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窺視佛法奧妙,揭秘佛教教義……看完這支影片,你將到達另一個境界! 

XiaoMingTalk
Подписаться 121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53 тыс.
50% 1

#小鳴說 #小鳴說社科 #XiaoMingTalk
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其教義非常簡單,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印度教最核心的哲學思想,就是“梵我一如”。 任何宗教誕生後都會不斷地發展和變化,有時候還會因為教義的分歧,產生出新的派別乃至新的宗教來。到了西元前六世紀至西元前五世紀,隨著印度社會生產力上升,一些知識份子就開始反思了。而隨著這些知識份子對印度教教義的反思,一些新的宗教派別就誕生了。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位,就是喬達摩·悉達多和他所創立的佛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印度教和佛教之間的區別,一起看一看,佛教信的到底是什麼。
00:00 導入
01:02 梵我一如
06:28 四大皆空
影片背景音乐:
Adding the Sun, by Kevin MacLeod
The Britons, by Kevin MacLeod
Energizing, by Kevin MacLeod
The Crown and The Empire, by Alexander Nakarada @ SerpentSound Studios
參考資料:
《修行:生命的怔悟》[印]泰戈爾
《佛教常識問答》趙朴初
維琪百科:佛教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8 июл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279   
@xiaomingtalk
@xiaomingtalk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祝大家新年快乐!2024身体健康,财源滚滚!🎉🎉 欢迎关注我的推特:@ starlightcaesar
@kaseding
@kaseding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願2024這個頻道能成長為讓小鳴徹底躺平的搖錢樹吧🤣
@AMTF18
@AMTF1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念地藏經迴向,改變命運」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 誠心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 願此功德 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迴向冤親債主 迴向歷代祖先 迴向法界眾生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普皆迴向♾️️🌸💰🙏
@user-du4gd9yt4h
@user-du4gd9yt4h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恭喜!马上到8⃣️万订阅了!❤
@user-dk7fo3hu6v
@user-dk7fo3hu6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的说法我更认同,内心的宁静
@lucien04100
@lucien04100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概況來說 就是我也不懂” 講得真好
@0912Anubis
@0912Anubis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集有講到精華 佛本來就不是任何偶像 最重點是 「我不懂💩」 不可說 不可說 佛曰:不可說 感謝小鳴,你總是能為我們帶來「精神震撼教育」
@user-hb3pb1vn9t
@user-hb3pb1vn9t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法没有奥密 平常心 就是了 只是這平常心不平常 愛大家❤
@hochikwan401
@hochikwan40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多謝小鳴,祝大家都能成佛!🫡
@user-fe7hb3hi5b
@user-fe7hb3hi5b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作为佛教徒,我自己有一些浅薄的理解,其实佛教讲的是大自在大解脱,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他更像是一种大彻大悟的状态,更是一种哲学,不像是神的感觉。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是非常不佛教的理解。觉林菩萨偈其中一段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佛教并不特别突出内心的平静,恰恰相反,佛教追求的是从心洞见真相。只是现在商业化的佛教没办法搞太多深入的修行,只能搞点静心活动满足文艺青年的遐想。
@mingkongmun6841
@mingkongmun684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esujin8390 阿含經以後的經典只能參考不能盡信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mingkongmun6841是的。大乘佛教的疑伪经非常多。这个必须进行交叉比对,还要跳出佛教和其他修行法门比对才能看出门道。
@user-fe7hb3hi5b
@user-fe7hb3hi5b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esujin8390 其实我自己不否认佛教对于从心动见真相的看法,只是我觉得探寻真相不妨碍内心的平静和强大,他们并不矛盾。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嗯,的确不矛盾。平安是真相的先决条件,当内心完全平安时,真相必然向你开启。但是要想平安,先要追求真相,否则会被各种幻象欺骗。@@user-fe7hb3hi5b
