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意識的起源找到了?長達25年哲學家與神經學家的對賭,結論是什麼? 

PanSci
Подписаться 820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204 тыс.
50% 1

建議開啟cc字幕,獲得最佳觀看體驗
勘誤:02:46 圖中波長示意圖左右應為相反,紫色波長短,頻率高,波形看起來較為密集;紅色波長長,頻率低,波形看起來較為疏鬆。
00:00 意識的25年賭局
00:34 意識是什麼?
02:50 意識是否存在是一種「困難問題」?
04:47 現代科學如何研究意識?
06:47 25年的意識賭局,誰贏了?
07:48 當前著名的意識理論
10:07 意識的起源會有解答嗎?
// 延伸閱讀 //
【從中國經典認識大腦系列】從「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淺談主觀意識的本質
pansci.asia/archives/370087
Google 聊天機器人 LaMDA 竟然有了「自我意識」!圖靈測試終於能通過了嗎?人工智慧發展歷史大解密!
pansci.asia/archives/361569
// 參考資料 //
www.sciencealert.com/25-year-...
• The Bet on Consciousness
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
consc.net/consciousnesswager.pdf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
www.vox.com/future-perfect/20...
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
www.vox.com/future-perfect/20...
// 製作團隊 //
主持: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謝富丞
腳本:陳郁唐
剪輯:蘇庭緯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lihi1.com/BWeoe

Наука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9 июн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677   
@andrewchang123
@andrewchang12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SSC那場會議我有幸在現場。必須說泛科學的摘要真的不錯,深入淺出,不只把重點都抓出來,而且還傳遞了那個感染了會場幾百人,那種蹣跚前進只願尋找真理的那種熱情。希望接下來的25年間,會有更有趣的發現!
@PanScitw
@PanScitw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WOW 謝謝!
@user-jh7xv1il5l
@user-jh7xv1il5l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可以想像25年之後,許多現在的觀眾可能都已經中老年了,然後我們一起看著老了的泛科學主持人講解這第二個25年的結果
@user-qn1lj7th5n
@user-qn1lj7th5n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那我先報名 25年後見
@wei1234
@wei123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Supreme-Court
@Supreme-Court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0年後見!
@Aa-bt5kz
@Aa-bt5kz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NOlongyi
@NOlongyi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奇怪,你不能想像你儿子看主持儿子?
@start1109
@start110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狗狗小女孩,鋼鍊那個太母湯了,救命XDDDDDDDDDDDDDDDDDD 25年後我還沒退休好痛苦............
@KenTVtw
@KenTVtw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Me 2….
@blueharry5
@blueharry5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先超級感謝25年後的泛科學還有那25年間的泛團們
@PanScitw
@PanScitw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謝支持!
@user-gj7xb5tq8l
@user-gj7xb5tq8l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有家人患阿茲海默,因為有長時間相處經驗,看過病程轉變,我覺得資訊整合理論確實有可取之處。
@uuuboy2003
@uuuboy200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覺得意識可能是全局和整合都具有,我自已把五感定義為低階意識,這種東西是一出生就有,比較像整合資訊理論,就是原生就具備低階意識,而像是短中長期記憶或者其它比較高維度的東西我定義為高階意識,這個就比較像是全局理論,就是要投射到一個空間,有注意到才會有,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新生兒不具備較高階中長期記憶,我自已是覺得只要神經元夠多連結夠廣夠深就可能產生意識,所以我是認為ai是有可能產生意識的,只是不可能是靠目前晶片的世界能達成,量級不夠,一定得是生物體系打造成的ai才可能產生意識
@alfredyip3033
@alfredyip303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希望頻道25年后還在,我覺得我們現在創造AGI的過程就是造物主創造我們的過程,應該是個無限死循環吧😂😂
@lp24300
@lp2430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作為一個在nuerosci研究的人,也沒你這麼清楚,很棒
@user-xs9of3hl7u
@user-xs9of3hl7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複雜,但也很簡單的問題 很陌生,但也很親近的感受
@user-wi2ts1kx2v
@user-wi2ts1kx2v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泛科學加油!再戰25年!!
@tne01
@tne01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如果25年後這影片還在,其實就讓人感覺泛科學已經勝利了
@user-ci3zf1kh8l
@user-ci3zf1kh8l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舒服的觀賞體驗,有一種溫馨與充滿希望的感覺😊
@NINI-jx2ju
@NINI-jx2j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喜歡後半段的BGM,希望25年後能有更多震驚的發現
@vincentlin9350
@vincentlin935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科赫一票吧! 猜測意識就是大腦與身體生理交互作用的產物只是太複雜要證明會很困難但終究會釐清, 但或許25年仍然不夠. 最近才又一篇報導說突觸功能相關調控蛋白約有1800種, 其中穀安酸相關約七百多種, GABA相關約三四百種. 突觸本身則可分為18種. 在已經極端複雜的神經傳遞研究下還要再弄清楚這些交互調控作用沒有幾十年功夫應該很難釐清.
