為實;或有寶樹,瑪瑙為本、車璩為莖、紫金為枝、白銀為條、琉璃為葉、水精為華、珊瑚為實;或有寶樹,車璩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精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0271a02] 「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出妙法音,普流十方一切佛國。其聞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不遭苦患;目覩其色、耳聞其音、鼻知其香、舌甞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 [0271a13] 「阿難!若彼國人天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0271a18] 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0271a25] 「又,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露,覆蓋其上。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車璩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車璩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天優鉢羅華、鉢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0271b09] 「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調和冷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極樂。 [0271b25]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應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車璩、瑪瑙、珊瑚、虎珀、明月真珠如是眾鉢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0271c04] 「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人、天,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人、天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0271c10]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 [0271c11] 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醜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所以然者?貧窮乞人底極廝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飢寒困苦,人理殆盡。皆坐前世不殖德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犯惡山積。如是壽終,財寶消散,苦身積聚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怙,無德可恃,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罪畢得出生為下賤,愚鄙斯極示同人類。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修善,無所違諍。是以壽終,福應得昇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餘慶今得為人,遇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眾所敬事,妙衣珍膳隨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 [0271c27] 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忉利天王,又復醜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0272a06]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諸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人天踐之而行。無量寶網彌覆佛上,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絞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0272a18] 「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地輒開裂,以次化沒清淨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 [0272a22]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葉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煒燁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实通过念佛也可以明心、见性无殊(明心菩提),然后妙愿妙行(出道菩提),最后如同如来(究竟菩提)。 根据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分为5种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道菩提、究竟菩提。 根据《佛说无量寿经》,有胎生和化生西方极乐世界。 胎生西方极乐世界,500岁不见如来。胎生是因为没有发菩提心,不知缘起性空,却陷入色form受想行识。 根据善导法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 是"上品凡夫"。因此还未(明心、见性无殊)明心菩提,只是发心菩提 或 伏心菩提。《佛说无量寿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化生是发心菩提和伏心菩提,还未明心菩提,出道菩提 和究竟菩提。 根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上品中生是纯说第一义谛,又念如来。 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纯说第一义谛。 缘起性空,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贪嗔痴 或不贪不嗔不痴」。只有诸法空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业无报。 欲长菩提苗,初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第一义谛,《梵网经》: 「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 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Mahayana) (大乘佛教)」 上品中生,若是纯说第一义谛,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空寂,缘起性空。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上品中生者......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若是缘起性空,那么就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往不返」却不是「往生」! 