@Universal_Holy_Consciousness
@Universal_Holy_Consciousness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教並不是因果在輪迴,是業,因果是業之輪迴的動因/規律。而涅槃則是業的寂靜,佛教修行的本質在於熄滅業,萬物生滅都由業願所致,所以業滅了,也就不生不滅,是為真如,但是涅槃不可說,若從大乘菩薩道角度來說,也即成為業的觀察者,而非親歷者/受害者。
@ee3ee2ee
@ee3ee2e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因果是熵,能量是業,熱寂是涅槃
@xiaolinxu6749
@xiaolinxu6749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今天才发现原来订的两个频道都是一个人做的😂 每天吸一吸小鸣,精神一百倍🎉
@space6002
@space6002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是觉悟者 ,「教」是法, 是佛陀所说的教法。 佛法可以说是最难理解的,同时也是最容易理解的。 佛教不是宗教,但在我的国家,出生证明表上,必须写上我们的宗教信仰。所以我们填写是佛教( 道教、孔子教我们也写成是佛教)。 我父亲生前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 , 有一天他连续读了佛经书大约3小时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 。我就好奇心想 "他明白吗" ? 继续 3天后,我问" 爸爸 这本书好不好 "?他只是点了点头,然后继续看书。 那天他去世的时候,他并不害怕,走得很安乐 ( 听佛声中去世的 )。 2 年后,我有缘份读到一本经书 " 宣化上人 -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 佛法真的是很奇妙 , 佛度有缘人。
@iest831
@iest831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user-pn5mg3un2m
@user-pn5mg3un2m 9 дней назад
最后解释得很牵强, 佛修得是在世达到涅槃的状态, 免于痛苦达到极乐, 基础条件是需要达到无我, 明白你的人身也只是相而已. 没有直接说灵魂,但是是有类似的东西(识)在轮回,修成可以摆脱轮回. 像前世记忆什么的, 按佛教说法就是识附体在新肉身上的结果,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灵魂
@AMTF18
@AMTF1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誠心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 願此功德 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迴向冤親債主 迴向歷代祖先 迴向法界眾生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普皆迴向♾️️🙏🌸💰🌷⭕️
@shixingnian
@shixingnian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外道思想叫做「梵我一如」而真正佛教的思想是這個「本體本來就是清淨毫無暇疵」正是因為你顛倒妄想無明一直阻擋你本來的清淨🤚🤚🤚南無阿彌陀佛
@naomisimson1491
@naomisimson149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很棒的分享,确实没有灵魂一说❤ 诸行无常,名色是苦,诸法无我, Sadhu Sadhu Sadhu🙏🙏🙏
@Fizzing-Amperage
@Fizzing-Amperage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谢谢安姐就此话题制作一期视频。对某个话题的任何讨论都会促进人们对话题所指的理解 感谢安姐也创造了这个机会
@user-luanquandasilaoshifu
@user-luanquandasilaoshif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以我跟着龙树林的禅师的修行的浅薄经验来理解,以打坐观呼吸的方法举例,在进入禅定的时候会形成初步的禅相,这个时候心里已经非常平静了而且伴随着无比的喜悦和恍悟感,但其实还有很多“波澜”依然存在,(比如寻司喜乐和一境性,其实不用管这些专业名词,只是说明一下这种喜悦和恍悟其实也都是依然存在的杂念)随着这些心绪和它们生长的环境被逐一关闭,禅定的等级也会随之提升,等到提升到四禅境界(已经获得阿罗汉国位)就已经是涅槃(也有叫小涅盘过有漏涅槃)的状态了,一是这样的涅槃不完美,如果不继续修行可能还会退转会原来的状态(凡夫)所以才要继续精进修行,发宏达的愿经历无量世的修行最终成佛。说远了,我认为涅槃的状态和进入禅定的状态应该很像,那种平静似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不过境界不高的话很难控制稳定在那个状态里,境界越低越容易被烦心事干扰(很多做过的错事会在这个时候想起来,我由此隐约知道那些戒律的意思了)。所以涅槃并不神秘,也并不是死了才能进去的“地方”,在我看来涅槃就是一种没有任何连贯心绪的超宁静状态。普通人需要良师指导很费力打坐才能体验一下,阿罗汉尊者们可以一直稳定在这个状态里,其实已经没有生老病死的烦恼了,但是由于还不够稳定,他们仍然不能抛弃对涅槃这个概念的认知,所以有可能再次不受控制的进入六道,所以才不完美,佛达到无漏究竟的状态,稳定在那个状态里永远不会因为任何事再引起波澜,也不需要所谓“涅槃”“佛法”等等的概念,就更别提生老病死这种肉体上的初级体验了,但我更倾向于这是一种体现在肉体上的状态,也就是外表看是个普通人,也许他的心境就是佛。也正是因为这是种心理体验,途径因人而异,而且学到深层跑偏的风险越大,所以释迦佛祖才主张“无法可说”“所谓佛法即是非法”以提示后人,在这条路上一定要聪明慎重敢于质疑和思辨。 