@hikariz4484
@hikariz448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推這個有科學基礎的觀點
@Thorne_Illusii
@Thorne_Illusii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可能就是電訊號本身
@chia-wei_tso
@chia-wei_tso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覺得,從生物的大腦演化過程慢慢推進研究,說不定可以找到相關跡證
@user-df1pd7pb2y
@user-df1pd7pb2y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怕是不知道无脑人案例?大脑几乎消失,头颅里几乎只剩脑脊液,人家照样正常生活,智商甚至有的比普通人还高很多。
@chenggloria8206
@chenggloria820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只覺得人類如果只會在肉體或物質上繼續鑽牛角尖,很多事情永遠也找不出答案,比如照你的意識解釋法再研究下去,也是死胡同一條,科學家就是不肯承認靈魂存在,喔,不對,是現代科學家太笨太蠢,很多宇宙的奧秘無法了解,所以只會鑽牛角尖,用幼稚園的想法解釋很多宇宙的奧秘,當然怎麼研究也研究不出來,因為現在科學家太笨太蠢
@user-wg7uy1ux8y
@user-wg7uy1ux8y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覺這種讓人有聽沒有懂才是真正有內容的科學節目🥰🥰🥰哈哈哈哈哈
@amane_hatsuki
@amane_hatsuki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B or C 我覺得意識比較是像一種"能量",是一種可以驅動身體(物質)的能量 "意識"藉由物質構成的身體去"感知"這個世界:眼耳鼻舌身意,藉由六感去接收色聲香味觸法等資訊,也是一種"生"的表現 意識身體(介質)世界 所以,當"意識"的能量消失了,自然無法驅動物質的身體,或許就是"死亡"的現象
@Ivan_Trek
@Ivan_Trek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點好奇,如果我們真的破解了意識的產生和運作機制,明白所有意識背後其實都是經由某種科學機制調控,那是不是就意味著靈魂不存在,所以人都只是一個接受輸入,然後給出指定輸出的機械化函式? 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確定了意識產生的原理,並理解它的運作機制,那我們就可以說「你其實沒有感情或意識,你的意識只是因為XXX機制產生的結果,如果不相信,我立刻可以改變它。」然後干涉意識形成的過程,讓那個人喪失或改變意識,證明所謂人類千百年來所歌頌的複雜情感與意識,其實和透過程式運作的機器人沒有什麼不同? 會變成這樣嗎?
@Herotonin
@Herotonin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也可以說原來我們認為的靈魂就是某個更先進好幾維度的科學產物呀ˊˇˋ
@amane_hatsuki
@amane_hatsuki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前幾天台視新聞有報導一則有趣的科學新聞:ru-vid.com/video/%D0%B2%D0%B8%D0%B4%D0%B5%D0%BE-UH1TgcPA3Vk.html&ab_channel=%E5%8F%B0%E8%A6%96%E6%96%B0%E8%81%9ETTVNEWS 有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包含人類)都是藉由一種目前未知的法則(程式)在運行
@cwlante
@cwlante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就像最早的科學也是在神學的色彩下發展出來的,沒有人知道客觀事實是什麼,只能逐步接近真相。你現在相信的一切在未來都有被推翻的可能,Just stay open-minded and be skeptical!
@Tim78763
@Tim7876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用一種很恐慌的方式來描述這件事。 但這其實沒什麼,想想我們使用的電子裝置(電腦、手機等)。只要夠複雜,能夠實現各種各樣的功能,那就足矣。 要被駭,是可以的。但也不是隨便都能做到。
@chanlan29lf
@chanlan29lf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5年後可能還研究不出來,如果是往你所想的方向努力的話... 我認為沒有輸入資訊,人也存在意識,意識可以獨立運作,如同做夢般活著 跟臟器一樣單獨拿出來,打營養跟氧氣進去,腦子理論上是活著並且能動的,而只要腦子完整人必然有意識 也就是說,沒有輸入輸出意識一樣存在 所以用輸出輸入當前提做研究,可能導致失敗
@user-wo2ou3rh6d
@user-wo2ou3rh6d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關於找到心理主觀感覺的生物化學的基礎、比如為什麼這種感覺是A這樣的主觀感受而不是B那樣的主觀感受、神經系統在什麼水平的時候開始有了主觀感受這方面,有時候,生物神經學家們因為沒有經歷過物理學家們所經歷過的曾經被看作宇宙得根基的許多世界觀體系的被迫大變遷,他們會過於自信,彷彿眼前能預想得到的研究方法和測量工具以及哲學觀念足以囊括住世界的現象,但真正做起來、就好像統一場論那樣,就像在地球上看星星、看似坐飛機飛上去就能摸得到,實際上遙遠得無法企及,許多根本性的邏輯困境限制了大一統囊括一切的理論體系。 反過來,解釋最簡單的連分子水平都達不到的粒子水平都看起來目前沒有希望搞出什麼統一場論,比這些複雜太多太多、而且不僅是「量」方面多太多而且是由不可簡約的龐加萊共振引發的「質」方面的變化的複雜得太多太多、作為目前可知宇宙現象中最複雜的心理感知,從物理化學角度去囊括其基本原理,實際上目前可預期的時間段內是沒有可能的。我們之所以能夠心理感知和交流、能總結許多心理規律,那是在生物進化的複雜系統自組織水平的進化過程中、有了將大量複雜的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的機制和作用的綜合結果、在自組織信息秩序整理的過程中被分門別類,好像大量的信息被分門別類地簡約凝縮成信息代碼、按照這些信息代碼組成的框架,共情能力、心理理解得以形成。所以,對主觀感受看起來好像看似簡單、覺得那只要加把勁找到一些神經活動就能把看似簡單(實際上經過了自組織對複雜信息的大量代碼化凝縮和轉譯)的主觀感受的基礎物質機制給搞明白了,其實、主觀感受的基礎物質機制、遠遠沒有像主觀感受自身理解自身感受是什麼感覺時所自組織對複雜係統的信息進行簡化編碼了之後所體驗的那麼簡單。