念如来时,《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但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凡夫相」,而且没有「往生」。是念如来妙法妙愿,是「如法化生」。 没念佛名时,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佛说无量寿经》: 「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因为缘起性空,念阿弥陀如来,所以如法化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如来。 ---------------------------------------- 上品上生,也是缘起性空,但大智般若,六度如幻。无论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上品上生或《佛说无量寿经》的「上辈」和「中辈」都不是只念1句佛号而已。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根据《观经四帖疏》: 「...第三重举九品返对破者。诸师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何者为三。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读诵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读经。唯能念佛法僧等。 此之三人各以己业专精励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续不断。各回所作之业求愿往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放光授手。如弹指顷即生彼国。以此文证。正是佛去世后大乘极善上品凡夫日数虽少作业时猛。何得判同上圣也。然四地七地已来菩萨论其功用不可思议。岂藉一日七日之善华台授手迎接往生也。此即返对上上竟。.....」 由此可见,上品上生 是 伏心菩提,还未明心菩提。更不只是1句佛号而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82》: 「...布施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何以故?以布施波罗蜜多等自性空故。..」 上品上生,缘起性空,念如来名号时,《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上品上生,缘起性空,没念如来名号时,如同《佛说无量寿经》的上辈、中辈。或《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的内容。是大智般若,六度如幻。 ---------------------------------------- 如果是念佛三昧,那么也不是用佛号压制妄念,成就见性无殊。而是念如来,见如来,如来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samadhi。 《圆觉经》: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samapatti/samadhi 三摩地/ 三昧)。 若是念佛三昧,可以依《佛说般舟三昧经》,《楞严经.大势至念佛章》,《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念佛三昧是念阿弥陀如来,见阿弥陀如来,请如来授阿耨多罗三妙三菩提,明心、见性无殊后,又妙愿妙行,如同如来。并不是什么念到妄心不起! 《佛说般舟三昧经》:「…欲见佛即见。见即问。问即报。闻经大欢喜。...…」 《楞严经.大势至念佛章》:「…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若先业障不能问者,则应思惟:'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翳、如影、如像、如梦。' 如是谛观法性空寂,然知如来了一切法皆如幻梦,如来自性非幻非梦犹如虚空,能以智悲出现我前:'愿为我放大悲青光,灭除众苦。' 时佛即为放眉间光,名曰青焰。其光才照,诸苦销除,即坐证得法光明忍,悉能了达无量三昧。第七日夜,梦见如来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明心菩提后,又妙愿随顺阿弥陀如来第42和45妙愿,而妙行(是出道菩提)。念佛三昧,还是化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究竟菩提。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发菩提心,緣起性空,就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和「貪嗔痴 或不貪不嗔不痴」。 由于是初发菩提心,缘起性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不会善恶分别心,然后演变成权力对立斗争。而是般若波罗蜜多,如梦如幻的妙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佛说无量寿经》:「..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这些法(色form受想行识),都是如梦如幻,是幻人幻众。 发菩提心,緣起性空,只有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然后妙愿/妙行/妙法/妙有/妙色身。因此《佛说无量寿经》:「...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欲长菩提苗,初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第一义谛,《梵网经》: 「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 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Mahayana) (大乘佛教)」 《佛说无量寿经》: 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淨土,受决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专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刹。 《佛说般舟三昧经》: 「..若说经,当如法。 了身本,犹如幻。   勿受阴,勿入界。 阴如贼,四如蛇。 为无常,为恍惚, 无常主,了本无。 因缘会,因缘散,   悉了是,知本无。   加慈哀,于一切。 施贫穷,济不还。 是为定,菩萨行; 至要慧,起众智。…」 《圆觉经》: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金刚经》: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愣伽经》: 「...愣伽王!我说真如法体是如实者亦是分别,如分别色为实际,为证实智乐修行无相智慧,是故莫分别如来为智身智体,心中莫分别,意中莫取我人命等。 云何不分别?意识中取种种境界,如色形相如是莫取,莫分别可分别。 复次,愣伽王!譬如壁上画种种相,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愣伽王!一切众生犹如草木无业无行。..」 《道行般若经卷第一》: 「...须菩提语诸天子:「设复有法出于泥洹,亦复如幻。何以故?幻人、泥洹赐如空,无所有。..」 《诸法无行经》: 文殊师利言:「于诸天子意云何?幻人能到十地、至佛法不?」。诸天子言:「幻化人尚无住处,何况从此住地至于馀地。」。文殊师利言:「诸天子!一切法如幻,无去无来无过无出无至无到。」