不敢自称佛弟子的爱好者的浅见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涅槃和禅定没有关系。涅槃并不是心的任何一种状态,而是心放弃了一切状态之后剩下的那个东西。入四禅和涅槃并不相同,可以说差距非常大。而且阿罗汉的心也并不是一直处在禅定状态里面,进入色界禅定的心无法对外界进行反应,但是阿罗汉却可以和平常人一样料理生活。不建议根据帕奥的系统进行训练,里面的错误知见太多了。 现在我回帖的时候正好是隆波帕默尊者直播的时候,最近他的讲法刚讲到一个例子,是个能入四禅的老婆婆问他怎么修毗婆舍那,隆波观察她的心发现她的心已经非常习惯于禅定,一旦入定什么都没办法观。但是也不能让她的心不修定,因为不修定随眠烦恼会大爆发,把她的心拖入动荡。这就说明了禅定和涅槃根本就是两码事。甚至如果不能自在掌握止禅和观禅的切换,一味修习禅定会严重地妨碍涅槃。佛陀的两位老师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至今依然在无色界的禅定之中,没办法听法,也没办法修习观禅证入涅槃。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www.youtube.com/@ShiNeLing 这里是隆波帕默尊者的youtube频道。是法工维系的。每周末两次直播,有中文同声传译。强烈建议跟随上座部森林系传统,而不是帕奥传统。
@user-luanquandasilaoshifu
@user-luanquandasilaoshif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esujin8390 真深奥,不过就你说涅槃不是这样,应该是什么个东西,我就不认可了,已经违背了释迦佛祖关于佛法的定义,“实无有法名为涅槃”。在我看来他应该是一种非实非虚的心理状态,而已。说实话我觉得在这种东西上轻易说“对错”,并不是一种成熟的行为,我们还是管好自己吧,把自己收拾明白就不容易了,谢你的好意,大师🙏🙏🙏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user-luanquandasilaoshifu 我并没有说涅槃是一个实体,在回帖中用了口语东西导致了误解不好意思。涅槃不是实体,也不是心理状态。这点可以去看马哈希禅师的解释。里面还采访了一些高僧的禅修体验。
@user-luanquandasilaoshifu
@user-luanquandasilaoshif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esujin8390 谢谢
@Jesu0040
@Jesu0040 28 дней назад
說的不錯,尤其是那句“我也不懂”,但很多說法還是有點與佛陀說法不一致,不過沒關係,要懂佛法本來就是先懂量子力學,也非常難理解,受限於年齡與智慧,這樣也已經很不錯了。 佛法就是佛陀所說之法,而整個佛法精神就在於四個字“諸法皆空”,所謂成佛就是成證悟到諸法皆空地步的生命體,自此完成所有生命旅程,不再輪迴受苦。 至於輪迴的主體還是阿特曼,只不過阿特曼在佛陀的認知就是一種累世執著的意識和合體,稱為第七識末那識,有點像今天所說的DNA ,自我滅了這個阿特曼,那就算大功告成了 而印度教則是主張人的阿特曼應該衣附在一個最高級的清淨大我阿特曼,梵。相較於佛教主張的自我消滅阿特曼,毫無疑問的,印度教顯然較具功利性的吸引力,佛教的自我消融,則令人恐懼而卻步。印度教在整個理論架構上與基督教相當,只是在方法上與基督教不同而已,基督教那種嚴格遵守教誨、當個時時刻刻的謹慎僕人,容易被有心人驅使,反成了宗教戰爭的根源,回教也是差不多的。
@sSs-js2tx
@sSs-js2tx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第一次来到这个频道,这声音感觉好像很久没更新的K姐,这边的解说更加 ”解放,大胆” 很好,喜欢这类的真实报导,不像那个LG说的很含蓄还不敢碰触一些敏感的话题.
@rabwong8910
@rabwong891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Bravo! 我是佛教徒。學習佛學至少 20 年。 我從來沒有見識過,有人像你 (三言兩語,便)解釋那麼好。
@noname-oo1il
@noname-oo1il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学的有的慢 (20年)😊
@TheDidi7589
@TheDidi7589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noname-oo1il 這就要看慧根了,每個人慧根不同
@xuehaizhi
@xuehaizhi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说的很准确,真少见❤❤❤ 关注了你的俩个频道。
@libetsy2729
@libetsy2729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每一期做的都好
@user-00-p9y
@user-00-p9y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节目很好的。佛的状态是人不再受大脑的束缚,认识到记忆和心理自我就像电视节目,不是人生的实相,从而不悲不喜,大彻大悟,活在当下。三岁前的小孩,老年痴呆的人,大脑失去功能也有这个状态,这居然不能称为佛……
@globuseric8998
@globuseric899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通透,佩服啊!之前看了南傳上座部相關之後感覺很多矛盾都迎刃而解了。
@Ikhan_fish
@Ikhan_fish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个佛教里的譬喻很适合解释,如同瀑布看似相续,实则由大量的水滴所组成。在轮回中看似同一个“你”在轮回,但实则上是一连串的业果(因果)在运作。
@Branch977
@Branch97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逻辑上有问题,这个解释中需要有一个第三方观察者才能判断是否“一个人看似”轮回,难道什么是“自我”(第三方观察者眼中的“一个人”)也需要他者界定吗?这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josachu2764
@josachu2764 15 дней назад
講得好!
