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太上感應篇 - 淨空老法師讀誦 

TheCYH99
Подписаться 127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50 тыс.
50% 1

《太上感應篇》- 淨空法師讀誦. - 由 華藏淨宗弘化網 提供.---2018 01
26上傳完成. 以下為 Jim Liu 回覆匯集如下:
《太上感應篇》明義章第一說太上老君宣講宣說:「人的禍福沒有門路,沒有出入口,沒有途徑訣竅,完完全全是自己招來,自作自受,作善事必定有善報,作惡事必定有惡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好像如同人的影子,必定跟隨身體移動的如影隨形,絕對一定不會有差錯,也是不會有疏失漏掉,形正則影正,形斜則影斜。」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所以是以天地之間,有專門掌管觀察紀錄眾生過失過錯作惡的神明,依照世間人們所犯下過失過錯作惡的輕重大小,用來消減減少世間人們的年壽壽命,人活到一百天叫做一算,一紀是十二年,不是當神仙,沒有事情做,有些也是要工作,看眾生所造作造下因緣果報來決定。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作惡業的人,蒼天上天不但是削減減少他的壽命,又要處罰他自己本人耗損損失的財富,變成貧困貧窮的人,而且時常遭遇遭受遭到憂愁悲苦的事情,又會遇到踫到災禍災患種種不吉祥不順利的事情。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作惡業的人,人人都很討厭厭惡他們這些如此造作造下罪惡惡業的人,而且沒有容身立足之地,而且這些如此刑罰災禍禍害隨著跟著他們這些如此造作造下罪惡惡業的人而來。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作惡業的人,吉祥喜慶吉慶都會遠離離開避開,而且凶星惡星惡煞降災災禍給他們這些如此造作造下罪惡惡業的人,我們可以見得,心起善念,吉神護之,心起惡念,凶神隨之。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作惡業的人,當壽命減少削盡的時候,就是死期來臨就是算盡則死。
《太上感應篇》鑑察章第三說又有三台神君掌管金玉、祿位、土田、就是人的富貴,以及北斗神君掌管誕生、註死、禍、福,就是人的壽命,在人頭上,監察紀錄人的罪業惡業,世間人們所造作造下罪業惡業削減减少年壽壽命。
《太上感應篇》鑑察章第三又有三尸神,住在人身中,監察紀錄每個人的起心動念,所行惡事惡業,每到庚申日,每六十天有一次庚申日,就向上稟報天曹,天曹就是掌管人間人們行善業惡業,據實據悉陳述說明人的造作造下罪業惡業,使得讓世間人們無法自欺欺人,自欺欺天,人的身上有三尸神,上尸神在腦部叫做彭倨,中尸神在胸部叫做彭質,下尸神在腹部叫做彭矯,俗稱彭氏姊妹,每到了庚申日,就是六十天內其中一天,當世間人們熟睡的時候,就會離開人們身體,上天庭報告世間人們的罪過罪業。
《太上感應篇》鑑察章第三說每月最後一日,灶神也是一同一樣也要上天庭報告人的罪過罪業,可以見得世間人們的所有家庭,行動静止居住處,全部都有鬼神鑒察觀察紀錄,都要上天庭報告人的罪過罪業。
《太上感應篇》鑑察章第三說他們這些如此造作造下惡因惡緣惡業的人,所犯下造作造下這些如此犯罪罪業罪過大的人,就會削減減少年壽壽命十二年,一紀就是十二年,所犯下造作造下這些如此犯罪罪業罪過小的人,削減減少壽命一百天,一算就是一百天。
《太上感應篇》鑑察章第三說這些如此大小罪過罪業,有數百種,想要求得獲得延年延長年壽益壽長生的人,自己本人的起心動念首先要必須要避免要離開避開這些如此罪過罪業,不要犯下造作造下這些如此大小罪過罪業。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凡是道義的事情,就是勇往直前,盡力去做做下修下善因善緣善業,不合道義的事情,就是不可以去做,要做下斷除除去惡因惡緣惡業。這樣如此做法,便是可以趨吉避凶。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不走邪惡之路不要造作造下惡事惡業惡因惡緣,不可欺瞞世間人,不可欺瞞天地之間神明,神明是無法欺瞞,祂們了解明白清楚看的透澈,世間人們行善造惡無法欺瞞,世間人們不要去做暗室虧心事,你們大眾等等起心動念,天地之間的神明都是明白了解知道。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自己本人要慈悲喜捨,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愛護其他人,尊敬其他人,廣結善因善緣善業,自己本人要累積出世間智慧為導向,希求未來,脱離生死苦海,證得涅槃的功德,當然,或著是你修行有成就,也是可以幫助眾生消除除去罪業,未來轉世投生成為天神或人道等等善道,提升他們的境界,這些都是人間功德的陽功,與眾人看不見的不知曉的善因善緣善事善業的陰德。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發出慈悲心,就是使得讓眾生離苦得樂的心,是積德累功的本質,行善的根源,要保護愛護天地之間生靈萬物,首先要必須要對待所有一切生命包括有情眾生例如:蟲蟻、飛禽走獸等等和無情眾生例如:花草、樹木等等。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自己本人要盡忠國家,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現在,是末法時期,貪瞋癡疑慢五毒強烈,魔強法弱,導致有些人自己本人與兄弟姐妹,父母思想觀念不合,這些人自己本人要智慧包容,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現在正值減劫,以後道德淪喪走下坡,未來世人類科技是很進步,但是壽命縮短,惟有道德提升,才能延長壽命。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自己本人首先要端正自己品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廣積陰德,然後再隨機勸化他人别人共存善念,同作善事,使得讓世間人們人人行善去惡的敦品正行勸化他人的正己化人。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自己本人要憐憫救濟無父無母的孤兒和喪夫無依的寡婦,救濟無依無靠的人們,但是,要看自己本人的經濟條件與能力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強迫自己本人要自然而然生出發起,尊重尊敬年老的人,救濟保護教育幼小兒童,這樣如此做法,道德水準水平提高提升。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宇宙一切萬物,所有一切鳥類野獸、水族魚類、小至到最小的昆蟲,乃至於以至於草類樹木,全部都是應當應該當下心中存有使得讓眾生離苦得樂的慈悲心,不故意加以殘害傷害。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别人有不吉利惡事惡業,應該憐憫同情他人,有必要加以協助他人,別人有做善事善業,應該出生高興歡喜稱讚讚嘆的心,並且加以稱讚讚揚。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别人有緊急急難災難,自己本人要慷慨大方佈施金錢財物加以救濟救助,別人有災禍災難,馬上立即即刻加以救濟救助,使得讓他們這些緊急急難災難的人脱離離開這些緊急急難痛苦苦厄。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看見别人有成就有得意的事情,如同自己本人得到獲得取得,看見别人失敗失意的事情,如同自己本人失去失敗一同一樣,自己與眾生一體,沒有分別,這樣人類道德提升了,不會自私自利了,你看可能嗎?不予置評。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自己本人不宣揚他人的短處缺點,不要誇大誇耀自己本人的長處優點。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自己本人要阻止遮止惡事惡業,自己本人要表彰表揚善事善業。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自己本人把多餘的最好的東西,禮讓給別人,心存厚道,讓人佔便宜,自己本人甘願吃虧,自己本人必定有未來以後有福報,自己本人取得獲得較少的部分,那也沒辦法,現在人都很貪心,看過去就算了,自己本人吃虧就算了,難道要互相設計傷害嗎?只有兩敗俱傷,嚴重出人命,不要開玩笑,自己本人要有自知之明,這年頭,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吃虧沒關係,不然怎麼辦,只好摸摸鼻子走人。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自己本人受到别人欺侮受辱,不可以有一絲怨恨,以致於耗損損害自己德性,受到長上長官寵愛重用,應該要謙虛,要謹慎,自己本人要更加警惕,如果,自鳴得意,就是容易遭受遭到別人忌妒陷害,這個時候,自己本人要謙卑謙虛,並且自己本人努力修福修善,大積福報,這樣如此做法,這樣始能才能長保富貴。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第四說自己本人給人施恩恩惠,布施於人,不要求回報報答,自己本人布施施捨給予別人金錢財物,心中絕對不要有後悔的吝嗇吝惜念頭。
《太上感應篇》善報章第五說所謂善人就是自己本人斷除惡因惡緣惡業,修行善因善緣善業,積德累功的人,人人都是尊重尊敬自己本人,佈施修行善因善緣善業,心中必定清淨,不要求回報,不為求得求取名利,這樣如此做法,始是才是陰德,倘若如果心中保存存在要求回報,專門務必求得取得虛假名聲,即是就是虛假的偽善的善行善業,自己沒有福德。
《太上感應篇》善報章第五說修行善因善緣善業的人,凡事順著天理,上天自然加以保佑護佑,應該得到的榮華富貴,健康平順安全安寧,福報祿位,不強求要求自然而然就自動自來,人生在世,該你得到的自然而然就會得到,要守本份,不要撈好處佔便宜,別人欠你的,自然而然就會連本帶利奉還,不用用盡心機耍弄手段要奪取爭取,只會造作造下因果業緣的惡業惡因惡緣,以後未來要連本帶利償還,把本份守好,每個月多少錢就拿多少錢,别人前世欠你的,自然而然自動自來償還,把本份做到,就可以了。
《太上感應篇》善報章第五說修行善因善緣善業的人,凡事順應天上公理,上天自然而然會加以保佑護佑,應該得到的榮華富貴,健康平順安全安寧,福報祿位,不強求不要求自然而然自動自來,而且邪惡的鬼神,凶煞惡星敬畏畏懼修行善因善緣的善人善業,不敢侵入侵犯這些行善的善人,正神善神隨時隨地保護守護這些行善的善人。
《太上感應篇》善報章第五說修行善因善緣善業的行善之人造下做下善因善緣的善事善業,必定會一定會成功,做善事精進不懈,積德累功,可以達成成神成仙的成就願望。
