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呂捷Relax-史上玩家】要讀文言文嗎?古人也不講文言文!之乎者也你懂嗎?中國的大思想時代是⋯? 

呂捷
Подписаться 584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639 тыс.
50% 1

各位呂捷頻道的觀眾朋友大家好
相信文言文是大部分觀眾求學時最頭痛的項目之一,
然而古人為什麼使用文言文?是因為說話方式嗎?還是有其他因素呢?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在文辭優美的詩詞中隱藏著詩人的志向與情懷,
對於這些浪漫詩詞的解釋,是否標準答案?
文言文與詩詞歌賦的意境,需不需要有標準答案各方說法都正確,
但是老師在本集分享看待這些古文的方式,
讓觀眾有一個更加輕鬆的心態去感受古文的優雅意境!
呂捷- Relax 散播歡樂散播愛!啾咪
---
《社會在走,歷史要懂:呂捷開講》
圓神書活網 bit.ly《社會在走,歷史要懂:呂捷開講》
圓神書活網 bit.ly/04400303
博客來.  bit.ly/04400303-B
誠 品.  bit.ly/04400303-E
金石堂.  bit.ly/04400303-K
MOMO.  bit.ly/3z0SMRF
---
科普歷史,歷史科普
記錄生活,生活紀錄
---
未來頻道會持續更新,想看什麼主題歡迎留言!
還沒訂閱的記得訂閱,訂閱的記得小鈴鐺打開,最後再麻煩分享出去!
散播歡樂散播愛~啾咪!
訂閱RU-vid : reurl.cc/KQrNnp
追蹤Facebook : reurl.cc/jGgLEm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3 окт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798   
@lieric7636
@lieric7636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天啊經歷快30年教育制度洗禮,讀到的只有史料、史實,經由呂捷老師解說,有了史觀把過去學的都開始串起來了,老師真的厲害👍
@cliffyu888
@cliffyu8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這樣才是剛開始。繼續深入,就會知道,歷史上根本沒有「中華民族」也根本沒有「中國」⋯⋯
@SQLite3
@SQLite3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太晚了,對吧😂⋯⋯
@a88322224
@a88322224 Год назад
@@SQLite3 不過以前小時候社會科還是最喜歡歷史了
@robertnull6653
@robertnull6653 Год назад
其實不光歷史,大部分科目在應試教育下都會變質,不過應試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升學,這樣教其實也無可厚非
@davetsai483
@davetsai483 Год назад
@@robertnull6653 就是為了用來控制思想,這就是為什麼儒家長久以來被帝王之道重用
@karryinfante9789
@karryinfante9789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不要浪費時間與人爭辯,人生還有更多的事情」👍🏻呂老師加油💪🏻
@jeasono111
@jeasono111 2 года назад
Jeasono111
@jeasono111
@jeasono111 2 года назад
Jeasono111
@jeasono111
@jeasono111 2 года назад
Jui
@jeasono111
@jeasono111 2 года назад
I just wanted
@mickey198586
@mickey198586 2 года назад
就是BJ4 👍
@wlkb0000
@wlkb0000 2 года назад
確實,當年準備學測也是看得懂就好,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永州八記,基本上就是一個人跑去哪裡看到一個潭、一個小丘陵,看到甚麼奇形怪狀的石頭,讀下來像在看柳宗元的部落格一樣。
@KRHSR
@KRHSR 2 года назад
之前高中國文也是不太認真啃書,考試考詞意大多都靠感覺,國學常識也只當故事看,最後還好當年完全沒考國學常識 (但非選只寫完引導寫作,大作文沒寫完送一堆分…)
@jeffkevin3
@jeffkevin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1 太感動了,終於有人提到文言文真正的用法了 中文、日文、韓文等語言以前都不是我手寫我口的,寫的跟說的不會一樣 拉丁文希臘文那種很複雜的變化也跟當時的說話、紀錄方式很有關係 (沒有標點跟空格的時代)
@oracle8478
@oracle8478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呂捷說: 「一千多年前的事,你如數家珍;七、八十年前的事,你卻一無所悉; 一千公里外的過去,你如喪考妣;養育你的土地,你卻視而不見。」
@seatonlau9866
@seatonlau986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实……先秦之前的口语和书写是高度一致的。
@oracle8478
@oracle8478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現在的白話文也不是「說話」,寫文章與口語表達怎麼會一樣? 你跟朋友聊一下午,也聊不出一篇「白話文」。
@seatonlau9866
@seatonlau986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oracle8478 也是,现在的书面语还是和口语有出入的。
@oracle8478
@oracle8478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seatonlau9866 呂捷沒啥史德,他不懂的也照樣胡說八道,誤人子弟。
@yuch5595
@yuch5595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以前真的很喜歡上歷史課!因為都把歷史當作故事在聽!
@mengtingyuuu
@mengtingyuuu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前學生時期歷史爛到爆炸 都覺得歷史老師是在念經嗎 怎麼可以這麼想睡 活到現在31歲 第一次覺得歷史這麼有趣 希望呂捷老師可以一直講故事下去:333 以後生小孩我要播給他聽XDDD
@occitanel8710
@occitanel8710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自從悟到Cheap的影片會超渡觀眾就不敢再看
@吳尚鴻-x8w
@吳尚鴻-x8w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相反,學生時期就覺得歷史是最有趣的科目,因為歷史自帶劇情,基本上會看小說就會讀歷史,而且很多時候歷史比戲劇更精彩 歷史的東西真的不該像學校那樣背年代跟事件名稱,直接找史料當小說看自然而然就記得了
@dsa6452651
@dsa6452651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真的我國中的時候只有歷史是最高分,我覺得歷史很有趣,可以讓我去想像
@劉瑞華-o7h
@劉瑞華-o7h 2 года назад
最愛歷史課❤💓
@kingkonglin609
@kingkonglin609 2 года назад
基本上不管什麼科目都是看老師怎麼教,其實那些古文說白一點就是古人有嘻哈,拆解不是為了理解而是要更深入的去感受
@amywu9237
@amywu9237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前學歷史,老師就是照書念,真的像在敲木魚念經,很多名詞都似懂非懂,只能靠死背得到高分。看到呂老師說歷史,真的能輕易了解中華歷史的脈絡,瞭解後就能輕易記憶且不會隨時間而遺忘。
@YingMagic
@YingMagic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太習慣有標準答案了】完全認同,所以每個人對史觀的認知都不同,這就是獨立思考的體現。 尊重不同的觀點,進行良性的溝通、討論,就是尊重自己, 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爭辯】中,啾咪。
@inben823
@inben823 2 года назад
沒辦法,考試要考啊! 立場在怎麼綠,考三民主義就是要乖乖寫標準答案 ...