@qianzhou6316
@qianzhou6316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建設一個互助互惠的社會群體比解脫更實際些我想這是釋迦摩尼離開苦行林接受牧羊女的食物,建立僧團的根本意義,就算是一本正經修行出家證悟了,除了自己感覺上的歡快,蒲團還是那個蒲團社會上的困難依然沒有消失,那修行有什麽意義
@user-eo8nv2bg6t
@user-eo8nv2bg6t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謝分享。最好進屋裡來、在外面站的時間長了、最後只能感覺到涼意。時間並不多的、知識都是暫時的。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是的。这东西,最后还是要落在超越文字的直观体验。
@NamoAmitabhaRay
@NamoAmitabhaRay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Namo Amitabha🌅🙏🌈
@InvestWithPrudence
@InvestWithPrudenc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最后把我看笑了,小鸣也太幽默啦~
@Masonic013
@Masonic013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根据世界佛教僧伽会的1967年会议,发表了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当中提及到“我们都认同人生的目标是:对所有众生培育无差别的慈悲,为众生的利益、快乐与和平而努力,并培育能导向究竟真理的智慧” 在生命的意义上,佛陀提及我们的人身犹如一只盲龟在茫茫大海中,穿入浮木的洞孔中一样难得。然而,人生却是苦的,佛教开宗明义说明四圣谛。但是,不代表人生就是毫无希望,而是要学着“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只有断掉所谓的“苦”,才能解除烦恼,自证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解脱生死流转,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user-kj3si7xe5l
@user-kj3si7xe5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安小鳴 我懂涅槃 漏盡通 . 其實 心經內容就是在描述 證悟空性涅槃 之心理狀態 . 達成心經這種境界 就會了脫生命問題 .不再有生死輪迴
@williamleung4313
@williamleung4313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1:35 说得好,要达到无我,嗯,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看来圣上已经超脱了,岂是尔等凡人可以比的。
@76097
@76097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谢谢
@wallenchiu528
@wallenchiu52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也不懂~好棒的詮釋與解說, 金剛經「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user-si2lz2vx8f
@user-si2lz2vx8f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E=mc^2 代表能量和質量可以互相轉換
@rickdzh
@rickdzh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涅槃并不需要死后才能经历,活着的时候就可以。身和心都是无常快速生灭的,修行的目的就是能在自己身心范围内如实的观察到无常的生灭,从而体证四圣谛,最后达到涅槃。从涅槃的境界回来,就成就了果证,第四次证果就是阿罗汉,与佛一样完全解脱了。
@Mario-wz4el
@Mario-wz4el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位应该是上座部的朋友了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只是其中一条道路,是上座部走的道路。真正的关键是让心松开执取,最后要松开自己。上座部走的是观察到身心的刹那生灭。其他各种派别(不限于大乘和密宗)有别的办法松开心。根本还是要松开心。
@rickdzh
@rickdzh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esujin8390 走什么道路,与前世的因缘有关,不过适合自己的道路就好。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rickdzh是的。和前世的波罗蜜有极大关系,甚至是决定性的关系。
@zilla4933322000
@zilla493332200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esujin8390 不是說沒靈魂...那為什麼還有前世呢
@kingsircheng4540
@kingsircheng454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douglaskan
@douglaskan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講得絕對正確,佛教其實是無神論的,但我真的不明白點解啲人要對住個佛像係咁喺度拜,佢哋其實應該係要理解佛教的經文裏面的意義,而唔係個心裏面想要什麼就向個佛像拜的
@scottwang817
@scottwang817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首先佛法並非認為神不存在,只是神也有自己的煩惱,緣生緣滅時候到了照樣輪迴,解決不了你真正的問題。佛法在世間延續也不得不符合人的習性而宗教化,便有儀式與敬拜。明白佛法也包容傳承的宗教性以便世世代代更多眾生有機會接觸佛教…。
@hsw1976
@hsw197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教並非無神論
@tkhsam
@tkhsam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hsw1976是的, 神被佛教認為是一些擁有神通的天人
@dankevan5675
@dankevan567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上座部不會拜,因為漢傳佛教,普通人拜佛當拜神,唔明白佛其實是自己 我更加唔明既係菩薩,原始佛教只有佛,辟支佛,阿羅漢入涅槃 菩薩的理念是放不下眾生,已經和佛背道而馳,看不穿迷惑,放不下
@user-zq8gk5py1g
@user-zq8gk5py1g Месяц назад
佛教其實是一個宇宙觀,大家都誤認為是迷信,佛說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
@hsw1976
@hsw197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教,佛者,覺悟、覺醒也;教者,教育也;佛教者,覺悟覺醒之教育也。
@user-pw4zb5wt7d
@user-pw4zb5wt7d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印順法師認為大乘真常為心系的如來藏思想與婆羅門的梵我合一有強烈的同質性
@user-ox5pz7eq3e
@user-ox5pz7eq3e 28 дней назад
依據淨空法師解釋 涅槃是印度話音譯 意思是滅,功能圓滿、清淨寂滅,又稱圓寂 滅執著(見惑、思惑),成阿羅漢 滅分別(塵沙惑),成菩薩 滅妄想(無明煩惱),成佛 只要成阿羅漢,就已擺脫六道輪迴 但要修很久時間 而且可能會退轉 有可能因一念嗔心,從非想非非想處天直接墮入地獄 可以持念彌陀聖號 於今生就往生西方淨樂世界 直接擺脫六道輪迴 詳見淨土五經一論,詳如下 無量壽經 觀無量籌佛經 阿彌陀經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往生論
@ericng706
@ericng70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陀所有的說法都紀錄在阿含經里, 其它经典都是後人追加的
@SilaS-we8lb
@SilaS-we8lb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對大乘佛法了解多少? 如你所說那台灣與中國的佛教豈不都成了笑話? 你得要有把握再說,學佛的人最重視因果不是嗎?