《太上感應篇》善報章第五說想要欲要求得取得成為天仙,應當應該當下累積一千三百件善事,日行一善,如果做好事,說好話,都是善業,立即即刻招來善報之褔,只要四年就能夠成功,想要欲要求得取得成為地仙,應當應該當下累積三百件善事,日行一善,如果做好事,說好話,都是善業,即是就是招來善報之福,只要一年就能夠成功。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如果起心動念不正當生出惡因惡緣的惡念惡業,違反違背天上公理做出惡因惡緣的惡事惡業,會產生遭受遭到惡緣惡果惡報的罪惡惡業報應。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以為作了惡因惡緣的惡事惡業,反而認為自己了不起很能幹,毫無懺悔悔改改過的心意,忍心殺害殘殺動物生命,絲毫毫無使得讓眾生離苦得樂的慈悲之心,陰謀設計殘害良善的人,良善的人是指鄉里中所尊重尊敬的大善人。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違反違背自己職務責任,對自己職務工作不盡責,不敬業,怠惰怠慢怠忽職務責任。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言語欺騙哄騙無知不知道事實真相的人,使得讓他們這些無知識無經驗的人誤會相信,而且破壞損害擔誤事情的誤事,這是損人而不利己的行為。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妄加誹謗同學同窗學友,敗壞這些同學同窗學友的名譽名聲。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用偽裝不實虛假的事情冤枉别人誣告別人,用偽裝虛構不實的事情欺騙欺詐誣告别人的虛誣詐偽。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用攻其短處,揭露隱私陰私的事情攻擊打擊欺壓宗族同族親戚好友。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脾氣暴躁,殘忍刻薄,沒有仁慈的心就是鐵硬心腸的剛強不仁。個性凶狠乖戾暴躁一意孤行,不聽從勸說勸阻勸導,不肯聽從不肯屈服,就是待人處事,必定是殘暴乖張刻薄的狠戾自用。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用正當正確的想法作為不對錯誤的想法,用不對錯誤的想法作為正當正確的想法,以是為非,以非為是,是非不分的是非不當,親近趨向惡因惡緣的惡人惡事惡業,遠離離開善因善緣的善人善事善業。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虐待百姓下屬,貪圖求取取得自己功勞賞賜,用巧妙巧計吹噓吹捧諂媚奉承,迎合順迎上面意思吹牛拍馬,期待得到寵愛恩澤升官發財。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受到别人恩惠,不思感謝感激感恩圖報,忘記恩惠背棄道義的忘恩負義。受到别人欺侮欺辱,懷恨在心中,想念思念怨恨埋恨不休止不停息。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輕賤輕蔑百姓人民,不重視民情,只為自己權力欲望,違背違反法律擾亂擾動法紀,擾亂打亂國家政策。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獎賞不公不義的事情,刑罰殃禍刑及殃及禍及危及無辜無罪的人。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謀取奪取財物傷害殺害生命,用計謀陰謀陷害别人,使得讓人丢掉官位,然後乘機而入取得官位而代替丢掉官位的人。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誅殺戮殺投降順服的人。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凌虐貧窮孤兒,逼迫困苦寡婦。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接受受到別人賄賂貪污,故意曲解法律法令,不適用適當適合的法律,貪贓枉法接受受到賄賂得到財富,故意蓄意裁判裁定不公不正。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或著是循著私人私情(達5000上限)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сен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48   
@lisalam1535
@lisalam153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TheCYH99
@TheCYH99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benson09
@benson09 2 года назад
值得一聽再聽的浩然經典,感恩淨空老法師,阿彌陀佛
@wuisbest899
@wuisbest899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每天跟念一遍 真好 南無阿彌陀佛
@user-cz8wo1xv6o
@user-cz8wo1xv6o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給還在每天唸然後要刻在心裏面的自己留個念想 南無阿彌陀佛❤
@hungwong8288
@hungwong8288 Год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感恩感恩合十❤❤❤❤️❤️♥️♥️♥️♥️🍎🍎🍎🎋🎋🎋🌷🌷💃🌹🌹🌹🙏🙏🙏😇😇😇
@TheCYH99
@TheCYH99 Год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user-zg3wq3np1q
@user-zg3wq3np1q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守 五 戒 修十善业 可以 得 人到天道 南无阿弥陀佛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3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感謝你淨空法師,愛心教導,尊敬佩服,鞠躬
@laujoanne8329
@laujoanne8329 3 года назад
🙏🙏🙏
@fenqyuhuang1058
@fenqyuhuang105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TheCYH99
@TheCYH99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fanyu6749
@fanyu6749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恩!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TheCYH99
@TheCYH99 4 года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laujoanne8329
@laujoanne8329 3 года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user-hp8du5ib2i
@user-hp8du5ib2i 2 года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TheCYH99
@TheCYH99 2 года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user-jp8bj8dg6g
@user-jp8bj8dg6g 5 лет назад
感謝分享 功德無量!
@TheCYH99
@TheCYH99 5 лет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laujoanne8329
@laujoanne8329 3 года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善男子!我釋迦牟尼佛今日現在先為先給諸多菩薩,宣說說明保護守護佛果的因緣和保護守護菩薩十地行因緣,你們大眾等等全部都是仔仔細細聽好,仔仔細細聽好,好好地想想,依照依循這種方式來修行。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說能夠可以暸解明白別人長智善惡的,可以稱為聰慧;能夠可以認識清楚明白自己良知本性的,可以稱為清明。能夠可以戰勝勝出别人的,可以所謂的稱為有力;能夠可以克服制服自己的,可以所謂的稱為堅強。能夠可以知足常樂而且又是淡泊名利財物貨幣的,便是算是富有富裕;能夠可以勤奮勤勞行為行動大道而是永遠永久久久不停的不休息的,便是算是有志之士。經常常常處於處在它道而是不離開不失去,便是能夠可以長久久遠久久;自己身體雖然死亡而是它道猶如猶存存在,便是能夠可以長壽。
@fy6979
@fy6979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TheCYH99
@TheCYH99 4 года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說大道是很平坦的平均的平夷的,容易知道容易明白容易了解容易行動容易活動,而且而是從外表上來看看起來好像好似是道路崎嶇不平的樣子似的。具備具有廣闊廣大大道道德的人,不矜不伐人不是因為名位高功勞大而會產生驕傲傲慢,就是不矜持不保守不攻伐不攻略攻擊其他人的處世態度,好像好似德性還是不足夠不充足的樣子似的。具備具有剛強穩健之德性的人,遇到見到遇上事情就會退出藏匿,好像好似怠惰怠慢不振作不振奮的樣子似的。具備具有質樸質實之德的人,毫不表示毫不表現亳不顯現,好像好似空無所有一無所有什麼都沒有的樣子似的。最大的方形形狀沒有邊角沒有邊緣角度沒有邊邊角角,最大的器具器材工具沒有穩定固定的形狀形式,最大的聲音音量聽不到聽不見,最大的形象象徵看不到看不見,大道隱蔽隱藏奇妙奥妙微妙不可道不可說沒有名稱沒有名字。只有只要大道,善於擅長於擅用於創造造成生出生起萬物,並且而且而是使得讓萬物生出成長生長長大生生不息。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2 года назад
弟子規(3) ❤汎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 地同載。 【易解】 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性別、宗教信仰,皆應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化育覆載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 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 【易解】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顯,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所欣賞佩服的,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擅於誇耀。 ❤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 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 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閒。 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易解】 當你有能力可以為眾人服務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對於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讚歎,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更不可以喜新厭舊,對於老朋友或舊事物要珍惜,對於新朋友或新事物不要貪戀。當別人正在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或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閒言閒語去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 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 道兩虧。 【易解】 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別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讚美他人的優點或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張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行惡,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 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 己不欲。即速己。恩欲報。 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易解】 財物的取得或給予,一定要分辦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要將事物加到別人身上,或要託別人做事之前,先要反問自己:「如果換成是我,我願意嗎?」如果連自己都不願意,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記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記在心中太久,過去就算了。