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才是如法的意思。没有发菩提心,没有缘起性空,就没有如法/妙法。如经题,《妙法莲华经》。 功德的意思是性德。是本性空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然后妙用/妙有。妙行/妙愿/妙有/妙用,就是功德。 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没有缘起性空,就没有功德,而是业。或善业或恶业,是陷入色form受想行识,或轮回生死幻境,或胎生西方极乐世界500岁不见如来。 因为发菩提心,缘起性空,所以才「念佛功德无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大乘密严经》 密严会品第一 唐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诏译: 碎末于金矿, 矿中不见金, 智者巧融炼, 真金方乃显; 分剖于诸色, 乃至为微尘, 及析求诸蕴, 若一若异性, 佛体不可见, 亦非无有佛。     定者观如来, 三十二相具, 若乐等众事, 施作皆明显, 是故不应说, 如来定是无。 三昧一缘佛, 善因善根佛, 一切世胜佛, 及正等觉佛, 如是五种佛, 所余皆变化。     三十二胜相, 如来藏具有, 是故佛非无, 定者能观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妙法蓮華經卷第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 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 馀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及馀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花果,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花、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 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 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而生㤭恣心, 放逸著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惠,速成就佛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於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詔制譯: ......彌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受諸菩薩三昧喜樂,能見菩薩神力所持、助道所流、願智所現種種上妙莊嚴宮殿;見菩薩行,聞菩薩法,知菩薩德,了如來願。」   善財白言:「唯然!聖者!是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   彌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善男子!此解脫門中,有不可說不可說解脫門,一生菩薩之所能得。」   善財問言:「此莊嚴事,何處去耶?」   彌勒答言:「於來處去。」   曰:「從何處來?」   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善男子!如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善男子!彼莊嚴事亦複如是,不住於內,亦不住外,而非不見;但由菩薩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見如是事。善男子!譬如幻師作諸幻事,無所從來,無所至去;雖無來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見。彼莊嚴事亦複如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雖無來去,然以慣習不可思議幻智力故,及由往昔大願力故,如是顯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五十一》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四分觉魔事品第二十一之二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坐师子座,有无数量百千俱胝苾刍众等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或见自身有如是事,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复次,善现!若诸菩萨梦见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圆满庄严,常光一寻周匝照曜,与无量众踊在虚空现大神通说正法要,化作化士令往他方无边佛土施作佛事,或见自身有如是事,当知是为不退转地诸菩萨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楞严经》50阴境: [0147c21]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于時忽然見毘盧遮那踞天光臺,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制译 「.....佛子。修智慧者。一心谛听。今为汝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无上菩提。发心欲证此三昧者。是人要须先修智慧。以此三昧由慧得故。修智慧者。应当远离妄语绮语及诸散乱无益之事。于诸众生。虽起大悲而常摄心。不染不散。 诣精舍中。睹佛形像。金色庄严。或纯金成。身相具足。无量化佛。入于三昧。在圆光中。次第而坐。即于像前。头面礼足。作是思惟。我闻十方无量诸佛。今现在世。所谓一切义成佛。阿弥陀佛。宝幢佛。阿閦佛。毗卢遮那佛。宝月佛。宝光佛等。于彼诸佛。随心所乐。尊重之处。生大净信。想佛形像。作彼如来真实之身。恭敬尊重。如现前见。上下谛观。一心不乱。往空闲处。端坐思惟。如佛现前。一手量许。心常系念。不令忘失。若暂忘失。复应往观。如是观时。生极尊重恭敬之心。如佛真身现在其前。了了明见。不复于彼作形像解。见已即应于彼佛所。以妙花鬘。末香涂香。恭敬右绕。种种供养。彼应如是一心系念。常如世尊现其前住。然佛世尊。一切见者。一切闻者。一切知者。悉知我心。如是审复想见成已。还诣空处。系念在前。不令忘失。一心勤修。满三七日。 若福德者。即见如来现在其前。其有先世造恶业障。不得见者。若能一心精勤不退。更无异相。还得速见。何以故。若有为求无上菩提。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 若于所修。数数怯退。彼尚不能自得解脱。何况度脱诸苦众生。若遇如是。疾得菩提正真之道。不能勤修。当知徒是地之重担。譬如有人。于大海中。饮一掬水。即为已饮阎浮提中一切河水。菩萨如是。 若能修习此菩提海。则为已修一切三昧诸忍诸地诸陀罗尼。是故常应勤修匪懈。离于放逸。系念一心。要令自得现前见佛。 如是修习初见佛时。作是思惟。为真佛耶。为形像耶。若知所见是真佛者。便于佛前。两膝著地。合掌恭敬。忆念虚空毛端量处及微尘中一切诸佛无量威德。大慈悲故。来现我前。即应启请唯愿世尊。为我演说如来不思议境界大三昧法。 若闻如来一切所说。应决定信。勿生疑惑。即于是处。得此三昧。 若先业障。不能问者。则应思惟。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翳如影。如像如梦。如是谛观。法性空寂。然知如来了一切法。皆如幻梦。如来自性。非幻非梦。犹如虚空能以智悲。出现我前。愿为我放大悲青光。灭除众苦。 时佛即为放眉间光。名曰青焰。其光才照。诸苦销除。即坐证得法光明忍。悉能了达无量三昧。第七日夜。梦见如来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若知所见。是形像者。