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No video :(

《竹書紀年》直接“打臉”《史記》,對儒家神話“刨墳掘墓“,它為何被統治者封禁千年?揭秘歷史真相的背後。歷史 | 政治 | 三皇五帝 | 儒家神話 | 禪讓制 | 忠君思想 | 皇權與相權 

炙夏聊
Подписаться 1,4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904
50% 1

知道什麼是正史嗎? 為什麼說這二十四史是正史? “隻言片語”的竹書紀年,為什麼震撼了史學界? 它到底記載了什麼樣的內容,被列為千古禁書,被歷代文人視為“異端邪說”呢?
《竹書紀年》與其他正統史書對歷史的記載,有著顯著的區別。 《竹書紀年》不以儒家的“仁義道德”為指導思想,大量記載古代“放殺”的歷史,那麼竹書紀年和《史記》哪個更可靠,哪個更靠近真實的歷史呢?
《竹書紀年》的背後是皇權與相權的鬥爭,在皇權衰落時期,打擊“堯舜禹”相當於打擊儒學,打擊儒學就等於打擊忠君思想,打擊忠君思想最後就可以打擊皇權來一圖皇權。
在皇權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巔峰時,人們更在意的是,是否認同“堯舜禹”背後的忠君思想。
“堯舜禹”的故事可以隨現實的需要,隨時改變,皇權衰落時則相互拼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權加强後則賢君禪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歷史即政治,歷史的巧合跟政治的目的一旦結合到一塊,真相永遠是最不重要的。 歷史也無所謂真相,書寫歷史的永遠是真理,歷史只不過是封建帝王教化百姓的工具而已!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1 авг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7   
@HohoHo-qb6bd
@HohoHo-qb6bd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哪個更接近人性,哪個就更接近歷史!!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由此我认为,尧舜禹汤的“先贤时代”是否存在,远远不只是史书怎么记载的问题,而是和周朝政权的合法性直接挂钩的。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礼崩乐坏”的年代,大权衰落的周王室,开始不断受到强势诸侯国的挑战,而《竹书纪年》的诞生日期又与春秋末年三家分晋的时间点十分接近,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背后是否有相应的政治考量。 就算《竹书纪年》仅仅是一群史官单纯地坚持真理,但这种直接抹黑姬姓祖宗十八代的记载,被完全载入一国的官方史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赤裸裸地宣示魏国自身的野心。 当然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混乱的年代,百家争鸣和诸侯割据造成了旧思想和旧秩序的完全崩溃,《竹书纪年》对“尧舜禹”的记载也很有可能是因为疑古思潮的出现,就像清末有“全面西化”和“祖宗礼法不可变”两种声音一样。 但除了《竹书纪年》的记载的内容之外,它的出土时间也让人震惊,《竹书纪年》恰巧是在司马氏篡权的西晋时期被挖掘出来的,在距离汉武帝“独尊儒术”数百年后的西晋,一本内容侮辱儒家圣人的史书,竟然得到了晋朝上下如此的重视和传播,要知道作为官方指导思想的儒家学说,“尧舜禹”对儒家的地位不亚于释迦牟尼对于佛教,穆罕穆德对于伊斯兰,耶稣对于基督教,但曾经历经“焚书坑儒”而独霸天下的儒家,竟然对此“异端邪说”没有产生丝毫的压制,难道真的只是历史的巧合而已吗?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实细究中国神话传说就可以发现,远古传说的正面多是黄帝嫡系姻亲,而上古三朝的血脉都可以归到黄帝身上,比如夏的始祖禹是黄帝的玄孙,商的始祖契是黄帝的四世孙,周始祖稷则更是直接继承黄帝本姓的直系后裔。 所以无论三皇五帝有多少是讹传,但对于初入中原的周朝一族来说,这样的传说能把许多中原强族和周人拉到一个祖先名下,同时强调了姬姓作为黄帝嫡系的地位,拉拢安抚的意图十分明显。而实际上直到商朝灭亡后,殷商旧族依旧能发动“三监之乱”的武装叛乱,直接威胁周天子,可见周朝初期,在强族林立的情况下,姬姓的处境并不乐观。 而在之后的周朝历史里,周人以“先贤后代”为起点,延伸出了宗法制、天命观、华夷论和血缘分封制,最终为中国古典时代的政治体系与思想伦理奠定了基础。