別人對我們的恩德,則要銘記在心,感恩不忘,常思報答。 ❤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 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無言。 【易解】 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如果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 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諱。色不媚。能親仁。 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 百事壞。 【易解】 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受風氣流俗影響的人多,仁慈寬厚的人少。如果是真正有仁德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自然會起敬畏之心。能夠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很幸運的事,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一天天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不肖的小人會趁虛來接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思想都會受到不良的影響,甚至使整個人生走入錯誤的方向。 🍎❤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 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 任己見。昧理真。 【易解】 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汎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如果只是謹守教誨,卻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因不明事理,而依自己的偏見行事,造成錯誤而不自知,這也是不對的。 🍎❤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 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 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 求確義。 【易解】 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學問要專一、專精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讀沒多久,又欣羨其他的書,想看其他的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把一本書好好深入讀通。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再讀另外一本。在訂定讀書計畫的時候,不妨寬鬆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以懈怠偷懶。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礙不通、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求學當中,心裡有疑問時,應隨時筆記,一有機會,就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確實明白它的真義。 🍎❤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 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 就補之。非聖書。屏勿視。 蔽聰明。壞心志。勿自暴。 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易解】 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乾淨。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擺放整齊不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然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書本應該分門別類,排列整齊,放在固定的位置,閱讀完畢須歸還原處。雖有急事要離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書本是智慧的結晶,有缺損就要修補,保持完整。不是傳述聖賢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書刊,都應該摒棄不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變得不健康。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也不必憤世嫉俗、怨天尤人,應該發憤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循序漸進,也是可以達到的。❤ 弟子規易解(終) 書名:弟子規 三字經 孝經 易解。歡迎翻印。 ❤明倫教孝 讀書千遍。其意自現。 落實生活。確實做到。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書名:常禮舉要 1.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舉例來說,如果你講到家裡的經濟狀況、家人平常出入的地點,或是什麼時間家人預計要去哪裡,萬一被小偷或是有心人士打聽到了,他們會闖空門、做壞事。 另外,古人說家醜不可外揚,若是抱怨、指責家人給外人聽,別人也不能幫你解決問題,不僅會傷害家人的尊嚴,也讓讓外人對你們一家印象不佳。又或者外人把你說的家務事都當成閒談八卦傳出去,若是說得天花亂墜再傳回你耳中,不僅百口莫辯,也徒增一家人心裡難受。 2.佛教:知道得到更多的方法其實是佈施。 ❤法佈施:得聰明智慧。 常常讀古聖賢書,並身體力行。讓社會大眾能夠注重品德修養,能夠分辨是非,才不會與人爭執或是犯罪。 ❤財佈施得財富、功德。 外財就是身外之物,錢、衣服、食物等,提供給需要的人。 內財是自己身體。我們在家裡面,幫助家人做家事,用我們的身體為家人服務,在外做義工幫助貧困弱勢這都是財佈施。能捨才有得。 ❤無畏布施是因,得到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萬物有恐怖、有畏懼、生命受到威脅,你幫助他離開一切恐怖,讓他身心安穩,這叫無畏布施。 3.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語。 (明白別人感受的人總是能夠多為別人著想呢。) 遇到失意、傷心、失落的人,他各方面都受到打擊,很不得意,應該說點讓他得到安慰的話,而不是說自己有多在行、多厲害。 當別人破了財,丟了工作,你卻說自己升官發財,這會讓對方更加不堪忍受。傲慢、驕傲本身即是惡,更何況用來傷人? 相反的,能夠免除別人緊張恐懼或是憂慮的心情即是善,即便幫不上忙也千萬不要落井下石。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 並非只有暴力、犯罪才叫惡行,人常常止不住的惡念也是災難的源頭。 歡迎翻印。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若有若無,但生有情妄想憶念。就是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模糊不清樣子的若有若無,但是生出生起眾生虛妄顛倒之心分相諸法相狀的妄想,先要自我反省,返視自身而什麼地方不妥善,甚麼需要修正的憶念。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從諸佛菩薩緣覺聲聞,以至到乃至到胎生卵生濕生的所有一切眾生,不執其實有能見和有所見兩邊,非如此者,非真見所有一切事物的真如本性,聲聞乘聞聲而得到解了曉悟領會了解,緣覺乘悟解甚深緣生法故,菩薩行六度萬行,乃至於甚至於佛果者,即十力四無所畏四智三身等等也,全部都是名為六凡因果皆有四聖者皆有皆為諸法皆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等覺菩薩得金剛定,就是行過超過十地菩薩,名稱名為等覺菩薩,十地菩薩一切的修道有關的這些煩惱習性隨眠障礙都要斷除了以後,十地菩薩要進入如來住,所謂入如來住的意思,就是等覺地,等覺他是超過一切菩薩地,等覺菩薩證得金剛地。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2 года назад
群書治要:第二冊 🍇明辨 1.看到別人有私欲,就用正確的思想去矯正的人,是正直之人;違背正直之道而順從對方私欲者,是奸佞之徒。(君主)自己審察他們的內心,就知道佞人和正人的區別。(卷四十九 傅子) 🍒因果 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會興起雲雨。水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就會有蛟龍出沒。君子達到了高尚的道德修養,其仁德恩惠就會流布四方。暗中施恩於人的人(暗中做的有德於人的事),一定會得到明顯的回報。有人所不知的高尚品行的人(猶陰德,謂不為人知的美行。)日後一定會有顯著的名聲。 (卷三十五 文子) 🏞度量 所以說:記住人的功績,忘記人的過錯,這樣的人適合當君主。一個人如果具有淳厚的美德,就不要追究他的小節;一個人如果擁有很大的聲譽,就不要指責他的小過失。從古自今,沒有品行十全十美的人。 (卷四十八 體論) 🧧臣術 舊友和長輩中有人勸楊震為子孫置辦一些私人財產。楊震說:「讓後世人稱他們為清白官吏的子孫,把這個留給他們,不是很豐厚嗎?」 (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敬慎 孔子說:「由,你聽說過六種事有六種壅蔽的道理嗎?」子路直起身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吧,我告訴你。好仁而不好學,其弊病是不分善惡,如同愚人;好智而不好學,其弊病是放蕩不羈而無操守;好信而不好學,其弊病是死守信諾而傷害道義情理;好直而不好學,其弊病是急躁而好揭短;好勇而不好學,其弊病是錯亂種種規矩;好剛而不好學,其弊病是狂妄而容易冒犯他人。」 (卷九 論語) 🌾敬慎 聖人委屈自己,是為了日後道義的伸展;暫時的彎曲,是追求日後的挺直。所以他雖然從邪僻不直的道路上出發,而走在昏暗不明的路上,是要由此振興大道、成就大業,就好比要走出叢林就不可能只走筆直的道路,要拯救溺水的人就不能不沾濕雙腳一樣。 (卷四十一 淮南子) 🍊貴德 孔子說:「君子以言語教導人們向善,以身作則防止人們作惡,所以每說一句話之前,必定先想到它的後果,每做一件事之前,必定先考慮到它可能會造成的弊端,這樣人民才會說話謹慎而行事小心。」 (卷七 禮記) 🍊貴德 人與人交往,要做到仁愛、寬恕、謙遜、禮讓,忠誠發自內心,信用顯揚於外,不聽信流言蜚語,愛憎沒有偏私,私下相處謹防指責別人短處,聚會多說別人長處。有負於我的人,我對他更加寬厚; 懷疑我的人,我對他更加誠信。別人有禍患災難一定相幫,暗中施恩於人而不圖回報,暗中成就好事而不求人知。勤勉不懈於此,終身不改,哪有與這樣的人結交還憎惡他的呢? (卷四十五 昌言) 🍊貴德 難忍一時之怒,便忘記了自身的安危和父母家人的禍福所繫,不是太糊塗了嗎? (卷九 論語) 🍊貴德 孔子說:「所居之處有賢德之人為友,這是福氣之所在。」 (卷四十六 中論) ❤孝悌 曾子說:「孝子奉養父母,敬備禮樂以使父母的耳目愉悅,要使父母的寢處起居安適,對於飲食各方面,都要盡心仔細地照料和侍奉。父母所鐘愛的自己也應鐘愛,父母所恭敬的自己也恭敬。」 (卷七 禮記) ❤孝悌 人子侍奉雙親,不離開父母的身旁,不厭煩勞苦之事,恭恭敬敬聽從父母的話不違背,體恤父母的需要盡力侍奉。父母身體不安,自己就無法安睡;父母沒吃飽,自己就無法進食。勤勉不懈於此,終身不改。 (卷四十五 昌言) 🏞度量 君子自己德行良善,也歡喜別人德行良善;自己有才能,也歡喜別人有才能。