@mirrodustchen9836
@mirrodustchen9836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寫的好難,看不太懂...。但我是認同感覺這種東西是非常複雜的。 不知道感覺算不算意識,但研究神經並不能了解感覺意識,因為感覺包含不同社會對不同價值基準的設立及判斷,如在某些國家可以娶很多太太被視為正常,但在某些社會被視為違法。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的價值判斷標準也會不一樣。因為有了價值判斷標準的建立,與標準相對的差值才會形成感覺。 楞嚴經裡面的提問和回答,似乎就是在講這件事。
@mirrodustchen9836
@mirrodustchen9836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只能說物質自身並不能產生意識,因為物質自身並沒有自我設立價值判斷的標準的功能。
@90chou
@90cho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超愛的主題👍 感謝你們
@klm.7281
@klm.7281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就算找到與意識活動完全對應的神經元,甚至能以此完全控制對象的意識活動,也只是找到兩者相關性(甚至因果性)。 但這個心物關係間的鴻溝似乎還是合不起來。
@upjiu7863
@upjiu786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媽媽叫小孩掃地後,小孩開始掃地了 算是神經元控制嗎?是這個意思嗎?
@eeio1k994
@eeio1k99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意識就是 自我的心靈 , 我只能確定我自己一定有意識,, 我覺得別人或別的動物 "應該" 也有, 那是因為看到他牠的行為反應 , 就像該有意識的樣子.. 有時候會覺得 我自己的意識 真的很累贅, 腦子如果 只是一具 無意識 超級複雜的 碳基生化處理中樞 那該有多好.. 我心靈 就不用被拉進去 感受那麼多 的痛苦 個幾十年, 直到腦死.. 如果不幸有輪回, 死後不知多少劫後 又在哪顆行星的那個生物的新生腦子 製造出來 我的意識 , 那真的是 苦海無邊 沒完沒了. ..
@user-ri8mt8ws9x
@user-ri8mt8ws9x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細菌可能就沒有意識了,吃和分裂就能生生不息了
@weihanchen8280
@weihanchen828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雖然不能猜出A或B,但絕對不可能是C。 因為意識機制的研究就是為了產生強AI用的, 目前流行的弱AI是不可能產生意識的,所以不可能是C!
@jeffkevin3
@jeffkevin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放棄在乎知識跟學術,相信 AI,就沒問題囉 😍 所以一定是 C (希望有人看得懂我在反諷那種 AI 狂信徒)
@East11000
@East1100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恭喜你們近幾年接標案接的很多 我們才有這麼多優質的影片可以看❤
@elementball1
@elementball1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覺得當一個未被確定的東西有許多理論且各有道理時就該融合在一起看看會不會更好
@leylayang4797
@leylayang479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说得太棒了;我非常想研究意识,希望25年后也能有点进展吧哈哈哈!
@richardyen0412
@richardyen0412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有意思的選項,我覺得是C,人腦的分析由AI完成,然後發現意識的運作方式 接下來創造出人工大腦並讓AI寄宿其中使其100%運作 最後就是人類被取代進而滅亡的日子了(X
@user-zk7hy7eh7i
@user-zk7hy7eh7i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i才不會想要人類的爛身體
@user-znr8my9ygs6wgd4
@user-znr8my9ygs6wgd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太好了我想換成更聰明的ai腦
@yongwang0
@yongwang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user-zk7hy7eh7i 人類的身體可以與神溝通,但機器腦不能。
@user-hn7dv4cp2p
@user-hn7dv4cp2p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就像搖光一樣了😂
@user-znr8my9ygs6wgd4
@user-znr8my9ygs6wgd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user-hn7dv4cp2p 愛麗絲我婆
@user-do7kh4ld7e
@user-do7kh4ld7e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傾向B,精神世界用物質理論來探討,多數只能發現現象,但如何運作與起源或許在佛教的經典中可以找到答案,唯識論
@user-xb5cg8nb9o
@user-xb5cg8nb9o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腦袋 就像電腦一樣 從出生後 所學 所聞 所見 就像寫入電腦的作業系統 而意識就像操作電腦的人.....如果想透過電腦來了解意識 恐怕很難 因為這兩個東西 可能不在同一個物理維度上!!