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在思想上控制天下的百姓,他把除了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全部都给烧掉了,而《竹书纪年》因为被魏襄王带到了陵墓里,因此躲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珍贵的史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统治者的封禁,一直被列为“异端邪说”,甚至到了唐末宋初的时候,还失传了。到了明朝时期,这本书又神奇的在民间出现了,被称为《今本竹书纪年》,不过根据后人考证,《今本竹书纪年》很可能是伪造的。 清朝的时候,历史学家朱右曾提出了一个想法,《竹书纪年》既然从西晋时期就已经发现,那么必定有不少的文人在写书的时候进行了引用,如果从这些文章中寻找,也许能还原一部分内容。 于是,从朱右曾开始,经历王国维,范祥雍等多位史学家的接力研究,终于从各种资料文献中提取了一部分的《竹书纪年》的内容,最终编辑成书,被称为《古本竹书纪年》。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竹书纪年》只是当年的一部分只言片语,其实大量的内容还是失传了。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儒家特别推崇歌颂的三代之治、尧舜之道,禅让制,却被《竹书纪年》的记载来了一个刨坟掘墓。 又比如在记述商王朝重要辅臣伊尹时,《竹书纪年》与《史记》记载的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 伊尹,被称为是中华第一帝师,他是商朝开国国君商汤的老师。 汤建立商朝后,拜伊尹为国相。商汤去世后,伊尹又辅佐了外丙,仲壬,太甲三代商王,可谓是“四朝元老”。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意思是说,太甲帝继位之后,不遵守祖训,任性妄为,不把伊尹放在眼里,为了教育太甲,伊尹把他关到了“桐宫”,让他面壁思过。几年后,太甲终于改过自新,伊尹亲自把他迎接回来,继续让他做商王。 伊尹,也因此被歌颂为千古第一“贤相”。 可是,《竹书纪年》却揭露了一个更为残酷的真相。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 这也是一场“宫廷政变”,作为大臣的伊尹流放了帝王太甲,自己当了帝王,7年后,太甲终于从流放地逃了出来,杀进皇宫,杀了伊尹。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竹书纪年》与其他正统史书对历史的记载,有着显著的区别。《竹书纪年》不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指导思想,大量记载古代“放杀”的历史,那么竹书纪年和《史记》哪个更靠谱,哪个更靠近真实的历史呢? 《竹书纪年》,因为成书于战国时代,而且是唯一没有经历“秦火”,而得以保存下来的他国史书,因此,许多人都认为,他的权威性要远远大于《史记》。 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竹书纪年》的作者应该是魏国的史官,《竹书纪年》是正儿八经的“官方史书”,而史官修史,基本都是实事求是,历史是怎么样的,就怎么记录,而不是随性修改。 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个人修史,司马迁写史记所参考的《春秋》、《左传》、《国语》,这些书也并不是官方史书,中间不免掺杂有个人的主观见解,书写的历史不一定完全契合客观事实。 另外如果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竹书纪年》里的记载显然更符合人性。毕竟,站在权力顶端的人怎么可能那么良善呢! 因此,从这些角度看,《竹书纪年》显然是要比《史记》更加权威。但是,他的权威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当年西晋的那帮史官,是非常靠谱的,完全还原了《纪年》十三篇的本意。 这句话什么意思?也就是说,《竹书纪年》也有可能被人为修改过。 《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发现于西晋,从战国到西晋,中间隔着几百年的历史,而且,《竹书纪年》所用的文字,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文字,西晋这帮老学究们,能不能准确的翻译这本史书,还值得商榷。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西晋太康二年也就是公元281年,在北方的汲郡,就在现在河南省新乡附近,有一个叫不准(fo biao)的盗墓贼挖开了汲郡郊区的一座古墓。这个古墓到处散落着很多写着文字的竹简,后来经过官府整理之后,整理了整整10大车。 