@icheichigo
@icheichig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SilaS-we8lb 聽過大乘非佛說嗎?
@lansetiankong
@lansetianko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短暂开过悟,就像是一觉睡醒,脑海里面没有那么多杂念自我时候,看那花时候就是花,看树时候就是树,没有那么多定义概念判断,安定平和,你能感受到你平时感觉不到的东西,平时感觉看东西就是雾里看花,悟的时候就是像把布满雾水的镜子擦干,看的清澈透亮
@ciao3026
@ciao302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印度教感覺很有趣。
@eeio1k994
@eeio1k99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教 主要是用來 自心自修 ... 和 電影愛拍的 怪力亂神 不一樣.. 降魔 降也是自己的心魔 (胡思亂想, 自己嚇自己, 想太多煩惱自己, 慾求不得的苦感 之類), 不是指 外在有什麼 妖魔鬼怪 .... 往內求, 不是往外求... 往內的內, 是指自己的內心.. 只有向內求到真正的答案,才是自己的智慧,才會越來越開悟.. 淨空法帥: 提升境界就是四個字, "看破, 放下"..
@listie7t3
@listie7t3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談的不同觀念需要的心境門檻不同,許多心境,觀念要求心境受損,混濁程度要極低,才能體驗境而不只是知, 坊間諸多的療法,商品,淨土宗唸佛號的方法就是協助大家淨化身,心,腦淤積的低頻,層層混濁,障礙,雜質,消除痛苦壓力,提升體驗層次,
@user-be4zh9sx4l
@user-be4zh9sx4l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天才!開導眾生!
@DaBusUncle
@DaBusUncle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非人格化 形相上存在 但能量仍是存在的 正如佛陀不講神通 不講超自然一樣 並不代表不存在 而是了解這一切 跟達到彼岸 實相 並無關係
@DaBusUncle
@DaBusUncle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給你一個比喻 佛陀所說的法 就像是書本 文字 印度教/ 有神教 說的是動畫 如兩者都能築起你的幻想的話 你的境界就是門外漢
@raysullivan584
@raysullivan58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譬喻沙磧之中有大樹王, 若根得水枝葉花果悉皆繁茂,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 若以大悲水饒益眾生, 則能成就諸菩薩智慧花果…是故菩提屬眾生…。四無量心, 捨是佛弟子的難行!未有一微塵如芥子非菩薩捨生命處!空談佛學。
@kentleekentoli
@kentleekentoli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个人认为佛法,可以让我们学习以佛的概念和法则(一切有为法)(佛法)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生态和心态与观念一切由学习佛法变成习惯悟道修心用于生活自度生涯中。
@PinkyKiller19
@PinkyKiller19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前排~
@danielshi2723
@danielshi2723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自我意識消融的狀態即是成佛.
@user-xh6vk7uz8q
@user-xh6vk7uz8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雖然人人可成佛,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不想做,我家附近的佛寺裡有一段文殊菩薩降魔杵偈,裡頭說:人人有個真如性,生死誰能肯煉磨。
@user-vj7bv1fl2m
@user-vj7bv1fl2m 15 дней назад
在佛教形成的时候,对应的是婆罗门教,而非印度教,印度教是婆罗门教的updated version,
@user-rl8ln5vc9r
@user-rl8ln5vc9r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觉得我不需要解脱,现在的生活挺好的,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
@user-mr1fb2ih8w
@user-mr1fb2ih8w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xiangzhou2757
@xiangzhou2757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後半段佛法的介紹,應該用"相續"來說明輪廻"者",只是相續,但本質上沒有實質。因果是輪廻的法則,但不是輪廻"者"(注意這裡的"者"不是實質的,但有現象存在)。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多种解释。相续(补特加罗)是俱舍论的理解,但是唯识更究竟。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感知显现,缘起就是心产生显现的剧本。
@raysullivan584
@raysullivan58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迷茫有虛空, 虛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衆生。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土, 皆依空所立……。知在無知之後。明上加明 無明本。不實無常=圓融湛寂。無我無人不可說不可說。
@user-ev9pz3hi2q
@user-ev9pz3hi2q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信仰就是不管真相是什么
@user-qt2uc5cx4m
@user-qt2uc5cx4m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妳對佛法的描述非常準確👍
@satyendra_shah
@satyendra_shah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小鸣新年快乐啊! 关于印度教和吠陀的关系,印度教徒们,出于一个咱们也懂的原因,会认为他们的教义自古以来就没变过,吠陀里记载的就是他们现在的信仰。但是吠陀的内容,起码最早的《梨俱吠陀》,和印度教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随便说几点区别:在《梨俱吠陀》里,最重要的神是帝释天因陀罗Índra和火神阿耆尼Agní,还有《美丽新世界》里大家“药兮炮兮”的致幻药的神格化苏摩Sóma。湿婆还是祂的前身风暴之神Rudrá楼陀罗,而且楼陀罗还有复数形式……辩才天Sárasvatī是一位河神,还不是梵天的妻子,吉祥天Lakṣmī́在四大吠陀里最晚的阿闼婆吠陀里也是名词“迹象”的意思,也不是毗湿奴的妻子。四个种姓的创造也是在《梨俱吠陀》最晚的第十书第九十首里才出现的,而且是从原人Púruṣa中出来的。所以印度教和“吠陀教”有承袭关系,但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xiaomingtalk
@xiaomingtalk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谢补充!新年快乐呀!