君子喜歡別人行善卻不催促逼迫,討厭別人作惡卻不嫉惡如仇,不先料想別人品行不好,不懷疑別人不守信用,不對別人的過錯感到幸災樂禍,而是成全別人的善心善行。 (卷三十五 曾子) 🏞度量 漢高祖原是崤山以東的一個普通人,起兵之時,天下的英雄豪傑爭先恐後地歸順他,賢良之人群聚而樂於為他所用,所以能夠統一天下,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只因他法令簡略,心量寬大,能包容天下各類人才(讓他們各自發揮所長)。 (卷五十 袁子正書) ❤仁義 仁厚是德行的根本,忠誠是道義的要素。仁厚的人不會遺棄疏遠故舊,忠誠的人不會忘記領導(的恩德),這是高尚的品行。 (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仁義 所謂「仁」,就是愛人。愛人,是為人父母的品行。能像父母一樣愛護人民,所以能興辦有利於天下百姓的事。所謂「義」,是能辦別事物的道理。做事合情合理,所以能為天下百姓消除災害。興利除害,是賢人的事業。 (卷五十 袁子正書) 🍠戒貪 天下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了,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身後的禍患。 (卷十二 吳越春秋) 🥬勤儉 節儉是偉大的美德,奢侈是嚴重的惡行(因為節儉可培養愛敬之心,奢侈則產生很大後患)。 (卷二十九 晋書上) 🧊懲忿 君子看到損掛,就知道應當善於掌控自己的憤怒,克制自己的欲望。 (卷一 周易) 🌈反身 修養自己的德行,而不去責難別人,就會免於遭受禍難。 (卷四 春秋左氏傳上) 🍀立節 子罕說:「我把 【不貪】看作寶物,你把玉石看作寶物。如果你把玉石送給我,我們兩人就都喪失了寶物,倒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 (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 ❤孝悌 為人子之道,沒有比愛惜自己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品行,從而讓父母因子女賢德而得到榮耀更重要的了。 (卷二十六 魏志下) ❤孝悌 孝敬、仁義,是各種品行當中最重要的,也是為人處世的根本。能孝敬,則家族內部就會安定;有仁義,則會受到鄉親們的尊重。這就是德行養成於自身,好的名聲就會顯揚再外了。 (卷二十六 魏志下) 🍀為政 因此,百戰百勝,稱不上是最高明的;不交戰而使敵兵降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卷三十三 孫子兵法) 🌱慎始終 有功勞而且懂得謙虛的君子,能夠保持謙德至終,凡事都會吉利。 (卷一 周易) 🌲養生 眼所喜歡看的,不可依從;耳所喜歡聽的,不可順應;鼻所喜歡聞的,不可放任;口所喜歡吃的,不可隨順;心所貪求的,不可恣意放肆。所以迷惑眼睛的,必是美貌華飾;迷惑耳朵的,必是艷歌俗曲、靡靡之音;迷惑鼻子的,必是芬芳馥鬱的香味;迷惑口舌的,必是珍饌佳餚;迷惑心靈的,必是權勢利祿與功名。五者全都被迷惑,就可能要遭遇災禍、危害生命,這不是確信無疑的嗎?因此他們仰制自己的欲望,比預防堤防崩潰還更認真嚴肅;他們制約自己的秉性,比用腐朽的繩索套著奔馬還更小心翼翼。所以內則能保持長壽,外則免除世上的禍患。 (卷五十 抱朴子) 🍒因果 道德深厚的人一定會獲得吉祥美好的回報,與人結怨太多的人,一定會招來深重的禍患。所以說,沒有比仁慈更大的美德,沒有比苛刻更大的禍患。 (卷四十二 新序) 🎊知人 咎繇說:「啊!人的德行有九種類型:一是秉性寬宏而不失莊敬有度;二是性格柔和而能建功立業;三是老實忠厚而又謙恭嚴肅;四是精於治事而又恭謹敬慎;五是為人柔順而能勇敢有為;六是言行正直而又態度溫和;七是性情平易而有操守;八是性格剛斷而篤實穩健;九是堅強不屈而所作所為又都能夠合乎道義。表彰符合這九種道德標準的人,天下就會吉祥!」 (卷二 尚書) 🧧謹慎 孔子說:「君子處在自家的庭院中,發出言論之後,如果言論是美好的,那麼千里之外都能得到回應,何況是近處呢?處在自家的庭院中,發出言論之後,如果不是美好的,那麼千里之外也會背棄它,何況近處呢?言論從他本身發出來,影響到民眾;行動發生在近處,卻顯現在遠處。言論和行動,對君子來說好比是門戶的轉軸或弓箭上的機關一樣。門軸和機關的發動,關係到的是得到稱讚還是羞辱。言論和行為,是君子能夠影響天地萬物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卷一 周易) 🍃風俗 假使天下的人都違背道義去追逐利益,那便是君主所最為擔憂的事了。 (卷二十五 魏志上) 🧧謙虛 子路上前問道:「請問夫子,想要保持盈滿卻不傾倒,有辦法嗎?」夫子說:「聰明睿智,而又能保持敦厚若愚的態度;功蓋天下,而又能保持禮讓不爭的態度;勇力足以震撼世界,而又能保持小心畏懼的態度;擁有四海的財富,而又能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損之又損之】之道啊!」 (卷十 孔子家語) ❤💯改過 君子看到益卦,就知道見到別人的善言善行就應該努力效仿,有過錯就要立即改正。 (卷一 周易) ❤💯改過 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犯了過錯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善行了。 (卷五 春秋左氏傳中) ❤💯改過 人最高的境界是沒有惡念,其次是有了過錯能早早地斷絕,其下是錯誤復犯後終能改過。 (卷三十五 曾子) 書名:群書治要 作者:(唐)魏徵。褚遂良。虞世南。 歡迎翻印°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明義章第一說太上老君宣講宣說:「人的禍福沒有門路,沒有出入口,沒有途徑訣竅,完完全全是自己招來,自作自受,作善事必定有善報,作惡事必定有惡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好像如同人的影子,必定跟隨身體移動的如影隨形,絕對一定不會有差錯,也是不會有疏失漏掉,形正則影正,形斜則影斜。」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所以何者?以諸法性,即真實故,不偏執意識、眼見、世壽,也不偏執意識、眼見、世壽為無,不偏執菩薩自性本空,也不偏執菩薩自性為有,菩薩所修行的六度四攝等等所有一切行門,以及真俗二諦無不皆空,但是菩薩為了引導眾生而且而是用以方便力行六度四攝真俗二諦,這些如此諸法性等等自性空寂,即是就是真空實體,即真實故。
@user-tu8fs5ue4s
@user-tu8fs5ue4s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恩净空老法师慈悲,弘扬善知识!南無阿弥陀佛🙏🙏🙏💓💓💓💐💐💐
@TheCYH99
@TheCYH99 4 года назад
善哉,南無阿彌陀佛!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一切智智亦復皆空,不光是不特别是文字空、法空、菩薩空,乃至於甚至於佛果根本智、後得智也是又再重復最後證得般若智慧也是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這是佛光明普照普於音樂之聲輾到流轉到無量無數不可計數十方恆河沙那麼多的佛國淨土,有緣斯現現在今日凡是有所因緣這些眾生,無不全部都是聽聞這些音樂聲音。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如是展轉一色一心,生不可說無量色心,皆如幻故。就是這樣如是如此反覆變化重復樣子展轉一色一心的如是展轉一色一心,能夠生出生起發生發出不可思議不說的不可言說的謂真理證知的然不可以言說詮釋開示詮示的不可說的無數無量的色心的生不可說無量色心,全部都是如同幻化原因緣故的皆如幻故。
@lilil2081
@lilil2081 3 года назад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TheCYH99
@TheCYH99 3 года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又有無數無量優婆塞受持五戒的清信士,無數無量優婆夷受持五戒的清信女,全部修行成就聖諦苦集滅道四種真理,聖是正的意思,諦是指真理,包含有審查,真實不虛的意思。又有復有無數無量修行七賢行一初發心人,二有相行人,三無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習種性人,六性種性人,七道種性人,俱在地前調心順道全部都在初地以前菩薩修行十地中的第一位調整心態順應大道真理,名稱名為七賢。
@user-uu8kz2do1d
@user-uu8kz2do1d 3 года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 是修道人與成道的重點
@laujoanne8329
@laujoanne8329 3 года назад
😊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念處、正勤、神足、根、力,念處就是身(身體),受(感受),心(心理想法),法(身體感受,心理想法反應執著,所產生的一切)四種觀想,正勤,就是四正勤,一心精進勤勞,修行此四道法,已生惡令斷,就是已經生起惡業使得讓惡業斷除,未生惡令不起,就是沒有生起惡業使得讓惡業不能夠可以生起,未生善令生,就是沒有生起善業使得讓善業生起,已生善令增長也,已經生起善業也是能夠可以使得讓善業增加成長。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堅持名地,津潤名水,煖性名火,輕動名風。就是堅住堅持堅定並且而且而是托持持續所有一切名為地的堅持名地,津潤潤濕濕潤名為水的津潤名水,暖熱暖性暖身名為火的煖性名火,輕微輕動輕盈名為風的輕動名風。也是就是這些說明能夠可以造作造出的地水火風的四大。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3 года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積善章:11.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譯:別人有急難,慷慨加以濟助。別人有禍難,立即加以救助,使其脫離急難苦厄。12.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譯:看見別人有成就(得意事),如同自己得到。看見別人失敗(失意事)如同自己失去一樣。13.不彰人短,不衒己長。譯:不宣揚他人的短處缺點,不跨耀自己的長處優點。14.遏惡揚善。譯:阻止惡事,表揚善事。15.推多取少。譯:把多的好的,禮讓給別人,自己取少的。16.受辱不怨,受寵若驚。譯:受人侮辱,不生怨恨,受到寵愛,應謙虛,謹慎。17.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譯:給人恩惠,不求報答,施捨財物,絕不後悔。18.所謂善人,人皆敬之。譯:斷惡修善,積德累功之人,人人尊敬。19.天道佑之,福祿隨之。譯:行善之人,凡事順天理,上天自然加以保佑,應得之富貴,康寧,福祿,不求自來。歡迎翻印
@laujoanne8329
@laujoanne8329 3 года назад
🙏🙏🙏
@7926kevin
@7926kevin Год назад
@@laujoanne8329 感謝逐句翻譯白話文。功德無量~~~~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從如果起心動念不正當惡念惡因惡緣的茍或非義而動到無緣無故殺害殺傷龜類蛇類的無故殺龜打蛇,這樣如此所列舉一百七十項之罪等罪等等,或著是違背違反倫理倫常,或著是無情無義薄情寡義,或著是傷害人殺害動物,或著是內心尖刻澆薄尖酸刻薄薄情寡義,或著是使氣狂性使得讓自己生氣狂暴狂怒性情暴怒怒氣怒火,或著是狂傲狂妄愚笨愚昧違反違背悖反悖背事情公理正義,或著是欺騙詐騙大眾獲取取得自己心中利益自己,或著是自己喜好愛好美色情色自己貪求貪圖財產財富,或著是鄙視吝嗇佈施窮人自己生活奢侈奢華,或著是自己口是心非自己造作造下過失過錯惡意惡因惡緣惡業,或著是陰謀詭計使壞乖張乖戾,或著是懈怠懶惰肆意隨便觸犯神明等等罪惡大小,灶神司命之神均按罪惡大小,依其輕重,奪其紀算,凡世間人有大罪過的,要奪紀十二年,有小罪過的,則要奪算一百天,重罪奪其壽命,人算被奪完了,就是死期到了,倘若如果命抵罪惡不足,則由就是由子孫承當擔當災禍災難的惡報惡果惡緣果報報應。
@Brian-wj7gb
@Brian-wj7gb 2 года назад
This is treasure, thank you for uploading!