@dan800137
@dan800137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與其說探索意識起源 不如說是目前的科學研究不過是在大腦的心智運作。 當我們能觀察我們大腦的心智運作時那那份觀察本身才是意識的源頭。 不過....似乎沒什麼人能夠做到可以自我觀察大腦的心智運作就是了..
@ducktangslime
@ducktangslim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自從找到這個頻道❤我的世界不無聊了🎉🎉🎉🎉
@6DAMMK9
@6DAMMK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C AI ,尤其是計算神經科學的理論,剛好是從這演化出來,搞不好忽然繃出一個類似 neuron avalanches 這樣,既然全局,亦非集成的理論出來,剛好又能從 AI 觀測得到(又或者「測不準」),最後得出一個能解惑兩邊的一個全新理論。
@jihualiu5721
@jihualiu572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意識的最高境界就是達到量子水平,可以完全離開器官約束,自由奔馳在宇宙,想體會什麼就自由自在,而且不會有別人的干擾和熵減。
@jingzhau
@jingzha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科學終究會跟哲學匯合…物質由能量轉化出來的,而能量本身就是意識的顯態,也就是萬物皆是意識所組成,大腦只是眾多意識細胞組成,用來承載另一種意識的載體,說白了宇宙萬物就是意識的互助合作所產生的。
@user-iv6yt8ni6y
@user-iv6yt8ni6y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從影片中的片段談到他人眼中的紅色有可能跟自己眼中的紅色不同,讓我想到「他心問題」這個哲學問題。 對於意識是什麼,我更傾向於清醒程度與是否意識到自己是個個體這兩點,我不認為只有人類有意識。 我同時好奇神經系統與我們不同的昆蟲,他們的內心活動是什麼樣的。會不會他們身上只存在潛意識跟前意識?
@user-jb4xu6oj8o
@user-jb4xu6oj8o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是不是跟自我意識搞錯了….嬰兒剛出生時沒辦法辨認自己,你說他沒意識嗎
@littlebluefishy
@littlebluefishy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對!我也是想到他心問題
@user-iv6yt8ni6y
@user-iv6yt8ni6y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user-jb4xu6oj8o 確實是好問題,你說得狀態很多動物也都符合。確實很難說是沒有意識。 只是我個人認為能辨別自己與外界的差別,清醒狀態更高。
@MalachiLai0528
@MalachiLai0528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在替自己辯護,jb4xu6oj8o說你搞錯了,看完影片引發好奇心,所以你打問號.相同的你留言被jb4xu6oj8o觀測到後,他認為你有錯誤且舉例提問.看完留言引發辯護,稱讚對方提出好問題,再補充自己的說法.littlebluefishy則是直接認同你的說法.如是可辯護、稱讚、認可、質疑.亦可先稱讚再認可,後質疑生辯護.@@user-iv6yt8ni6y
@chiao-yunchang6409
@chiao-yunchang640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5年以後,關於意識理論,就簡單問題來說,神經科學家或神經心理學家在意識如何運作(how),如:感官訊息整合跟腦區活動層面的功能,應會有更一步認識的理論,或可補足現在主流兩個理論的缺陷之處;但對於困難問題來說,意識的起源與本質,從過往哲學家陣營中,經驗主義者與先驗主義者的長年的思辨與對話來看,可能仍尚未揭開意識的真正神秘面紗,如:靈魂(神識)其起源與本質
@user-bd9de8mi5w
@user-bd9de8mi5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意識,清醒,清楚自己。
@AZLDC
@AZLDC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聽過一種說法,是否正確我沒有能力驗證, 但是感覺這種說法相當有趣: "意識並不存在,意識是一種錯覺。" 依照他的說法是,飢餓、焦躁、憤怒、沮喪、開心各種情感, 都來自於各種激素和各種體內微生物交互作用所獲得的結果, 這些微生物存在於大腦和體內各處臟器之中,還有一大部分集中在腸胃上, 這些微生物和特定的朊蛋白交互作用,相互刺激後導致各種情緒和情緒感官。 依照他的說法,體內的微生物菌叢的改變,即可大幅度的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習慣和思考方式。 這種說法稍微有點可怕,但感覺很科幻。
@The_Cosmic_Will
@The_Cosmic_Will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不是有趣而是可笑
@AZLDC
@AZLDC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能確定你不感興趣?那你為什麼回答?如果有足夠能力肯定會想嘗試探索其真實性,這就是有趣的地方,或者你能說說為什麼可笑?
@The_Cosmic_Will
@The_Cosmic_Will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ZLDC 一個“我思故我在”就能把這種由丹尼爾丹尼特之流引進思考殿堂的“意識不存在”論調掃進垃圾桶裡。 “我思故我在”的重點在於揭示出“我存在/意識”那“無需言喻的直接確定性”,意識正是極端懷疑論都無法懷疑和否定的直接對象。 光是那“宣稱間接產生直接”的所謂“較溫和的物理主義”就夠荒謬了,丹尼爾丹尼特居然還完全否定“直接對象”的存在,擁護物理主義到了這樣睜眼說瞎話的程度,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它可笑。
@AZLDC
@AZLDC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The_Cosmic_Will 嗯,同理,只要我不相信,你就不存在?