@leohuang3769
@leohuang3769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能把印度教和佛教说清楚已经很厉害了!
@user-pw3lr5ov3i
@user-pw3lr5ov3i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斷除妄想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 涅槃生死等空華。
@xx4511xx
@xx4511xx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梵我一如應該是北印度的思想,南印度的印度教會不太一樣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印度教目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梵我一如了。尤其是虔敬瑜伽兴起之后,各种神我一如都有。
@bowenfu3853
@bowenfu3853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博主解说的真赞。这个佛教相比其他教走到了道的最前端,可惜的是仍然不能回答我们作为人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摆脱轮回后去了哪里,佛说不生不灭,那到底是什么呢,反过来我们作为人、鬼、畜生、神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ngg303
@ngg303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如果我們是某種高等存在的造物,你的問題很合理, 但是,既然輪迴是無始的,那存在又有何意義可言? 或曰:法爾如是。
@bowenfu3853
@bowenfu3853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ngg303 法尔如是听起来更像是在说追究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没意义,因为不会有答案,一切就是这样,不可知不可说
@ngg303
@ngg303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bowenfu3853 我的理解跟您類似,一個本來就存在的現象,去追究其本源是什麼並沒有意義,就好像問兔子角賣多少錢一樣。
@kevinlite-
@kevinlit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宇宙法則就是道,道就是大子宮,孕育出小子宮,再孕育出了你,你以為你出生了, 離開了子宮,離開了母親,但你從未離開過,一直都在子宮裡,一直都在家。
@sun5376
@sun5376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身圓滿無背相 十方來人皆面對 真身絕表象雲霞畫出補陀山 實相非莊嚴金碧裝成安樂剎
@user-pz7pp4et1v
@user-pz7pp4et1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哈哈 涅槃有点像量子纠缠态。
@dsl105
@dsl10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那么请问,你有几个小伙伴已成佛了呢
@caohusanren
@caohusanre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小鸣做节目的同时,也需要打一打文学综合基础知识。毕竟做节目查资料只是其中一种学习方式。基础也很重要
@evolancer-qv6de
@evolancer-qv6de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鸣姐能讲一下法轮功吗?
@reocam8918
@reocam8918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JPLee-zs3wk
@JPLee-zs3wk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也,能證此境,即見如來。
@theravada.
@theravada.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傳上座部佛教有一系列完整的次第的修行方法可以証果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也得看是哪一派。并不是所有上座部都是正派。
@user-xn8oq9fx8t
@user-xn8oq9fx8t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法追求超然 道教才是無我 超然等於無我 兩者其實一樣
@jimmyhan8765
@jimmyhan876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知不觉已有5W订阅了
@user-yl9yj5lq1l
@user-yl9yj5lq1l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涅槃,不生不灭,又生又灭的状态” 这不是量子纠缠的状态吗 ? 死亡同时存在于生命之内,生死同存,一体两端;两端之间即是涅槃。
@thunderlee3048
@thunderlee304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小熊维尼:“我将无我”😂
@garyliu6589
@garyliu658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涅槃即熵之定理。佛法可以用现代物理解译的。也許佛講的是物理。谁入轮回的是第八识,和阿克曼类似,即元神或灵魂之类的。
@icheichigo
@icheichig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涅槃跟熵了無關係。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陀不會去否定梵吧,要斷的至少有二執,一個是我執,我看大部分頻道主頂多只講到無我、看破自我,不過這離斷我執似乎還有一段距離,因為一切修行都不是觀念理解,修行是理解觀念後要去做,所以明白要斷我執、要無我之後,就要去布施,財布施、法布施,能夠做到才是真正放下,斷去我執。但是還有法執,還要斷煩惱習氣,大部分頻道主卻都忽略。而這個因果,也不能講得好像是不關自己事情的自然現象吧,牽引自己不斷輪迴,主要是自身的因果和業力啊,涅槃也不是不關自己的事情一樣,或是跑到另一個地方去休息,佛法還是別亂說的好,狐狸因為一字之差就五百世當動物,不可不慎啊!