@TheCYH99
@TheCYH99 2 года назад
Amituofo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色四靜慮定所業,色界四禪天襌定智慧雙修,色界天初禪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襌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襌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是色界天他們所造作造下的因果業緣,静定也,也是就是澄心靜意坐襌入定寂静的心,慮慧也,也是就是靜慮審慮的慧。色界雖然離開欲界但是仍然是依舊是迷惘於迷惑於色,煩惱依照於依循於色而且而是出生生起,名叫"色界藏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所以是以天地之間,有專門掌管觀察紀錄眾生過失過錯作惡的神明,依照世間人們所犯下過失過錯作惡的輕重大小,用來消減減少世間人們的年壽壽命,人活到一百天叫做一算,一紀是十二年,不是當神仙,沒有事情做,有些也是要工作,看眾生所造作造下因緣果報來決定。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大王,如果若是修行菩薩道的人塵相沒有消亡而且而是看到見到看見到的境界,見識想法仍然在依舊在而且而是看到見到看見到聰明智力知識,我相沒有消亡而且而是聽聞聽到說法,我相沒有消亡而且而是接觸感受人我相,即非聖見都不是正確見解啊!是愚夫見這些乃是都是凡夫俗子顛倒妄想的見法實有,與迷理執相沉迷道理執著我相的凡夫俗子沒有什麼差別沒有什麼不同。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欲界分別所造諸業,欲界六天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用以分別識心,造作造下上品十善及施戒等等因果業缘,依照依循六識分別六塵,生起種種的貪著五欲的心,煩惱依照於依循於欲念而生,名叫"欲界藏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聖位諸地無漏生滅,於三界中餘無明習,變易果報亦復皆空這些說明十地聖位諸地無漏生滅沒有生滅無明煩惱,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中餘無明習煩惱斷除以後,還有殘餘的煩惱習性,地上菩薩分別分得得到部分無漏之智部分沒有煩惱的智慧,分别分證菩薩初地以上少部分的斷惑證理没有生滅之理,所以說也是就是斷除少部分無漏生滅斷除少部分生滅無明煩惱,在三界中餘無明習者煩惱斷除以後,還有殘餘煩惱習性的修行者,煩惱没有完全除盡除去,分别指明第七地遠行地,用以第七地遠行地也是就是斷除無明煩惱以後,還有殘留的煩惱習性,變易果報的修行者,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大力的菩薩等等三乘因為悲願而來世間的生死,變異果報的修行人,分別指明第八不動地,用以第八不動地受到變易果報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大力的菩薩等等三乘因為悲願而來世間的生死,受到修行行純純正的品德熟練變易果報的緣故,成為八地菩薩不退轉階位,也是就是同樣全部都是空。菩薩八地以上才是不退轉,修行的過程見地,修行中歷程以及修行的結果究竟地,進入修行、增進修行、進入新的修行階位也是就是空。前面所記述的三界所剩餘的無明煩惱習氣,使得讓變易生死果報也是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善男子!有情之受,依世俗立。就是善男子!眾生的根身領略領受外境而生起感受的一種作用,眼耳鼻舌身等等五根對境所生感受,可分為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的受蘊領納,乃是就是世俗事物的名稱或法則,經人倡導,而成為社會習用或公認者的約定俗成建立成立的假名,非真諦真有的眾生。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我人知見,色法心法,如夢所見。就是所謂眾生,乃是世俗事物的名稱觀念或法則,因大眾公認或習用,而變成為規矩的約定俗成的假名,眾生產生我人知見,非真諦真有的我人知見,按照世諦,非有似有;按照真諦,雖有實無的我人知見。但是由眾生憶想妄念分别而生出生起我人知見。所有一切凡人以及外道色法心法,名為'幻諦'的色法心法,如同做夢夢見到的夢境,眾生乃是在做夢夢見夢境的幻諦中實體存在,這就叫做'幻諦法'的如夢所見。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對著流星吐痰,用手指彩虹,常常用手指來指著日月星,用眼睛注視日月,以上都是褻瀆神明不敬天地。
@yue-minlou897
@yue-minlou897 3 года назад
救世的教誨 修德的根本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眼得為色,耳得為聲,鼻得為香,舌得為味,身得為觸。就是眼睛所攝取攝得的稱為色的眼得為色,耳朵所攝取攝得的稱為聲音的耳得為聲,鼻子所攝取攝得的稱為香的鼻得為香,舌頭所攝取攝得的稱為味的舌得為味,身體所攝取攝得的稱為觸的身得為觸。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力、無畏等一切諸行,所謂力就是如來十種力。一、知物之是理非理;二、知眾生三世業報;三、知諸禪定;四、知眾生種種根機;五、知眾生種種知解;六、知眾生種種境界;七、知修何行至何地;八、以天眼見眾生生死等事;九、知眾生宿命;十、永斷習氣也。所謂無畏者,就是四無所畏也。一、一切智無畏;二、漏盡無畏;三、說障害佛道之法無畏;四、說盡苦之道無畏也。這些如此力、無畏所有一切諸行等等,也是就是等同十八共法等等,所有一切諸行的修行者,也是就是菩薩因緣中所修行的萬行。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這個時候,憍薩羅國,舍衛國王波斯匿王為了這個問題作為思考思惟:現在今日佛陀現出出來是希有之相十分難得之相,必定落雨降落降下法雨,全部都是利益快樂愉悦眾生,應當應該當下立即即刻馬上知道明白了解如來將要演說宣說大法。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惡報章第七說奪取取得不義沒有道義公義的金錢財物,就像如同吃下有毒的肉脯乾肉肚子餓充飢充飽,喝下有毒的酒解渴,不但是不能夠是暫時果腹溫飽充飽飽滿,但是接下來接著就是喪失性命生命。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諸佛出現,為有情故,說於三界、六趣、染淨無量名字。就是諸佛顯現呈現展現出現,作為教化度化眾生的原因緣故緣分,說明在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的六趣,無明染垢和本覺清淨自性清淨心無量無邊不可計數的名稱名字。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生五識處,名五色根。就是地水火風的四大和合能夠可以生出生起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的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想定五根生出生起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的五識,生出生起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的五識的地方就叫做五種感官所感受到認知到的實體或力量的根。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同真際相同於等同於真如實際,等法性與圓明法性一致,無二無別凡聖一如,迷悟同體,沒有差别,猶如虛空譬如好像如同虛空一樣,不會因為某種條件的出現而改變,它始終是那麼樣子廣大平等,無所不包而且而是一無所有。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這個時候,參加法會大眾,波斯匿王等,聽聞佛所說的話以後,全部大眾共同稱讚稱揚說: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法會會場立即馬上即刻撒散出散落出散現出無數無量諸妙寶華百億種鮮花,在虛空中變現出變成出寶蓋寶帳,籠罩在覆蓋在諸大眾頭頂上,靡不周遍佛陀德光光明通上徹下貫通上下明曉上下貫通明曉上下普遍照耀。這個時候,波斯匿王立即即刻馬上從座位上站起來行禮,頂禮佛足,恭敬合掌長跪而且而是稟告佛說:世尊!所有一切菩薩如何保護守護佛果?如何保護守護十地造作造下使用行使執行因緣?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說名身雖死而道猶存,便是長壽,不論您有没有宗教信仰,每個人都是有他的靈識(靈魂),死後一樣都會進入另一個世界,一般人臨終時,他的靈識(靈魂、元神)一般是八小時以內,離開肉體,靈魂不生不滅,世界無窮無盡。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八勝處、十偏處、十六心行,趣諦現觀,八勝處,又稱八除入、八除處,即是觀察欲界的色處(色與相),制服降伏然而然後去除貪心的八階段,所謂勝處,就是對治制伏無量無邊無明煩惱用以引起佛教認識的所依止皈依處所依處。十遍處,就是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赤遍、白遍、無量空處遍、無量識處遍,以上所說十徧處的地方是勝處能夠可以降伏制伏所謂的十遍處境界用以降伏制伏無量無邊無明煩惱用以引起佛教認識的所依止皈依處所依處。十六心行,四諦的十六行相,簡稱十六行,又叫做十六諦觀,即是苦法智忍等等十六種觀法,十六心,又名八忍八智,是修行四聖諦,初生無漏智比對比照依照照見真諦真理建立階位,趣諦現觀奔向趨向意向志向四諦現前現量觀察行為不會經常懷疑疑惑等等,所以觀察十六心行完全圓滿。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色名色蘊,心名四蘊,皆稱聚性,隱覆真實。就是色就是遮蔽遮住真如本性籠罩籠蓋的色蘊;心法中識想受行的四蘊,四蘊全部都是用以累積聚合相同一樣同樣也是能夠可以遮蔽遮住真如本性的籠罩籠蓋。所謂蓋,他蓋的功能便是陰覆遮蔽遮住,由積聚五陰,方成才成幻身的隱覆真實。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無來無去來沒有來處,去沒有去處,無生無滅本自無生,究竟無滅,因此所以說,所有一切事相與事相的理性,都是''真實空"。
@lisalam1535
@lisalam153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恩無量光阿彌陀佛🙏🙏🙏
@lisalam1535
@lisalam153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恩净老和尚慈悲智慧教诲🙏🙏🙏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諸法相續念念不住。就是諸法前因後果連續不絕,就是諸法生滅相繼,無我,無眾生,無壽命,是共通基礎,性空論者更加之無人,稱為第一最空,因此佛教界經常用相續來替代詞語「人」,例如:欲有相續、色有相續、無色有相續、自相續、他相續。念念不住就是連一念都不要住,念念對一切現象一切法,全部都是不起執著的諸法相繼念念不住。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作業受果皆名世諦。就是但是由於眾生先要自我反省,返視自身有什麼地方不妥善,甚麼需要的憶想,虛妄顛倒的心分相諸法相狀的妄念,事物有分别而我們不執著於分别想的分別,而且而是生出生起造作造下業因接受承受果報,全部都是名稱名為'世諦',世諦全部都是虛假虛誑不實在不實際,所以說有幻化,從由一位眾生的幻化,乃至於甚至於推向推出如道明白了解六道所有一切眾生全部都是幻化,幻化的眾生幻見幻化的眾生。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夜間起床起來,赤身露體,日裡夜裡,都有鬼神往來,易觸犯鬼神,尤其是婦女更加應該避免這些行為的禁忌。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三界六趣一切有情。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的六趣所有一切眾生。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釋迦牟尼佛說:大王!諸種存在都是真空實性,色受想行識常樂淨等等物質和精神共同存在,不是有,也不是非有;不往於色邊,也不住於空邊,不住於亦色亦非色邊,同樣不住於非色非空邊,同理可以推及於受想行識,也是不住受、非想、非行、非識。為什麼要這個樣子說呢?不可以偏於色,也不可以偏於非色,何以故這是什麼緣故?用以諸法性全部都是空的原因緣故,由世俗諦由於為了便於教化度化眾生而且而是考慮到照顧到眾生的看法,由於考慮到世俗法假、受假、名假的三假因緣,所以要用以世俗角度開示示現諸眾生。所以一切眾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全部都有,乃至於甚至於造作造下人天福業,四惡趣的非福業,以及四禪四空的不動行等等,凡是這些染淨邪正善惡諸法,所造作所造下因果業緣全部都有諸法皆空。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2 года назад