@The_Cosmic_Will
@The_Cosmic_Will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ZLDC 你不用這樣反問我,我倒是想要請你誠實地思考你視為理所應當的“他者存在”究竟是“你所確知的知識”還是只不過是一個“你所相信的信念”而已?
@luchentse7805
@luchentse7805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 我覺得是量級夠大夠複雜的神經就能從物質產生意識。希望下一個25年我們能探明意識的機制,更甚者能了解、體驗他人的主觀意識。
@philosophy_gege
@philosophy_gege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計算機隱喻就可以。你用自己電腦直接傳個影片給另一個電腦是可以沒有品質損失的,如果將來可以用腦電波交流就可以實現心靈感應。
@user-ql5sy1li9x
@user-ql5sy1li9x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5年前,youtube還不存在 25年後,希望這個頻道還能再做相關節目
@user-le5my2nd6t
@user-le5my2nd6t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本人認為意識的起源去除記憶的影響,最原本意識起原是和身邊的環境因素有關,本人支持全局工作空間理論,而整合資訊理論是處理意識的系統不是意識,人類處理意識的系統是了解世界的真實而去作出決定,之後選擇為人類生存的答案,而人工智能是幫助人類了解世界的真實給人類更加容易選擇正確人類生存的答案,而所有真實人類生存的答案已經在未來,所以人類的命運早已安排,如何選擇生存的答案每個人的決定都不同和環境因素也有不同,就會直接影響每個人的意識和選擇答案生存的機會和生存去到未來的因素。
@aplkk
@aplkk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猜,意識是自然背後的物理機制堆疊出來的,自然背後的物理機制也是意識的一部分,算是意識材料的雛形,人的意識一部分被基因的物理機制影響,一部分被基因外大自然物理機制所影響。意識就是整合人類科學集合的大成。而目前我們研究的是影響意識的應用,例如腦機介面。
@user-wd2dz6lx3h
@user-wd2dz6lx3h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魂情魄感知-傳給靈識體驗或記錄或永存輪回資料!
@louislouis117228
@louislouis117228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泛科學,我有了再活25年的目標了
@XCSIM
@XCSIM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個續集要等很久
@user-vk7mb5hb1o
@user-vk7mb5hb1o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時候會覺得這種的賭局很有趣XD 對於探索未知的好奇關注,感覺不管哪邊贏了,開酒一起喝都沒關係🍾
@user-ou1fi7vq5b
@user-ou1fi7vq5b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有意思!
@RidanDeba
@RidanDeba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覺很可能是有生之年不會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但很可能仍然有可以被科學解釋的潛力。 不過光是AI未來的發展就很難預測了,會不會很快就會因為各種科技發展反過來幫助我們理解意識或甚至創造出意識。
@RidanDeba
@RidanDeba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過其實也不是必需要先理解才能創造,只要可以掌握部分機制並應用就好,很可能也是先可以創造人造意識(電腦版的或生物版的)後再嘗試理解。
@JK-zn7hl
@JK-zn7hl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物往往情不自禁地神聖或妖魔化,一廂情願地認為其有不可被解釋、或物質化的本質,結果事實證明許多抽象的現象跟概念透過知識的累積跟驗證,都有完全客觀、物質化的解釋跟成因。如日夜季節這般常見的概念,實際上也不過是客觀物理現象所產生的主觀錯覺。意識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對於客觀現象的主觀認識,從這點來看在未來很有可能也被解開背後的物理/物質基礎。
@kylezhang6789
@kylezhang678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寫,意識是大腦各神經元在發生最大熵來達到訊息最大量交換,以模擬環境、學習生存時,腦中自然產生的產物,不知道跟片尾介紹的兩種意識起源有沒有關聯
@emmanuelbartholomew90
@emmanuelbartholomew9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問題我想過很久了。 在了解「意識是如何產生」這個問題,當然要了解這個問題中「意識」是指什麼,而「意識是指什麼」這個問題比起科學問題,我會更把它定性為一種語言學問題、定義問題、或者說是「語言遊戲」。 未來或許有一天科學能解釋神經元的運作機制,為人腦的神經網絡與其行為建立準確的數學模型,但這所謂的意識難題依然會存在,這個難題存在並不是因為那時的科學理論還不夠完整完善,而是這個難題從語言表述上模糊曖昧的,只要從語言上無法定義(或至少澄清)所謂「意識」、「主觀」、「感質」指的是什麼,就永遠總會有人問這種「意識難題」。 這些神經學家研究「意識理論」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們正在想辦法建立一個更完善的數學理論來解釋神經元的相互作用,最終或許可以建立一個預測模型來驗證這個理論的正確性和自洽性,但神經學家爭論「意識難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不可驗證、定義不良、模糊曖昧、各有各說,並非一個positive question。 科學不會研究多少顆沙粒才算沙丘。
@jasonsayhi7969
@jasonsayhi796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如果您聽得懂英文,可以看這個重要的訪問,我感覺Sir Dr. Doctor Hawkins 說法是對的。此外,靈魂是的確存在的,目前人類科技無法證實。肉身只是一個物質體,靈魂的載體,靈魂就像是軟體,肉身 (大腦、神經等等) 均是硬體,沒有靈魂 (軟體),硬體不會被驅動。硬體可以被複製,軟體的一部份可以被複製 (如個性),但有些靈魂核心部分不行,是靠壘生壘世的學習與頓悟,所以就算是同卵雙胞胎,個性也不一樣。 ru-vid.com/video/%D0%B2%D0%B8%D0%B4%D0%B5%D0%BE-b7k1dxdv10g.html
@rikicodachi283
@rikicodachi28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直接問25年後的人不就知道結果了。 只要把現實的物質,引流到區域,並加速時間,就能在現實中實現某區域的時間穿越。 不過因為現在就提前看到了未來,未來因此被改變的機會也大幅增加了。 誰也不知道,我們所處的時間段,是握有物質的「真實」,或者只是一段空有形沒有質的「歷史」。
@richardtsai3910
@richardtsai3910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謝謝!