@白白熊-z7c
@白白熊-z7c 2 года назад
學生會被要求考這些東西,是因為現實面的考量,9成以上的學生,如果沒有考試的壓力,不會主動去讀古文與歷史,在教學與考試還有比較分數三者交互影響下,才會變成標準答案斤斤計較的狀況,試想:如果沒有標準答案,任憑改卷老師自由心證,會不會引起更大的問題與爭議?! 所以,標準答案是"不得不"的產物.若是因為興趣喜歡去讀古文詩詞與歷史,就不要去計較逐字含意的對錯,看得懂含意就好,這才是呂捷想要表達的意思.
@kingkonglin609
@kingkonglin609 2 года назад
文化就是被那群沒文化的建立體制才搞沒的
@小綠的朋友
@小綠的朋友 Год назад
沒有標準答案,很多人包括家長學生就會吵翻天了,去教育部前面抗議,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已所覺得所想的那個答案才是對的。但一有了標準答案後,所有科目就變成純脆考記憶,有公平性卻失去對於史觀的培養與批判能力。
@余明新
@余明新 Год назад
正確的方法就是不要念文組,因為中小學的文科教育,只有1個功能,洗腦
@bluecliffsynthesis6685
@bluecliffsynthesis6685 Год назад
太精彩!我是個在台灣學中文的老外,來到這個頻道邊練習聽力邊學些中國歷史。主持人的說話能力太厲害了!
@游語安-x5z
@游語安-x5z Год назад
加油喔!
@bergg2396
@bergg2396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來台灣~學 非台灣人母語的外來中文,我也是服你了😊😊😊
@oracle8478
@oracle8478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呂捷說: 「一千多年前的事,你如數家珍;七、八十年前的事,你卻一無所悉; 一千公里外的過去,你如喪考妣;養育你的土地,你卻視而不見。」
@小微叶-i8i
@小微叶-i8i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既然是外來語就不要用中文字了,以你自己所認為的母語打字
@seatonlau9866
@seatonlau986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bergg2396 ……除非你是原住民,不然怎么也都是汉语,那普通话这件事不过民族共同语罢了或者说是政治实体内的工作语言。
@mickey198586
@mickey198586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太多話題探索不完,只要跟歷史沾上邊,就覺得上歷史課很有趣,不知道為何以前到現在上歷史課都不會睡覺,好喜歡講古😆
@anni.owa_0224
@anni.owa_0224 2 года назад
歷史課都像在聽各種奇葩有趣的故事🤣所以我也喜歡歷史課 不過“考試”就讓歷史課變得有壓力,很多同學都沒有很喜歡歷史(´・ω・`)
@minifox1985
@minifox1985 2 года назад
因為以前歷史課要考試啊!不考試就是聽故事
@moliokaseki2500
@moliokaseki2500 2 года назад
那是因為歷史老師有說不完的故事啊!
@張瑞志-q3y
@張瑞志-q3y 2 года назад
歷史本來就是聽講古不是嗎?是被填鴨式教育搞成背書才令人討厭吧。
@rickychen313
@rickychen313 2 года назад
自己有興趣很重要,講古者也很重要。
@davidchou2852
@davidchou2852 2 года назад
文言文最大的意義是在學語言邏輯,用精簡的語句闡述最大的內涵,以前高中上課,有同學就跟老師問說:「胡適都推廣白話文運動,為何還要學文言文。」 老師回答也蠻耐人尋味:「你去看民初那些寫新詩,現代散文的作者,哪些文言文讀不好?」 要寫白話長文,你的語言邏輯要通啊。
@FateTestarossaHarla
@FateTestarossaHarla Год назад
簡單說 文言文 就是中文版的縮寫阿
@acerchen
@acerchen Год назад
推 : "用精簡的語句闡述最大的內涵". 附上民初作家郁達夫的詩作 釣台題壁 來 贊助一下. 不是樽前愛惜身,佯狂難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數東南天作孽,雞鳴風雨海揚塵。 悲歌痛哭終何補,義士紛紛説帝秦。
@12345655cs
@12345655cs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實文字的精簡最早應該是在竹簡奏摺上開始 後來逐漸從一個工具演變成藝術 對於文言文 不一定要當成背誦的分數 把它當成一個藝術品來賞析 理解其中的奧妙 感受語言的音律之美 豈不美哉
@iamtony55
@iamtony5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文言文是最沒有邏輯的語言,可以這樣解釋也可以那樣解釋,前後字可以不按順序排列,不知道你在講什麼
@arthurchang3146
@arthurchang3146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iamtony55要有場景和脈絡才能解讀,語言本身是工具,文言文可以微言大義,好處是簡短壞處是可能被誤解,不過…在帝王封建時代,可以保留解釋空間,也保留自己一線生機。
@zehnlin1030
@zehnlin1030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以抖內代束脩,感謝老師今天的分享。
@蜜琪李
@蜜琪李 2 года назад
好喜歡呂老師說的每一段歷史故事,真希望求學時期有像老師這樣會說故事又幽默的老師
@motiiec8679
@motiiec8679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覺得呂老到話剛好可以套用在現在的古文學者上:「啊他讀書人不寫文章也不知道做什麼 也不能打LoL不能抽神魔 也不能安安可聊嗎 所以他只能幹嘛 考據學 」現在的國文課都在考據學,我從高中的時候就一直很不懂 到底糾結之有幾個意思要幹嘛 你一定要前後文才知道之是什麼意思 那知道前後文就好了啊幹嘛要知道之是什麼 最討厭就是考文章的四個字 然後問你這四組不同的之 哪一個意思不同 根本不是在考之 是在考你對四個文章的理解 然後又很常出現根本沒看過的文章 那你考屁? 我還是覺得你要先讀懂歷史再來讀古文才懂到底在說什麼 推崇歷史勝過古文
@eda5507
@eda55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因爲國文課不上考據學或國文不考考據學,教育部就會不知所措。他們這些教育部官員都是乾嘉期間穿越來民國的。辦科舉跟考據學是他們最拿手,你也無法苛求他們什麼了
@rainbow_show
@rainbow_show 2 года назад
學校教法沒有錯.錯的是升學競爭導致的考試取向. 古文這東西只適合一小部分人學. 大多數人, 若非考試取向, 也不想讀的. 別說古文,就是白話文的詞語修飾, 對他也是枯燥無味. 大多數人只適合看影片, 聽古人八卦, 看陸劇就夠了. 不要恨學校,恨老師,恨古文....要怪自己活在升學競爭世界. 若有朝一日廢除考試與文憑制度, 只有百分之一不到的人會上古文課. 畢竟這是文學的一部分. 但他們上的課, 也和今天一樣.