@raysullivan584
@raysullivan58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滅可修性, 此是道可証性。因緣 自然 非因緣自然。皈依佛覺而不迷 皈依法智而不痴 皈依僧淨而不染 三德祕藏, 汝皈依否?
@pittlu9199
@pittlu9199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小鸣是山东人吗?
@user-uy3rc7kg4f
@user-uy3rc7kg4f Месяц назад
佛是說-悟者就是完己經明白了要用身體才能修行的意思吧?不再受輪迴之苦其實都叫做善不去做惡我們都是帶業的人O
@globuseric8998
@globuseric899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也許拿著放大鏡看看低分辨率屏幕上放的電影會有幫助😏
@globuseric8998
@globuseric899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像素點密度要低
@keanureeves7969
@keanureeves7969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執著是輪迴的根本,無我就是放下執著,脫離輪迴。脫離輪迴,便可進入涅槃的狀態。佛法需要有次第的慢慢學起,並反覆思維,與純粹的信仰有很大的差異。
@mingwu5324
@mingwu532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人生到底是有多可恶才促使人类想出这么多宗教都是同一目的怎么才可以一了百了逃离人生!这么一想人生有何值得留恋有何价值?
@yukinochiya
@yukinochiya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是A I在唸稿嗎?
@yongyukang4382
@yongyukang4382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第一, 1分钟前
@hz71401
@hz71401 Месяц назад
印度教讲得清楚,如果讲得正确的话。佛教没有讲清楚,“我也不懂”让我笑了,好可爱的小明。似乎开头的领队对佛教解释得更到位、遗憾没有展开。
@w984w725
@w984w72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成佛的小伙伴很多啊?
@user-ko6me7vk4r
@user-ko6me7vk4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的靈魂 奧特曼
@gooptima
@gooptima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幹細胞 能成為各種細胞 要感知全息前 要先成為幹細胞
@CarmenChung-es3wm
@CarmenChung-es3wm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都係睇完呢集先知, 佛教係無所謂靈魂輪迴, 只不過係所有因果結合輪迴......
@user-fh6jc6sm5j
@user-fh6jc6sm5j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妳有思想,不錯,但對於佛法的了解,還要再加油…… 從中國談的身心靈談佛法的無我,凡夫常為身心所縛,困於此以身心為我為真,而遮蔽了本我(自性靈),身是四大假合,心是六塵緣影,是暫時性存在,如烏雲遮蔽太陽,故清除烏雲(身、心)的假象才能見自性佛。 所謂清除並不是完全除去不留痕跡,這是不可能的,清除意指不受這些假象的影響,不被假象控制之意 ~
@jd6363
@jd6363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乔达摩那会最高修成罗汉😂博主对佛学历史详情感觉不是很了解😂
@user-kt4kv2cx5j
@user-kt4kv2cx5j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这一点在大陆的以前影视剧就体现得明显
@noeyesee1
@noeyesee1 День назад
不生不死,即quantum state 印度教摆脱轮回,即为singularity.
@shrw8952
@shrw895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基督教,只要信上帝,罪恶就能被赦免,进入天堂
@hengzhao1669
@hengzhao1669 7 дней назад
赎罪券买了么
@user-mm6sf1zp5y
@user-mm6sf1zp5y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什么是 佛什么是众生 什么是菩萨罗汉 佛:完全证悟实相者。 菩萨罗汉:部分证悟实相者。 众生:完全不了知实相者。 2.什么事实相 没有能作与所作的分别,没有一多的分别,一切功德本自圆满具足,只是因为证悟与未证悟的差别而存在显现与不显现的差别。正如并非海水上有另外的浪花,因为浪花本身就是海水。这样的实相无法用语言直接描述,只能以否认它的相反面来描述,正如一个水果的味道不是橘子味也不是香蕉味,因为对没吃过这个水果的人,也只能这样描述它的味道。 3众生不知道不证悟这个实相的原因 众生由感官了解外界,而感官由过去造的业感果而成,而业的善与恶由造业者造业时的动机决定,这个业的过程结果与影响的对境会影响业的强弱程度,关键的是,动机是由认知决定的,并非由感知感受决定。也就是我们的每一个动机都是由认知做原动力,并非感知了什么直接由感知决定,感知会影响认知,但感知不决定认知。最关键的是,我们的认知是错误的,是与实相完全相反的。什么认知呢?