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了凡的故事精華--改造命運的祕訣《了凡四訓》:命由己造,心想事成。 

ラグナ
Подписаться 3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492 тыс.
50% 1

了凡的故事精華--改造命運的祕訣
《了凡四訓》:命由己造,心想事成。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3 окт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367   
@eardnwu6362
@eardnwu6362 Год назад
命運真的能改變!千真萬確!但是需要時間不是馬上,我用7年時間從『因』上努力...從貧困遼倒到現在丕極泰來運途亨通
@oliviachong01
@oliviachong01 Месяц назад
恭喜恭喜接好运
@ronaldtan1434
@ronaldtan1434 2 года назад
南无阿弥陀佛🙏
@ann7408
@ann7408 8 лет назад
善心用錯了地方就成了惡.....末學引以為警戒.感謝.
@IamSpiritful
@IamSpiritful 7 лет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longxier2033
@longxier2033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恩净空法师
@anon18999
@anon18999 2 года назад
關淨空什麼屁事
@newmangoh9598
@newmangoh9598 3 года назад
南无阿弥陀佛🙏🙏🙏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日行一善(135種方法):1.救人一命。2.完一婦女貞節。3.捐款供創修寺院、道觀、宮堂。4.修橋鋪路。5.印造經文與編篡善書。6.演講善法或講解經咒,鼓勵行善。7.助印、閱讀、分送,與宣講善書。8.購買禮物孝敬父母、公婆、長輩。9.薦引一有德之人。10.發一言,做一事利益眾生。11.扶助盲啞,殘障,老弱。12.鼓勵他人自立自強。13.讚揚、傳播一善事。14.洗清他人冤屈。15.勸人改過向上。16.助人戒毒、戒賭、戒煙酒與檳榔。17.義務教導他人各種謀生技能。18.孝順父母,公婆與勸人遵行。19.發生災害時勇敢救災救人。20.踴躍捐輸照顧災民。21.勸人息訟,息爭。22.敬重文字、神像、經咒。23.勸阻傳播隱私、惡事。24.行醫重醫德,經商不賺黑心錢。25.護持道場,贊助法會。26.檢舉濫墾、濫葬與污染河川。27.捐款支持推廣【待用愛心餐點】28.供養神佛香、花、燭、燈、果。29.供養出家人、修道人。30.作功果、超度亡靈。31.勸合一夫妻或阻止一惡事。32.幫農民促銷農產品。33.勸人戒殺、護生、實行素食。34.宣揚健康養生的知識。35.見人有憂、有病善為慰解。36.促成他人圓滿姻緣。37.予人各種方便或服務。38.幫人寫信、讀信、寄信、領信。39.擔任義工交通導護。40.擔任義工社區守望相助。41.扶助盲人過馬路或贈送盲人拐杖。42.幫助路人推送重物上坡。43.幫老弱提帶行李或倒垃圾。44.天雨路滑牽扶老弱、殘障通行。45.把多餘雨具,衣服借人使用。書名:心靈寶笩(歡迎翻印)
@忍者-j5j
@忍者-j5j 2 года назад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yamingxie3451
@yamingxie3451 2 года назад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洪子琪-j4d
@洪子琪-j4d 3 года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jac7180
@jac7180 2 года назад
阿弥陀佛🙏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鬼谷子,人生不順有三句話可以幫助你💗💗 💗1.遇橫逆之來而不怒 💗2.遇變故之起而不驚 💗3.當非常之謗而不辯 人遭遇不順時,先💙冷靜💙下來,弄清楚事情來龍去脈,然後想對策解決,謝謝你感謝你鬼古子優秀聰明智慧教導,尊敬佩服,鞠躬
@納茲-f3r
@納茲-f3r 3 года назад
南無盧舍那佛,南無大勢至菩薩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善書:行善積德的方法1.與人為善:為人應儘量不拿自己的長處,去彰顯別人的弱點。不要故意表現自己的善心,去顯示別人的惡意。千萬不要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捉弄別人,折騰別人。應該儘量謙虛處世。見人有過,儘量寬恕,見人小善,也要表揚。則可對惡人形成一種沉默的抗議,也不會撕破惡人的面子,使惡人不敢放縱,也有改過的機會。總之,念念不忘為大衆著想,維護真理原則,即是與人為善。先帝舜年輕的時候,在山東看漁人捕魚,看到魚藏豐富的靜水深潭,都被年輕力壯者爭相佔取,而老弱漁人,反被排斥急流淺灘之處,而深感傷心。於是他也親自下水捕魚,凡是碰到別人過來搶捕,他就故意讓人,而不抱怨。逢到有人把魚讓給他捕捉,就當面稱讚並道謝。如此相處了一段時間也就形成了禮讓的風氣。試想,以舜之才智,那有不能用語言教人的道理?而他卻不用言教,寧取身教,潛移默化,轉移人心風氣,真是用心良苦。2.愛敬存心:一般人的行為來看,君子與小人實在有點混淆不清。但若能留意一個人的存心正邪,則善惡就像黑白一樣的明白。因此說:君子所以異於小人,僅在存心之差而已。君子所存之心,唯有愛人敬人之心而已!萬物同體,都是兄弟姐妹,都是自己同胞,大家都應該互相敬重,相互幫助。敬愛衆人也等於敬愛聖賢。能了解衆人的立場,即合聖賢之道,因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人人若都能敬業樂群,安份守己,敬重別人,也珍愛自己,即是代天行道,敬重存心。3.成人之美:社會上持善為公之人較少,迷惑自私之人較多,而一般人又有袒護自己,排擠異群。因此善人處於俗世,除非他能有守正不阿,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決心,否則也很難立足。行善之賢達人士,言行都與世俗不同,心直口快,不善心機,不善於粉飾自己,因此見識不高的俗人,就常給他們不公道的指責,而達不到為善目的。因此,仁人志士,長輩君子,應時加匡正輔助,發現有人行善或利益社會大衆之舉,其志可嘉,就應該設法給予扶助贊助,以成人之美。歡迎翻印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太炫 佛菩薩你好😊♥️謝謝你♥️感謝你♥️愛心關心♥️尊敬佩服♥️鞠躬
@learningyt4725
@learningyt4725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你
@和志-o2q
@和志-o2q Год назад
@ouo-r6h
@ouo-r6h Год назад
😊
@alanliu908
@alanliu908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
@漢鴻張-y6z
@漢鴻張-y6z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行善積德利人天 慚愧感恩大願心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南無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fuziyan7283
@fuziyan7283 Год назад
🙏🏻🙏🏻🙏🏻
@朱秀莲-x4z
@朱秀莲-x4z 2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谢分享,👍👍👍🙏🏻🙏🏻🙏🏻🙏🏻🙏🏻
@byronkoo8614
@byronkoo8614 2 года назад
醍醐灌顶,第一声就听出了济公禅师的声音,越听越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jessicatan8303
@jessicatan8303 Год назад
感恩!
@柯居福
@柯居福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隨喜讚嘆
@fanyu6749
@fanyu6749 5 лет назад
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tanboonchin8200
@tanboonchin8200 Год назад
万幸,有缘,可遇不可求。 感恩前人的无私,智慧及传承。阿弥陀佛🙏🙏🙏
@siqiuyou8355
@siqiuyou8355 2 года назад
還是游本昌熟悉的聲音⋯當年的濟公,現在的了凡禪師,都是佛門的經典🙏🏻🙏🏻🙏🏻
@yorkzhang3101
@yorkzhang3101 Год назад
了凡是被点化的小哥。。。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的善書:謙德之效:(下篇)(易經六十四卦,所講的都是天地陰陽變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掛爻中,有兇有吉,凶掛是警戒人去惡從善,吉掛勉人要日新又新。)獨有這個謙掛,每一爻都吉祥。書經上也說:「自滿、就要招到損害,自謙,就會受到益處。」我好幾次同許多人去應考,每次都見到貧寒的讀書人快要發達考中的時候,一定臉上有一片謙和而安詳的光彩發出來,彷彿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辛未年到京去會試,我同鄉嘉善人同去會試的有十人,只有丁敬宇(賓)這個人年紀最輕,而且非常謙虛,我告訴同去會試的費錦坡說:「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費說:「怎樣能看出來呢?」我說:「只有謙虛的人,可承受福報。老兄你看我們十人中,有誠實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搶在人前,像敬宇的麼?有恭恭敬敬,一切多肯順受,小心謙遜,像敬宇的麼?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聽到人家毀謗他而不去爭辯,像敬宇的麽?一個人能做到這樣,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豈有不發達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丁丑年在京裏,同馮開之住在一處,看到他總是虛心自謙,面容和順,一點也不驕傲,大大的改變了小時候的那種習氣。他有一位正直又誠實的朋友李霽嚴,常當面指責他的錯處,只看他到平心靜氣地接受朋友的責備,從不反駁一句話。我告訴他說:「一個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禍,也一定有禍的預兆。只要這個心能謙虛,天一定幫助他,你老兄必定登第了!」後來果真考中。趙裕峰,名光遠,是山東冠縣,不滿二十歲時,就中了舉人。後來又考會試,卻多次不中。他父親做嘉善縣的主薄,裕峰隨同他父親到任。裕峰非常羨慕嘉善名士錢明吾的學問,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見他,那曉得這位錢先生,竟拿起筆來,把他的文章全塗掉了,趙裕峰不但不發火,並且心服口服,趕緊把自己文章缺失改了。(如此虛心用功的年輕人,實在少有!)到明年裕峰就登第了。壬辰年我進京覲見皇帝,見到一位夏建所的讀書人,看到他氣質虛懷若谷,毫無驕傲的神氣,而他謙虛的光彩,就像逼近了人的樣子。我回來告訴朋友說:「凡是上天要使這個人發達,在沒有發他的福時,一定發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發,那就浮滑的人自然會變得誠實,放肆的人也自動收斂。建所溫和善良到這種地步,是已經發了智慧,上天一定要發他福了。」等到開榜,建所果然中了。江陰有一位讀書人張畏嚴,學問積得很深,文章做很好,在許多讀書人當中很有名聲。甲午年南京鄉試,他借住一處寺院裏,等到放榜,榜上沒他名字。他不服氣,大罵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文章好。那時有一個道士在傍微笑,張畏嚴馬上就把怒火,發到道士身上。道士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嚴更加發怒道:「你沒看到我的文章,怎知道我寫的不好?」道士說:「我常聽人說,做文章最要緊的,是心平氣和,現在聽到你大罵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氣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會好呢?」張聽了道士的話,倒不覺的屈服了,因此,就轉過來向道士請教。道士說:「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裏不該中,文章雖好,也沒益處。(仍考不中,一定要你自己改變改變。)張問道:「既然是命,怎樣去改變呢?」道士說:「造命的權,雖然在天,立命的權,還是在我,只要你肯盡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什麼福不可求得呢?」張說:「我是個窮讀書人,能做什麼善事呢?」道士說:「行善事,積陰功,都是從這個心做出來的。只要常存做善事、積陰功的心,功德就無量無邊了。就像謙虛這件事,又不要費錢,你為什麼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淺,不能謙虛,反而罵考官不公平呢?」張聽了道士的話,從此就壓低向來驕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住自己,勿走錯了路。善天天加功夫去修,德天天加功夫去積。到丁酉年,有一天,他做夢到一處很高的房屋裏去,看到一本考試錄取的名冊,中間有許多缺行。張不懂,就問旁邊的人「這是什麼?」那人說:「這是今年考試錄取名冊。」張問:「為什麼名冊裏有這麼多的缺行?」那人道:「陰間對那些考試的人,每年三年查考一次,一定要積德沒有過失,這冊裏纔會有名字。像冊子前面的缺額,都是從前本該考中,但因為他們新近犯了有罪過的事情,才把姓名去掉的。」後來他又指一行道:「你三年來,很留心把持住自己,沒犯罪過,或者應該補這空缺了,希望你珍重自愛,勿犯過失!」果然張就在這次會考,中了一百零五名。從上邊所說看來,舉頭三尺高,決定有神明監察著人的行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應趕快地去做,兇險、損人的事,應避免莫作,這是可以由我自己決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約束一切不善的行為,絲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還要虛心,自己肯遷就不驕傲,使天地鬼神,時時哀憐我,纔可有受福的根基。那些滿懷傲氣的人,一定不是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達,也不會長久地享受到福報。稍有見識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的度量弄得很狹窄,而自己拒絕可以得到的福,況且謙虛的人,他還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導。(若人不謙虛,誰肯去教他?)並且謙虛的人,肯學旁人好處,旁人有善的行動,就去學他,那就得到的善行,沒有窮盡了。這尤其是進德修業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古人有幾句老話說:「有心要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貴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有心要求富貴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就像樹有根一樣,(樹有根,就會生出枒枝花葉。)人要立定這種偉大的志向,必須在每一個念頭上,都要謙虛,卽使碰到像灰塵一樣小的事情,也要使旁人方便,能做到這樣,自然會感動天地,而造福全在我自己,自己真心要造,就能造成。像現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當初那有什麼真心,不過一時高興罷了,興致來了,就去求,興致退了,就停止。孟子對齊宣王說:「大王喜好音樂,若是到了極點,那末齊國國運大概可以興旺了。但是大王喜歡音樂,祇是個人追尋快樂罷了,若能把個人追尋快樂的心,推廣到與民同樂,使百姓都快樂,那麼齊國還有不興旺的麼?」我看求科名,也是這樣,要把求科名的心,落實推廣到積德行善,並要盡心盡力去做,那麼命運與福報,都能由我自己決定了。書名:了凡四訓,歡迎翻印
@flystary7143
@flystary7143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恩❤️ 每当禅师笑呵呵的时候都让我想起济公师傅
@rushig4780
@rushig4780 2 года назад
应该就是游老师演的
@lb814
@lb814 2 года назад
非常感謝 一語點破 非常感恩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你,感謝你,大愛心,尊敬佩服,鞠躬
@yumin2855
@yumin2855 2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影片介紹! 擅於紫微、子平算命者,皆知生辰恐有誤,陰鷙最難明。當然,也就不落於宿命。因為, 命運的軌跡,已由了凡四訓破迷。而成佛的秘笈就在心經,頓悟成佛,戒、定、慧也成佛。塵緣未了,則應多讀了凡四訓,多種福田,多行菩薩道,動心起念皆為利他為善,離覺有情大智慧亦不遠矣! 一真 (平水韻) 荷綠千層飛秀色 蓮香一朵出紅塵 坐忘變幻窮諸妄 禪定空明入一真 佛國從來皆淨土 凡間自許有佳辰 即時破夢成居士 隨處安心是上人 …唸完觀世音菩薩 心經、隨願陀羅尼 然後,去捐助育幼院、捐助家扶基金會幫幫單親媽媽家計、送餐給孤獨無依老人用餐… 此生於塵世功課圓滿。 祝 聽課愉快,法喜充滿!