@allen6887
@allen6887 Год назад
@@rainbow_show 我不知道現在怎麼樣,我那個年代(約莫10來年前),其實大考(基測跟指考)很少有題目是真的考你某個字什麼意思,這種題目反而都出現在學校段考跟補習班居多。
@雪倫-z6y
@雪倫-z6y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前不覺得有什麼感覺,現在很喜歡那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暇如吾兩人爾”。一句話就把自己現在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
@ava02251225
@ava02251225 Год назад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happypeterpanlifefor
@happypeterpanlifefor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真希望學生時期能遇到這樣的老師!
@ken4660-m5p
@ken4660-m5p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光遇到這種老師沒有用,還要整個社會風氣轉變放棄標準答案,才能好好學習古文
@白白熊-z7c
@白白熊-z7c 2 года назад
呂捷是在用講故事的方式講歷史,考古文是國文老師的事. 學生會被要求考這些東西,是因為現實面的考量,9成以上的學生,如果沒有考試的壓力,不會主動去讀古文與歷史,在教學與考試還有比較分數三者交互影響下,才會變成標準答案斤斤計較的狀況. 將呂先生拿來與學校老師做比較,是不公平的,呂先生的意思是,希望大家對歷史與古文詩詞,不要因為斤斤記較而產生排斥感,希望大家能瞭解古文詩詞的美麗,與歷史其實是有趣的,而學校老師肩負的是,要學生得到理想的成績,目的與出發點不甚相同.
@akaki7169
@akaki7169 2 года назад
@@白白熊-z7c 所以這就是現在社會的悲哀啊,就要求分數,逼學生死背,那學生怎麼讀的下去呢,如果老師都跟呂捷一樣我相信會有更多學生對某些事情敢到有興趣而去認真的讀去了解。就像我之前國中的生物老師就跟呂捷一樣,讓人真的很想去了解生物,所以我那課考的特別高,而且也不用什麼讀,老師上課的時候基本就聽進去了。
@andersonchen141
@andersonchen141 2 года назад
@@akaki7169 不要求分數就沒辦法做到公平 這個社會只有看分數還算基本的公平 沒看分數就很難公平了
@realxan1003
@realxan10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有很多這種老師,但是他不會這樣教,因為你要考試,考試考不好,他沒前途,你也沒前途,要達到呂老師的高度,首先你必須要讀很多書,從中去思考,而不是片面斷章取義呂老師說的話,稍微讀懂就好
@user-xk8xz6bj2s
@user-xk8xz6bj2s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前上國文課 都要背註釋 明明知道大概意思就好了 但考試要求一個字都不能錯 填鴨式教育
@jily1203
@jily1203 Год назад
真的是這樣子的A!連歷史問答題也是要跟課本一樣,我都要起肖了。還好大學讀歷史系的時候,意思對就好了! 只是不應該拿了系上第一名而轉成背書背到好想哭的法律系。
@陳伶潔-f5u
@陳伶潔-f5u Год назад
現在還是😅😅
@陳伶潔-f5u
@陳伶潔-f5u Год назад
聽人家說高中可以不用一模一樣,結果還是跟國中一樣要一字不漏😅 只因為我們國文老師很尊敬以前國中部的那個國文老師,就說一切比照以前老師😅😅😊
@danny80702
@danny80702 Год назад
取法乎上 僅得乎中 學習的要求一定比較高 這樣考試(尤其是大考)才不容易寫錯
@黃沼澤
@黃沼澤 Год назад
是的~沒錯 根本就超級沒有意義的東西
@linaplkk
@linaplkk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八股文有些為了湊足那八股而繞來繞去看的很累,但八股寫得好,要詩有詩,要詞有詞,蠻厲害的!老師說的真好,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各家思想各有其市場
@cliffyu888
@cliffyu8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春秋戰國時代因為中央集權消失,人民的思想才能充分發揮。秦以後的帝制開始消滅東亞大陸人民的自由思想。特別是漢以後以統一的漢文形成的漢族更是藉由孔孟學說逐漸消除了個人主義最終在宋代朱熹成功的打造出「儒教」。自此,漢人社會基本上就自我奴化而能完全接受任何以武力霸權強制領導的政權。所以漢人被蒙古人和後來的滿清等非漢族統治可以逆來順受。台灣被多個勢力統治也沒有反抗。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列寧馬克思為祖宗也理所當然⋯⋯
@cc99yan5
@cc99yan5 2 года назад
喜歡呂老師用簡易卻詼諧幽默的方式講解歷史🎉🎉🎉
@IMAS7X
@IMAS7X 2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老師妙趣橫生的開講!👏👏根據呂捷老師,約14世紀開始,中國的科舉的準備,就只考四書、五經,對海外驚天動地的時代劇變,絲毫不加以關心,間接為中國悲慘的近代史(清末~),埋下伏筆,實在可嘆!😢
@h948751
@h948751 Год назад
上品無寒門
@陳冠儒-l1c
@陳冠儒-l1c 2 года назад
這讓我想起一個學生時代一直有的疑惑,讀古文的時候,一定都會翻譯或是解釋之類的內容,我都會想,這真的是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嗎?確定沒有過度解讀嗎? 我記得我當初有問國文老師,老師的回答只是你就照課本的讀就好,不用管那麼多。 呂捷老師說的很對,在時代背景不一樣的情況下,用我們自以為懂的白話文去解釋古人在他的時代背景所經歷的,然後編入我們的教科書內,然後教導學生們說:背起來就對了。 這真的只會限制學生們的‘’思想‘’
@沙里瓦
@沙里瓦 Год назад
真的
@李聰敏-p7z
@李聰敏-p7z Год назад
因為這樣在考試的時候老師才好出題考學生啊!不然大大以為老師都才高八斗且精通歷史與典章嗎?這對一位中學老師來說太難了吧!