我们认为对境的性质特征由对境本身而来。比如,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想要将其占为己有,因为我们本能的认为这个的东西的好就是由这个东西本身带来,只要得到这个东西就能得到其好处。也就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是事物以其自己的能力无依赖于他者而形成自己的性质特征。而这样的存在方式是与实际截然相反的。因为我们对于事物的存在方式的认知与实际相反,所以我们不能认知证悟实际上的实相,也就是世界的本来样子。 4为什么我们认为的存在方式是错误的 因为这样的存在方式本身存在逻辑矛盾,根本无法成立。 首先要明确的是,要否认的是错误的认知,而不是感知,如同不否认屏幕里能看到人的影像(感知),而否认认为屏幕里确实有人(认知)。 简单介绍一个推理证明 比如,眼睛能看见事物。再次强调,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感知,眼睛确实能看到事物,这一点从感知上不能否认,要否认的是,认为眼睛本身不依赖他者自己具有看见事物的能力。贪嗔等一切烦恼动机都依赖于这种认知才得以形成。 请问是睁眼看还是闭眼看? 闭眼看不合理,因为闭眼可以看就等于一切事物都具有看的能力,因为在看与未看这一点上,闭上的眼睛与一切非眼没有差别。 正眼看也不合理,因为睁眼本身就是在看,如果本身已经在看了还要在成立这个看的动作,那么这个看就成了没有意义的了。如果说睁眼本身的看与这个要成立的看是两个看,那么这个睁眼实际上相对于这个要成立的看其实是闭眼,因为其睁眼的名称是依赖于其他的看来成立的。 所以睁眼闭眼都不能看。这是从其存在方式上否定,并非否定我们的感受感知。 5真正的存在方式 任何事物的任何性质都是无数因素或者说一切相关的结果,没有丝毫是由其自身自力而来。什么是我?一切就是我,一切众生一切事物。如何对待众生就等于如何对待自己。 缘起(众多甚至无数的因素决定)性空(有自力形成自己性质这种自性是不能存在的)。缘起无自性。
@tanned06
@tanned0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看来你团队还未能才印度佛教的演变来给佛教和印度{婆罗门)教的角度探讨它们的差别,要知道原始佛教发展道五百年后部派佛教后期的大乘佛教已经吸取了很多婆罗门教祭事和梵我本体论的哲学。梵我一如乃是奥义书中后期发展出来的哲学,婆罗门鼎盛时期的韦陀不二论的上梵和后期佛教哲学尤其是佛性佛种真如法界和如来藏的思想已经是名相不同但思想相似的概念。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应该说梵我一如是印度教比较错误的一套理解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原人原质最终合二为一。这算是婆罗门教留下来的东西。而吠檀多则是更加准确和精到,专用于修行而不是宗教的印度教派别。而吠檀多和大乘佛教的见地其实是完全一样的。这并不是大乘佛教吸收了吠檀多的内容,而是实相本来就是这样。哪怕是不接受太多印度教理的禅宗,也靠着犀利的智慧证入了这一实相。应该讲真理是普世的,不分门派,更不会仅限于某种传承。
@xiaomingtalk
@xiaomingtalk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没有团队,不是AI,感谢补充💗
@tanned06
@tanned0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esujin8390 谢谢回复你的看法。我可不同意如此笼统的说法而忽视了历史上印度佛教哲学的演变。很多龙树中论和瑜伽师地及后期的唯识哲学伦师就对于兴起的奥义思想和形而上论说都有很针对性的批判。但是如果是从更早期的佛教和初期大乘般若为准的话,无为无我的涅槃界还是和和梵我一如无相第一因说的差别还是非常显然,而且韦陀梵我论不是以缘起无我性空为轴心思考和前提,这已是触动到本质的差异。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tanned06 没错啊。我说的就是吠陀梵我这套理论很落后。中观和唯识着重批判的是六师外道中的数论、胜论,也就是自生和他生,吠檀多的兴起已经是中观衰落的时候了,事实上吠檀多的很多辩论手段来自于中观,所以把佛教搞得非常头疼。无我缘起性空的这套理论,和吠檀多并不冲突,如果你去看华严经和不二论的瓦希斯塔瑜伽书,会发现惊人的一致。如果你再比较大圆满的心部密续和瓦希斯塔瑜伽书,就会发现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yuesujin8390
@yuesujin839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tanned06 如果你非要用初期般若的标准去评判,那就比较尴尬,南传不满足,汉传和藏传也不太满足。虽然藏传格鲁派讲观察人法二无我,但是这种观察是造作性质的,我很怀疑这样的造作禅修的实际效果如何。初期般若的缘起性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具体实践的时候落实的禅修者的主体性如何落实。只是空谈这个空那个空,只是名词上的造作,如何让主体去体证,就一定会涉及到唯识,一旦涉及到唯识,必然走到如来藏体系。至于以无著-陈那-护法一系的有为依唯识,也就是否定如来藏的那一套唯识,其实是一种经院哲学,具体能实践多少,一直是存疑的。反而是后期大乘经-世亲这一系的无为依唯识,即便是不学唯识的人,在禅修中也会自然而然理解。
@Melbourne_Taiwan
@Melbourne_Taiwan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也不懂
Далее
道德經  超實用的人生智慧 | 字幕版
2:06:36
Просмотров 1,1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