@PanScitw
@PanScitw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謝謝你!
@adw0204Ryan
@adw0204Ryan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太乙金華宗旨 都教導怎麼 分別 識神 與 元神 ~ 這裡都是能 實驗的 教材 ~
@Hao-yp7mg
@Hao-yp7mg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意識的起源這問題好有趣喔
@user-zy5pm7tf8r
@user-zy5pm7tf8r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最喜歡這種知識經過大腦的感覺
@jacobLan
@jacobLan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想請問一下,意識的起源是什麼? 與觸發意識的原因是什麼? 兩個問題是一樣的嗎?
@Edisonpan
@Edisonpan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意識是訊息的接收、訊息的分析及轉化、分析轉化後訊息的儲存等一連串的動作行為
@millerliu8720
@millerliu872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B+C 不用25年,5年後腦機介面大範圍使用,藉由蒐集到的實驗數據獲得了新的理論也得到初步證實,人們覺得找到意識的真相,但其實仍然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AI 整合當時的訊息說服了大眾,不過總是有一部份的人堅定地認為人類知道的都只是表面的假象😆之後的20年隨著人類越發掘出越多新的現象,越確定一件事:我們其實甚麼都不懂😂
@jasminehuang190
@jasminehuang190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讚喔!
@MrJohnsonhsu
@MrJohnsonhs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個人想法 意識之爭只是有無選擇之爭。 如果一切均有因果關係,那便沒有什麼好選擇的,都是遵從物理定律的集合,也就沒有意識。 相反的 如果並非註定,而是主觀會影響結果,似乎可以說是意識。 這跟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很類似,都能在某些領域完美解釋,但卻無法統合⋯⋯
@sianico2435
@sianico2435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樂觀來說,深入了解意識的機制後,我們的未來更多可能更精彩。 悲觀來說,我們又觸碰了繼核武後,又打開了一個禁忌,一個可怕的開始。
@webset53
@webset5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節目25年之後還會繼續播嗎😮😮
@ru04cjo
@ru04cjo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是yt還會存在嗎XD
@bloodherz9011
@bloodherz9011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托弗和科赫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意识研究者了。
@kang9345
@kang9345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難想像25年後的樣態耶 不過我期待到時候已經實現意識的科學解釋
@henryy123
@henryy12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5年後:「大哥哥,我們的意識究竟存在嗎?」
@djason1916
@djason191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們是指那兩位嗎?
@davidchan6419
@davidchan641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C: 如果足够的複雜能够產生意識 AI應該產生 人類綜合 意識
@naitheshrimp1644
@naitheshrimp164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認為絕對不是C, 不是指AI絕對不可能產生任何定義下的"(本質不明)的意識",而是即便有了那樣的東西,也是用以驗證人類的意識本質究竟為何
@kokodaisuki
@kokodaisuki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 個人認為意識應該是大量神經元連結就會產生的現象 目前的語言模型使用的神經網路就是模擬人腦的神經元結構,我認為未來一定可以用語言模型來模擬出意識
@TerryJiang0929
@TerryJiang092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可是預訓練模型和人類的完全不同吧?