应思诸佛及诸众生皆亦如像。但随想见无实体性。既知如来如幻如化。如梦如焰。如是自然现前见佛。亦如梦中。无实可得。非生而生。非灭而灭。非去而去。非识而识。非有为而现诸行。非言说而演诸法。非我非寿。非众生非养育。非趣生。非想非作。非知非食。非即蕴非在蕴而示诸蕴。乃至界处。亦复如是。一切非有亦复非无。是故诸佛及一切法。真实平等。皆同一相。如阳焰等。一切众生。诸佛及土。皆唯自心。识想所现。识想为缘。所生诸色。毕竟非有。如来已离一切识想。是故不应以色像见。知所见像。随想生故。乃至虚空毛端量处。一切真佛。皆亦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异。若我分别。即见于佛。若离分别。即无所见。自心作佛。离心无佛。乃至三世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常见如来。亲承供养。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总结:南无阿弥陀如来 《佛说无量寿经》第42妙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佛说无量寿经》第45妙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华严经》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善財童子白言:大聖!從何處來?   彌勒告言:善男子!一切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定、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   復次,善男子!菩薩從大悲處來,愍念調伏諸眾生故;從大慈處來,救護逼迫苦眾生故;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自在生故;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所加持故;從神通處來,於一切處隨樂現故;從無動搖處來,不捨如來不動體故;從無取捨處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從智慧方便處來,隨順一切眾生轉故;從示現變化處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 . . . 道理不是很难懂。大乘佛教的教导是全部众生本性本来就具足圆满(本性空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来就和佛一样,只是迷色form受想行识,所以惑业苦。 . . . 🌷🌷《华严经》:「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功德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圆觉经》:「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每一众生都能够和如来一样,全部能够成为未来如来菩萨。 🌷《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圆觉经》:「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 . 只需找个办法,觉悟本来就圆满具足,不生不灭的本性空寂,明心、见性无殊后,又妙愿妙行,方便其他有缘众生觉醒本性。 例如,《圆觉经》把所有觉悟本性/自性/佛性的方便分成三类:Samatha奢摩他,Samadhi三摩鉢提, Dhyana禪那。 Samatha 摩诃止观就完全不管外境,更不提什么鬼神。完全只是实验回归本性空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又妙愿妙行。止观没有任何的迷信,完全是客观的验证。摩诃止观不是宗教信仰。 念佛Samadhi(念佛三昧)是因为觉醒者已经觉醒不生不灭的本性空寂,又妙愿方便有缘。 念佛是随顺如来菩萨的方便而觉醒本性空寂(觉悟)。是以如来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乘如来菩萨妙愿妙行,最后圆满后成就如来。如同如来。 每一尊如来为了不同的沉迷而随顺众生,所以就不同妙愿妙行。 因此念观世音菩萨,阿弥陀如来或十方如来皆是为了是觉醒本来就具足的本性(佛性),又妙愿妙行,如同如来。却不是提倡和推广主仆的奴隶主义。 下一尊未来如来是弥勒如来。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如来无色受想行识。《金刚经》: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百法」一词源自《百法明门论》。法的意思就是色form受想行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是圆满正确的觉悟。 如来无慈悲无爱。慈悲和爱是受想行识。若慈悲和爱,则是《楞严经》的50阴境,是走火入魔。 如来是大慈大慈,不是慈悲。 如来与菩萨 缘起性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本性空寂,又妙愿/妙行。因此如法,如来妙法,如来妙色身。如经题,《妙法莲华经》。 又,《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先说出处。 . 「一切唯心造」一词源自《华严经》第19卷,《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一切唯心造」一词是出自觉林菩萨。 . 根据《夜摩天宮品第十九》,夜摩天王(六欲天的第三层天王)请释迦牟尼如来到夜摩天去。 . 接着《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有无数菩萨从无数的佛净土因此聚会一处。法会,其中有功德林菩萨、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觉林菩萨,等等。 . 功德林菩萨先赞释迦牟尼如来,接着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然后才到覺林菩萨。 . 力林菩萨解释本性空寂。心法(八识)如幻,业力是虚妄,业是因为迷于五蕴(色受想行识)。业实不可住,不可执著,不可得。 . 行林菩萨解释迷于业则是如幻众生,通达本性空寂则佛性。本性空寂是无色受想行识,无业无报。 觉林菩萨解释本性空寂为大种/原料。如画家画画,本来无一物,只是画菩提树。画家迷了就是漫画家,迷于五蕴。如来不迷,则妙愿,则妙画世界。 . 因此「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迷的时候就是识,觉悟本性空寂的时候就是妙愿妙行。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0101b23] 爾時,力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一切眾生界,皆在三世中, 三世諸眾生,悉住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如幻,世間亦如是。 世間非自作,亦復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亦復得有壞。 世間雖有成,世間雖有壞, 了達世間者,此二不應說。 云何為世間?云何非世間? 世間非世間,但是名差別。 三世五蘊法,說名為世間, 彼滅非世間,如是但假名。 云何說諸蘊?諸蘊有何性? 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 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 眾生既如是,諸佛亦復然, 佛及諸佛法,自性無所有。 能知此諸法,如實不顛倒, 一切知見人,常見在其前。 . [0101c16] 爾時,行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譬如十方界,一切諸地種, 自性無所有,無處不周遍。 佛身亦如是,普遍諸世界, 種種諸色相,無主無來處。 