当时的西晋皇帝司马炎已经建立晋国15年,又刚刚消灭了东吴,三分天下归为一统,正是春风得意,他听说从古墓里发现了竹简,连忙组织朝廷里的史官们进行翻译和破解。 经过史官们的研究。这些竹简全部来自战国时期的魏国,而墓的主人身份也不简单,他是魏国第四任君主魏襄王。 最后,史官们从里面整理出来了75篇古文献,合计超过了10万字。其中,最珍贵的就是《纪年》十三篇,这是魏国史官所写,内容按照年代记录,是当时最为权威,最为标准的官方正史。 竹书纪年因为是记录在竹片上的,没有书名,又是编年体的,后人就称它为《竹书纪年》,又因为它在汲郡的古墓里出土的也可以叫做《汲冢纪年》。 它从上古时期的黄帝开始记录,一直写到春秋战国时期,一共记录了89位帝王,跨越了1847年的历史。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Месяц назад
很好判定, 孔氏春秋and史記both are外宣, 有利奴隸主統治愚民, 竹书纪年is內參, 讓奴隸主參考吸取教訓, 避免被奪权篡位, 秦朝以前,每次改朝換代,都焚書坑儒,所以沒史料可查,秦朝以後竄改歷史,多的了,史記and孔氏春秋are外宣,給愚民洗腦用的,竹書紀年and韓非子is內參,給統治者參考用的,韓非子說疑篇:[舜逼堯,禹逼舜]都是篡位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竹书纪年》的真伪慢慢引出了一条中国政治史的“主线”,就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或者说是皇族与权臣的斗争。 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中国进入第一次“皇权衰落时期”,就像东周的“礼崩乐坏”一样,曹丕篡汉之后,司马懿篡魏,刘裕篡晋,箫道成篡宋,最后陈霸先篡齐。弑主自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线,所以即使是战胜百家的独尊儒学,也已经无法用以前的理论圆说当年的状况。 而在一个充满野心家和阴谋论的年代,打击“尧舜禹”相当于打击儒学,打击儒学就等于打击忠君思想,打击忠君思想最后就可以打击皇权来一图皇权。 但随着时代的推移,皇权最终战胜相权不断得到强化,唐朝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以分相权,到了明朝以内阁制替代宰相,最后在清帝国皇权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巅峰。“尧舜禹”的真相就开始不再为人所道,人们更在意的是,是否认同“尧舜禹”背后的忠君思想。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尧舜禹”的故事可以随现实的需要,随时改变,皇权衰落时则相互拼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权加强后则贤君禅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以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根本没人在乎,人们永远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历史的巧合跟政治的目的一旦结合到一块,真相永远是最不重要的。 历史也无所谓真相,书写历史的永远是真理,历史只不过是封建帝王教化百姓的工具而已!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但即便是这些“只言片语”,也足以震撼了史学界,那么它到底记载了什么样的内容,被列为千古禁书,被历代文人视为“异端邪说”呢? 事实上竹书纪年记载的很多内容,不但与史记记载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比如说关于尧舜禅让的真相。 儒家正统向来是厚古薄今,简单地说,就是非常推崇古代。每每谈及圣皇之治,必定对三皇五帝,尧舜禹汤进行歌颂,把帝王强权交替带来的冲突都贤能化,禅让化,以此来树立皇帝正统,家天下的史学观。 根据《史记》的记载,尧舜禹三代相互禅让,成就了一段上古佳话,被后世之人奉为理想社会的楷模,也是无数帝王学习的榜样。 但是,《竹书纪年》里的记载,却让人大跌眼镜。 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想见也。” 意思是说,尧老了,于是舜发动政变,囚禁了尧,夺取了他的帝位,并且把尧的儿子“丹朱”也给囚禁了起来,并且不允许他和尧见面。 尧舜禅让,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是一场典型的“宫廷政变”。 其实在另外两本古籍中,也透露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只不过一般人不会太在意,如果结合《竹书纪年》的说法,那就很耐人寻味了。 《韩非子 说疑》中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按照韩非子的说法,舜,禹,商,周,四个开国君主,都是以臣子的身份弑君谋反,建立了新的王朝,没有什么圣人。 在《山海经 海内西经》中记载:帝丹朱葬于苍梧山之阴。 注意,这里称呼的是“帝”丹朱,也就意味着尧已经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丹朱,显然丹朱的帝位又被舜给夺去了。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hsinlingchang5201