@chiiilai1142
@chiiilai1142 2 года назад
羨慕呂老師曾經教過的學生~,這樣上課很開心又記得住。我國中時期的歷史跟地理永遠不及格😂😅,最不會背這些了😂
@洢澄
@洢澄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前學國文歷史的時候,都不知道國文為什麼會有考據、典故等等之類的,學歷史也都只知道什麼朝代盛行什麼。聽了呂捷老師介紹之後,才知道原來當時學習的知識是可以串連在一起的。
@shareefvan
@shareefvan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覺得,文言文還是可以學,對於文章結構,字詞摘句,寫一篇不錯的文章,多少是有幫助的。如果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文言文也是閃不掉的。
@jasonchan0925
@jasonchan092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讀高一的時候, 歷史老師是齊治平老師, 一整年的歷史課從不看課本, 太史公的史記倒背如流, 有時還會叫我們把門關起來, 針貶時局, 同學們也都踴躍各抒己見, 討論踴躍, 雖然高二之後, 90%以上的同學都選了自然組, 但都很懷念齊治平老師的歷史課.
@李晨暉-c3e
@李晨暉-c3e 2 года назад
久聞呂兄博聞範策,通古博今。今日觀之,果不虛也。願兄多獻所長於世,讓後世能夠溫故知新,莫使古文絕跡,此功足已書於竹帛也。
@神奇海螺-x7s
@神奇海螺-x7s Год назад
好讚,講得真好 學到了好多 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所謂的古文是這樣的東西,原來直到現在華人文化的學習方式被侷限住,是有這麼深的歷史脈絡 覺得超級神奇的
@曾沛緹-i8c
@曾沛緹-i8c 2 года назад
很期待敲碗呂捷老師跟Hook合作耶,兩位都是跟歷史相關的youtober. 超喜歡聽歷史故事的
@qaeswsrd
@qaeswsrd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看得懂就好~真是個面對人生中許多問題的 好方法! 放寬視野 去學習以及理解 人事物,乃「智慧」也; 反之,則乃「知識」也。 受用無窮 感謝呂捷老師! 教師節快樂🎉🎉🎉
@ryder2995
@ryder2995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看呂老師講歷史真的很享受! 希望可以多出片! 讓我們這些以前沒唸書的小孩學點東西😂
@劉杯杯
@劉杯杯 2 года назад
超有感...... 明明文章寫得不錯、學外語(新的語言思維)也學得很順,但每次國文考試成績都不大理想...... 很討厭考試都出課文後面的課文賞析,感覺就是叫學生背誦對文字特定的看法或觀點,我能理解這對文學造詣不高的人很有用、大家都能說出些東西來,但這對我來說非常折磨。 我記得有一次考試題目放了一篇文言文的文章,大意是在描述當時一位官員很愛吃魚,朋友便送他魚卻被婉拒,旁人問他為什麼不收下,他回答收下了就代表不清廉、一旦無法證明清廉就會失去官位,之後就更沒機會吃到魚了。 題目是放四個成語當選項,問你該如何描述文章裡這個官員。 我選了沽名釣譽,但正解是兩袖清風。 我去看了詳解,但它只是把文章翻譯成白話文最後再補一句"所以可知此人作風清廉" 我文章都看得懂,但看完了我還是覺得他沽名釣譽啊?? 每次都被扣這種分......真的有點小挫折
@小綠的朋友
@小綠的朋友 Год назад
你的想法是錯的。當好人為什麼是沽名釣譽?他又沒有四處去宣傳說他很清廉,沽名就是讓許多人知道,就是說他只有到這一步並沒有到下一步,你卻事先覺得他已經到了下一步沽名。這就是解讀有誤。
@劉杯杯
@劉杯杯 Год назад
@@小綠的朋友 我不知道耶,清廉不就是一種公評的特質嗎?我沒有笨到覺得有任何"清廉"的人會去宣傳自己,那當他提到清不清廉的形象時,不就知道這件事會被許多人得知而影響他的公眾名譽嗎?如果沒有人知道他清不清廉又怎麼會擔心官位? 文章裡他也不是為了道德標準或良心而去這樣做,是為了官位耶,這又哪裡清廉、哪裡好人了?