@leocheemunping2773
@leocheemunping2773 Год назад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立刻让我明心见性,感人肺腑.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改變命運之書)立命之學(下篇):雲谷禪師說:符籙家說:不會畫符會被鬼神嘲笑,這當中有個祕訣,就是不動心念。畫符時須萬緣放下,不起雜念,心裡清清淨淨,就在這一念不動,心地清淨之際,用筆在符紙上開筆一點,這叫混沌開基,也就是這一點便奠定了符的根基,從這一點開始,一念不生,一氣呵成地畫完,那麼這一道符才會靈驗。凡祈求天地,或要改造命運,必須從一念不生下功夫,方能感動天地而得福。孟子曾說:短命和長壽是沒有分別的。了凡說:這分明是兩個極端,怎會沒有分別?雲谷禪師說:人在妄想消除、心念不動之時,還有夭壽之別嗎?其實這只是意識上的分別執著罷了。只要起了分別心,過去所造的業起了現行,便須受到福禍之報,才會有夭壽之別。窮困和發達須看成一樣,只須各自安分守己,窮困自能轉成富足,富者也能保福祿。夭壽也須看成一樣,皆應戒殺護生,這樣短命者自會延壽,命中長壽的人也會更健康長壽。人活在世間,生死問題才是至關重要啊。孟子所說的修身以俟之是指自己要時時刻刻修養德行,來等待命運的改變。我們所犯下的罪與過,都應該痛下決心,予以去除!等到修身的功夫深了,命運自能轉好。若有一絲非分的妄想,或是起起落落的念頭,都必須完全斬除。到此程度,就已達聖人不起心不動念之境,乃世間最真實受用的學問。人若能斷惡修善,命運自然能好轉。這才是徹底改運之法。你雖未到達無念的境界,但能持念(準提咒),無須記數,沒有間斷地念下去,念得純熟後,自然能取得效應。我原本自號(學海),自從聽了禪師開示後,當天就改號為(了凡)。因為我已經明白掌握命運道理,不想再陷入凡夫庸俗見解之中,從此我心存天理,小心謹慎,時時警惕自己,從前迷糊放任,現在即使處於暗室無人之處,也唯恐會得罪鬼神,碰到有人厭我毀我時,都能安然處之,不與計較。到了第二年預試時,孔先生原算我考第三名,但我卻考上了第一名!到了秋天鄉試,竟考中了舉人!孔先生的預言開始失靈了。初時,我的過失還很多只好不斷反省改過,更常口不擇言,行善不夠徹底,平時能克制自己,酒後卻又放縱了,不斷將功抵過,光陰都白白空過了。因此過了十多年,三千件善事才完成。過後我回到關內,到佛堂做了迴向。並再發求子之願,再度許下做三千件善事之願。到了第二年,就生下你,取名天啟。我每行一善,就立刻記下來。你娘不會寫字,就用鵝毛管在日曆上印一個紅圈。有時一天就做了十幾件善事。兩年後,三千件善事就圓滿了,就在家裡做迴向。後來我再許下做一萬件善事之願,以求考中進士。到了第四年,果真金榜題名,當了寶坻縣的知縣。不久後,幻余禪師來訪:了凡說:法師,自從我住進衙門後,就無法像過去般隨意行善,總是擔心無法圓滿萬件善事,我準備了一本小冊子,放在公事桌上。凡所做的善事,即使是非常小的,也全部記錄下來,到了晚上,就焚香禱告天帝。你母親說:相公,過去我在家時常幫你行善,所以三千件善事才順利完成。現在衙門裡沒什麼善事可做,我們許下的一萬件善事,要到何時才能圓滿呢?直至某夜,我夢見一位天神,天神說:了凡啊,你大可不必操心,光是你下令減收糧租的功德,就已圓滿了一萬件善事。原來寶坻縣的田租,每畝是二分三釐七毫,但我覺得稅金太重,經過核算後,把它減至一分四釐六毫。此事確實是真的,但心中還是覺得很驚奇,懷疑是否真的一可抵萬,而天神又如何能知?我心裡一直很疑惑,請問禪師,此夢可否相信?幻余禪師說:只要心誠,就算一件善事也可抵得上萬善;何況你此舉造福了萬千子民,此夢所言不假。這太好了!禪師,我願將薪資捐出來,請你為我在五臺山設齋供養萬名法師,並予以迴向。幻余禪師說:阿彌陀佛!了凡說:孔先生還算我五十三歲會遭遇災難,我從沒祈求延壽,但到了那年卻未出現任何病痛,平安地度過了,現年已六十九歲了。(書經)說:天道是難以捉摸的,人命不會恒常不變。又說:命運是沒有常數的。意思是說,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命是可以改造的!🍎聖人說:禍福是可以自己創造的,而說禍福是上天註定的,那只是世俗人的論調。你的命不知道究竟是怎樣,就算是榮華顯達的命,也要作不得意想。順利時,也須常作不稱心想。衣食豐足時,要作貧乏想。得人敬重時,也要小心謹慎,常懷有所畏懼的想法。即使家世名望很高,也要常作身份低微想。雖然學識淵博,也要作才疏學淺想。這正是古人居安思危的智慧。遠思要發揚祖宗的優良美德,近思要掩藏及勸諫父母的過失。上思報答國家之恩,下思謀求一家之福。對外,要常懷救濟他人急難之心;對內,則常要防範不正的念頭與行為。你必須要天天反省改過,若一日安於現狀,自認無過可改,就是一天沒有進步。天下聰明傑出的人不少,他們之所以在德業上不肯認真去修養、去擴充,都是因為終日得過且過,而耽擱了他們的一生。雲谷禪師的(立命之說),確實是至理名言,你應該信受奉行,不要把一生的光陰空過了。
@MRDOCTORLOUIS
@MRDOCTORLOUIS 2 года назад
念由心生,應換心才對,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以耶穌基督的心自然無邪念了
@冰河-l2f
@冰河-l2f Год назад
保存了,时不时的再来看一遍。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改變命運之書):改過之法: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個聖人,哪能沒有過失呢?孔子說:過則勿憚改。如果有了過失,千萬不要害怕改過。所以,袁了凡先生在敘述改造命運的道理與方法之後,接著又把改過的方法詳細地加以說明,來訓勉他的兒子袁天啟。這一篇就是講改過的方法。小的過失尚且要改,大的罪業自然就不會再造了。大凡吉利凶險的預兆,都在心裏發出根苗反應出來。雖然根苗由心裏發出,但會表現到全身四肢上。譬如一個人厚道,那末全身四肢都顯得穩重。一個人刻薄,那末全身四肢都顯得輕佻。一個人凡是偏在厚道的,一定常得福,偏於刻薄的,一定常近禍。一個人能極誠實,毫無虛假,這個人的心就可以與天心相合了。因此,能用誠心處人處事,福自降臨。所以觀察一個人,只要看他的行為,都是善的,就可預知他的福就會來了。相反地,觀察一個人,只要看他的行為,都是不善的,就可預知他的禍就要來了。人若要得福,要遠離災禍;在沒講到做善事前,先要把自己的過失改掉。改過方法第一要發起,羞愧心,試想古時的聖賢跟我們一樣,他們為何能千古流芳,成為大眾學習的榜樣,而我為何一事無成,甚至到了聲名敗壞的地步呢?人若過分沉溺於逸樂,做些不合義理的事,毫無羞愧之心,就會淪為禽獸之流。孟子曾說:人若能知恥,就可成聖成賢。若不知羞恥,就與禽獸無別。(這正是改正過失的祕訣啊!)第二要發起,戒慎恐懼心,天地鬼神時時監察著我們,即使在幽暗無人處,我們的心念與作為也無所遁形。若是罪過重大,必定會降下種種的災禍。若是罪輕也會減損福報。如何能不懼怕呢?就算在無人之地神明對我們的行為仍然了如指掌,雖掩蓋得非常隱密巧妙,但內心種種意念卻無法欺瞞神明。若被人看破了,更會變成一文不值,如何能不敬畏呢?人只要一息尚存,就算曾犯了滔天大罪也還能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終懺悔而得善終的。所以,只要能發出勇猛心,一生的罪過也能洗刷啊!比如千年幽暗的山谷,只要有一盞明燈照了進去,就可把千年來黑暗完全除去。過失不論久遠或最新的,能改過,就是最可貴的。人生無常,若在命終後才想改過,已來不及了,或在地獄受苦,神佛也無法救助,怎能不懼怕?第三須發,勇猛心,人不能改過,全因得過且過,退墮畏縮的緣故。所以我們須痛下決心,犯了小過就像被細刺扎到,要及時拔除!犯了大過,如毒蛇咬指,要趕快切除,若能具備這三種心,知過能改,就如春冰遇日,必能消失瓦解。一般人改過,有從事上改,有從理上改,有從心上改,作法不同,功效也不同。譬如前日殺生,今日戒殺;前日暴怒,今日戒怒。這是從事相上改掉,只是從外在勉強約束,根源仍在,並非徹底之法。善於改過之人,須先明理。如過失在殺生,就想上天有好生之德,萬物皆愛惜生命,殺牠養己怎能心安?而且畜生被殺時,都得承受宰割燒煮之苦,必定痛徹骨髓!山珍海味吃過後也都化為渣滓,蔬菜水果已可充飢養命,何必殺生吃肉來折損自己的福報?眾生都有靈性皆是一體,怎可殘殺生靈,使牠永世仇我恨我呢?能如此想,日後面對血肉之食時,自會生憐憫之心,不忍下嚥。至於對治易怒,我們該想到,每個人都有短處,本該加以憐惜,(若有人無理犯我,那是他的過失,於我何關?)若做事無法如意,這都是自己德行涵養不足,必須再求反省。再者,聞謗而不怒,毁謗將自滅。若怒而為己辯護,正是作繭自縛,害人害己。其他種種過失,都可依此類推思考。明理後,自然不再違犯。過失由心生,心若不動念過失由何而生呢?所以,各種過失也不必逐一檢討,只要一心向善,時時觀照內心,待光明的心念現前,就不會再被邪念污染了。過由心生,也當從心上來改正,如斬毒樹須先斷其根,無須枝枝葉葉去摘除。最高明的改過之法,在於治心,惡念一動即覺察,再將之消除,就能預防過失了。若達不到這高深境界,則須明理的將惡念打掉。若再辦不到,只好在即將犯過時,強制禁止。故此,治心、明理和禁過,是最上乘的改過之法,再者,發願改過,最好有良友提醒督促,或請鬼神為鑒,一心懺悔,至誠精進,假以時日,必有效驗。到此境界,自然心曠神怡,智慧頓開,或不為煩瑣雜亂所動,或能將怨結轉化,和仇家化敵為友,或夢見口吐黑物,頓生清涼,或夢見聖賢提拔接引;或夢見飛行於太空中,自在逍遙;或夢見各類莊嚴旗幟傘蓋。這些勝境都是消過滅罪的象徵。切記不可因而故步自封,不再求進步。春秋時代,衛國賢大夫蘧伯玉,二十歲開始就能逐年反省,覺察以往的過失,而改正過來,如此逐年改正過失,直到五十歲那年,還能察知過去四十九年尚存的過失。古人對改過的態度,就是如此的嚴謹。我等凡夫過失雖多,卻無法察覺,看不清自己的過失,真是粗心大意啊……凡業障重的人,大都心神昏庸,失神健忘,無事煩惱,見到大德君子則慚愧沮喪,聽到了聖賢之道,心裡卻不歡喜。有時施恩卻反招怨恨,或常作惡夢等……這些都是自作孽之相,若出現類似狀況,應立刻發奮圖強,改過向善,以免耽誤了自己的前途啊……。
@candicewan8436
@candicewan8436 2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您
@susanyang4167
@susanyang4167 2 года назад
Very well said!!!! Blessed to those who work on themselves to combat evil and gain goodness!