@jeffkevin3
@jeffkevin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SNN 目前做不起來之前最好不要再傳什麼類神經網路一定是模擬人類神經元了 人類神經元是連續的訊號變化而不是固定的值,ANN 怎麼做都跟神經訊號是不同的,除非 SNN 做起來
@yus0019
@yus001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也就是說城市其實是有意識的嗎
@ricklyhaul
@ricklyhaul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最近剛看完 魔鬼的計謀 (Devil's plan) 真心覺得若要做台灣版的 可以邀請鄭國威知識長作為選手之一
@user-cg8ex1bt8r
@user-cg8ex1bt8r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第一次聽到"阿賴耶識"我也是覺得荒謬,能提出這個"理論"的人也真是絕。
@user-si8cw7oj1e
@user-si8cw7oj1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C,太有意思了,人類的社會怎麼能沒有記者😆😆
@ohioohiyo
@ohioohiyo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實就是靈魂是如何存在,太酷了
@arthurchang3146
@arthurchang3146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意識未來能夠被模擬,將思考結構、參數和應對外在刺激的學習模型統合之後,模擬出某個人的意識。 就如同ChatGPT4利用一些小技巧讓人忍不住相信,但是他並非是思考後的結構而是猜測更適合的文字組合後,再經過參數調整組合的最後形式。
@adw0204Ryan
@adw0204Ryan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入夢時分 作夢時 能記憶一絲絲 便能 累積 對意識 存在會 較有深刻的體驗。(鬼壓床清醒夢都是潛力股)
@Herotonin
@Herotonin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C 今天竟然會用到大...哥...哥...的梗🤣🤣🤣🤣🤣🤣🤣🤣🤣
@user-ts2zw1wl7k
@user-ts2zw1wl7k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意識就是 來!哭一個看看 最近在學深度學習 AI>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深度學習 看似由上而下 監督式學習 也可以是由下而上 非監督式學習 AI不一定有意識 但是竟然能分析你喜歡什麼(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 看到什麼會關注會開心會傷心。 透過你的語言、生理反應, 判斷你的情緒是否過於激動,經由統計,瞭解是不是慣犯,予以管制,扣信用積分什麼的,限制行動自由。 我覺得25年後意識是什麼,還是不會有答案。 意識應該不只是一段訊息而已,應該是一個完整交互系統,依賴於不同生物的感知輸入系統。 如果資訊輸入一樣,而感知器不同,權重也不同,輸出結果就會分歧,但是AI能依據統計機率預測結果,那AI算有意識嗎?他~猜到了!他雖然有人類獨特的虛構能力,不代表他覺得自己有感情。 來 笑一個 好的,我來給你一個笑話吧。這是我從網路上找到的一個冷笑話,希望你會喜歡。 問:什麼東西可以讓你在冬天暖和,在夏天涼爽? 答:空調。1 這個笑話是從Ariel Hsu的祕密花園網站上的【笑話大全集】哈哈大笑幽默冷笑話、超好笑笑話、捧腹大笑文章中選出的,你可以點擊這裡看更多的笑話。😄 來 哭一個 你想要哭一個嗎?那我就給你分享一些感人的小故事吧。這些故事都是我從網路上搜尋到的,你可以點擊連結看更多的細節。 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單身女子,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和兩個小孩子。有一天晚上,停電了,她點起了蠟燭。沒想到,小孩子敲了她的門,說他們媽媽說,有燈的地方就是有神的地方,讓他們來拜拜。女子被小孩子的純真感動,決定幫助他們改善生活。1 另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18歲的男孩,他在工地上受了重傷,腿也險些被砸斷。他的父親每天來醫院照顧他,給他喝骨頭湯補鈣。他卻不懂事,推開父親的手,說他都成這樣了,還有什麼用。父親卻笑著,不計較他的無禮。後來,父親生病住院,他才體會到父親的愛有多深。2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養女,她聽到父母談論公司繼承問題,說她只是養女,還是讓兒子從美國回來管理公司吧。她傷心地離開了家,去了女友家暫住。沒想到,女友的男友竟然是個綁匪,他利用她的身份,勒索她的父親。她的父親為了救她,不惜被車撞飛,還給她買了一盤干切牛肉,她才明白,父親的愛從未離開過。3 這些故事都很感人,讓人想到親情的珍貴和溫暖。你看完了有沒有哭呢?😢
@yuan.pingchen3056
@yuan.pingchen305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意識有兩種 負責說話與思考表層意識與負責處理記憶的潛意識 根據我長期觀察自己(以神之角度)以及我的家人得出來的結論(我全家都是神經病) 潛意識會不時地跑出來 導致擅長演戲的人無法掩飾 例如我哥說謊時嘴巴會尖尖的 我的神經病老媽時不時會做出憤怒表情雙眉高聳 我是潛意識探頭時會搖搖頭 我姊則是嘴賤說出"你真的很像你爸" 就算智商再怎麼高的人也拿自己的潛意識沒辦法 所以神經病是很難治癒的
@user-jb4xu6oj8o
@user-jb4xu6oj8o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真的有興趣去看真的書吧
@user-ts2zw1wl7k
@user-ts2zw1wl7k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很像 裡面的精神科醫師 他常說 我們都有病 不希望生小孩 因為不希望小孩在這樣的環境成長 把病正常化 差別是有沒有病識感 你把家人當研究對象太有趣
@yuan.pingchen3056
@yuan.pingchen305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user-ts2zw1wl7k 有神經病還挺好的 可以合理化不找對象結婚生小孩 美其名曰 不希望小孩跟我一樣有病 因為光是前者選項帶來的要不要吃醋 要吃到什麼程度 就煩死人 跟伴侶同床異夢觀念相左的情況也很可怕 生出來的小孩像姊姊或老媽也很恐怖 直接掐斷可能性後 後續的煩惱通通沒了 真爽
@user-ki2ln5pn6i
@user-ki2ln5pn6i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雖然有點虛無,但我是這麼認為的 希望我25年後會記得這部影片
@0xAlbert
@0xAlbert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合成獸太好笑了哈哈哈
@Sam_Wu
@Sam_W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希望25年後人類可以解讀意識的奧秘