@小綠的朋友
@小綠的朋友 Год назад
@@劉杯杯 影響自已的公眾名譽與沽名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內在的,後者是刻意的外在的。所以這就是你沒法拿分的主要原因,你要按照書本裡所講得來分析而不是按照你自已的。這就是考試。他是在考國文、考你解釋能力而不是在考你覺得這件事的對或錯,對或錯屬於公民與道德那個科目。也就是說你要精準的解讀出那個作者所想的東西而不是你自已想什麼。
@Natsumi_51244
@Natsumi_51244 2 года назад
很喜歡老師總是用很平易近人的說法跟想法解釋,聽了就很舒服~
@flora000
@flora000 2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呂老師幽默風趣、言之有物的解說👍祝教師節快樂🎉
@noheromo
@noheromo Год назад
老師說的 真的 有道理 不能以今論古 文言文為何會如此書寫 在古代 紙張根本就不是寒門買得起的奢侈品 算是刻在竹簡或是布帛上也是盡量精簡 傳達最多的含意的文言文自然就這樣出現 所以微言大義 看得懂才是重要的 能懂才能背誦 方能理解 老師說得對 好文章真的有氣韻在 能順讀 不卡頓 不信 你用三字經或正氣歌 一邊跑 一邊背誦 你會發現 會合拍 跑步氣會變順 跑起來有節奏感 如果有遇上有人跑步背誦 不要懷疑 這是真的
@Wolf-yt5rz
@Wolf-yt5rz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認為這涉及東亞在研究古籍時,對於語言學的理解很淡薄,特別是華人。從楚墓帛書、睡虎地秦簡、殷墟卜辭,可以看出不同的上古族群文法、字詞差異龐大,是不同語言,是通過爾雅等訓詁體系審定雅言,建立強勢官方共用文體甚至語言。但過了雅言是通用語的當下,使用古文就成為一種古語言的延續、禮樂認同的標誌,就如同拉丁文成為羅馬帝國強權下歐洲的共同語言一樣,即使神聖羅馬帝國、東哥德王國官方書寫語言也是拉丁文,而非利普里安語和哥德語,單從古書恐怕也看不出來當時的人平常交流是如何交談、本族語言使用覆蓋度多大,如果不是古英語詩歌、萊茵法蘭克語詩歌、盧恩文石板等東西留存,大概也會做出當時的日耳曼諸國全民都講拉丁文的判斷。
@茶碩士
@茶碩士 2 года назад
老師講得太好了 語言真的首要是溝通和理解 如果中學時期能有這樣的歷史老師真的很棒 呂捷老師加油!😊🎉
@natalielllin7665
@natalielllin7665 Год назад
從小就很愛歷史,雖然是接受學校教育較為死板,但呂捷老師的影片帶給我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太感謝了😍
@shaho_channel
@shaho_channel 2 года назад
歷史要讀得好,史觀真的很重要,如果能站在古人的立場思考,很多事件的始末都會很容易理解。
@lululeetw
@lululeetw 2 года назад
很喜歡這個單元,謝謝老師和製作團隊,希望能持續推出。
@李畢魯
@李畢魯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真的是完全講出我學生時期的疑惑,就整首詩跟古詞就能知道他的意境,你幹嘛一定要我一句一句翻出來,還要考各種不知道從哪裡翻出來的特別的文言名詞,乾那也不是這首詩的重點,真的會讓人討厭中文欸,但我明明那麼喜歡中國歷史,文學還有藝術,台灣中文教育真的可以再思考一下啦~加油
@mkhsiao7897
@mkhsiao7897 2 года назад
在詞彙中鑽牛角尖真的會跑題模糊了歷史宏觀格局的焦點了,呂老師見解思維真厲害呂老師卡好
@nasa168168
@nasa168168 2 года назад
總之一句話,能把呂捷的講話從頭看到尾的,必定具備一定的水準。
@sasaya-9601
@sasaya-9601 2 года назад
呂捷老師說的太好了,常常跟老人家說不用現代的思維去思考前人思維,此一時彼一時啊!
@hstking921
@hstking921 2 года назад
聽老師講話,這才是教育的意義,知識的運用跟聯想,而不是死釘板板的考試背書
@khsaxer
@khsaxer 2 года назад
孔子的補習班收費標準如下: 繳三十塊只能站著上課,繳四十塊老師會在你旁講解直到你完全理解沒問題,繳五十塊的老師會洩題給你讓你知道明天考試的命題,繳六十塊的老師上課會講你喜歡聽的主題,繳七十塊的老師就根本不會管你了,你可以躺著上課都不算逾矩。
@rogertsai8190
@rogertsai8190 2 года назад
笑死
@李聰敏-p7z
@李聰敏-p7z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其實那時候根本不可能由孔子親自授課都麻是由孔子的弟子的弟子的弟子在授課的,大老闆事情那麼多哪有那麼多時間跟一班學生講解道理,就跟現在某某知名老師所開的連鎖X文補習班的作法一樣老師就只負責當招生用的招牌而已。
@簡育瑄
@簡育瑄 2 года назад
祝福呂捷老師今天教師節快樂!😃
@pokelin330
@pokelin330 2 года назад
早在博恩之前,台灣早就有補教業裡面的站立喜劇了 :P 我覺得如果可以放一個搭檔(女),一搭一唱感覺會更生趣... 我想光是relax老師的知識量就夠做好多個歷史專場了, 在台灣可能也會是壯舉喔..
@alanywz
@alanywz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以前也是這麼覺得,所以覺得文言文很有趣 ,古文觀止也是。今天聽完老師的話,才真正知道「為什麼」~👍👍💯
@莫召奴-c2b
@莫召奴-c2b 2 года назад
這篇解說得蠻不錯,確實是蠻有涵養,文史果然不分家。
@jensengao3980
@jensengao3980 2 года назад
说得很有道理。我认为读历史确实很能考验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wortchang
@wortchang Год назад
上古文言本來就是作為記事體用,所以追求簡潔。不過還有另外的情況是呂老師沒提到的,這也是漢文的演化的過程,上古漢語的白話,就用字上來說,也是比現代漢語用字還要精簡的。因為上古漢語有多種雙元音、字尾輔音,甚至多音節的特徵。足夠表達詞語的複雜度,同音字不會像現在漢語這麼多,不容易有歧意,所以比較不需要使用兩個字以上的複合詞彙。 漢字這種方塊字特徵使得它往單音節的方向演變,使用多漢字的詞彙也就變多,而我們還保有使用文言的習慣,這就造成了白話與文言的差別更大了。
@User-Johnny.