@susanyang4167
@susanyang4167 2 года назад
Please translate this paragraph into English to spread the merits! 🙏🏼
@wenyangduan3876
@wenyangduan3876 Год назад
如何保存你的文字呢
@呂瑜-j8m
@呂瑜-j8m Год назад
當助人時.對方認為你幫得不夠多.認為你幫忙是應該的.只要求你付出呢
@劍鏑仙
@劍鏑仙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菩提是菩提,明鏡亦明鏡, 來時本俱足,去時入塵埃。 未曾稱我誰是我, 稱我之時我是誰, 身心一致即當下, 當下無我亦無誰。
@tingweima5107
@tingweima5107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恩剪辑人~今天刚抄了一遍功过格,感觉心里很舒服。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第一課: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能有效的規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心境。第二課: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諸葛亮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紀律的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第三課:計劃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忠告孩子要規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規劃將來。第四課:學習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第五課:增值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願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能。但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一鼓作氣,堅持到底。第六課:速度的力量。🍇怠慢則不能勵精。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快速的掌握要點。第七課: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冶性。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第八課:時間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磨消,「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第九課: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虛度歲月,也於事無補。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夠臨危不亂。智慧力比知識更有力量。第十課:精簡的力量。 🍇以上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簡地傳遞了具體的訊息。🍇此信是諸葛亮寫給七歲兒子諸葛亮瞻。🍇靜可以沈澱浮躁,靜可以過濾淺薄,靜能幫助處理人事,靜是一種品格,靜是一種尊嚴,靜是調節精神的法寶,靜是大慈大悲地呈現,靜是生命的活力而不張揚。歡迎翻印
@graysyu
@graysyu Год назад
看到最後真是感動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弟子規: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當別人正在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或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閒言閒語去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本段是告訴我們要能時時處處替別人著想。他人有事,忙得沒有空暇,就不要再找事攪亂他。別人生病或身心不安時,不可以用閒言閒語或恐嚇的話來打擾他,反而要安慰他,讓他免於恐懼不安。自己平時要察言觀色,不以自己的方便,或為滿足一吐為快的私心,而增加別人的痛苦,應該要多為對方著想,謙虛恭敬別人,這樣才能受人歡迎。歡迎翻印
@水水-m7y
@水水-m7y 2 года назад
講得都只是做人的基本,並非真的當下就翻轉人生。 內含很多複雜的生命歷程印記! 我個人覺得一般人都誤認只要拿錢布施就可改變命運這樣簡單。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的善書:行善積德的方法:4.勸人為善:凡人都有良知,只因對人生事實真相不暸解,致爭名逐利,貪瞋癡慢,而使人沉淪墮落。因此與人相處,須時時提醒告誡他人善惡因果道理,以解開迷惑。韓愈說:(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為人若能觀機解惑,因材施教,做到不失人不失言,則就像解人煩惱,醒人惡夢一樣,是最好也最實惠寶貴的事。5.救人危急:人生在世,難免都會有失敗與不幸的遭遇。當碰到別人遭到災難挫折之時,應當像自己碰到災難一樣,盡力給予協助。譬如拿話安慰,或發洩他的冤屈,或給予其他方式的接濟都可以。古人說:(恩惠不在大,能救人緊急為貴。)是救人危急的大道理。6.興建大利:就是協助建設公共設施,譬如開渠導水,修築堤防,修建橋樑,救濟貧困、、、等,只要是對大衆公益有利之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算興建大利。7.施財作福:佛門萬種行持,以佈施為第一,施就是捨,賢明人內捨六根,外捨六塵,一切所有都可施捨,而不掛意。人若能看破人生,知利人即利己,助人即助己,從最困難的施財做起,以利群生,廣積陰德,則內能去除自私吝嗇,外能濟人急難,救人慧命,則將大有助於修善行持積功。雖然初期會感到勉強,但慢慢就會體會到人生真正之價值和意義,終而感到心安理得,心曠神怡,而消除其他過失。歡迎翻印
@jenniferchang3872
@jenniferchang3872 8 лет назад
這視頻真的是百看不厭,字字句句都是足以讓你翻轉人生的經典名言啊~看到最後都感動的哭了!感恩剪輯人😘感恩
@梁树雄
@梁树雄 7 лет назад
張香香 101
@劉進和-j7m
@劉進和-j7m 6 лет назад
張香香 這個影片教的是智慧,學校最缺的教育是智慧。社會亂象和馬王政爭就是缺乏智慧。
@孙德全-q9m
@孙德全-q9m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为啥不读书
@太炫
@太炫 2 года назад
你改變了嗎 不然你就是說謊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仁者多壽:1.氣之溫和者:敬天孝親,修身養性,氣定神穩,忍辱負重,溫文儒雅。2.質之慈良者:孝悌忠信,明禮尚義,忠厚老成,惜物敬字,善德傳家。3.量之寬宏者: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慈悲喜捨,犧牲奉獻,助人成美。4.貌之厚重者:容貌端莊,腳踏實地,坐臥有相,長幼有序,循規蹈矩。5.言之簡默者:清淨口業,慎戒口過,避談是非,言之有物,守口如瓶。6.心之正直者:誠實守信,耿直不阿,既不貪慾,也不嗔恚,亦不愚癡。7.神之安靜者:清心寡慾,神態鎮靜,舉止安詳,進退有據,知足感恩。8.識之清明者:恭敬謙遜,明白事理,能守法則,言行一致,公正無私。行之沉穩者:恪遵禮教,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9.性之恬淡者:不染塵俗,崇尚自然,重視養生,清閒自在,隨緣度日。※養性修身早垂古訓,勿憂勿慮笑口常開,喜怒當不縈於胸襟,榮辱亦不擾乎方寸,隨遇而安無往不樂,優哉游哉同登壽域。作者陳芳榮,歡迎翻印
@陳勝東-o6i
@陳勝東-o6i 7 лет назад
命由天生,運由己造!
@tspan9634
@tspan9634 Год назад
原来是游本昌老先生!!!敬佩!
@陳璟衍
@陳璟衍 2 года назад
精華中 的精華
@juria1214
@juria1214 3 года назад
感恩感謝🙏大恩大德(分享) 第ㄧ:種恩田(孝養父母) 第二:種悲田(慈悲喜捨,慈悲為懷) 第三:懺悔、感恩、改過 修正我們的累世習氣,修正錯誤的行為與觀念,則能改變命運
@太炫
@太炫 2 года назад
你改變了嗎 不然你就是說謊 .造業
@FunnyVideos-kh5xd
@FunnyVideos-kh5xd 2 года назад
有些父母自私自利,从没考虑过子女,这样的父母也要孝顺么?
@林小姐-x7m
@林小姐-x7m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以上的回覆很讚,認同~
@MMMM-ml1uz
@MMMM-ml1uz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要,始終是父母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忍經:🍎曹叁擔任宰相時,他家後園與小官住的宿舍很近。這些小官吏日夜喝酒呼喊,當官的擔心曹叁惱怒,就引著曹叁去後園遊覽,召見了那些小官,說說以後就放走了他們。曹叁回來後,獨自坐在帳中,也一邊飲酒一邊唱歌、呼喊,與小官們的呼聲相應。曹叁遇到別人有小的過錯,就為其掩飾。 🍎丙吉擔任宰相時,他的車夫屢屢醉酒,西曹要處罰車夫,丙吉卻說:「就因為喝醉了酒而斥責別人,叫人怎麼待得下去呢?喝醉了酒,也不過就是嘔吐物弄髒了丞相車子裡的墊毯而已,西曹你就忍住不要責怪他了。」🍎張良因犯法逃亡,曾從容不迫地在邳下遊覽。橋上有一位老人,穿著粗布粗衣。走到張良面前,故意將鞋扔到橋下去。看著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鞋撿起來。」張良感到驚愕,強忍著怒氣,走到橋下,把鞋撿上來,跪著送到老人跟前。老頭把腳伸出來穿上鞋,說:「你可以教育成才呀!」 🍎韓信喜歡身佩長劍,在集市上,一位少年侮辱韓信,說:「你身佩長劍,但你敢殺人嗎?如果你能殺人,可以把我殺了;如果你不能殺我,那麼,就請你從我的兩腿之間鑽過去。」韓信於是彎著身體,從那位少年的兩腿之間鑽過。後來,漢高祖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將曾經侮辱過自己的那個少年召到跟前,對他說:「你過去曾經欺負我,現在還可以欺負我嗎?」那位少年求韓信饒命,韓信赦免了他的罪過,給他封了一個小官。 🍎韓安國擔任梁國內史時,因犯法被關到監獄中。獄中小吏田甲侮辱他。韓安國問田甲:「冷卻的灰可重新燃燒起來嗎?」田甲說:「如果冷灰可以重燃,我就用小便澆熄。」後來,韓安國釋放出獄,被任命為梁州刺史。田甲嚇得逃跑了。韓安國說:「田甲如果逃走,就把他的家族都殺了;如果不走,可以原諒他的罪過。」田甲於是來見韓安國。漢安國問田甲:「冷灰今天重燃,你何不用尿澆熄呢?」田甲十分害怕,韓安國卻原諒他的罪過,並授予他一個亭尉官職。 🍎直不疑住集體宿舍,有一個回家的人,誤將同舍郎的金子拿走了。同舍郎懷疑直不疑偷走他的金子,直不疑表示認錯,買了金子,還給了他。等到回家的人回來後,將同舍郎丟失的金子如數歸還,同舍郎很慚愧。因此大家都稱直不疑是忠厚的人。 🍎陳重同宿舍有人回家去,誤拿了鄰宿舍人的一條褲子。主人懷疑是陳重所拿,陳重也不申辯,買了一條褲子還他。🍎劉寬仁慈寬厚,即使倉促之中也不曾疾言厲色。他的妻子想試試他,趁他剛穿好上朝服裝的時候,妻子派婢子端著一碗肉湯,故意潑灑在劉寬的身上。劉寬神色不改,慢慢地問婢子說:「湯燙壞了你的手嗎?」 🍎卓茂,性情寬厚,仁義待人,與鄉里故舊友愛,即使行業不同,也友好融洽。卓茂曾經出門,有人說卓茂騎的馬是他的。卓茂明知這個人弄錯了,但還是把馬給了他。過了幾天,馬的主人找到了他丟失的馬,於是將馬還給卓茂,並表示道歉。卓茂就是如此不與人爭。 🍎劉伶曾經喝醉酒,與一俗人發生衝突。那人挽起衣袖,握拳衝過來。劉伶說:「我這像雞肋一樣的身子抵擋不住老兄的拳頭。」那人大笑而收起了拳頭。 🍎婁師德性格穩重,很有度量。他的弟弟任代州刺史,即將上任,屢師德對他說:「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寵幸太多了。這正是別人所嫉妒的,你打算怎樣避免這些妒嫉呢?」婁師德的弟弟跪在地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朝我的臉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決不讓你擔憂。」婁師德面色嚴峻地說:「這正是我所擔憂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將唾沫擦去,正違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願,只會加重他對你的憤怒。應該不擦去唾沫,讓它自己乾,這樣笑著接受它。」🍎張全翁說,潞州有一個農民,他家中五世同堂。唐太宗討伐并州時,路過這家,召見他家長輩,問道:「你有什麼辦法使五代人和睦地住在一起呢?」長輩回答說:「我沒有其他辦法,只是能互相忍讓。」太宗認為很對。 🍎張公藝一家九世同居,唐高宗親自光臨他家。問他何以能九世同堂,他寫了一個大大的【忍】字回答唐高宗。高宗感動得流下眼淚,於是賞給了他家綢緞。🍎李泌、竇叁很器重李吉甫的才能,所以厚待他。陸贄懷疑他們結黨拉派,將李吉甫放出京外任明州刺史,後來陸贄被貶到忠州,宰相想害死他,任命李吉甫為忠州刺史,以便他能報復陸贄。李吉甫一到忠州,便拋棄了往日的怨恨,與陸贄結成好朋友。人們都稱李吉甫有度量。 🍎裴行儉曾經得到皇帝賞賜的馬和珍貴的馬鞍,他手下的一個小官偷偷地騎他的馬,馬跌倒了,毀壞了馬鞍,小官嚇得逃跑了。裴行儉派人將他找回來,說:「不要加以懲處。」🍎萬事之中,忍字為上 🍎唐代光祿卿王守和,從不與人發生爭執,曾在書桌上寫了一個很大的【忍】字,幃帳之中也繡了忍字。唐明皇認為王守和的姓氏和名字好像是誹謗當時的政治,於是召見問道:「你的名字叫守和,已經知道你不喜歡爭鬥;現在又喜歡寫【忍】字,更看出了你的用心所在。」王守和回答說:「我聽說堅硬的東西容易被折斷,萬事之中,以忍為先。」唐明皇稱讚道:「好。」並賞賜他錦帛以示表彰。 🍎裴行儉從前平定都支遮匐,繳獲敵人的寶物不計其數。少數民族的將領和士兵前去觀賞。裴行儉在宴會上將這些寶物都出示給他們觀賞。其中有一件瑪瑙盤,二尺長,文彩絢爛,很漂亮。士兵捧著它不小心跌倒,盤子破了。這個士兵很害怕,跪在地上直磕頭,頭都流血了。裴行儉笑著說:「你並不是故意的呀!」臉上並沒有吝惜的表情。 🍎許圍師任相州刺史,對待部下寬厚仁慈。有一個官吏受了賄,許圍師不忍心追究他,這個人自己感到慚愧,後來修身養性,變成了一個廉潔的官吏。 🍎唐朝婁師德,性情穩重,很有度量。別人觸犯了他,他卻自己做檢討,不表現出憤怒之色。他曾經與李昭德一起外出,婁師德一向身體肥胖,所以不能快步走路,李昭德認為他太慢了,埋怨地說道:「被種田的粗漢耽擱了。」師德笑著回答:「我不做種田人,誰去做呢 ?」 書名:忍經 。 作者:元 ·吳亮。歡迎翻印。
@小小样-o8f
@小小样-o8f 10 лет назад
感恩云谷禅师的教诲。
@UNGable
@UNGable 7 лет назад