@calligraphytw
@calligraphytw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罐子老師的書法教室 簽到 💛
@sofcfgb
@sofcfgb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C 3:23中的生物會說「大哥哥」,還會問說「一起玩」呢。(離題)
@ohlarsh
@ohlarsh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腦血管氧氣供應效率、腦神經元突觸傳遞效率、腦工作區域分佈、配對出適合的人類實驗體,同意配合人類實驗的實驗體,篩選出成功的案例,機率之低…可能非合法與道德單位所能觸及與想像。故困難在此不存在,故困難存在不存解決方案,故困難已有明確解方,但有守門員阻止人們深究,皆是立場與該單位份際所規範。 我能說的是比如拓印隨著次數增加而邊際越顯明確。這是我的提示…調控神經活性也是如此。 已觀測的樣本是名為[惡意]的既存意識體。 真要問起源就需解釋,某X嘗試「吞噬」所接觸到的任何物質。
@wang6314
@wang631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意識是腦能量持續運作,意識的起源是資訊在腦能量的積累,十識嬰兒身體各部位成熟開始接受資訊。
@user-jx5wo8hn9z
@user-jx5wo8hn9z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從低等生物開始,意識由低至高進化。意識也有高低之分。悟性高者,意識層次較高,能想常人所不能想,能做常人所不能做。一樣是狗,智力有高下之分。同樣是人,悟性有深淺之別。
@comyenting
@comyenting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D, 意識是不存在的,會有另一方向另一名詞取代意識
@xyxxyz2008
@xyxxyz2008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意識的定義可以有許多呢,,,,在人類能夠清晰靈魂層面的事情前將會繼續有新發現吧, 同樣有眼耳口鼻的皮囊,而你卻不能知道其內裡住的是甚麼
@naitetoris8375
@naitetoris8375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也許自由意識決策是量子疊加態坍縮可被宏觀觀測的一種極其苛求的例外。
@djason1916
@djason191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以為留言區會歪到每個人都在大哥哥😂
@Stella-se1lg
@Stella-se1lg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耶😊
@gptty
@gptty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意思! (意識)
@ccc73123
@ccc7312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每個人感覺到的顏色的確是不同的 因為每個人眼睛裡的視錐細胞數量並不相同
@user-kb4fs7wr1u
@user-kb4fs7wr1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意識!與記憶提取系統、激素反應系統、神經民主式回路模租---綜合資訊整合有關係。 所以「全局」+「整合」兩個理論都是對了一半。 大腦的自動運作,在前額葉感知到200毫秒前,已經匯整了「一筆」意識資料夾,投射到前額葉的工作記憶統,又跟基底節的篩選器(上、下腦競合)之後的結論感覺+感知。
@user-kb4fs7wr1u
@user-kb4fs7wr1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告別失智---作者。
@user-lg3hq3eo7f
@user-lg3hq3eo7f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已经很努力了 还要自己花钱买gaba提高工作效率吗
@user-ss5vd7jf8y
@user-ss5vd7jf8y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措不及防的大哥哥
@christmastreecat
@christmastreecat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B,我想未來會出現更多種學派和可能性,科學只會是歷史較為攸久的一門專業,世上很多事情也並非都要靠科學驗證才有人信(但我說的不是宗教這種匯集有各種原因的人們的集體信仰),期待25年後世界會是什麼模樣
@user-ok3dy5su8s
@user-ok3dy5su8s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推,意識的起源應該是目前神經科學共同的目標
@PanScitw
@PanScitw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你!
@aegis43210
@aegis4321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希望是A呀,這樣人類才有可能做出有意識的AI
@048296609
@04829660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5年後大概也是跟現在類似吧,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也出現更多疑問 要說能在這段時間內徹底理解大概不太可能,但也不至於完全不能用科學解釋,只是要走的路不少 就像原子原本以為就是世界上最基礎最小的存在,結果卻又有中子質子夸克被發現
@hhorace_hsu
@hhorace_hs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忘記在哪裡看到的 但我記得有一派的觀點是「意識是錯覺」 因為實驗發現「動作」的神經訊號比「意識」的神經訊號還早 例如 我的右手移動的訊號先從送出了 我才產生「我想移動右手」的想法 意識是生理反應、神經訊號的副產物 有點像人類是一個完全自主、自動的機器人 只是我們誤會、以為是我們(aka意識)在操控這個身體 合理化身體自己發出的各種生理訊號
@gptty
@gptty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最簡單的理論最有可能是真的
@user-vi9pt2ib3r
@user-vi9pt2ib3r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也許是潛意識讓我們這麼去做的,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所以才稱為潛意識~
Далее
在量子物理學家眼中,生命的本質是什麽
23:36
XIAOMI для настоящих МУЖИКОВ!
0:34
Просмотров 292 тыс.
Main filter..
0:15
Просмотров 12 млн
Урна с айфонами!
0:30
Просмотров 7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