@User-Johnny. Год назад
現代標準漢語,把文白音給廢除了,當然只剩同音字。
@山城工坊山城老頭
@山城工坊山城老頭 Год назад
確實是名師 名符其實 您根本就是一本活歷史.. 太誇張!
@cih886
@cih886 Год назад
老師對文言文的解讀真的很棒!可惜教育的方向錯了,而且現在教育環境太意識型態了...
@rax74622
@rax74622 Год назад
以前考國文錯一個字就要重考 有夠硬 不知道硬幾點的
@jackjanys01
@jackjanys01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記得沒錯,以前大學選修國文,上到古文八大家跟世說新語,教授就有提到文言文本來就不是用在日常書寫跟談話,而是用於於文告、諭令、公文的尚書(這也是官名尚書的由來)以及用於占卜跟祭拜用 且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又追崇尚書跟諫逐客書中的駢文文體,而後唐宋古文八大家」的古文,也不過是回歸到先秦倆漢的形式,但日常書寫還是用世說新語的書面語或是唐代的變文(佛教為了讓教育不高的百姓認識佛教而創造出來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方式)、宋代的話本(說書的由來) 且如果有看過清朝皇帝的奏摺,可以發現皇帝也沒有再用文言文,尤其是雍正,再往前,明太祖朱元璋,只會上面提到的佛教變文(因為當過僧人),叫他書寫跟讀文言文就是要他的命,連皇帝都不用的東西,自然百姓也不會在日常生活使用,因此到了明清兩代,只有少數如曾國藩的桐城派在使用,原因是他們看不慣明、清兩代過於通俗的白話文學
@lynnlee9150
@lynnlee9150 2 года назад
這樣說的話⋯也可以倒裝:紅燈亮著,駕車者仍然穿過十字路,直直開過去 (19個字)= 闖紅燈…(3個字)
@Marlboro0829
@Marlboro0829 2 года назад
呂老師真的是最強大的歷史老師👍
@m.l.chuo271
@m.l.chuo271 Год наза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的深,和書法的美在臺灣得到完整的保留,連一些中國的老師來到臺灣都佩服,中國經過文革和文字的三次簡化後現在的年輕人不會繁體字了,書法用簡體字寫出來簡直是不倫不類!
@angelselene446
@angelselene446 2 года назад
強推!現在還是很多老師要求一字不漏的標準答案,扼殺孩子對學習的喜好。
@goodshogi
@goodshogi 2 года назад
祝呂老師教師節快樂!很喜歡上老師的課,很期待下一堂課
@Ryan-dl6pn
@Ryan-dl6pn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看完覺得老師可以去廟裡當義工解籤詩耶~哈哈!🤣🤣🤣
@承偉-s4x
@承偉-s4x 2 года назад
老師太厲害了!我真的心有戚戚焉!期待您的新影片喔!
@MandyLee1124
@MandyLee1124 2 года назад
唸國文真的需要有想像力跟感受性 歷史則是一連串的故事,以前老師曾說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之間相互循環。 所以我以前對於國文史地都比較好,比起數學的硬梆梆,一堆數字的組合,我更喜歡文字的溫度 一直覺得儒等於奴,儒家是當時的統治者想要有效管理人民的方式
@余明新
@余明新 Год назад
那是汝無會讀數理化,那是從古希臘傳承至文藝復興的智慧結晶
@MandyLee1124
@MandyLee112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余明新這種事是無法勉強的,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但我非常羨慕會數學的人
@gokinkan
@gokinkan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天呀! 國中時應該早點看到老師這影片,這樣我就不會那麼怕上國文課了 😂
@Demon_Slayer0314
@Demon_Slayer0314 2 года назад
所以才會發生作者寫跟自己作品相關的題目也答錯的糗事XD 我們太習慣有標準答案,既然解釋權不在作者手上了,解釋類的題目就應該讓學生自由發揮,不要去箝制學生的思維(給選項讓學生選擇唯一正確答案)
@watermoonsnow
@watermoonsnow 2 года назад
完全能理解老師說的看懂就好,每次被人問詳細字解我都答不出來,但閱讀理解就是沒問題
@沈锦源
@沈锦源 Год назад
发现宝藏作者了 讲的真好
@acerchen
@acerchen Год назад
13:21『蓋不恥則無所不為』與『人不要臉,天下無敵』有異曲同同工之妙。這種話早在新五代史馮道傳就已經講得很清楚(顧炎武是引述),經過這呂桑這麼有節奏讀頌出來,突然噗嗤一笑,那段是歐陽修在史書酸馮道是五姓家奴,雖說是古文,但以古諷今卻是十分好用。馮道的評價姑且不論,不過歐陽修罵人不帶髒字的的工夫,還是值得玩味的。
@emmahuang4987
@emmahuang4987 Год назад
不知道演算法出了什麼問題,但帶我進來這個影片實在太感謝了🙏
@user-np1ms7pc8v
@user-np1ms7pc8v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太幽默好笑了!祝教師節快樂
@sabrinalu23
@sabrinalu23 2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呂老師很精彩的一集
@陳子謙-p3b
@陳子謙-p3b 2 года назад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 共此燈燭光 略~ 杜甫 贈衛八處士 好棒的文
@李白-y3f
@李白-y3f 2 года назад
老師提到我嗎? 其實當時寫詩的時候我都不喝酒 畢竟我要去花間或湖邊都要騎馬 老師說過騎馬不喝酒喝酒不騎馬
@藍色披薩
@藍色披薩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那老師有說撈月亮時不能喝酒,喝酒不能撈月亮嗎?