高啊!!!劝人改变命运,也能让人得证菩提,真的高啊!!!放下执着,妄念,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无差别心,无我心,哪有不超脱的啊...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入世修行法门,厉害!!!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弟子規: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揀擇就是挑食的意思,過則是沒有節制的意思。不要挑剔食物的好壞,吃的分量,大約七、八分飽就可以了,不要過量。同時應只取需要,不取所好,不可以看到喜歡的食物就狼吞虎嚥吃得太飽,對於不喜歡吃的就一點也不嘗試,這樣一來,所攝取的營養不僅會不均衡,還會造成身體虛弱,對於疾病的抵抗力差,日子久了,容易形成固執、愛計較的拗脾氣,變成不受歡迎的人物。其實人的很多毛病都是吃出來的,反而餓一點的人身體還很好,沒有什麼大病。往往病都是吃得太飽才生出來的,所以吃飯不能過量,要有分寸。做人、做事也要講究分寸,與人交往也要懂得留有餘地。厚道的人就是有福的人,他們做事待人都是很有分寸,總給人留一點餘地、留一點情面。特別是說話的時候,不可以太偏激、太激烈,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怨恨。因此,責人不可以太嚴。弟子規,這一條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人生的大學問,凡事要適可而止,飲食也要適可而止。歡迎翻印
@yukiYang07
@yukiYang07 Год назад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yonglingliu2253
@yonglingliu2253 2 года назад
🙏🙏🙏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改變命運之書)立命之學(中篇):到棲霞山拜見雲谷禪師。我同禪師面對面坐在一間禪房裏,對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問我說:人之所以無法成為聖人,只因為妄念所纏縛罷了,仁者,你已靜坐三天三夜,卻未起一個妄念,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了凡說:我一生的命運被已為孔先生所算定了,乃至生死大事,也在定數之內,就算要妄想,也沒什麼好想的了,雲谷禪師笑說:我原以為你是一個豪傑,原來也只是個凡夫罷了!了凡說:請問禪師意思是……?雲谷禪師說:人若不能去除妄心,終究要受到陰陽氣數所束縛。怎會沒有定數呢?但,只有平常人才會受制於定數,極善之人,常存善念,行好事,氣數固然約束不了他的命運。所以能遠離禍患而得福報。極惡之人,心存惡念,行壞事,這大惡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轉福成禍,富貴長壽變成貧賤短命。你二十年來被孔先生算定,卻絲毫未曾轉動過,這不是凡夫嗎?了凡說:那人可以逃脫命運的束縛嗎?雲谷禪師說:所謂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富貴,求男女,求長壽都能如願以償。妄語乃佛門大戒,佛菩薩豈會騙人。了凡說:禪師,孟子曾說: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凡是求了就可以得到的,那個求是我可以掌控的。譬如道德仁義是自性本具的,自己努力修養是可以得到的。但是富貴功名卻是身外的,無法掌握,須靠他人提拔賞識,才可以得到啊!雲谷禪師說:孟子的話沒錯,是你錯解其意了。六祖惠能大師也說過:一切福田離不開我們的心地,只要往內心去求,决定可以得到感應。往內去求,除了可以成就仁義道德,就連身外的功名富貴也可以獲得。內在的修養與外在的福祿皆能得到,才能稱得上圓滿。如果只一味的向外追求名利福壽,而不向內心去省察,就算求到了,也是命裡早有的。這樣既無助於內在的修養,也不能得外在的利益。那就是內外雙失,毫無益處的。孔先生算你一生的命運是怎樣的呢?了凡道:我把詳細情形都據實廩告……雲谷禪師說:你自己想想,你應該考取功名嗎?應該有兒子嗎?了凡查察過去所為想了很久才說:不應該,考中科第為官者都頗有福相,但我相薄福輕,不能積功累德,做事缺乏耐性,又肚量狹窄不能容人,更常自恃一點聰明才智來壓蓋別人,做事不三思而後行,又喜歡輕率地胡亂說話,這些都是福薄之相,又怎能考取科第,獲得功名呢?污濁的土地才能長出植物,水若過於清澈就不適合魚類生存;我過分愛好清潔,這是無子的首個因素,和氣方能孕育萬物,我易怒,這是無子的第二因素,仁愛是萬物生生不息之本,缺乏悲憫心是無法生養的根源,我太愛惜自己的名節,心腸太硬,往往不願捨己助人,話過多而傷元氣,該是第四因素,我又喜好喝酒,傷神耗氣,為無子的第五個因素。喜歡徹夜長坐,睡眠不足而傷了元氣,是第六個因素,我的過失和壞習氣還有許多,無法一一列出來。雲谷禪師說:照你說來,你不該得到的恐怕還有許多呢,世間能坐享千金財富的人,一定是擁有千金福報的人,能享百金產業之人,也必是擁有百金福報的人,遭餓死的人,也是命中註定的。上天只是依每一個人造作的善惡,而使他獲得應有的果報,何曾加過半點意思在裡頭?譬如生孩子,積有百世功德的人,必有百世子孫保住這份福報;積有十世功德的人也必有十代子孫來保全它。三代或兩代的人也如是。你既已暸解自己的過失,就必須把一向無法考中功名及無子的因素,盡力地改正。必定要行善積德,對人對事一定要寬宏包容。待人更須和氣慈悲。也要愛惜自己的精神,從前的種種過失猶如昨日死,今後的你,猶如重生般重新開始。上天所降的災禍還可以逃避,但自己所造的惡業,就得承受惡報,是無法安然於世的。孔先生算你無法得到功名,也沒有子嗣,雖是命中註定,但還是可以改造。了凡說:什麼?命運可以改造?請問禪師我該怎麼做才能改變命運?你只要擴充自己的德行,盡心行善,廣積陰德,就能趨吉避凶,徹底突破命運的枷鎖。(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多餘的福報傳給子孫,這道理你能相信嗎?了凡說:弟子誠心接受禪師的教誨,感謝禪師再造之恩。因此我在佛前發露懺悔以往所造的惡業,並寫了一篇疏文,先求考取功名,立誓做三千件善事,以報天地祖宗生養的恩德。後來,禪師送了我一本功過格,要我將日常所作一一記錄下來。行了善,就記錄在功過格內,做了惡事,就依惡的大小,與功相互抵銷。禪師還教我持(準提咒)以期所求能產生效驗。
@葉淑靜
@葉淑靜 2 года назад
身,口,意都要清淨,尤其意念不斷,雜亂紛飛,起心動念,自淨其意尤為重要啊!意淨無染,君子有終。阿彌陀佛。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正的對象。因此,每一個人無論在待人處世、行住坐臥,或是起心動念之間,時時刻刻都需要反省、檢討,才能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改正,否則就是盲修瞎練、浪費光陰。曾子也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勸勉自己每天都要自我反省,由此可見,正確的反省與修正有多麼重要。 南摩阿彌陀佛。 嗡。嘛呢。唄咪。吽。
@mariofu3306
@mariofu3306 2 года назад
相由心生,命由己造,善哉善哉🙏🙏🙏
@tunghowrun
@tunghowrun 7 лет назад
谢谢分享。受益不浅,茅塞顿开,一念之差,福祸自定。
@劉進和-j7m
@劉進和-j7m 6 лет назад
HR 起心動念決定福禍。這個影片教的是智慧,學校最缺的教育是智慧。社會亂象和馬王政爭就是缺乏智慧。
@TheAngelo12th
@TheAngelo12th 8 лет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ongteelian8300
@ongteelian8300 Год назад
善行行善善行行善善行行善善行行善善行行善善行行善善行行善善行行善善行行善善行行善积德行善就是是事实世事。。。因果论证 缘故 🤓😀😁😆👍🏼👍🏼👍🏼播种善念❤心态 善行行善积德行善中庸之道无为而治 人道德行为善 ✍🙏🏼🙏🏼🙏🏼
@劉進和-j7m
@劉進和-j7m 6 лет назад
這個影片教的是智慧,學校最缺的教育是智慧。社會亂象和馬王政爭就是缺乏智慧。
@緣起性空-j4s
@緣起性空-j4s 7 лет назад
願眾生 健康安樂 念佛成佛 永離苦痛輪迴 南無阿彌陀佛
@鄭元碩-g1j
@鄭元碩-g1j 7 лет назад
聽則了凡,存心善良,得大自在
@jasonyang867
@jasonyang867 Год назад
这一看,就是 原著《济公》里面的那位 济公 扮演者,游本昌 老师!!!👍👍👍 经典 就是 经典!!!
@lhs9047
@lhs9047 Год назад
请问这个视频是哪个电视剧或者电影啊?
@jasonyang867
@jasonyang867 Год назад
@@lhs9047 不认识
@nancykoo4156
@nancykoo4156 Год назад
游老师功夫了得,他的盤腿功夫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candaaska
@candaaska 2 года назад
居然看完了,不可思議,我是不信佛到的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之書):積善之方(三):(一)真善。假善。:曾有幾位書生去拜託中峰普應國師。書生說:佛家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但往往某人行善卻子孫不興。某人作惡多端,家道反而昌盛。可見因果報應是無稽之談。施主,這是一般人巔倒是非善惡標準的錯誤看法。善惡如何能顛倒呢?國師說:你們說說看。罵人打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國師說:不一定。書生說:貪財妄取是惡,廉潔守法是善。國師說:也不全對!如此這般大家說出各自看法,國師都說不一定。書生們說:請法師開示。國師說:若只想圖利自己,就是為私,那就是假。再者,發自內心的善行是真善,無所求而為之,是真善;假裝做給人看的,是假善。有所圖謀之善行是假善。(二)善有,端正之善,歪曲之善。一般人認為謹慎忠厚,不剛強的,好好先生,是善人,但這種人個性軟弱,沒有原則志氣,也欠缺道德勇氣,容易隨波逐流。聖賢認為他們像侵凌道德的賊寇。故此,聖賢往往重用看似狂放,但志在進取而有原則的人。所以,世人認定的善惡,正好和聖人的標準相反。而天地鬼神對於賜福或加禍,其標準都和聖人一樣。因此,要積累善行,决不可曲從自己喜歡看,喜歡聽的。必須從內心最隱祕微細處,省察自己的念頭,而加以淨化。一心只為濟世,純粹愛人敬人的心是(端正的善)。若有一絲媚世的心思,有一點不平、玩弄、欺騙世人的心,就是(歪曲之善)。(三)陽善,陰德。凡是行善而讓人知道是陽善。行善而不為人知道的,就是陰德。積了陰德,上天必賜以厚福給他;至於陽善,只能享世間美名。出名也是一種福報,但名氣大卻是上天所忌諱的,享有廣大名望,其品德修養卻與事實不符者,往往會招致意想不到的災禍。人無過失,卻不幸遭遇侮辱逼害,橫加惡名者,他的子孫往往會發跡顯達。
@kinsengchan4383
@kinsengchan43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当真是醍醐灌顶,看得我感动涕泪。句句都是打中我心,决定痛定思痛,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第一課: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能有效的規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心境。第二課: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諸葛亮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紀律的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第三課:計劃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忠告孩子要規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規劃將來。第四課:學習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第五課:增值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願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能。但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一鼓作氣,堅持到底。第六課:速度的力量。🍇怠慢則不能勵精。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快速的掌握要點。第七課: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冶性。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第八課:時間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磨消,「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第九課: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虛度歲月,也於事無補。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夠臨危不亂。智慧力比知識更有力量。第十課:精簡的力量。 🍇以上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簡地傳遞了具體的訊息。🍇此信是諸葛亮寫給七歲兒子諸葛亮瞻。🍇靜可以沈澱浮躁,靜可以過濾淺薄,靜能幫助處理人事,靜是一種品格,靜是一種尊嚴,靜是調節精神的法寶,靜是大慈大悲地呈現,靜是生命的活力而不張揚。歡迎翻印
@wunchanming3331
@wunchanming3331 3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云谷禪師開示,感恩無盡🙏🙏 看完禪師開示,內心有種能量幫助自己,很大啟髮,提醒自己要處處為人設想多行善積德。南無阿彌陀佛🙏🙏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2 года назад
