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公園每天都有歌舞團在園內賣藝表演。這些唱歌賣藝的女人都是操內地口音,每天拖篋來唱歌,賺取豐厚打賞。她們甚至和公園內的老伯親密依偎,旁若無人。
細心追蹤之下,我們發現她們竟然還有下半場,移師到另一個公園繼續唱歌賣藝。究竟她們如何和客人打交道?她們全部都是香港人嗎?《新聞刺針》帶大家去追蹤歌舞團的日與夜。
(2014年4月21日)
-------------------------------------------------------
歌舞團的日與夜 - 採訪手記
屯門公園的歌舞,由來已久,起初是一些街坊閒來無事,唱歌跳舞自娛,後來漸漸演變成「賣唱」,最近幾個月更開始有「拖篋黨」進駐,隨處可見不少操內地口音的年輕女士,街坊都懷疑她們的來歷,可惜苦無證據。
要查清這些女士的底蘊,首先要和她們混熟,但這絕非易事,因為她們警覺性很高,不易信人。我花了很長時間,分別和攝影師及車長扮演父女,在公園了解她們出現的時間、行程,交友技巧及收利是的手法。我們還發現,她們散場後到土瓜灣海心公園重施故技,還配上射燈、激昂的音樂,與老人月下交誼,恰如平民夜總會。
她們的運作方式極之神秘,全個公園共有20多人幫忙做「天文台」,一發現有陌生面孔人士出入,就會互相通報;我們還打聽到,她們有些是持雙程證來港旅遊探親,想趁機賺錢,只要每天付檔主100元,就可以在檔口唱歌及向在場觀眾收取打賞,互惠互利。
這些女士和檔主當然是違反入境條例,從事與旅客身份不符的活動,但換個角度思考,她們的出現及興盛,很可能是針對區內的長者問題。
老人退休後生活苦悶,子女鮮有關心,都令這些歌舞團乘虛而入。我曾經與在場多位老人家談過,他們說子女很少陪在身邊,每天來公園聽歌解悶,可以消磨一個下午,而且歌手會噓寒問暖,更令他們沉迷這種「短暫的慰藉」。有些老人說用了一半的生果金、有些甚至每封利是過百元,卻認為很值得,還說如沒有歌舞團,日子不知怎過。
歌舞團的興起,究竟責任誰屬?是因為自由行趁機來港賺錢,還是因為本港長者太寂寞?
節目重溫:
www.facebook.c...
www.facebook.c...
有線電視記者
翁明詩
(2014年4月22日)
-------------------------------------------------------
Facebook 連結
影片新聞: www.facebook.c...
採訪手記: www.facebook.c...
#屯門 #屯門公園 #屯門公園有線 #屯門公園康文署 #有線新聞 #新聞刺針 #iCableNews
28 окт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