🍇 注音(聲母) 漢語拼音(單獨出現) 漢語拼音(與韻母合併) 1.ㄓ 1. zhi 1. zh 2.ㄔ 2. chi 2. ch 3.ㄕ 3. shi 3. sh 4.ㄖ 4. ri 4. r 5.ㄗ 5. zi 5. z 6.ㄘ 6. ci 6. c 7.ㄙ 7. si 7. s 🍇注音(聲母) 漢語拼音(單獨出現) 1.ㄅ 1. b 2.ㄆ 2. p 3.ㄇ 3. m 4.ㄈ 4. f 5.ㄉ 5. d 6.ㄊ 6. t 7.ㄋ 7. n 8.ㄌ 8. l 9.ㄍ 9. g 10.ㄎ 10. k 11.ㄏ 11. h 12.ㄐ 12. j 13.ㄑ 13. q 14.ㄒ 14. x 🍇 注音(韻母) 漢語拼音(單獨出現) 漢語拼音(與韻母合併) 1.ㄧ 1. yi 1. i 2.ㄧㄚ 2. ya 2. ia 3.ㄧㄝ 3. ye 3. ie 4.ㄧㄠ 4. yao 4. iao 5.ㄧㄡ 5. you 5. iu 6.ㄧㄢ 6. yan 6.ian 7.ㄧㄣ 7. yin 7. in 注音(韻母) 漢語拼音(單獨出現) 1.ㄚ 1. a 2.ㄛ 2. o 3.ㄜ 3. e 4.ㄡ 4. ou 5.ㄢ 5. an 6.ㄣ 6. en 7.ㄝ 7.^e 8.ㄞ 8. ai 9.ㄟ 9. ei 10.ㄠ 10. ao 11.ㄤ 11. ang 12.ㄥ 12. eng 13.ㄦ 13. er 🍇注音(韻母) 漢語拼音(單獨出現) 漢語拼音(與韻母合拼) 1.ㄨㄣ 1.wen 1. un 2.ㄨㄤ 2. wang 2.uang 3.ㄨㄥ 3. weng 3. ong 4.ㄩ 4. yu 4. u 5.ㄩㄝ 5.yue 5. ue 6.ㄩㄢ 6.yuan 6.uan 7.ㄩㄣ 7. yun 7.un 8.ㄩㄥ 8.yong 8.iong 9.ㄧㄤ 9.yang 9.iang 10.ㄧㄥ 10.ying 10. ing 11ㄨ 11. wu 11.u 12.ㄨㄚ 12. wa 12. ua 13.ㄨㄛ 13. wo 13.uo 14.ㄨㄞ 14.wai 14.uai 15.ㄨㄟ 15.wei 15.ui 16.ㄨㄢ 16.wan 16.uan 作者:徐秋珠。書名:弟子規。歡迎歡印。 書名:集福消災之道 選錄插圖本 作者:老子 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 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 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竈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積德累功。慈心於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衒己長。 遏惡揚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 天道佑之。福祿隨之。 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 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很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材。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榖。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虜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 引神明而鑑猥事。施與後悔。 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姦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 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狹外心。 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竈。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 對北涕唾及溺。對竈吟詠及哭。 又以竈火燒香。 穢柴作食。夜起裸露。 八節行刑。唾流星。 指虹霓。輒指三光。 久視日月。春月燎獵。 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直。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解釋】又有許多蠻橫霸取他人財物的人,司命之神就會估計他的妻子和家人的情況,來讓他遭受相等的報應,漸漸至於死喪;如果罪不及於死喪,也會有水災、火災、盜賊、遺失器物、疾病、口舌等事情發生,以作為妄取的相當報應。又冤枉殺人的,正像換取刀兵相殺一樣。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像是吃毒肉來解饑餓,喝毒酒來止渴一樣,不但不能暫時飽肚子,死亡也隨即到來。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 【🌱解釋】心中起了善念,善事雖然還沒做,但吉神已經跟隨他;如果心中起了惡念,惡事雖然還沒做,但兇神已經跟隨他了。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解釋】有人曾經做過壞事,後來自己懺悔改過,各種壞事都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獲得吉祥,這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啊。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解釋】:所以吉祥的人,因為他的語善、視善、行善,一天有三種善事,積滿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福於他。兇惡的人,因為他語惡、視惡、行惡,一天有三種惡事,積滿了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由此可見禍福之道,為何不勉力去行善去惡呢! 第11頁:清朝彭凝祉尚書曾題此書為「元宰必讀書」,他說:「並非讀了此書,即可作狀元宰相;而是狀元宰相絕不可不讀此書。」彭尚書的說法可謂透徹之極。印光大師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圓成佛道。」印祖一生對此書弘揚不遺餘力,淨空老法師更勸佛弟子將本書視為戒律讀誦受持,並為本書賜名為《集福消災之道》,均有其甚深道理。 第十五頁 感應篇序 舊刻 文昌帝君降筆 文昌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濟人之乏。容人之過。憫人之孤。一心如此。聽命於天。故能久證真位。今勸世人。每日誦太上感應篇一遍。遵以修行。及書寫一帙。日夕瞻視。依此修行。行之二年。萬罪消滅。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孫賢明。榮登科第。行之十年。壽命延長。行之十五年。萬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孫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僊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僊班。不依此加意修行。或作或輟。今日行。明日廢。人事既乖。心田日暗。雖口誦經。而其心不悟。是為瀆天。罪不容赦。 歡迎翻印。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處就是眼耳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就是六根對六境(六塵),界相就是六識等等十二處的感覺來源與六識一起構成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有為的法本來便是没有"我"和"我"之外的所有一切事相,不但是無我也見無所有,這是什麼緣故?這蘊界處從因緣出生生起,自尚無體,不觀相不觀如,修無所無,是名為證真般若,這便是菩薩行教化度化眾生,修習大乘十地般若波羅蜜法。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大王!此一色法生無量色。就是波斯匿王大王!這個第八阿賴耶識被識所取,所認識對象取行相境界,所以又稱作取分之相分的色,生出生起無數無量的色的此一色法生量色。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行為不光明正大,暗中暗地作為奸詐詐騙、偷盜、邪淫、邪行等等種種欺騙大眾行為心理,自己不明白不知道已經造作造下的惡事惡業惡因惡緣,而且表面上多加掩飾掩蓋,就是認為以為無人能知,無人能見。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釋迦牟尼佛告訴波斯匿王說:保護守護佛果的菩薩,諸菩薩應該要有如此想法,教化度化所有一切卵生、胎生、濕生等等所有眾生,不觀色相不偏執其外表色像,不觀色如也不偏執其內在空相,受、想、行、識不偏執地水火風與受想行識因緣和合而產生的現象,我人知見不偏執妄想以"我","人"作為實有的虛妄妄相,常、樂、淨倒不偏執用無常為常、於苦為樂、於我執我、不淨為淨的顛倒,也是不偏執常、樂、我、淨皆空皆無的實相。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二諦世俗諦勝義諦,四諦苦集滅道,這些諸法等等也是如色法,不觀相,不觀如也。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用竈火點香供神敬佛,是對神佛的不淨行為,用污穢污垢的木柴燒飲菜,一是恐怕觸犯竈神,過往神明。二是恐怕觸犯祖先,祖先都是不能夠享用。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他波斯匿王立即即刻馬上詢問寶蓋、無垢、月蓋、法財、維摩詰等等諸優婆塞八百居士,又詢問舍利弗、須菩提等等諸大聲聞五千羅漢,再求問彌勒、獅子吼等等諸菩薩摩訶薩十千菩薩說:如來所變現化現所現,是什麼祥瑞瑞兆兆相?時諸大眾無能回答這個時候,諸大眾他們之中竟然沒有一人能夠可以回答。.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惡報章第七說又是有冤枉陷害殺人的人,大抵大致上基本上無異是用刀兵器殺人的罪是相同一樣沒有差別。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說有悟性智慧高的上士聽聞了聽見了大道,曉得明白了解大道崇高偉大而是真實不虛真是不虛假,所以便是便要奮發向上努力不懈的去實行完成;比較有悟性智慧不太高的中士聽聞了聽見了大道,由於識見見解不充足不足夠,認識認得大道不清楚不明白不了解,所以感到覺得大道似有似無若隱若現,似真似妄睡夢成真真假一如;沒有悟性愚笨蠢笨無知的下士聽聞了聽見了大道,由於識見淺薄知識短淺,根據根本不曉得不明白不知道不了解大道是為何物到底是什麼東西,認識認得不清楚不明白不了解,於是所以便是大笑極可笑極搞笑起來出來,就是以為荒謬荒唐只不過是不經不經意地不合常法地不合原理地沒有根據地。其實正好是因為沒有悟性愚笨蠢笨無知的下士大笑太可笑太搞笑,才是能夠可以顯示顯得大道的高深莫測;如果不大笑極可笑極搞笑起來出來,這個大道也是不能夠可以算做是大道了。所以說古時候立言的言論學說人們說得太好了太棒了:明白大道的人內含包含光明光亮潔白潔淨,而且而是外表好像好似很昏昧昏暗看不清楚似乎似的。