@sl0523
@sl0523 2 года назад
古人的文和言的確有區別, 但是這個區別是越接近白話文運動的時候越大. 如果真的要往前推, 推到先秦時期, 文和言的差別並不會太大. 就比如我們現代人, 說話和寫文章, 都會用不同的詞句. 即便我們現在寫文章也都是用白話文, 但是我們所使用的白話文當中也分口語和書面語. 比如, "因而", "因此"這兩個詞語就不多出現在我們日常的口語對話當中, 而是比較多用於寫文章, 口語當中, 我們常用的還是"所以". 先秦時期的文和言之間的區別應該就是如此. 語言的發展的趨勢都是詞彙和表達方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化, 但是由於中國人, 特別是文人大多崇敬先賢, 所以後世行文也都效仿古人, 比如唐宋時期的古文運動. 其實, 這一點歐洲中世紀也是如此, 比如文藝復興時期, 推崇拉丁文. 還有就是, 李白的確有少數民族血統, 但是他的確是漢人. 李白是李唐皇室的後裔, 但是已經是非常旁支, 所以和唐玄宗的血緣關係已經非常遠了, 已經超出五伏. 雖然李白出生在中亞地區, 並且祖上也一定有與中亞地區的民族混血, 但是總體來說, 他的漢人血統居多, 應該屬於漢人. 現在中國的漢族人, 不說全部, 至少大多數都是有外族血統的, 純種的漢人以基本上不存在. 就好像美國, 純種的黑人, 白人, 印地安人基本上不存在的.
@wireplay-1.5metre
@wireplay-1.5metre Год назад
正確
@min197807
@min197807 Год назад
文言文是為方便紀錄內容,畢竟最早甲骨文到後來的金文,能書寫的面積實在不夠長篇大論,所以要以最簡潔的方式記述。
@素玲賴-f7r
@素玲賴-f7r Год назад
問一個跟你所有題材無關又密切的問題,當遇到事情看不出去處時,應該以怎樣的角度與方法去釐清,你的邏輯和看事情的角度都讓我神往,有空再回,很感謝
@tangbigturtle2694
@tangbigturtle2694 Год назад
如果20年前聽到呂捷老師講歷史,我可能就讀歷史系,而不是只愛看歷史漫畫了。
@Roxy.Candace
@Roxy.Candac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3:24 要紅了~~~
@包小人
@包小人 Год назад
看了 呂老師講解 真的 難怪學生都想上他課 太有趣了 完全不死板
@黃鈺惠-d7c
@黃鈺惠-d7c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看了呂老師的談三國一居然找不到三國二😢真的好痛苦啊~好比追劇追到一半停更了!希望老師或好心人可以放上續集!拜託🙇
@reprint6598
@reprint6598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國小的時候很討厭背詩 真的超無聊 但現在30了 經過一些人生的歷練 發先有些以前的詩詞 真的猛 是超猛的那種 很喜歡那種用幾行字 描繪出一幅畫或是一生感慨的豪情
@林逸中-u4u
@林逸中-u4u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不要用來考試的話 你就不會去討厭了 你可以看之前金超群的 包青天 其戲劇的好看 在戲劇中 有很多用文言文在說 那就是一個美 如果你再想想 黃文擇的布袋戲 都是用文言文在那裡才叫一個美
@user-tp6u60
@user-tp6u60 2 года назад
老師真的很棒,解開了我的糾結哈哈
@Saunterer329
@Saunterer329 Год назад
最後一段話很有感觸,我一直搞不懂有些人怎麼會完全搞錯重點而浪費時間在旁枝末節沒意義的事 讓我想起記載禪師語錄的《指月錄》,「指月」典出《愣嚴經》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近年來看電視上那些人吵的都是「指」 就像我家的狗狗一樣,我指什麼東西,牠只會來聞我的手而已
@hsianghsienwang2542
@hsianghsienwang254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淺說莊子《齊物論》17 --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這是莊子在論述,為什麼世道風氣變得浮誇,為什麼社會容不了真話呢? 原來造成這種現象,都是因為每個人想追逐個人成就(小成),為了榮華富貴而不敢說真話。 具體來說, 如果每個人只想著自己成功, 就會不計手段勾心鬥角, 然後社會就會複雜並失去良善。 如果每個人只考慮自身利益, 就會忌憚現實不敢講真話, 然後社會將變得虛偽不務實。 莊子前面所說的"無有為有",是指內心主觀成見(成心),若與客觀事實產生落差,就容易犯了這種誤失。 造成這種誤失,有可能是無心,不是故意所為之。 然而,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基於受到環境壓迫, 或者是基於私心,而故意裝瞎說假話。 正如莊子齊物論所分析的, "欲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 也就是說, 不論客觀事實是什麼,也不論對方觀點是否正確,純粹基於個人利害考量,能夠把錯的辯稱是對的,並且把對的說成錯的。 莊子進一步說明,人的語言,經過思想想法的洗練,是變得更好更明確,還是變得複雜不明白了呢? 人類的語言表達, 應該是想說出心裡的話。 但是所說的話, 卻那麼地奇怪與捉摸不定。 (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人的話真的發自內心, 或者是本來就想言不由衷呢?( 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 如果人的話不是人話, 與鳥叫有什麼分別呢? 這種鳥語可以用來明辯真理嗎? ( 其以為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 世道風氣受隱蔽, 能夠明辨真假嗎? 誠實言語受隱瞞, 能夠明辨是非呢? (道惡乎隱而有真偽?) (言惡乎隱而有是非?) 當我們在抱怨社會風氣不好, 社會變得不善良不能誠實說話的同時, 而每個人都在質問的同時。 (道惡乎往而不存?) (言惡乎存而不可?) 殊不知,這是每個人所造成的。如同現代所說的,雪崩時,沒有一片雪是無辜的。 什麼原因呢?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 莊子歸結的原因, 就是每個人沈浸自我成功(小成), 以及為了個人的富貴榮華。 換句話說, 只要不要在意自我成就, 以及沒有利害關係, 就不會言不由衷,也敢於說真言。 比如,在中國冬奧期間, 有人採訪瑞典金牌選手, 請他評論中國人權問題。 