@hsinlingchang5201 4 дня назад
24史是乾隆欽定的正史,符合政治正確,那參考價值應該不高吧!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一起被称为纪传体史书之祖。《史记》以下到《明史》一共二十四部,为史家“正史”,被称为“二十四史”。 这二十四部正史,加起来总共4000万字左右。记载了从神话传说黄帝时代到明朝末年,总共长达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 那么为什么说这二十四史是正史?因为这二十四史是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本质上二十四史算是一部帝王将相的家谱,它以封建帝王的标准和尺度,来评判是非功过,虚美隐恶。正史未必是真正的历史,但正史是政治正確的歷史。 有政治正确,就有政治不正确。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一部政治不正确的史书,由于它记载的内容过于“耸人听闻”,颠覆了人们对历史固有的印象,而被封禁了1000多年。这本史书,就是《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成书比《史记》早200年,里面记载的内容有许多是《史记》没有记载的。《竹书纪年》横空出世,直接颠覆了《史记》和儒家的道德神话。 在儒家的描述中,尧舜禹的禅让制,是完美的道德典范。可是在《竹书纪年》的记载中却是血腥政变,充满阴谋,杀气腾腾,哪有什么君子,哪有什么仁义,诸如舜囚尧,启杀益,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等等,与儒家经典所记大相径庭。它就像一枚重磅炸弹一样,轰塌了儒家文人心目中的“明君与圣贤”。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实《竹书纪年》的内容是否真实,这个问题可能没有非黑即白的对错,因为现存的史料都离三皇五帝的那个时代太过遥远,就像今天的人们争论到底有没有夏朝一样,都是各持一派的说法。从统治者角度来看,史记无疑是很好的道德教学典范,起到后世标杆的作用,作为准绳;但是从现实和人性的角度来看,竹书纪年似乎更真实,更合理,更符合逻辑。 但如果细究这种争论的背后,可能《竹书纪年》的真伪是个政治问题。对“三皇五帝”的祖先崇拜最早是在周朝建立,从现已破译的甲骨文中找不到对于“三皇五帝”过多的记载,所以流传千年的“先贤时代”,其传播的起点应该在周朝。 而周王朝创造或者美化远古传说,是有自己的政治考量的,武王伐纣后,周朝政权新立,根基不稳,四处都有心怀叛意的异族诸侯,所以拉拢亲近诸侯并形成稳定的政治联盟便是当务之急。 这个时候如果树立一个伟大的时代或者一种伟大的精神偶像,十分有利于凝聚人心,后世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也是同样的手法,打着前朝贤臣明君的旗号以宣示自身的权威。而周朝姬姓这个时候抬出“三皇五帝”,就是想以先贤后代的身份增加新立政权的合法性。
@smilekevin-tn9og
@smilekevin-tn9o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所以这又引起我另一种猜测,就是得国不正的司马氏,为了掩盖其祖先司马懿的篡权史,对《竹书纪年》中“尧舜禹拼杀上位”的记载视为一种机遇,因为这种说法给司马氏的篡权自立提供了某种理论支持。 我们仔细观察竹书纪年记载的劲爆内容,总结下来一个核心词就是“篡权”,全部内容也都是围绕“篡权”展开的。 我们再回想一下西晋的历史,司马炎也是靠着夺取了曹魏的大权,才建立了西晋,那么,司马炎有没有可能篡改了古籍的内容,故意放大了古代的篡权故事,来向天下人证明,篡权,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古代先贤们都干过这样的事情,以此来粉饰他西晋政权的合法性。 但到了南北朝之后,皇权不再衰落,门阀士家的势力得到压制,所以《竹书纪年》中的内容逐渐被主流价值观抛弃,最终逐渐失传,只留残卷。
Далее
为什么宋朝是最难造反的朝代?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