但以諸業故,說名為眾生, 亦不離眾生,而有業可得。 業性本空寂,眾生所依止, 普作眾色相,亦復無來處。 如是諸色相,業力難思議, 了達其根本,於中無所見。 佛身亦如是,不可得思議, 種種諸色相,普現十方剎。 身亦非是佛,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為身,通達一切法。 若能見佛身,清淨如法性, 此人於佛法,一切無疑惑。 若見一切法,本性如涅槃, 是則見如來,究竟無所住。 若修習正念,明了見正覺, 無相無分別,是名法王子。 . [0102a09]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由于如来和菩萨摩诃萨 已经明心、见性无殊,所以如来菩和菩萨的境界是 色form 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色法。 因为如来菩萨 的本性空寂能够妙用,变成妙法方便有缘,所以无量劫的六度万行,是为了方便如幻众生在西方极乐世界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佛说无量寿经》:「...目睹其色、鼻知其香、舌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佛說無量壽經》: [0270c05]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頗梨樹、珊瑚樹、瑪瑙樹、車璩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頗梨為葉,華、果亦然;或水精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珊瑚樹,瑪瑙為葉,華、果亦然;或瑪瑙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車璩樹,眾寶為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精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車璩為實;或有寶樹,白銀為本、琉璃為莖、水精為枝、珊瑚為條、瑪瑙為葉、車璩為華、紫金為實;或有寶樹,琉璃為本、水精為莖、珊瑚為枝、瑪瑙為條、車璩為葉、紫金為華、白銀為實;或有寶樹,水精為本、珊瑚為莖、瑪瑙為枝、車璩為條、紫金為葉、白銀為華、琉璃為實;或有寶樹,珊瑚為本、瑪瑙為莖、車璩為枝、紫金為條、白銀為葉、琉璃為華、水精為實;或有寶樹,瑪瑙為本、車璩為莖、紫金為枝、白銀為條、琉璃為葉、水精為華、珊瑚為實;或有寶樹,車璩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精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0271a02] 「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出妙法音,普流十方一切佛國。其聞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不遭苦患;目覩其色、耳聞其音、鼻知其香、舌甞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 [0271a13] 「阿難!若彼國人天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0271a18] 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0271a25] 「又,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露,覆蓋其上。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車璩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車璩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天優鉢羅華、鉢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0271b09] 「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調和冷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微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極樂。 [0271b25]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應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車璩、瑪瑙、珊瑚、虎珀、明月真珠如是眾鉢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0271c04] 「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人、天,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人、天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0271c10]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 [0271c11] 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醜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所以然者?貧窮乞人底極廝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飢寒困苦,人理殆盡。皆坐前世不殖德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犯惡山積。如是壽終,財寶消散,苦身積聚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怙,無德可恃,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罪畢得出生為下賤,愚鄙斯極示同人類。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修善,無所違諍。是以壽終,福應得昇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餘慶今得為人,遇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眾所敬事,妙衣珍膳隨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 [0271c27] 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忉利天王,又復醜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0272a06] 佛告阿難:「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諸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人天踐之而行。無量寶網彌覆佛上,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絞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0272a18] 「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地輒開裂,以次化沒清淨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 [0272a22]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葉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煒燁煥爛,明曜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实通过念佛也可以明心、见性无殊(明心菩提),然后妙愿妙行(出道菩提),最后如同如来(究竟菩提)。 