前往前進大道的人,謙退自牧為人處世謙和謙卑謙虛退讓退出退場的待人處世態度,用以自己自身自我修行修養的德性,看起來好像是好似是後退退出退場的樣子似乎似的。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指微章第八說一般人起心動念,天地之間神明馬上立即知道明白了解,心中生出生起念頭必定記得記住此人,心中生出善念善業善因善緣的人,雖然尚未沒有作為善事善業善因善緣的人,但是吉祥神明已經隨著隨身保護護佑此人,降下福報給有善念善因善緣善業的人,心中生出生起惡念惡因惡緣惡業的人,雖然尚未沒有作為惡事惡因惡緣惡業的人,但是凶惡鬼神已經註明註記降下災禍災難給有惡念惡因惡緣惡業的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六十二見,亦名為有,不但是三界三乘,在世諦中,依他故有,即六十二種外道邪見,也是因為推測設想執著成為有也,例如在色蘊中推測設想執著色是我,我有色,色屬我,我住色中,這些六十二種外道邪見根本不離開斷常二見,所以總成六十二見罷了而已,要知道明白了解諸法皆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從禪定中出定,坐在師子座上,告訴大眾說:我釋迦牟尼佛知道明白了解十六諸國王等等全部都有的共同想法:世尊大慈大悲讓眾生離苦得樂普遍都是使得讓眾生得到利益安全安樂,我們十六諸國王等等應該如何來保護守護國家呢?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這個時侯,與會參加法會大眾自相謂言全部都是愕然受到驚慌而且而是失神的樣子生出疑竇令人懷疑疑問的地方,互相問詢說:大覺世尊四無所畏和十八不共法,具五眼法身、三覺圓滿,萬德畢具畢竟具足的世尊在前二十九年已經為了我們大眾等等宣說了《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天王問般若波羅蜜經》、《大品等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經》,今日現在如來又再次放大出放射出大光明,這是將要作什麼事呢?將要幹嘛呢?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波斯匿王告訴佛陀說:世尊!如果菩薩、眾生自性無二無別者,那麼菩薩要用何種法相展現出來呈現出來而且而是來教化度化眾生呢?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無色四空定所定業,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定果色起色界定也是通於無色界定,而且而是因果業緣產生滅色念現相成為無色界天,無色界雖然滅色念但是仍然是依舊是迷惘迷惑在心,煩惱從心而且而是出生生起,名叫''無色界藏空",三有業果一切皆空由此以上所說明四趣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造作造下惡因惡緣惡業產生惡緣惡果惡報,人天的造作造下善因善緣善業產生善緣善果善報,色界天無色界天造作造下禪定善因善緣產生襌定善緣業報果報,三界業果所有一切屬於因緣無性,當體是空,三界根本無明亦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眾生所有因緣果報,全部都是用以無明煩惱而且而是作為根本,這些無明煩惱的修行者,三界的根本因"無明藏"也是空,這是因為無明本自無性,不離開般若,知道明白了解三界眾生就是夢境幻化虛擬,就是空有雙運,就是無所得,欲界色界無色界無非無一不是全部都是"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復有六欲天王,釋提桓因等,與其眷屬無量天子具,又有六欲天王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化他自在天,此六天未斷除淫欲、飲食、睡眠的欲望,所以總名稱名為欲界天,他們因為生為人時積累十種為品德而且依照正果報受生天界,成就得到有漏五通的神通力,跟隨他們六欲天王全部眷屬親屬有無數無量的天子。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何以故?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意下如何?你認為呢?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在十地中般若的修行分為十個階段,此地皆有每一個階段又再細分分為始、住、終三生皆有始生、住生,以及終生,此三十生悉皆是空十種階段的始生、住生、終生三生合併合為三十生,這些三十生全部都是空。剛初進入一個階段叫做始生,在一個階段中向上增加叫做住生,進入上一個階段叫做終生,三生悉不可得三生全部無所得,是因為每一個階段始生、住生、終生本來全部都是空,與般若不是菩薩一樣,般若也不是佛果,也不是大乘,這些全是因為般若本來就是空的緣故。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作惡業的人,吉祥喜慶吉慶都會遠離離開避開,而且凶星惡星惡煞降災災禍給他們這些如此造作造下罪惡惡業的人,我們可以見得,心起善念,吉神護之,心起惡念,凶神隨之。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這個時候,波斯匿王立即即刻馬上用以神通廣大力量作出發出傳出八萬種音樂,色界諸天十八梵天和欲界諸天六欲諸天的天人神眾,也是各各各自發出奏出無數無量天諸伎樂無數無量種音樂,聲徧三千大千世界音樂之聲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在他方佛國淨土中,東方普光菩薩摩訶薩,東南方蓮花手菩薩摩訶薩,南方離憂菩薩摩訶薩,西南方光明菩薩摩訶薩,西方行慧菩薩摩訶薩,西北方寶勝菩薩摩訶薩,北方勝受菩薩摩訶薩,東北方離塵菩薩摩訶薩,上方喜受菩薩摩訶薩,下方蓮花勝菩薩摩訶薩,各各各自與無量無數不可計數恆河之沙那麼多百千俱祇菩薩摩訶薩,皆來到此全部來到法會上。持種種香修行成就功德如香,馥郁芬芳,遠薰十方,散種種華撒落散布花在法會壇場四周的稱「散華」,作出奏出無量的音樂,供奉供養如來,頂禮佛足,默然退坐沈默不說話退出坐位站立在一旁,恭敬合掌,一心瞻仰觀佛。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月底之日月晦,灶神司命真君奏言世人功過之日,五臘之日五氣天君,察人善惡之日,在肆意任意歌舞取樂。每月初一的朔日,每天清晨的旦日,心生怨恨,生氣氣惱發怒,必定觸犯觸怒天地鬼神。
@gratefulhsu9115
@gratefulhsu9115 3 года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縠,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乾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牴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餒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 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 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直。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註 : 《太上感應篇》為道藏第一善書,雖然是道家經典,但是深獲民國印光大師的推崇,他說:「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印光大師一生恭印《太上感應篇》大約有三百多萬冊。而且李柄南居士、淨空法師,也均鼓勵世人「勸讀、勸行、勸刻、勸講」。)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春天火燒山中林木,打獵捕捉飛禽走獸,向著對著北方口出惡言詛咒咒駡。無緣無故殺傷殺害龜類蛇類。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色四静慮諸大梵天,亦與眷屬無量天子俱,色界是雖然斷除淫欲而且而是沒有脱離形軀有形軀負擔,所以名稱名為色界,静慮静心思考,滌除一切雜念。還有萬萬億梵天大眾,第四禪天的福愛、廣果、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天王;第三禪天的少淨、無量淨、遍淨天王;第二禪天的少光、無量光、光音天王;第一禪天的梵眾、梵輔、大梵天王;五淨居天的自在天子、普華天子、光鬘天子、意生天子、名稱遠聞天子,這些梵天眾神用以自得和修得的禪定力,執著於禪定,經常樂於神通,遊戲十八梵天,成就了上述無量功德,也有跟隨梵天眾神全部眷屬親屬有無數無量的天子。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婆羅門、刹帝利、毗舍、首陀。就是修行清淨梵行的修行者,由於掌握神和人的溝通管道,所以占據了社會上最崇高的地位,乃是也是就是修行佛道的修行者,也是就是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史,就是國王皇宮貴族掌握國家神權之外一切權利的刹帝利,從事農業牧業手工業商業商人買賣商賈等級的毗舍(吠舍),農民高級傭人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性的首陀(首陀羅),這些作為印度古代四個種性,地位高低如上說明。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這些如此眾多大眾等等,各各各自頂禮佛足,退出坐位站在一旁。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作惡業的人,蒼天上天不但是削減減少他的壽命,又要處罰他自己本人耗損損失的財富,變成貧困貧窮的人,而且時常遭遇遭受遭到憂愁悲苦的事情,又會遇到踫到災禍災患種種不吉祥不順利的事情。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第二],說波斯匿王又再次詢問佛陀說:諸法實性,清淨平等,般若若是有法,如何成為其名為般若,般若若是非有法非無法,大乘般若智慧又是依照依據什麼用來比照對照觀照呢?釋迦牟尼佛說:大王!大乘的般若智慧,用來比照對照觀照智照實性,非有非生,非有法非無法,法若非有法,就是不落於"常見",倘若如果非沒有法,則不落於"斷見"。非有非生,不執著有無,這叫做不待觀而自空,所以者何?法性空故,為什麼這個樣子說呢?這是因為諸法自性本來就是"空"的緣故。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鑑察章第三說又有三台神君掌管金玉、祿位、土田、就是人的富貴,以及北斗神君掌管誕生、註死、禍、福,就是人的壽命,在人頭上,監察紀錄人的罪業惡業,世間人們所造作造下罪業惡業削減减少年壽壽命。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大王,倘若如果執著名相分别諸法,六趣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生餓鬼,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三乘行果聲聞乘緣覺乘佛乘的修行者如果執著名相分別諸法使用行使執行因果業緣,修行者就是不是能夠可以見到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諸法皆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諸法自性本來就是空,身心世界也是空,發生認識功能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被認識的對象的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的六塵,以及和合生起的精神活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的六識全部都是空,形成造成眾生有情世界無情世界的基本因素地基本原理地,也就是眾生我見凡夫所見地水火風空識的六界,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也是空,世俗諦勝義諦二諦,苦集滅道四諦,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緣生等等,一切皆空無不是空。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菩薩行品第三],說如是一切如呼聲響。就是世間眾生像這樣就是那個樣子事物的真實面目,所有一切如同呼喊呼聲聲音音響。就是諸佛出現世間,所宣說演說佛法言教,也是就是方法對治,究竟諸法離相,所有一切佛法名言,全部都是如同呼喊呼聲聲音音響罷了。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序品第一],說又有復有十六大國王,波斯匿王等,各與若干千千萬眷屬俱,又有十六個大國的國王,他們各各有一萬、二萬乃至於甚至於十萬的眷屬臣民,千千萬眷屬俱,又包括了諸趣變化眾,天眾人眾阿修羅眾畜生眾餓鬼眾地獄眾,這些諸趣變化眾這些眾生可以改變事物的性質或形態,今日現在作為國王,又有隨從車馬及親屬等等,數量眾多千千萬眷屬俱,他們受持五戒,具十善好品格,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按照清信士準則行事,具足上述功德。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諸惡章第六說溺殺嬰兒,用藥物墮下胎兒,殺嬰墮胎,天律與故意殺人生命同一罪行。