群書治要:第一冊 🧧謹慎 要引以為戒啊!不可多話,多話容易因為輕慢心而說錯話,最後招來禍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為內心浮躁而做錯事,最後引來禍患。處於安樂時要提高警戒,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卷十 孔子家語) 🧧謹慎 孔子說:「禍亂之所以發生,是以言語做為途徑。君主出言不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會惹禍上身,機密大事不慎洩漏就會造成危害。所以君子謹慎守密而不隨意出言。」 (卷一 周易) 🧧謹慎 人人都有聖明的本性,一旦妄念生起,且相續不斷,則被煩惱纏縛,就會變成凡夫;凡夫克制妄念,保持正念,就會變成聖人。由此可知,「聖」與「狂」之分,只在罔念與克念之間。 (卷二 尚書) 1.罔念:失掉覺察。 2.狂:狂妄愚昧之人。 3.克念:克服妄念。 🍠戒貪 貪戀五花八門的色彩,使人精氣神外散,視覺遲鈍;過度追求音樂的刺激,使人心中失去平和中正之氣,聽覺遲鈍;講究食物的美味,使人味覺遲鈍;沉溺於騎馬打獵的快意,使人心神狂妄暴躁;稀有難得的貨品,使人貪心增長,而造成行為偏差。 (卷三十四 老子) 🍠戒貪 皇祖大禹有這樣的話:在內迷戀女色,在外迷戀遊獵,縱情飲酒毫不節制,貪嗜歌舞不知滿足,住在豪宅,雕粱畫棟,過度裝飾。以上幾項只要沉迷於一項,就沒有不亡國的。 (卷二 尚書) ♥️愛民 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管理老百姓就如同父母愛護自己的孩子,如同兄長愛護弟弟。見到百姓飢寒,就為之哀痛;見到百姓勞苦,就為之悲傷。 (卷三十一 六韜) ♥️愛民 子張向孔子問為仁之道。孔子說:「能實行五種品德於天下,便算是仁了。」子張請問是哪五種。孔子說:「恭、寬、信、敏、惠。對人恭敬就不會遭受侮辱;待人寬厚就可以得到大眾擁護;做人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做事勤奮敏捷就能獲得成功;能廣施恩惠於人,那麼人必願意效力盡忠。」 (卷九 論語) 🌈正己 曾子說:「敢問什麼是七教?」孔子說:「君上尊敬老人,臣民就更加孝親;君上尊敬年長者,臣民就更加友愛兄長;君上樂善好施,臣民就更加寬厚;君上親近賢士,臣民就重視擇友;君上注重道德修養,臣民就不會做不可告人的事;君上厭惡貪婪,臣民就恥於相爭;君上清廉謙讓,臣民就知道堅守節操。這就是七教。七教是治理人民的根本。政治教化的原則確定了,那麼根本就端正了。凡是在上位者,皆是人民的表率,表率端正,還有什麼事物不端正!」 (卷十 孔子家語) 🌞君道 作為君主的聖人,時時以天下人民的利益為考量,不因為自己個人好惡產生的怒氣,傷害了天下的公義。 (卷十七 漢書五) 🌝遷善 孔子說:「我與他人的相處中,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讓我學習效法之處。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對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若有類似情況,則自我改正。」 (卷九 論語) ♥️💯改過 孔子說:「一個人有過而不改,這是真正的過錯啊。」 (卷九 論語) 🌈反身 孔子說:「要求自己從嚴,要求他人從寬,就能遠離怨恨。」 (卷九 論語) 🙏尊賢 身為君主而侮辱他的臣民,導致的結果是智者不為他謀劃策略,有辯才的人不為他出使外交,勇者不為他衝鋒陷陣。智者不出謀略,那麼國家社會將會陷入困境;有辯才的人不做外交,那麼就無法與他國往來;勇者不奮力向前,那麼邊境就會受到侵犯。 (卷四十七 新序) 🐉禮樂 君子做到以禮治身,便能與一切人事物和諧共處,而內心平和毫無怨恨。 (卷七 禮記) 🐉禮樂 仁義道德,不藉助禮在細微曲折之間,體現出的等級秩序及具體的行為規範,就不能實現;欲通過身教和言教來移風易俗,扶正去邪,若不以禮作根本標準,就不免要顧此失彼,而無法周到完備;分爭曲直,辨訟是非,若不以禮作準繩,就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間,沒有禮就無法定名位、盡本分;無論是學習從政,還是學習其他東西,不根據禮,師生之間就不可能使教者認真、學者專心而產生親近之情;朝班的整肅、軍隊的治理、官員的就職、法令的頒行,沒有禮就不能彰顯威嚴;祈禱酬謝神靈,祭祀供養祖先,沒有禮就不能體現誠敬莊嚴。 (卷七 禮記) 🍀微漸 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過於自滿,享樂不可沒有節制。 (卷七 禮記) 🍒因果 見到吉祥的瑞兆卻去做惡事,吉祥反而會變成災禍! (卷四十 賈子) 💝鑒戒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應該警惕戒備的事:少年時,血氣尚未穩定,應該警戒,不要把精力放縱在色欲上;到壯年時,血氣正旺盛,應該警戒,不要爭强鬥勝,而應以此飽滿的體力精神用於正當的事業;到老年時,血氣已經衰退,應該警戒,不要貪得無厭。」 (卷九 論語) 😊謹慎 《曲禮》說:對一切人、事、物沒有不恭敬的,舉止端莊穩重,像若有所思的樣子,談吐安詳穩定,條理分明,這樣才能安定人民啊! (卷七 禮記) ♥️人情 我聽說忠誠善良可以減少人民的怨言和批評,沒聽說倚仗威勢能防止抱怨的。 (卷五 春秋左傳中) ♥️人情 周公對兒子伯禽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族,不讓大臣抱怨不被任用。對老臣舊友,如果沒有惡逆等重大罪過,就不要遺棄他。不要對人事事要求做到完善無缺。」 (卷九 論語) 👨‍🏫學問 勤學不厭倦,這樣才能對治自身習氣,提升自身修養;教學不厭倦,這樣才能教育感化別人。 (卷三十六 尸子) 👨‍🏫學問 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須先使工具精良;士人要想弘揚仁義道德,一定先要深入聖賢典籍。《易經》說:「君子應多多記取且用心領悟前人的嘉言善行,來積累培養自己的德行。」 (卷四十四 潛夫論) 👨‍🏫學問 曾子說:「君子盡力改正自己的缺點習氣,檢查反省自己的過錯,盡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義的事,當下去做,這樣可以稱得上是真實學問了。」 (卷三十五 曾子) 🏞度量 漢朝光武帝說:「建立偉大功業的人,為大局著想,不會記恨小的仇怨。」 (卷二十一 後漢書一) ♥️仁義 人不能忘本,縱使自己飛黃騰達了,患難當中的知交朋友不能遺忘,對於跟我們胼手胝足的妻子也不能拋棄。 (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孝悌 每踏出一步都不敢忘記父母,每開口說話都不敢忘記父母。每踏一步不敢忘記父母,所以只走正道而不走邪僻的捷徑,有船可乘就不涉水過河,不敢用父母遺留給我們的身體冒險。每開口說話不敢忘記父母,因此不會口出惡言,招致別人的辱罵。對於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能這樣謹慎小心,不侮辱自己的名聲,也不使父母遭到羞辱,這可稱得上是孝了。 (卷七 禮記) 🌲養生 養生:養生的方法,最上的在於修養精神,其次才是保養身體。神氣清朗,心念平和,自然全身安寧,這是養生的根本道理;若只是肥美外形,填滿肚腸,滿足嗜好和欲望,這只注重在養生的枝末小事而已。 (卷三十五 文子) 🌲養生 養生:調和精神氣息,克制憂慮,避免風濕邪氣的侵入,節制飲食,適當控制嗜好欲望,這些是長壽的良方。 (卷四十五 昌言) 🍒因果 聖人待人守柔處下,就好像掌握左契,只給與人而不向人索取。有德者待人如同聖人執左契一樣;無德者待人就如同執掌賦稅,只向人索取而不給與人。天道毫無偏私,永遠降福給與而不取,完全合於天道的善人。 (卷三十四 老子) 🧧應事 孔子說:「君子致力於說話慎重,而做事敏捷。」由此可知,君子講究實行,不多言、不空談。 (卷九 論語) 🧧應事 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前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而站不住腳;做事前先有準備,就不會發生困難;行事前的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做人的道理,心中有準繩,則不至於行不通。 (卷十 孔子家語) 🍀為政 老子說:我有三種法寶,要保持而且永遠守住。一是仁慈,二是節儉,三是凡事謙讓處下,不敢自傲居於天下人的前面。 (卷三十四 老子) 🌱微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白話:不尊重他人,隨意輕慢戲弄,就會喪失做人應有的道德;沉溺於所喜好的事物之中,乃至於不能自拔,就會喪失自己原有的志向。(卷二 尚書) ♥️💯改過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蝕、月蝕一樣:所犯的錯,人人都看得見;改正了,像日月蝕後重現光明那樣,人人都敬仰。」 (卷九 論語) 💦慎武 十萬人的軍隊一出動,每天耗費千金。所以百戰百勝,不算最好的勝利;不戰而勝,才是最好勝利。 (卷三十七 尉繚子) 書名:群書治要 作者:(唐)魏徵。褚遂良。虞世南。 歡迎翻印。
@JPW-sz7fo
@JPW-sz7fo 2 года назад
谢谢分享。人的命好不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庭里男人是顶梁柱,女人是半边天,所以要互相尊重,家庭才会和谐。千万要记住,不要在物质上苛求对方,更不能相互指责,否则物质再多也不会幸福。最近看到了一个大仁视频,讲“人至上”,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把人放在第一位,把人当人看,不能伤害任何人的人性,不能为了物质利益而失去了人性的底线。感觉讲得很在理,这样人们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之書):積善之方(三):(一)真善。假善。:曾有幾位書生去拜託中峰普應國師。書生說:佛家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但往往某人行善卻子孫不興。某人作惡多端,家道反而昌盛。可見因果報應是無稽之談。施主,這是一般人巔倒是非善惡標準的錯誤看法。善惡如何能顛倒呢?國師說:你們說說看。罵人打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國師說:不一定。書生說:貪財妄取是惡,廉潔守法是善。國師說:也不全對!如此這般大家說出各自看法,國師都說不一定。書生們說:請法師開示。國師說:若只想圖利自己,就是為私,那就是假。再者,發自內心的善行是真善,無所求而為之,是真善;假裝做給人看的,是假善。有所圖謀之善行是假善。(二)善有,端正之善,歪曲之善。一般人認為謹慎忠厚,不剛強的,好好先生,是善人,但這種人個性軟弱,沒有原則志氣,也欠缺道德勇氣,容易隨波逐流。聖賢認為他們像侵凌道德的賊寇。故此,聖賢往往重用看似狂放,但志在進取而有原則的人。所以,世人認定的善惡,正好和聖人的標準相反。而天地鬼神對於賜福或加禍,其標準都和聖人一樣。因此,要積累善行,决不可曲從自己喜歡看,喜歡聽的。必須從內心最隱祕微細處,省察自己的念頭,而加以淨化。一心只為濟世,純粹愛人敬人的心是(端正的善)。若有一絲媚世的心思,有一點不平、玩弄、欺騙世人的心,就是(歪曲之善)。(三)陽善,陰德。凡是行善而讓人知道是陽善。行善而不為人知道的,就是陰德。積了陰德,上天必賜以厚福給他;至於陽善,只能享世間美名。出名也是一種福報,但名氣大卻是上天所忌諱的,享有廣大名望,其品德修養卻與事實不符者,往往會招致意想不到的災禍。人無過失,卻不幸遭遇侮辱逼害,橫加惡名者,他的子孫往往會發跡顯達。
@Krying
@Krying 7 лет назад
@vivilauu8272
@vivilauu8272 8 лет назад
三层境界,不分善恶、明断善恶、不执着善恶(如如不动佛性显现),此片大概属于第二层境界,愿大家看之学之,但不要只局限于这第二层境界,只讲善恶,仍在六道,不脱轮回!
@vivilauu8272
@vivilauu8272 8 лет назад
末学个人见解,多包涵。🙏🏻
@劉進和-j7m
@劉進和-j7m 6 лет назад
vivila uu 這個影片教的是智慧,學校最缺的教育是智慧。社會亂象和馬王政爭就是缺乏智慧。
@lunachen2155
@lunachen2155 3 года назад
第二层能做到,都有累世福报。第三层着实太难,不应该勉强。
@jac7180
@jac7180 6 лет назад
感恩受教 阿弥陀佛🙏
@鄭素美-t2i
@鄭素美-t2i 8 лет назад
改造命運的祕訣,命由己造,心想事成
@hotdey5400
@hotdey5400 4 года назад
@鄭素美 命是前世已经注定的因,这个果要在今生起作用,是通过你的心。如果你的心依然和前世一样,不去改变,那么这个果报就会在因缘具足的时候现前。但如果你今生修行,弃恶从善,那前世的果报即便现前,你也会重报轻受。甚至如果这一世你修行的好,心亡罪灭两俱空。心真正放空,何来业障啊?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11.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譯:別人有急難,慷慨加以濟助。別人有禍難,立即加以救助,使其脫離急難苦厄。12.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譯:看見別人有成就(得意事),如同自己得到。看見別人失敗(失意事)如同自己失去一樣。13.不彰人短,不衒己長。譯:不宣揚他人的短處缺點,不跨耀自己的長處優點。14.遏惡揚善。譯:阻止惡事,表揚善事。15.推多取少。譯:把多的好的,禮讓給別人,自己取少的。16.受辱不怨,受寵若驚。譯:受人侮辱,不生怨恨,受到寵愛,應謙虛,謹慎。17.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譯:給人恩惠,不求報答,施捨財物,絕不後悔。18.所謂善人,人皆敬之。譯:斷惡修善,積德累功之人,人人尊敬。19.天道佑之,福祿隨之。譯:行善之人,凡事順天理,上天自然加以保佑,應得之富貴,康寧,福祿,不求自來。歡迎翻印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之書)積善之方(五):善也有分,大。小。之分,從前有一位叫衛仲達的人,在翰林院當官,有一次,閻王派小鬼把他的魂魄抓到陰間去,並且把記載人間善事、惡事的善惡簿拿給他看。他發現,記他惡事的簿子多得很,擺滿了整個庭院;而記他善事的,卻只有幾張紙而已。閻王又命人拿秤來,把兩種簿子秤秤看。說也奇怪,擺滿庭院的惡簿子竟然比只有幾張紙的善簿子輕。衛仲達就問閻王說:我年紀輕輕,還不到四十歲,怎麽會有這樣多的過失及罪惡呢?閻王說:只要一個念頭不正,就是造了惡,無須等造了才算。衛仲達又問:為什麼我的善簿子那麼薄,卻比惡簿子重呢?那這善行簿記錄了什麼?閻王說:有一次朝廷曾大興工程,重修築三山的石橋,當時你為免勞民傷財,免去百姓做工的苦。上奏勸請停修,這善簿子裏記載的,就是當時你的奏章文稿。衛仲達說:我雖上了奏,但朝廷並未採納,怎會有這麼大功德?閻王說:朝廷雖未採納,但你一念之善,普達萬民之身,到底是想幫大眾百姓免於吃苦,這是很好的。若被採納,則功德更大!由此可知,如果一個人能立下志願,為天下百姓謀福利,那麽即使所作的善事很小,功德也會很大。可是,如果心裏只為自己著想,那麽就算你做了很多善事,功德也是很小的。善還有,難。易。之分,古人說:修身克己,成全仁道,須從最難處下功夫。要從難克服的地方開始做起,譬如說去除自己的私心。因為如果難的能夠除去,小的過失自然容易克服。所以從前孔子談到如何能做到仁的問題時,就說要先從去除私心下手。再舉幾個例子:江西有一位舒老先生,他眼看有一個窮人家,因為欠公家錢而就要妻離子散,就把他教書兩年所得的薪水,都拿出來代替窮人繳罰款,使得他們能夠夫妻團圓。河南張老先生,也是為了救活他人,而把十年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代窮人償還債務,而救活他人妻女。這是難捨能捨。江蘇鎮江靳老先生,雖年老無子,也不忍娶窮鄰的幼女為妾,以免耽誤女孩的青春而將她歸還。這是,極難忍能忍,這種難行之善,天降之福必豐厚。前面所說的傾囊相助,體諒別人,為別人著想的善舉,都是做別人所不願做,忍別人所不能忍的,這種難為之善,是最可貴的,所以上天賜給他們的福,也會跟著很豐厚。窮人行善助人雖然比較困難,但是如果也能夠盡力而為,在困難中行善,那麼所作的善事,就會最可貴,將來獲得福也大,很有價值。
@peijent
@peijent 7 лет назад
惡人犯罪,最大惡行,法官卻輕判,這就是行惡。
@陳璟衍
@陳璟衍 2 года назад
此種惡行已非 滔天大罪所能形容了!判其(法官)下阿鼻地獄尚難贖其罪了!更何況是行政處分
@ljwjustice
@ljwjustice 7 лет назад
善惡之事真是難分別阿@@ 還是需要有智慧去處理阿~ 感恩法師提點 有如醍醐灌頂 點醒我了
@目艮目青
@目艮目青 7 лет назад
Arthur Lin 其實不會難以分辨的,問心無愧最為重要,如果方向錯了,冥冥之中就會讓你注意到的。
@jennytan2301
@jennytan2301 Год назад
人在走運時,享福的時候,不妨分一些给别人,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去帮助别人,多多行善積德,只有這樣福氣才能夠長長久久。六時吉祥,感恩戴德,阿彌陀佛。🙏🏻🙏🏻🙏🏻 学佛人一定一定要素食啊。人没感染疫情皆因宿世修厚福今生还享余福缘故。肉食佛子是没有功力能超度所食之动物的呀。戒杀是不要伤害小昆虫类乃至动物,吃素是爱护动物与有情类。人是万物之灵皆因脑子较发达,能发大慈悲不食肉,动物食肉皆因愚痴与受报缘故。佛眼亲见,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食肉即是食父母之肉,杀未来诸佛,即是伤害自己乃愚痴。愚痴与杀生必感畜牲或地狱果报。阿弥陀佛
@納茲-f3r
@納茲-f3r 3 года назад
送給所有監控我的人
@richmanwithgoodbrains1100
@richmanwithgoodbrains1100 2 года назад
@zitaluo
@zitaluo 2 года назад
游本昌是真厉害,这笑声,不是普通演员能笑出来的,每个音高都有质感