根据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分为5种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道菩提、究竟菩提。 根据《佛说无量寿经》,有胎生和化生西方极乐世界。 胎生西方极乐世界,500岁不见如来。胎生是因为没有发菩提心,不知缘起性空,却陷入色form受想行识。 根据善导法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 是"上品凡夫"。因此还未(明心、见性无殊)明心菩提,只是发心菩提 或 伏心菩提。《佛说无量寿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化生是发心菩提和伏心菩提,还未明心菩提,出道菩提 和究竟菩提。 根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上品中生是纯说第一义谛,又念如来。 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纯说第一义谛。 缘起性空,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贪嗔痴 或不贪不嗔不痴」。只有诸法空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业无报。 欲长菩提苗,初发菩提心/发心菩提/第一义谛,《梵网经》: 「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 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Mahayana) (大乘佛教)」 上品中生,若是纯说第一义谛,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空寂,缘起性空。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上品中生者......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若是缘起性空,那么就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往不返」却不是「往生」! 念如来时,《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但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凡夫相」,而且没有「往生」。是念如来妙法妙愿,是「如法化生」。 没念佛名时,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佛说无量寿经》: 「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因为缘起性空,念阿弥陀如来,所以如法化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如来。 ---------------------------------------- 上品上生,也是缘起性空,但大智般若,六度如幻。无论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上品上生或《佛说无量寿经》的「上辈」和「中辈」都不是只念1句佛号而已。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根据《观经四帖疏》: 「...第三重举九品返对破者。诸师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者。何故观经云。三种众生当得往生。 何者为三。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读诵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读经。唯能念佛法僧等。 此之三人各以己业专精励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续不断。各回所作之业求愿往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与化佛菩萨大众放光授手。如弹指顷即生彼国。以此文证。正是佛去世后大乘极善上品凡夫日数虽少作业时猛。何得判同上圣也。然四地七地已来菩萨论其功用不可思议。岂藉一日七日之善华台授手迎接往生也。此即返对上上竟。.....」 由此可见,上品上生 是 伏心菩提,还未明心菩提。更不只是1句佛号而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82》: 「...布施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如幻、如化、如梦所见。何以故?以布施波罗蜜多等自性空故。..」 上品上生,缘起性空,念如来名号时,《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上品上生,缘起性空,没念如来名号时,如同《佛说无量寿经》的上辈、中辈。或《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的内容。是大智般若,六度如幻。 ---------------------------------------- 如果是念佛三昧,那么也不是用佛号压制妄念,成就见性无殊。而是念如来,见如来,如来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samadhi。 《圆觉经》: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samapatti/samadhi 三摩地/ 三昧)。 若是念佛三昧,可以依《佛说般舟三昧经》,《楞严经.大势至念佛章》,《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念佛三昧是念阿弥陀如来,见阿弥陀如来,请如来授阿耨多罗三妙三菩提,明心、见性无殊后,又妙愿妙行,如同如来。并不是什么念到妄心不起! 《佛说般舟三昧经》:「…欲见佛即见。见即问。问即报。闻经大欢喜。...…」 《楞严经.大势至念佛章》:「…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若先业障不能问者,则应思惟:'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翳、如影、如像、如梦。' 如是谛观法性空寂,然知如来了一切法皆如幻梦,如来自性非幻非梦犹如虚空,能以智悲出现我前:'愿为我放大悲青光,灭除众苦。' 时佛即为放眉间光,名曰青焰。其光才照,诸苦销除,即坐证得法光明忍,悉能了达无量三昧。第七日夜,梦见如来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明心菩提后,又妙愿随顺阿弥陀如来第42和45妙愿,而妙行(是出道菩提)。念佛三昧,还是化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究竟菩提。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才是如法的意思。没有发菩提心,没有缘起性空,就没有如法/妙法。如经题,《妙法莲华经》。 功德的意思是性德。是本性空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然后妙用/妙有。妙行/妙愿/妙有/妙用,就是功德。 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没有缘起性空,就没有功德,而是业。或善业或恶业,是陷入色form受想行识,或轮回生死幻境,或胎生西方极乐世界500岁不见如来。 