@user-cv3ju7nd3y
@user-cv3ju7nd3y 2 года назад
書名:集福消災之道 選錄插圖本 作者:老子 【白話文解釋】太上感應篇: 太上老君說:「禍福沒有一定的門道,都是人心感召的。」善惡的報應,就像影子隨著形體移動,永遠都不分離。所以天地有主管人間過惡的神明,依照人們所犯罪惡的輕重,來削減他們的壽命。造惡的人,會被減損壽命,又被懲罰變得貧窮家破,經常遇到憂愁災難。人人都討厭他。刑罰和災禍都跟隨而來。吉祥和喜慶都避他而去。惡煞凶星也會降災禍給他。壽算減完後就會死去。還有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常在人們頭上,記錄所犯罪惡,並按所犯過惡輕重,給予減算或削紀不等的報應。又有三尸神在人的身上,每當到了庚申日,就會上往天庭,據實奏報人們的罪過。到陰曆每月最後一天,竈神也會將人間所為善惡向天庭稟告。凡是人犯了罪過,罪過大的,就被奪除壽命十二年;過失小的,就被減去壽命一百天。這些過惡大大小小有幾百種,想要求長生的人,必須先避免。 遇到合乎道理的就要前進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須退避不為。不走邪惡的路,不在暗處欺人。積聚德業,累進功績。要將慈悲心,遍及到萬物。對君長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哥哥友愛弟弟,弟弟尊敬哥哥。端正自己,勸化別人。哀憐孤獨的人,周濟鰥寡的人,尊敬年老的人,關懷年幼的人。昆蟲和草木,仍然不可以傷害。應該憐憫他人兇惡所召的兇禍,讚揚別人善行所獲的福報。濟助他人的急難,挽救他人的危困。看見別人有所獲得,就如同自己得到一樣高興;看見他人有所損失,就如同自己損失一樣難過。不要彰揚別人的短處,不要衒耀自己的長處。阻止惡行,讚揚善行。把多的部分推讓給他人,自己則取少的部分。受到侮辱,也不怨恨。得到意外尊榮,感到驚懼不安。布施恩惠,不求回報;贈送他人之後,不再追討後悔。這裡所說的善人。人人都尊敬他,上天會保佑他,福報官祿會跟隨他,眾邪都遠離他,善神會保衛他。所作的事必會成功,神仙境界可望達成。想要求證天仙的人,應當要積一千三百件善事;想求證地仙的人,應當要積三百件善事。 如果有人違反道義而動了惡念,或違背天理而做了惡事。 以行惡為能事。忍心去作殘害生靈的事情。陰謀賊害善良的人,暗中欺侮君王或父母。輕慢教導我們的老師,背叛自己所應服事的長官或上級。欺騙愚昧無知的人,毀謗一起學習的人。用虛假、誣陷、詐騙、欺偽的手段,來攻擊揭發親族的隱私。剛烈強橫沒有仁道,兇狠暴戾自以為是。對於是非判斷不妥當,對於應該親近或遠離違背常理。虐待下民以貪取功勞,諂媚上級以迎合旨意。受到人家恩惠,一點不思感恩。而惦念仇怨,卻從不停止。輕視人民。擾亂國家政務。不合義理地獎賞無功之人。刑罰到無罪之人。殺害他人以奪取財物。設計害人以取得職位。誅殺投降的人,屠戮順服的人。貶抑正直的人,排擠賢良的人。欺凌孤兒,逼迫寡婦。拋棄法令,接受賄賂。把正直當作邪曲,把邪曲當作正直。本應判輕刑,卻判了重刑。看見有人被殺,非但不予哀憐,反而更加憤怒。知道過失不肯悔改。知道善事卻不肯去做。自己犯罪卻牽引嫁禍他人。故意阻撓方術,使其不能發展。侮辱毀謗聖賢。侵犯欺凌有道德的人。射殺飛禽,追捕走獸。挖掘蟄伏在土裡的蟲,驚擾棲息在樹上的鳥。填塞蟲蟻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鳥棲息的鳥巢。傷害胞胎,破壞蛋卵。希望他人失敗。毀壞他人成功。使人承當危險,只顧自己安全。減損別人利益,只圖增加自己權益。把不好的換成好的。為了私心而罔顧公理。竊取他人的才能,據為己有。掩蓋他人的善行。顯露他人的醜事。揭發他人的隱私。減損他人的貨財。離散他人的骨肉。侵奪他人所喜愛的東西。幫助他人做壞事。任意自作威勢欺凌他人。侮辱他人,以求勝利。毀壞他人的農作物。破壞別人的婚姻。如果不正當得到財富卻驕傲自大。如此不正當免除災難卻毫無羞恥。冒認恩德,推諉過錯。嫁禍於人,推卸罪惡。沽買虛假的名譽。包藏陰險的禍心。挫折抑止他人的長處。掩護自己的短處。利用威勢脅迫他人。放縱暴行,殺傷人命。無緣無故剪裁衣布。違背禮法烹宰牲畜。任意拋棄五穀糧食。隨便煩勞擾亂百姓。 破敗他人家產,奪取他的財寶。決斷水流,放火焚燒,以毀害他人的房屋。擾亂他人的計畫,以敗壞他人成功。損壞他人的器物,造成他人無法使用。看到他人榮華富貴,就希望他被流放貶官。看見他人富有,就希望他家破財散。看見他人姿色俊美,就起貪愛心,想佔為己有。積欠他人的債務,卻希望他早死。乞求於人不順意,就咒罵怨恨。看見他人不順利時,便說他是罪有應得。見到他人身體殘缺不全,就譏笑他。見到他人才能值得稱讚,卻貶抑他。暗中下蠱毒害人。用毒藥殺害草木。對師傅的訓誨,心生怨恨憤怒。言行衝撞觸犯父親兄長。用強迫的方式取得,以強力向人索取。喜暗中用詭計侵佔,或公然仗勢搶奪。用強力搶奪他人財物而致富。用奸巧詐偽的手段以求取升遷。獎賞與懲罰不公平。安逸享樂超過節度。苛薄虐待自己的部屬或下人。恐嚇他人,使其心生害怕。不能檢點自己,反而埋怨上天、歸咎他人。呵斥風咒罵雨。挑撥唆使他人爭鬥訴訟。盲目追隨他人,結黨營私。聽信妻妾的話語,違背父母的教訓。得到新的就忘記舊的。口裡說得很好聽,心意卻非如此。因為貪得無厭而冒取錢財,欺瞞長上。編造壞話捏作惡事,用讒言毀謗平白無辜的人。毀謗他人卻自以為正直。辱罵神明而自以為公正。背棄順道而效法逆道。背離至親而心向疏遠的人。為了表白,指著天地來證明自己心懷卑鄙是清白;又引請神明,來鑑察自己猥褻之事是無辜。施與之後,又覺後悔。向人假借錢財,而卻不肯歸還。不依本分而一味地鑽營求取。竭盡自己力量,施威設法取得。淫慾超過限度。 心意惡毒表面卻裝作慈祥。 用污穢的食物給人吃。用旁門左道來蠱惑眾人。使用短尺、狹度、輕秤、小升等欺詐手段,來佔人便宜。 把假的東西攙雜在真的裏面。採用奸詐的方法來獲取利益。壓迫良家婦女做卑賤的工作。使用詭計來欺騙愚人。貪得無厭,難以知足。在神前詛咒,來證明他的理直。喜愛飲酒而背理亂性。 骨肉至親在忿怒爭吵。 男不忠厚善良。女的不溫柔和順。夫妻不和。妻子不尊敬丈夫。每每喜歡驕傲自誇。經常爭寵妒忌。丈夫對待妻子兒女不義不慈。媳婦對待公婆沒有禮節。輕視怠慢祖先的靈魂。違背長上的命令。所作所為毫無益處。暗中懷藏著偏愛外人的心。詛咒自己,又詛咒他人。偏差的憎惡,偏差的喜愛。跨越井竈。跳過食物或人身。害死孩子,墮掉胎兒。行為大多不光明正大。 在晦臘之日,唱歌跳舞。 晦,是指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乃是司命竈神,向上帝奏明世人功過的日子。所謂「臘」,是五臘,神仙居地舉行朝會,率領人間、地府、五岳等三萬六千陰陽諸神,校定世人的善惡罪福、榮祿壽命、吉凶生死等事情,一一都記錄在薄冊上。 正月初一日,名天臘。 五月初五日,名 地臘。 七月初七日,名道德臘。 十月初一日,名民歲臘。 十二月初八日,名王侯臘。 在每月初一的早晨呼號叫罵。對著北方擤鼻涕、吐口水、小便。對著竈前歌唱和哭泣。又用竈火來點香。用污穢的木柴來炊煮食物。夜間起床時,裸露著身體。在八節的期間,執行刑罰。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常用手指著太陽、月亮、星星,用眼睛久看著日月。春天時焚燒山林而打獵。對著北方惡罵。無緣無故地殺害烏龜打死蛇。 以上這些罪過,司命之神會隨著所犯的輕重,來奪除他的壽命(重的十二年,輕的一百天),壽命奪盡就死了;如果死後還有未完的罪責,就會殃及子孫。 又有許多蠻橫霸取他人財物的人,司命之神就會估計他的妻子和家人的情況,來讓他遭受相等的報應,漸漸至於死喪;如果罪不及於死喪,也會有水災、火災、盜賊、遺失器物、疾病、口舌等事情發生,以作為妄取的相當報應。又冤枉殺人的,正像換取刀兵相殺一樣。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像是吃毒肉來解饑餓,喝毒酒來止渴一樣,不但不能暫時飽肚子,死亡也隨即到來。 心中起了善念,善事雖然還沒做,但吉神已經跟隨他;如果心中起了惡念,惡事雖然還沒做,但兇神已經跟隨他了。 有人曾經做過壞事,後來自己懺悔改過,各種壞事都不做,一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獲得吉祥,這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啊。 🌾所以吉祥的人,因為他的語善、視善、行善,一天有三種善事,積滿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福於他。兇惡的人,因為他語惡、視惡、行惡,一天有三種惡事,積滿了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由此可見禍福之道,為何不勉力去行善去惡呢! 歡迎翻印🍉
@chiamingliu6746
@chiamingliu6746 3 года назад
太上老君說的對,還是信道教吧!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所以皆何?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文字性離,無文字相,文字即實相,而且不是重復文字的本性,文字即比照對照觀照,而且不是重復文字的形相,文字般若的文字章句,並非並不是完完全全僅僅是文字章句,但是又是離不開文字章句的形相,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方廣圓覺經:一切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非法非非法所以說般若不是文字章句,文字章句也不是非法,般若空故,菩薩亦空般若中求菩薩不可得,所以般若也不是菩薩。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仁王護國經》[觀如來品第二],說有情果報三界虛妄,眾生果報地獄畜生餓鬼天人阿修羅六趣業果,三界虛妄欲界色界無色界虛假妄想的妄業所引起而有因緣果報,我們所見的三界,乃是眾生所受因緣果報的名相而已,並非實實在在有一個三界。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作惡業的人,人人都很討厭厭惡他們這些如此造作造下罪惡惡業的人,而且沒有容身立足之地,而且這些如此刑罰災禍禍害隨著跟著他們這些如此造作造下罪惡惡業的人而來。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鑑察章第三又有三尸神,住在人身中,監察紀錄每個人的起心動念,所行惡事惡業,每到庚申日,每六十天有一次庚申日,就向上稟報天曹,天曹就是掌管人間人們行善業惡業,據實據悉陳述說明人的造作造下罪業惡業,使得讓世間人們無法自欺欺人,自欺欺天,人的身上有三尸神,上尸神在腦部叫做彭倨,中尸神在胸部叫做彭質,下尸神在腹部叫做彭矯,俗稱彭氏姊妹,每到了庚申日,就是六十天內其中一天,當世間人們熟睡的時候,就會離開人們身體,上天庭報告世間人們的罪過罪業。
@jimliu3534
@jimliu3534 Год назад
《太上感應篇》示警章第二說作惡業的人,當壽命減少削盡的時候,就是死期來臨就是算盡則死。
Далее
淨空老法師讀誦 太上感應篇
13:54
Просмотров 8 тыс.
Аруси Точики ❤️❤️❤️
00:13
Просмотров 389 тыс.
念佛感應故事10《我為父親念佛的感應》
5:16
太上感應篇(讀誦 完整版)HD
9:20
Просмотров 13 тыс.
《發大誓願》淨空老和尚異彩紛呈的一生
15:35
Аруси Точики ❤️❤️❤️
00:13
Просмотров 389 ты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