結果, 他說他不敢說, 因為他即將前往中國比賽。等到他回瑞典後, 記者再次採訪他, 他說他不敢說, 因為他的隊友還在中國。 又比如, 秦朝趙高的"指鹿為馬" , 朝臣受到趙高威嚇, 當著秦二世的面前, 卻公開依附趙高的話, 可以把一隻鹿說成馬。 又比如, 西方國王新衣的故事, 也是一樣。 又比如,台灣的統獨議題,是真福國利民的真議題,還是少數政治人物,為了謀求在中國的好處,或藉以作政治上的算計呢? 看到兩邊相互批評攻擊, 都是心存善念而講真心話嗎? 由此也可知, 為什麼許多國家民主推行不順遂,然後國家社會亂象叢生呢? 人民所看到國家社會的混亂,且總把責任怪罪於政治人物。 殊不知,根本原因還在於自己,是自己腦袋不清楚明白所致。應該是人民自己素質不夠, 才會被政客騙得團團轉。 這也就是,道家思想一再強調的,自身明白才是最重要的,如莊子所說的"莫若以明", 以及老子所說的"自知之明"。 這也應該是民主文明進程之一,所應具備的必要條件之一。 台灣當下雖有國會擴權亂象,卻也是台灣民主進一步昇華的契機,正在考驗人民的政治智慧。 ( 欲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laicarol9476
@laicarol9476 Год назад
為什麼以前沒遇到這樣的老師,老師何等重要,能引起興趣而樂在學習! 我都50歲了! 太晚了呵呵
@黃信凱-r6m
@黃信凱-r6m 2 года назад
希望呂老師有機會也可以放在podcast 上
@wangfabiana9547
@wangfabiana9547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段影片很有遠見 恰好和最近108課綱的爭議有關 古文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可以刪 只是不要拘泥於文字
@jay60810
@jay60810 2 года назад
跟老師先講個教師節快樂~~ 聽老師講歷史真的好有趣 😆 這次 連國文都一起講起來 以前國文班導真的就是教大家硬記背起來 然後⋯ 就考差被罰抄課文抄抄到爆 XD 🥲 呂老師從另一個面向切進去講解 感覺當年的很多詩詞歌賦 都能夠有所理解了 😆
@brainwashkenny1
@brainwashkenny1 2 года назад
語言這種東西,基本上三十年就換代。今天的年輕人去看三、四十年以前的節目,很發現裡面有很多根本聽不懂的死語。同樣的,現在老一輩的人,也往往不懂年輕人在講什麼。 古文的許多經典、詩詞是超越時代的。四書五經、唐床散文,中文中的成語,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後的人,只要你有受過一定程度的中文教育,都能看得懂,可說是超越時代的共同語言,而不是三十年後就聽不懂的白話文。
@蔡兆鈞-r5o
@蔡兆鈞-r5o 2 года назад
個人認為,讀歷史其中之一是要借鏡智慧,換位思考下,在這樣的時空背景自己與作者會有何不同,或許閱讀中可以更加進一步,與歷史有類似互動的思考方式。
@UTcatwalkmodel
@UTcatwalkmodel 2 года назад
確實表達能力很重要
@GAGA_Cuisine
@GAGA_Cuisine 2 года назад
老師講的非常有道理也很受用,可是有一點不敢苟同,就是關於李白是否為漢人的問題,李白是祖籍四川江油,即便他出生地是在碎葉城也就是如今的吉爾吉斯斯坦,那也不能因為他出生在如今的國外就說他不是漢人,畢竟他的血液里流的就是漢人的血。 我覺得應該說李白的詩作受到他兒時在遊牧環境中影響較多,進而迸發出遊牧民族所特有的灑脫浪漫情懷,才比較恰當。
@groodification
@groodification Год назад
以前在學校歷史超爛 因為打從心底覺得乾我ㄆ事 也不懂背一堆文言文要幹嘛 現在聽了呂捷老師的故事 覺得這些典故好生動好有趣!
@林宸宏-m3w
@林宸宏-m3w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呂老師 我認為可以把每一集做成一集podcast 絕對很受歡迎
@阿強-k4y
@阿強-k4y 2 года назад
脖子變粗了喔! 金條閃閃,哈哈哈 老師,教師節快樂
@李岳修
@李岳修 2 года назад
小時候超討厭歷史&國文 但聽完這集!超認同呂老師的觀點! 長大後因為呂捷而開始喜歡歷史
@baomeika
@baomeika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前我唸書也覺得明明看古文,整篇看下來我明明就懂是什麼意思,但是卻要考我那個 之 也 呼是代表什麼意思,或是考文章賞析,要選出作者當下的心情,為什麼要這樣寫 雖然我都是照著答案背下來答題,但一直到今天我都覺得,說不定作者寫那句話的時候根本就沒那意思啊!
@0805qwert
@0805qwert 2 года назад
春秋戰國時代,東周諸國不僅在王霸之業上處於大爭之世,就連學術思想也是。 這就更好的佐證了“分裂的競爭,遠強於政制的統一!”
@yankai72
@yankai72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真好,講的真好,謝謝呂老師
@東鷗
@東鷗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喜歡讀古文是因為裡面有很多現在沒教的處世觀念跟精簡化的表達能力 至於他要考什麼我從來不在乎 懂意思就好
@daomrs709
@daomrs709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先知!一年前就講過這個(我也是一年前聽過這個😂)
@兎田コカコーラ
@兎田コカコーラ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算先知吧 課綱古文廢存一直都有在討論
@ryanaz0437
@ryanaz0437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08課綱的事,四年前區(音歐)老師就有跳出來吵了,他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教育,而是為了達成政治任務。
@daomrs709
@daomrs709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兎田コカコーラ 但108沒有要廢古文呀
Далее
Iran launches wave of missiles at Israel
00:43
Просмотров 1,4 млн
Iran launches wave of missiles at Israel
00:43
Просмотров 1,4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