因为发菩提心,缘起性空,所以才「念佛功德无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华严经》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善財童子白言:大聖!從何處來?   彌勒告言:善男子!一切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定、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   復次,善男子!菩薩從大悲處來,愍念調伏諸眾生故;從大慈處來,救護逼迫苦眾生故;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自在生故;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所加持故;從神通處來,於一切處隨樂現故;從無動搖處來,不捨如來不動體故;從無取捨處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從智慧方便處來,隨順一切眾生轉故;從示現變化處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 . . . 道理不是很难懂。大乘佛教的教导是全部众生本性本来就具足圆满(本性空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来就和佛一样,只是迷色form受想行识,所以惑业苦。 . . . 🌷🌷《华严经》:「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功德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圆觉经》:「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每一众生都能够和如来一样,全部能够成为未来如来菩萨。 🌷《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圆觉经》:「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 . 只需找个办法,觉悟本来就圆满具足,不生不灭的本性空寂,明心、见性无殊后,又妙愿妙行,方便其他有缘众生觉醒本性。 例如,《圆觉经》把所有觉悟本性/自性/佛性的方便分成三类:Samatha奢摩他,Samadhi三摩鉢提, Dhyana禪那。 Samatha 摩诃止观就完全不管外境,更不提什么鬼神。完全只是实验回归本性空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又妙愿妙行。止观没有任何的迷信,完全是客观的验证。摩诃止观不是宗教信仰。 念佛Samadhi(念佛三昧)是因为觉醒者已经觉醒不生不灭的本性空寂,又妙愿方便有缘。 念佛是随顺如来菩萨的方便而觉醒本性空寂(觉悟)。是以如来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乘如来菩萨妙愿妙行,最后圆满后成就如来。如同如来。 每一尊如来为了不同的沉迷而随顺众生,所以就不同妙愿妙行。 因此念观世音菩萨,阿弥陀如来或十方如来皆是为了是觉醒本来就具足的本性(佛性),又妙愿妙行,如同如来。却不是提倡和推广主仆的奴隶主义。 下一尊未来如来是弥勒如来。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如来。 如来无色受想行识。《金刚经》: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百法」一词源自《百法明门论》。法的意思就是色form受想行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是圆满正确的觉悟。 如来无慈悲无爱。慈悲和爱是受想行识。若慈悲和爱,则是《楞严经》的50阴境,是走火入魔。 如来是大慈大慈,不是慈悲。 如来与菩萨 缘起性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本性空寂,又妙愿/妙行。因此如法,如来妙法,如来妙色身。如经题,《妙法莲华经》。 又,《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先说出处。 . 「一切唯心造」一词源自《华严经》第19卷,《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一切唯心造」一词是出自觉林菩萨。 . 根据《夜摩天宮品第十九》,夜摩天王(六欲天的第三层天王)请释迦牟尼如来到夜摩天去。 . 接着《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有无数菩萨从无数的佛净土因此聚会一处。法会,其中有功德林菩萨、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觉林菩萨,等等。 . 功德林菩萨先赞释迦牟尼如来,接着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然后才到覺林菩萨。 . 力林菩萨解释本性空寂。心法(八识)如幻,业力是虚妄,业是因为迷于五蕴(色受想行识)。业实不可住,不可执著,不可得。 . 行林菩萨解释迷于业则是如幻众生,通达本性空寂则佛性。本性空寂是无色受想行识,无业无报。 觉林菩萨解释本性空寂为大种/原料。如画家画画,本来无一物,只是画菩提树。画家迷了就是漫画家,迷于五蕴。如来不迷,则妙愿,则妙画世界。 . 因此「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迷的时候就是识,觉悟本性空寂的时候就是妙愿妙行。
@user-ly2zp8nz7b
@user-ly2zp8nz7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0101b23] 爾時,力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一切眾生界,皆在三世中, 三世諸眾生,悉住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如幻,世間亦如是。 世間非自作,亦復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亦復得有壞。 世間雖有成,世間雖有壞, 了達世間者,此二不應說。 云何為世間?云何非世間? 世間非世間,但是名差別。 三世五蘊法,說名為世間, 彼滅非世間,如是但假名。 云何說諸蘊?諸蘊有何性? 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 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 眾生既如是,諸佛亦復然, 佛及諸佛法,自性無所有。 能知此諸法,如實不顛倒, 一切知見人,常見在其前。 . [0101c16] 爾時,行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譬如十方界,一切諸地種, 自性無所有,無處不周遍。 佛身亦如是,普遍諸世界, 種種諸色相,無主無來處。 但以諸業故,說名為眾生, 亦不離眾生,而有業可得。 業性本空寂,眾生所依止, 普作眾色相,亦復無來處。 如是諸色相,業力難思議, 了達其根本,於中無所見。 佛身亦如是,不可得思議, 種種諸色相,普現十方剎。 身亦非是佛,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為身,通達一切法。 若能見佛身,清淨如法性, 此人於佛法,一切無疑惑。 若見一切法,本性如涅槃, 是則見如來,究竟無所住。 若修習正念,明了見正覺, 無相無分別,是名法王子。 . [0102a09]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yeetai8715
@yeetai8715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Thank you Amituo wishes all healthy safely happy good luck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