@nancykoo4156
@nancykoo4156 Год назад
我也很震驚游本昌的盤腿打坐姿式也很標凖,非常人能够做到的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11.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譯:別人有急難,慷慨加以濟助。別人有禍難,立即加以救助,使其脫離急難苦厄。12.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譯:看見別人有成就(得意事),如同自己得到。看見別人失敗(失意事)如同自己失去一樣。13.不彰人短,不衒己長。譯:不宣揚他人的短處缺點,不跨耀自己的長處優點。14.遏惡揚善。譯:阻止惡事,表揚善事。15.推多取少。譯:把多的好的,禮讓給別人,自己取少的。16.受辱不怨,受寵若驚。譯:受人侮辱,不生怨恨,受到寵愛,應謙虛,謹慎。17.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譯:給人恩惠,不求報答,施捨財物,絕不後悔。18.所謂善人,人皆敬之。譯:斷惡修善,積德累功之人,人人尊敬。19.天道佑之,福祿隨之。譯:行善之人,凡事順天理,上天自然加以保佑,應得之富貴,康寧,福祿,不求自來。歡迎翻印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忍經:《易經·損卦》說:「君子自己抑制憤怒,控制情欲。 🍎《尚書》載周公告誡周成王說:「小人怨恨你,罵你,則自己應當加強修養,不要計較他們。」又說:「不只是不敢發怒。」又說:「是放寬自己的心胸。」🍎周成王告誡君陳說:「必須有忍性,事情才能成功;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左傳·宣公十五年》載:諺語說:「所謂高下,應當放在心中,河流和沼澤容納著污泥,叢山和草叢中藏著禍患,美玉隱匿著瑕疵,君王忍受一些恥辱,這是自然規律。」🍎《左傳·昭公元年》稱:「魯國以相互忍讓來治理國家。」🍎《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載:知伯進了南里門,叫趙孟也進來。趙孟對他說:「君王在這裡。」知伯說:「你沒有勇敢的精神,怎麼能被人尊敬呢?」趙孟回答說:「我憑著忍性。你的恥笑對我趙孟有什麼危害呢?」🍎楚莊王攻打鄭國,鄭國君王袒露著肩膀牽著羊來迎接楚國的軍隊。楚莊王說:「鄭國的君王能夠忍受別人的侮辱,也一定能對鄭國的老百姓講信用。」🍎《左傳》:「不願忍受一次羞辱,而使自己慚愧一輩子嗎?」🍎《論語》:孔子說:「小的事情不忍讓,就會破壞了大的計劃。」🍎孔子又說:「一時的氣憤,忘記了自己以及自己的親人的安全,這不是糊塗嗎?」🍎孔子又說:「君子不想與別人爭什麼。」🍎孔子又說:「君子處事謹慎不與人相爭。」🍎《論語》載曾子說:「即使被人欺侮,也不計較。」🍎孔子告誡子路說:「牙齒剛硬就容易折斷,舌頭柔軟才能完好保存。柔一定能勝過剛,弱小最終能戰勝強大。好鬥一定會受到傷害,好勇一定會導致滅亡。百行的根本是忍讓為先。」🍎《老子》說:「知道是雄性,可以用雌性的來對付;知道是白色的,可以用黑色對付它。」🍎《老子》又說:「最直的東西,看起來卻像是彎的;最聰明的人,看起來卻很笨拙,最善於辯論的人看起來好像很木訥。」🍎《老子》又說:「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樣,能有利於萬物而不爭鬥。」🍎《老子》又說:「符合自然規律的事物,雖然不與別物相爭,卻能取勝;雖然不說話,卻善於應答。」🍎苟子說:「傷害別人的言語,比用矛戟刺入人體還要厲害。」🍎藺相如說:「兩隻老虎爭鬥,肯定不能都保存性命。」🍎晉代的王玠曾經說過:「別人有不好的地方,一定從人情上原諒他。」🍎王玠又說:「不要意氣用事,要以理服人。一生不要喜怒形之於色。書名:忍經。作者:元 ·吳亮。歡迎翻印。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2 года назад
書名:因果故事 1.阿彌陀佛感應事蹟 我同郡懷甯縣營田莊有位阮念三,他的嫂嫂患了眼疾,快要雙目失明了。她常常至誠稱念阿彌陀佛,不久就眼疾痊癒,視力恢復了正常。這是我親眼見到的事。 《龍舒淨土文》 我有一位舊相識,名叫劉慧仲,湖州長興(浙江錢塘)人,因為經常做噩夢,心裡很害怕。我勸他念阿彌陀佛。慧仲就至誠高聲念佛一百零八遍,當夜果然能夠安穩熟睡。第二天仍如前一天一樣,至誠高聲念佛。從此每天夜裡都睡得很安穩。由此可見佛力廣大,無所不能。 《龍舒淨土文》 2.仁慈 梁武帝斷酒禁肉,節儉愛民,即使在暗室中也衣冠整齊;執行死刑的那一年必先齋戒一個月,為死刑犯流淚;不興兵打仗,讓百姓休養生息,以天下為公。梁武帝治國四十九年,享壽八十六歲。他的子孫在唐代為官,有八人當了宰相。 《安士全書》 王曾,宋朝益都(山東昌樂)人,為人正直,心地仁慈。宋真宗咸平年間(998-1003),王曾參加禮部考試,途中住宿一家旅店,聽見附近有母女二人哭聲悲切,於是探問鄰居,得知她們因欠官債四萬,一時無法償還,只得將女兒賣給商人,母女就要遠別,因此哀傷哭泣。王曾憐憫她們處境淒涼,對那位母親說:「你的女兒可以賣給我,我往來仕途你們母女也可時得一見。」於是拿出銀錢退還商人,約定三天之後前來迎娶。過了三天,母女倆不見王曾前來,便到旅店打聽。店主對她們說:「王曾已經離開了。」她們這才知道王曾原來是位有心相助的仁人君子。 王曾到達京都,禮部和殿試都名列第一,後官至宰相,封沂國公。 《歴史感應統紀》 3.仁與不仁 宋將曹彬攻破遂州,將士們都要求住在城裡,曹彬卻命令不可離開軍營;抓獲的婦女集中在一起,派人保護,事平後讓她們各自回家,沒有家人領取的,就備禮嫁出去。討伐金陵時,首先焚香發誓:破城之日不殺一人。後來,曹彬的兒子都相繼為帥。 當時同朝的另一位將軍曹翰,因攻不下江州而大怒,大肆屠城,縱兵搶掠。他死後不到三十年,子孫中就有人淪為乞丐。 《宋史》 4.碎碑刻碑 神醫孫思邈註有《千金方》,刻碑傳世。 有人為了牟取暴利,拓碑將藥方印成書賣,最後擊碎石碑。結果這個人被雷打死了。 另一個人為了濟世利人,再刻了一塊石碑。他夢見孫思邈對他說:「你命中無子,因為刻了《千金方》,當得貴子。」他果然生了兒子,日後大貴。 《安士全書》摘自 《感應篇註》 5.行仁子貴 汪良彬先生,生活節儉,尤其喜好放生,每逢春社和自己的生日,定要買來生螺放入江中,見到別人補到的鳥雀,也都買來放生。 一年,汪家子弟要擺設歌舞酒宴為他慶賀大壽。汪公說:「花這麼多錢殺生害命,不如用於救護生靈。」子弟們覺得有道理,就照著他的主意去做,因此這年所放的生命超過往年數倍。 汪公到了晚年,鄰居家有頭牛將要賣給屠戶宰殺,那牛忽然奔入汪家大門,詭在階下。汪公當即將牛買下。 後來,汪公的兒子成為朝廷棟樑。 《戒殺放生文圖說》 前清蘇州孝廉曹錦濤,精於岐黃,任何險症無不妙手回春。一日欲出門,忽有一貧婦跪門外,泣求為其姑醫病。謂「家道貧寒,難請他醫,聞公慈悲為懷,定可枉駕為治」。曹公遂為往治。曹公歸後,貧婦之姑枕下白銀五兩不知去向,想為曹公偷去。婦登門詢之。曹公即如數與之。貧婦歸,其姑已將銀取出,婦大慚愧,復將銀送還謝罪。問:「公何以自誣盜銀。」 曹公曰:「我欲汝姑病速好耳,我若不認,汝姑必定著急加病,或致難好。故只期汝姑病好,不怕人說我盜銀也。」其居心之忠厚,可謂至極無加矣。 所以公生三子,長為御醫,壽八十餘,家致大富。次為翰林,官至藩台。 三亦翰林,博通經史,專志著述。孫曾林立,多有達者。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6.一念善因,終有善報 陰鏗,南朝時陳國人,博覽史書,善於賦詩,深受陳文帝讚賞,擔任晉陵太守。 有一次與賓客聚宴,見斟酒的人來回辛勞,親授美酒一杯,烤肉些許讓他分享,在座賓客都笑他。陰鏗解釋說:「我輩終日暢飲,斟酒的人忙碌了一天卻不知酒味,這不近人情啊!」關顧之情流露言表。斟酒的人默默感念在心。 侯景之亂時,陰鏗被賊寇擒獲,忽然有人奮不顧身營救了他。詢問之下,那人竟是昔日宴會中斟酒的人。 《梁書·陰子春傳》、《歴史感應統紀》 7.戒殺延壽 華亭有一位姓趙的人,乘船前往清浦探親,途中忽見一個人立在船上,仔細一看,原來是死去的僕人。趙某驚問這是怎麼回事。亡僕答道:「我現在在陰司當差,今天要追捕三個人。」 趙某問:「這三個人是誰?」亡僕回答:「一位是湖廣人,一位就是你所要探望的親戚。」至於第三個人,卻沒說出來。 趙某又問:「這第三個人該不會是我吧?」 「正是。」亡僕回答。趙某心中大駭。一到親戚家,趙某就聽到內室傳出的哭聲,心裡更加害怕了,急急忙忙乘船回家。亡僕說:「用不著這麼驚慌,等到夜間我不來,你就可以免難了。」 「那是為什麼?」趙某問。 亡僕回答:「剛才在路上,我看見有人為你調解,說你闔家戒殺。」 到了後半夜,亡僕果然沒來,趙某也就沒事了。 時隔十年,趙某至今還健在。明朝萬曆丙午年(1606年)七月記此。 《竹窗二筆》 8.母親的遠見 李景讓,唐朝人,事母至孝,敬宗初年(810-827年)官任淮南節度史,宣宗(810-859年)時官至太子少保,一生成就得力於母親的教導。 母親鄭氏光明磊落,識見高遠,早年喪夫,家貧子幼,獨自承擔養育三個兒子的重擔。 有一次,她家宅後的圍牆下雨坍塌,發現裡面埋藏了許多銀兩,鄭氏焚香禱告說:「我聽說【無勞而獲,身之災也】(不費勞力而有收獲會給自身招來災難),上天定是因為先夫在世時積善餘慶,垂憫我家貧困,特賜這些錢財,但願孩子們學問有成,這些財物我不敢動用。」於是將銀兩掩埋原處。 皇天不負有心人,後來果然如願以償,三個兒子景讓、景溫、景莊都進士及第。 鄭氏教子極嚴,景讓兄弟三人直到年老,犯錯時還要挨受鞭打,事情過去了又歡喜如初。 景讓擔任浙西觀察使時,曾因一時震怒將一位牙將杖殺,將士們憤憤不平,意圖兵變。母親在大眾面前斥責說:「你擅自使用刑罰,豈只上負天子,也使老母含羞九泉!」說罷舉起鞭子就要抽打。將士們看到這種情景,都感動涕泣,上前勸止,代為謝罪,軍心就此安定。 《列女傳》《資治通鑒》 9.好生之德 蕭遙欣,南齊曲江公,齊宣帝的哥哥,學問淵博,仁慈愛物。七歲時出遊郊外,看見一群小兒用彈弓打鳥,心中不忍,便勸解道:「遊戲有多種,為何要玩這種殺生害命的遊戲呢?鳥兒自由地在空中飛翔,於人有何妨礙?」眾小兒被他的話所感動,收起彈弓。 齊明帝蕭鸞入宮輔佐宣帝時,蕭遙欣也參預政務,凡他所舉薦,都恰得其人。蕭遙欣去世,皇上賜諡號為康公。 蕭遙欣的兒子蕭畿,天資聰穎,十歲就善作文章,家中兄弟十人,彼此和睦,互相謙讓,為世人所稱羨。沈約見了蕭畿的文章,稱歎說:「康公有這樣才智出眾的兒子,都是他生平積善的緣故啊!」 蕭畿官至尚書左丞,晚年專志佛教。蕭畿的兒子蕭清也很有文才,就任永康令。 《齊宗室傳》 10.放生昌後 齊青太守的祖父退庵先生,居家樂於行善,常以醫藥濟人,戒殺放生,宴客所用肉類都是淨肉。 有一天,朋友送給退庵先生兩籃又大又肥的活蟹,旁觀的人都垂涎三尺。 退庵先生坐在水閣中,將兩籃螃蟹倒入河中。 在座的一位湖州客人稱讚說:「先生的作風類似我們家鄉的張封翁。張家戒殺放生,已有數代,子弟都登科甲。先生能如此,後代必如張家一般顯貴。」 一年後,齊青果然登第,入翰林院,經殿試後,派任高州太守。 (梁敬淑《勸戒錄》) 歡迎翻印。 地藏王菩薩願力不可思議,專注一心,誠心誦持,定得地藏菩薩加被,重罪化輕報,違緣消除,平安吉祥。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 佛母準提神咒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讚大準提。惟願慈悲垂加護。南無颯哆喃。 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姪他。唵。折戾主戾。準提娑婆訶。 此咒出於《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為釋迦牟尼佛在祇樹給孤獨園,因憐憫眾生易墮三途,答富樓那尊者所說。虔心誦念能使短命眾生延年益壽,於現世獲得無量福報,凡有所求皆得順遂,似如意珠一切隨心,功效極大。 唵嘛呢叭彌吽 六字大明咒,為觀音菩薩之微妙心印。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文昌帝君累世為儒,隸掌人間科名爵祿。帝君宿世精勤向道,已蒙佛授記,將來證果,號安樂不動如來。若能每日虔誦此文,且依教奉行,並流通助印此篇寶訓,則不論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必得帝君暗中護佑,獲得下列殊勝利益:一、考運順暢,金榜題名。二、子孫賢孝,聰慧上進。三、家庭美滿,事業發達。四、遇難呈祥,逢兇化吉。五、心想事成,福壽綿綿。 文昌帝君陰騭文(陰德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忠主孝親,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憐貧。措衣食周道路之飢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家富提攜親戚,歲饑賑濟鄰朋。斗稱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奴僕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印造經文,創修寺院。捨藥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煩。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點夜燈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濟人渡。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勿棄字紙。勿謀人之財產,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爭訟,勿壞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讎,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常須隱惡揚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垂訓以格人非,捐貲以成人美。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見先哲於羹牆,慎獨知於衾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歡迎翻印文昌帝君累世為儒,隸掌人間科名爵祿。帝君宿世精勤向道,已蒙佛授記,將來證果,號安樂不動如來。若能每日虔誦此文,且依教奉行,並流通助印此篇寶訓,則不論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必得帝君暗中護佑,獲得下列殊勝利益:一、考運順暢,金榜題名。二、子孫賢孝,聰慧上進。三、家庭美滿,事業發達。四、遇難呈祥,逢兇化吉。五、心想事成,福壽綿綿。 文昌帝君陰騭文(陰德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錫汝以福。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忠主孝親,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憐貧。措衣食周道路之飢寒,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家富提攜親戚,歲饑賑濟鄰朋。斗稱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奴僕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印造經文,創修寺院。捨藥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煩。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點夜燈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濟人渡。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勿棄字紙。勿謀人之財產,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爭訟,勿壞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讎,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常須隱惡揚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垂訓以格人非,捐貲以成人美。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見先哲於羹牆,慎獨知於衾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回向文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歡迎翻印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了凡四訓】是改變命運的善書:謙德之效:(下篇)(易經六十四卦,所講的都是天地陰陽變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掛爻中,有兇有吉,凶掛是警戒人去惡從善,吉掛勉人要日新又新。)獨有這個謙掛,每一爻都吉祥。書經上也說:「自滿、就要招到損害,自謙,就會受到益處。」我好幾次同許多人去應考,每次都見到貧寒的讀書人快要發達考中的時候,一定臉上有一片謙和而安詳的光彩發出來,彷彿可以用手捧住的樣子。辛未年到京去會試,我同鄉嘉善人同去會試的有十人,只有丁敬宇(賓)這個人年紀最輕,而且非常謙虛,我告訴同去會試的費錦坡說:「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費說:「怎樣能看出來呢?」我說:「只有謙虛的人,可承受福報。老兄你看我們十人中,有誠實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搶在人前,像敬宇的麼?有恭恭敬敬,一切多肯順受,小心謙遜,像敬宇的麼?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聽到人家毀謗他而不去爭辯,像敬宇的麽?一個人能做到這樣,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豈有不發達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丁丑年在京裏,同馮開之住在一處,看到他總是虛心自謙,面容和順,一點也不驕傲,大大的改變了小時候的那種習氣。他有一位正直又誠實的朋友李霽嚴,常當面指責他的錯處,只看他到平心靜氣地接受朋友的責備,從不反駁一句話。我告訴他說:「一個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禍,也一定有禍的預兆。只要這個心能謙虛,天一定幫助他,你老兄必定登第了!」後來果真考中。趙裕峰,名光遠,是山東冠縣,不滿二十歲時,就中了舉人。後來又考會試,卻多次不中。他父親做嘉善縣的主薄,裕峰隨同他父親到任。裕峰非常羨慕嘉善名士錢明吾的學問,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見他,那曉得這位錢先生,竟拿起筆來,把他的文章全塗掉了,趙裕峰不但不發火,並且心服口服,趕緊把自己文章缺失改了。(如此虛心用功的年輕人,實在少有!)到明年裕峰就登第了。壬辰年我進京覲見皇帝,見到一位夏建所的讀書人,看到他氣質虛懷若谷,毫無驕傲的神氣,而他謙虛的光彩,就像逼近了人的樣子。我回來告訴朋友說:「凡是上天要使這個人發達,在沒有發他的福時,一定發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發,那就浮滑的人自然會變得誠實,放肆的人也自動收斂。建所溫和善良到這種地步,是已經發了智慧,上天一定要發他福了。」等到開榜,建所果然中了。江陰有一位讀書人張畏嚴,學問積得很深,文章做很好,在許多讀書人當中很有名聲。甲午年南京鄉試,他借住一處寺院裏,等到放榜,榜上沒他名字。他不服氣,大罵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文章好。那時有一個道士在傍微笑,張畏嚴馬上就把怒火,發到道士身上。道士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嚴更加發怒道:「你沒看到我的文章,怎知道我寫的不好?」道士說:「我常聽人說,做文章最要緊的,是心平氣和,現在聽到你大罵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氣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會好呢?」張聽了道士的話,倒不覺的屈服了,因此,就轉過來向道士請教。道士說:「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裏不該中,文章雖好,也沒益處。(仍考不中,一定要你自己改變改變。)張問道:「既然是命,怎樣去改變呢?」道士說:「造命的權,雖然在天,立命的權,還是在我,只要你肯盡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什麼福不可求得呢?」張說:「我是個窮讀書人,能做什麼善事呢?」道士說:「行善事,積陰功,都是從這個心做出來的。只要常存做善事、積陰功的心,功德就無量無邊了。就像謙虛這件事,又不要費錢,你為什麼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淺,不能謙虛,反而罵考官不公平呢?」張聽了道士的話,從此就壓低向來驕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住自己,勿走錯了路。善天天加功夫去修,德天天加功夫去積。到丁酉年,有一天,他做夢到一處很高的房屋裏去,看到一本考試錄取的名冊,中間有許多缺行。張不懂,就問旁邊的人「這是什麼?」那人說:「這是今年考試錄取名冊。」張問:「為什麼名冊裏有這麼多的缺行?」那人道:「陰間對那些考試的人,每年三年查考一次,一定要積德沒有過失,這冊裏纔會有名字。像冊子前面的缺額,都是從前本該考中,但因為他們新近犯了有罪過的事情,才把姓名去掉的。」後來他又指一行道:「你三年來,很留心把持住自己,沒犯罪過,或者應該補這空缺了,希望你珍重自愛,勿犯過失!」果然張就在這次會考,中了一百零五名。從上邊所說看來,舉頭三尺高,決定有神明監察著人的行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應趕快地去做,兇險、損人的事,應避免莫作,這是可以由我自己決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約束一切不善的行為,絲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還要虛心,自己肯遷就不驕傲,使天地鬼神,時時哀憐我,纔可有受福的根基。那些滿懷傲氣的人,一定不是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達,也不會長久地享受到福報。稍有見識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的度量弄得很狹窄,而自己拒絕可以得到的福,況且謙虛的人,他還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導。(若人不謙虛,誰肯去教他?)並且謙虛的人,肯學旁人好處,旁人有善的行動,就去學他,那就得到的善行,沒有窮盡了。這尤其是進德修業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古人有幾句老話說:「有心要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貴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有心要求富貴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就像樹有根一樣,(樹有根,就會生出枒枝花葉。)人要立定這種偉大的志向,必須在每一個念頭上,都要謙虛,卽使碰到像灰塵一樣小的事情,也要使旁人方便,能做到這樣,自然會感動天地,而造福全在我自己,自己真心要造,就能造成。像現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當初那有什麼真心,不過一時高興罷了,興致來了,就去求,興致退了,就停止。孟子對齊宣王說:「大王喜好音樂,若是到了極點,那末齊國國運大概可以興旺了。但是大王喜歡音樂,祇是個人追尋快樂罷了,若能把個人追尋快樂的心,推廣到與民同樂,使百姓都快樂,那麼齊國還有不興旺的麼?」我看求科名,也是這樣,要把求科名的心,落實推廣到積德行善,並要盡心盡力去做,那麼命運與福報,都能由我自己決定了。書名:了凡四訓,歡迎翻印
@Ppajim
@Ppajim Год назад
原來10年前就有這樣改命的方法,如今才知👍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忍經:🍎歐陽修在官府為官,只要碰到沒理的人就懲罰或斥責他,所以很多人怨恨他;而韓琦卻不這樣,總是從容不迫地用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的道理來教育他人,從不斥責或懲罰他人。 🍎韓琦說:「小人不需到遠處尋找,三戶人家中就有一家。應當尋求對付小人的辦法。知道他是小人,就用對付小人的方式對付他。千萬不要與其交往,如果與小人交往,自己也就變成了小人。如果有人誹謗你,只應該推翻自己的理由,不要堅持自己是對的,這樣有道理的是我,而沒有道理是他。何必去計較什麼。」🍎一般人談到自己感到不公平的事時,必然動火氣,變臉色,言辭嚴厲。只有韓琦不是這樣,每當他說到小人忘恩負義,準備陷害自己的地方,總是心平氣和,就像說平常的事情。 🍎王曾再一次去大名府替代陳堯咨的職務。開始工作之後,官府房屋倒塌的,在原有基礎上修復,不作任何改動;損壞了的器物,補修得一件不少;原先的政令有不妥之處,就盡量彌補,掩蓋做得不對的地方。到他移任洛陽太守時,陳堯咨重回大名府任職,看到他所做的一切,感嘆地說:「王公適合擔任宰相,我的度量遠遠趕不上他呀!」原來陳堯咨以為過去他們曾經有隔閡,王曾一定會與他的做法相反,並將他的過失公開出來。 🍎傅堯俞說過,李沆當宰相的時候,有個狂妄的書生攔住他的馬,獻上一封信,歷數他的過失。李沆謙虛地認錯說:「等我回家以後,再詳細地看你的書信。」那個書生於是發怒,跟隨在李沆的馬後,放肆地叫道:「你佔居了高位,卻不能為天下老百姓謀利益,又不主動退位,攔住了賢人進取之路已經很久了,難道不感到慚愧嗎?」李沆只是很不安說:「我多次請求退下來,可是皇帝沒有答應。」始終沒有對那位書生厲聲疾色。 🍎呂公著一生從來不與人計較是非曲直,聽到別人誹謗他,也從不申辯。年少時寫了一副這樣的座右銘:「別人對你做了不好的事,你只管承受下來。」他當初警勵自己是如此嚴厲。 🍎王德用善於安撫士卒,他身材魁梧儀表堂堂,即使是住在深巷中的婦女兒童和邊遠的少數民族,都知道他的姓名。御史中丞孔道輔彈劾王德用,於是被免了樞密院官,使其出京城,鎮守外地;後來又貶官任隨州知府。官員們都為他感到恐懼。而王德用的言行舉止卻如同沒事一樣,只是很少和賓客朋友來往罷了。過了很久,孔道輔去世了,有一位朋友對王德用說:「這就是害你的人的下場!」王德用傷心地說:「孔道輔在其位言其事,怎麼能說是害我呢?可惜朝廷損失了一位直言忠誠的大臣。」說話的人為此終身感到慚愧,而上下官員都佩服王德用有雅量。 🍎《程氏遺書》:程頤說:「范堯夫寬大為懷。從前我經過成都時,范堯夫為軍中統帥。有人在朝廷中告了范堯夫的狀,朝廷派使者去峨嵋山燒香,實際上是暗中視察范堯夫的政事」。一天,范堯夫與程頤閒談,程頤說:「聽說朝廷的使者在這裡,此時你怎麼能有閒功夫呢?」范堯夫說:「如果不這樣,反而顯得拘束。」使者十分惱怒,用鞭子抽打走漏消息的人的耳朵。范堯夫手下的官員對他說:「這一件事足以使其不敢在朝廷中誹謗你了,請把這件事上報朝廷。」范堯夫既不駁斥出主意的人,也不奏報使者隨便打人。其度量如此之大。 🍎李宗諤的父親是李昉,他在父親執政時,避開嫌疑,遠離權勢,車馬儉樸,與貧寒的官員沒有區別。一天,在路上碰到父親,其父馬前的官吏不知道他是公子,嚴厲呵斥並侮辱他。此後,李宗諤每見到這個人,都自己躲起來,以免讓他知道自己的真實身分而感到慚愧。 🍎傅堯俞任徐州太守時,前任太守挪用了公家的錢物,傅堯俞暗暗地替他還債,還沒有還完,他就被罷免了。接任太守反而寫信給傅堯俞,說應當再還一千緡。傅堯俞拿出全部家產,還借了錢財將這筆錢還足。後來考核證實這錢不是傅堯俞挪用的,而他自己卻始終沒有申辯。他能容忍而不計較別人到了如此地步。 🍎韓琦鎮守相州時,因為祭祀孔子廟住在官府。有一個小偷走進房中,拿著刀對韓琦說道:「我不能養活自己,所以向你求助。」韓琦說:「案桌上的器皿可以值不少錢,都給你吧。」小偷說:「我想割下你的頭,獻給西邊的契丹人。」韓琦當即伸著脖子讓他殺頭。小偷叩頭說:「聽說你的度量很大,所以來試試你。案桌上的器皿我拿走了,希望你不要將此事說出去。」韓琦說:「我答應你。」真的終身沒有告訴別人。後來,這個小偷因為犯了其他的事被判罪,將要被殺頭,在刑場上他說了這件事的詳細情況。他說:「我擔心我死後,韓魏公的德行沒有人知道,所以要說出來。」🍎彭思永當初叁加科舉考試時,家中貧窮沒有參加考試的錢,只帶了幾只金釧,住在旅館裡。一同參加考試的人請他把金釧拿出來看一看。有一位客人把其中的一只掉在衣袖中,彭思永看到了也不說,大家卻不知道,都驚慌地尋找。彭思永說:「金釧只有這些,沒有丟失。」眾人準備離去,袖子中藏著金釧的人舉起手作揖告別,金釧便掉下地來。大家都佩服彭思永的度量。作者:元 · 吳亮。書名:忍經。歡迎翻印。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忍經:🍎趙抃家住在三條大路交界的地方,住房很擁擠,他的侄兒們想使他高興,用很高的價錢買了鄰屋一位老人的房子,以擴建趙家住宅。他聽到這件事很不高興,說:「我和這位老人三代都是鄰居,怎麼忍心拋棄他呢?」命令侄子們立即把房子還給老人,卻不追要買房子的錢。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宋朝丞相韓琦,率兵在定武時,晚上寫信,令一個侍卒舉著蠟燭站在他的身旁照亮。侍兵因為看別的地方,蠟燭傾斜燒到了韓琦的鬢髮,他立即用衣袖拂滅繼續寫字。過了一會回過頭來一看,已經換了一位侍卒舉著蠟燭。韓琦怕主管的人懲罰那位侍卒,連忙說:「不要換掉他,他已經知道怎樣持蠟燭了。」軍隊中的官兵都十分佩服他。🍎韓琦鎮守大名府時,有人獻上兩只玉杯,說:「這是種田的人在破墳中找到的,裡外都沒有瑕疪,是絕世是之寶。」韓琦用白金酬謝獻杯的人,對玉杯十分喜愛。每逢召開宴會招待客人,都特別擺一張桌子,上蓋錦緞,把玉杯放在上面。一天,招待管理水運的官吏,準備用這兩只玉杯裝酒,招待客人。不久,一位侍卒不小心撞倒了桌子,兩只玉杯都摔碎了。客人都很吃驚,那位侍卒也伏在地上等候懲罰。韓琦臉色不變,笑著對客人們說:「任何物品的毀壞,都有一定的定數。」過了一會回頭對那位侍卒說:「你是失誤造成的,並不是故意的 ,有什麼過錯呢?」客人都對韓琦寬厚的德行和度量佩服不已。🍎富弼少年時代,有人罵他,他就像沒有聽見一樣。有人告訴他說:「他在罵你。」富弼說:「恐怕是罵其他人。」那個人又告訴他:「他指名道姓罵你。」富弼說:「天下難道就沒有同姓名的人嗎?」🍎呂蒙正被任命為宰相,正要入朝時,朝中的一位官吏在門簾下指著他說:「這個小子也做了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這時同行的官員一定要弄清那人的姓名,呂蒙正堅決不答應,說:「一旦知道他的姓名,終身便忘不了,還不如不知道。」。 作者:元 ·吳亮 書名:忍經。歡迎翻印。🍀🍀🍀🍀🍀
@單身狗-q7t
@單身狗-q7t Год назад
我也很想相信,但是…… 為什麼出了社會後,我看到的都是壞人吃香喝辣,老實人默默被欺負?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忍經:🍎趙清獻公座右銘:待則甚喜,任他怎奈何,休理會。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盛怒中勿答人簡,既形紙筆,溢流難收。譯文:趙抃的座右銘:對待別人要和氣,隨便他怎麼辦,不要去理會。別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從情義的角度寬恕他,不是有意氣作對,可以用道理來教育他。人在憤怒之時,不要給人寫信,既然形諸文字,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難以收回!🍎歐陽永叔在政府時,每有人不中理者,輒峻折之,故人多怨;韓魏公則不然,從容諭之以不可之理而已,未嘗峻折之也。譯文:歐陽修在官府為官,只要碰到沒理的人就懲罰或斥責他,所以很多人怨恨他;而韓琦卻不這樣,總是從容不迫地用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的道理來教育他人,從不斥責或懲罰他人。🍎荀子曰:「傷人之言,深於矛戟」譯文:荀子說:「傷害別人的言語,比用矛戟刺入人體還要厲害。」書名:忍經,作者:元 ·吳亮,譯注:琮瓊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忍經:🍎趙清獻公座右銘:待則甚喜,任他怎奈何,休理會。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盛怒中勿答人簡,既形紙筆,溢流難收。譯文:趙抃的座右銘:對待別人要和氣,隨便他怎麼辦,不要去理會。別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從情義的角度寬恕他,不是有意氣作對,可以用道理來教育他。人在憤怒之時,不要給人寫信,既然形諸文字,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難以收回!🍎歐陽永叔在政府時,每有人不中理者,輒峻折之,故人多怨;韓魏公則不然,從容諭之以不可之理而已,未嘗峻折之也。譯文:歐陽修在官府為官,只要碰到沒理的人就懲罰或斥責他,所以很多人怨恨他;而韓琦卻不這樣,總是從容不迫地用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的道理來教育他人,從不斥責或懲罰他人。🍎荀子曰:「傷人之言,深於矛戟」譯文:荀子說:「傷害別人的言語,比用矛戟刺入人體還要厲害。」書名:忍經,作者:元 ·吳亮,譯注:琮瓊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 汎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 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 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 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 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 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 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餘。 長者立。幼勿坐。 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 事諸兄。如事兄。 🍀謹 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輒淨手。 冠必正。紐必結。 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 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 飲酒醉。最為醜。 步從容。立端正。 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 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 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 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 勿畏難。勿輕略。 鬥鬧場。絕勿近。 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 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 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 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 後有急。借不難。 🍀信 凡出言。信為先。 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 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 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 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 不關己。莫閒管。 見人善。即思齊。 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 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 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 不如人。勿生慼。 聞過怒。聞譽樂。 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 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 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 倘揜飾。增一辜。 🍀汎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 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輕訾。 勿諂富。勿驕貧。 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閒。勿事攪。 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 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 過不規。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 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 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 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僕。身貴端。 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無言。 🍀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 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 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 小人進。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 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 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 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 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 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牆壁淨。 几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 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 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 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 聖與賢。可馴致。 書名:弟子規。歡迎翻印。
@鄭石川-v6z
@鄭石川-v6z 3 года назад
忍經:《易經·損卦》說:「君子自己抑制憤怒,控制情欲。 🍎《尚書》載周公告誡周成王說:「小人怨恨你,罵你,則自己應當加強修養,不要計較他們。」又說:「不只是不敢發怒。」又說:「是放寬自己的心胸。」🍎周成王告誡君陳說:「必須有忍性,事情才能成功;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左傳·宣公十五年》載:諺語說:「所謂高下,應當放在心中,河流和沼澤容納著污泥,叢山和草叢中藏著禍患,美玉隱匿著瑕疵,君王忍受一些恥辱,這是自然規律。」🍎《左傳·昭公元年》稱:「魯國以相互忍讓來治理國家。」🍎《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載:知伯進了南里門,叫趙孟也進來。趙孟對他說:「君王在這裡。」知伯說:「你沒有勇敢的精神,怎麼能被人尊敬呢?」趙孟回答說:「我憑著忍性。你的恥笑對我趙孟有什麼危害呢?」🍎楚莊王攻打鄭國,鄭國君王袒露著肩膀牽著羊來迎接楚國的軍隊。楚莊王說:「鄭國的君王能夠忍受別人的侮辱,也一定能對鄭國的老百姓講信用。」🍎《左傳》:「不願忍受一次羞辱,而使自己慚愧一輩子嗎?」🍎《論語》:孔子說:「小的事情不忍讓,就會破壞了大的計劃。」🍎孔子又說:「一時的氣憤,忘記了自己以及自己的親人的安全,這不是糊塗嗎?」🍎孔子又說:「君子不想與別人爭什麼。」🍎孔子又說:「君子處事謹慎不與人相爭。」🍎《論語》載曾子說:「即使被人欺侮,也不計較。」🍎孔子告誡子路說:「牙齒剛硬就容易折斷,舌頭柔軟才能完好保存。柔一定能勝過剛,弱小最終能戰勝強大。好鬥一定會受到傷害,好勇一定會導致滅亡。百行的根本是忍讓為先。」🍎《老子》說:「知道是雄性,可以用雌性的來對付;知道是白色的,可以用黑色對付它。」🍎《老子》又說:「最直的東西,看起來卻像是彎的;最聰明的人,看起來卻很笨拙,最善於辯論的人看起來好像很木訥。」🍎《老子》又說:「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樣,能有利於萬物而不爭鬥。」🍎《老子》又說:「符合自然規律的事物,雖然不與別物相爭,卻能取勝;雖然不說話,卻善於應答。」🍎苟子說:「傷害別人的言語,比用矛戟刺入人體還要厲害。」🍎藺相如說:「兩隻老虎爭鬥,肯定不能都保存性命。」🍎晉代的王玠曾經說過:「別人有不好的地方,一定從人情上原諒他。」🍎王玠又說:「不要意氣用事,要以理服人。一生不要喜怒形之於色。書名:忍經。作者:元 ·吳亮。歡迎翻印。
@趙火
@趙火 3 года назад
老人言: 🍊小人之禍:范純仁說:誡你不要隨便亂說話,亂說話最為眾人所忌。在機要之官任上倘有不慎,災厄就會從此開始。選自誡子侄詩,宋范質.(范魯公)。 🍊孔子與不善的人對話,總是言詞恭順以免產生禍患(災殃)。選自(少年進德錄),丁福保編。 🍊謹言慎行:小心謹慎地說話、做事。選自(禮記.緇衣)。 🍊明哲保身:洞察事理、要善於聰慧明智的保全自己。選自(詩經.大雅.烝民)。 🍊當一個人知道的事情比較少的時候,擔心和掛慮就會比較少。當一個人認識的人比較多的情況下,是非就可能會比較多。 🍊司馬光說:君子隱匿不發議論,想躲避小人們的陷害。選自(資治通鑑.漢紀四十八)。 🍊心神安定的人所說的話(言論)正確而遲緩。心神不定的人言論淺顯而急迫。冷靜謹慎的人不急於發表言論,卻字字中肯;心浮氣躁的人雖很快就發言,但由於缺乏深思熟慮而難免淺薄。(選自(近思錄)卷四,存養(凡七十條),作者朱熹、呂祖謙。 🍊關心並為天下人謀生存的,人民就感載他的恩德;使天下人遭到殺戮的,天下人就仇視他的殘暴;順應天下人意願的,天下人就歸附他;造成天下人貧困的,天下人就憎惡他;使天下人安居樂業的,天下人就把他當作依靠;給天下人帶來危難的,天下人就把他看成災星。選自(六韜.卷二武韜.順啓第十六),作者姜尚(姜太公)。 🍊武王問:用什麼辦法才能真正了解他們呢?太公說:了解他們,有八種方法:一是提出問題,看他是否解釋得清楚;二是詳細盤問,考驗他的應變能力;三是通過間諜考察,看他是否忠誠;四是明知故問,看他有無隱瞞,藉以考察他的品德;五是讓他管理財物,考驗他是否廉潔。六是用女色進行試探,看他的操守高下;七是處理危難,看他是否勇敢;八是使他醉酒,看他是否保持常態。這八種方法運用之後,一個人是賢還是不肖,就可以區別清楚了。選自(六韜.卷三龍韜.選將第二十),作者姜尚(姜太公)。 🍊太公說:天下的糧食,聖人來安排;天下的人民,聖人收養他們;天下的事物,聖人會公平正直的來裁決處理。為天下大眾謀利益者,就能取得天下。使社會和諧安定的人,他的統治就會穩定牢固。君主關愛天下百姓,則國家長治久安;以仁心義行道德治理國家的人,自然會移風易俗,影響教化百姓風尚淳樸。選自(群書治要)卷三十一所錄(文韜)逸文(總述)。 🍊能拯濟消除人們的危急,解救罹難人們的禍患,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就會人心歸向。堅持仁心義行,與人民大眾休戚與共,同憂同樂,好惡相同的,就是道義。道義所在,天下之人就會爭相歸化。世人無不樂於健康生活而厭惡死亡。選自(六韜.卷一文韜.文師第一),作者姜尚(姜太公)。 🍊諸佛教導人們,要持戒、修定、開慧。這就是所說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其中戒的意思是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持戒必須要首先學習(弟子規),然後學習(太上感應篇),而後學習(十善業道經)和(沙彌律儀)。選自淨空法師法語。 🍊謙而又謙的君子,謙卑自制,以自養其德。勤奮匪懈、守謙不驕的君子,功在天下,不矜不伐,所以萬民悅服於他。選自(易經.謙卦)。 🍊君子反省自己,修養德行,面對艱難險阻,能夠立即停止。君子應當赦免那些有過錯的,寬容有罪過的。看到善良的就馬上向它看齊,有了過錯就馬上改正。不越位行事,所考慮的事情不會超出他所處的位置,前途遠大光明,而無悔咎。選自(易經.蹇(音簡)卦);(易經.解卦);(易經.益卦);(易經.艮卦)。 🍊君子使自己立身安定然後才能行動,先使自己內心和平然後再發表言論,使交情能夠穩定然後再有所要求。君子能夠在這三個方面加強修養,所以才能保全自己而不受損傷。選自(易傳.繫辭下傳.第五章)。 🍊君子應該在安定的時候卻不能忘記了危難的時候,存在的時候卻不能忘記滅亡、消亡的可能,天下太平的時候卻不能忘記動亂的威脅。憑藉著這一點,才能保證身心的安樂,並進而保全所擁有的邦國(封地)和家族。選自(易傳.繫辭下傳.第五章)。 🍊天的運行規律是陰與陽,地的運行規律是柔與剛,人的處世準則是仁與義。選自(易傳.說卦傳.第二章)。書名:老人言。作者:釋淨空 輯。歡迎翻印。
@活出生命
@活出生命 7 лет назад
感恩
@sSs-js2tx
@sSs-js2tx 3 года назад
关键在于'八十老翁做不得',这个最重要🙏🏻
@陈霸道
@陈霸道 Год назад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采取什么策略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真理
@vincentleong3157
@vincentleong3157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恩云谷禅师的教诲!阿弥陀佛!愿大家以后能多做善事,改变命运!
Далее
佛教電影-了凡四訓(華語版).mpg
2:00:35
Просмотров 68 тыс.
🎙Пою РЕТРО Песни💃
3:05:57
Просмотров 1,3 млн
財佈施真實感應 收入增加十倍 徹底震撼
14:46
南懷瑾老師 南禪七日 人死亡過程
15:22
Просмотров 371 тыс.
🎙Пою РЕТРО Песни💃
3:05:57
Просмотров 1,3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