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詠春是這樣打的嗎? 

NTUMA台大武學
Подписаться 36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221 тыс.
50% 1

感謝您利用超級留言,或是加入我們的會員,給予支持!成為我們在思考探索武術世界的夥伴!
/ @ntuma
台大武學官網:
ntuma.tw/

Спорт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4 окт 2019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778   
@NTUMA
@NTUMA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各位的支持,如此正面而清爽的留言板在武術區塊相信是大家少見的,希望你與我們繼續維持下去。 討論,思考,實證,是將傳統延伸變化,存續壯大的唯一方式。影片中雖然嬉笑怒罵,但實則痛心疾首。這裡的內容當然是片面殘缺,不但無法代表詠春,也如開頭明言這不是詠春,只是看著影片腦補的內容,若不是心存偏見,便能理解這部影片不是強調自己的能力有多高,格鬥技術有多好,有心人自然不會誤會。只是希望利用反諷的方式,引起大家對真實的思考。 不論是綜合格鬥、傳統中國、東、西洋武術,我們希望每個看中文,說中文的人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認真習武,建立強健的思維與體魄,擁有獨立思考,不懼強權,無畏蠻橫的心靈。看看近代各國的維新與進步,我們可以看見唯有真實的武者,能夠帶領自己的國家與文化走向下一個時代。
@hhhvahsu518
@hhhvahsu518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觉您讲的很对! 连削带打 才是关键 也就是攻守一体。 感觉您对武术很有见地!
@hhhvahsu518
@hhhvahsu518 4 года назад
也可能就是为什么咏春快节奏如水灵动的招式 孕育出了截拳道
@miriboy89
@miriboy89 3 года назад
老师是否能在对手1拳过来时就挡手同时靠贴对手身体呢?
@stanlee0321
@stanlee0321 4 года назад
當年(20年前有吧)我練了2年柔道, 就參加大專盃,中正盃了,成績還算可以, 但我之後想說年紀大了,來練練國術, 練了楊氏太極老架, 有一天,同學聽說我以前是選手, 結果教練要求試一下招, 太極對柔道, 我60公斤,對方至少80公斤, 被我一招秒, 害我不好意思再去學太極。 太極拳跟柔道,光訓練強度就差很多, 非常非常多, 以前練柔道, 練到吐,練到走不了路,很正常, 太極拳的強度,真的很養生,搖頭。 後來我和以前的教練討論過, 教練本身是亞運的國手, 但他是鍊白鶴拳出身的, 他也認為其實國術廢的差不多了, 體保生,練個2-3年的拳擊,柔道..... 跟國術比比看, 幾乎都是一面倒, 唉,大家都是李小龍那年代過來的, 對國術都有一個夢, 但像我們真的學格鬥的, 夢醒的時候真的很難過。
@ianwang1792
@ianwang1792 4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前練過一年的詠春,後來又接觸空手拳擊泰拳八極這些武術。 有了拳館和人實際對打的經驗之後才感覺自己的詠春是有用的。 傳統武術的套路其實是用於鍛鍊肌肉記憶和基本力量,並傳承前人的動作,這習慣動作還會因為使用者的身體素質習慣不同而改變。 跟實戰完全無關,傳統武術在實戰對練這塊的缺失太大了。 我也是不斷找其他練拳擊的朋友連拳套都不戴直接對打,甚至真正跟人動手,打著打著才練起來的,當然因此受了不少傷。 這麼說或許有點離經叛道,但不論中外武術教練都會要求要有"武德"或體育精神,不要仗著功夫去跟人逞兇鬥狠。 但我當初練武就是為了打架,而事實證明,實戰才是最好的修鍊場。 這位教練是有功夫的,在網路上學武術或許聽起來很可笑。 但當你知道搏戰的本質並擁有相對的身體素質和經驗,這其實相當可行。
@andreamiow
@andreamiow 4 года назад
在一些友善交流經驗下 我知道自己的詠春訓練是有意義的 一起加油 有問題的是沒有學就出來騙錢的人 而不是任何一種武術本身
@cyclonejokermylove
@cyclonejokermylove 4 года назад
確實,太極也是同理,只是傳武的套路 必須思考,不像泰拳 拳擊這類的就是為了格鬥而出生,但實際還是必須以身體去實戰還有反應 雖然黏手跟太極的纏絲手 是最有技巧性,但實際搏鬥沒有人會跟你黏手,總結 傳武應用套路需要思考怎麼應用實戰 以及 反應速度
@ianwang1792
@ianwang1792 4 года назад
​@@cyclonejokermylove 比起思考,不如說動作細節和核心技巧更加繁雜。 永春、潭腿、形意、炮捶、八卦、長拳、劈掛和八極,這些都是具有技擊性質的武術。 如果練好發力和腳步位移並培養出對打經驗,對打時都只快速的出單招後收拳並護好要害持續進行攻防。 那傳統武術也可以打的跟現今近乎所有擂台上的武術一樣, 至少不是習練同樣武術的人是看不出這樣的武術和散打有什麼差別的, 因為這些技擊都是最基礎的力量、速度、體力和經驗的較量, 所以比賽也會有年輕選手靠著過人體能拚掉實力強悍的老將的情況出現。 用這樣來理解,那些假大師也可以說是力量、速度、體力、經驗全都遠不如人, 輸的不是他們用的武術,是他們自己,但失的卻是該武術的名聲。 「武術沒有高低,但人有強弱。」---李連杰於電影《霍元甲》 很好明白的道理,但那些為罵而罵的人都會選擇忽視。 其實太極沾手的聽勁技巧,在搏鬥時非常實用,在擂台上可以用於判斷對方的攻勢和作為防禦手段。 在沒限制箍頸(Clinch)技術的賽制中,太極聽勁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可以去找找孫洋的泰拳比賽,比賽中就在纏抱時展示了很精彩的聽勁推手技巧摔倒對手。(Sun Yang Muay-Thai fight) 街戰更不用說,除非實力懸殊,不然一定是打沒幾拳就纏在一起。 這種情況就是合氣道和太極這類武術發揮的時候了。 不是武術本質不同,本質都是發勁出手而已,是目的和進行的模式不同。
@Philip-dy3ww
@Philip-dy3ww 4 года назад
Ian Wang 朋友。那你覺得全接觸空手道除了給你對打練習外,抗打體能外,還有沒有其他?
@ianwang1792
@ianwang1792 4 года назад
@@Philip-dy3ww 是接觸了空手道,不是全接觸空手道,誤會誤會。
@Fly-dick-face
@Fly-dick-face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講的不錯 傳武中難得有講這麼實在的人~
@user-ns3gu1pw1o
@user-ns3gu1pw1o 4 года назад
丁師傅練的是內功 對手百年內必死
@user-ly7un3oo3n
@user-ly7un3oo3n 4 года назад
覺得丁先生很可悲,連腦震盪都不知道很危險,也許腦內出血變植物人,也不知道是被人打出來的。
@BJ-qo3tm
@BJ-qo3tm 4 года назад
估計是老死的內功
@martin102179
@martin102179 4 года назад
化功大法好
@danielhung6499
@danielhung6499 3 года назад
好可怕的殺人功夫....
@hclau218
@hclau218 3 года назад
你自己骗自己,就像那些 所谓的 "传人”
@CTCaptainTsubasa
@CTCaptainTsubasa 4 года назад
我以前大學也是去館子練國術,螳螂拳3年,中國摔跤2年,也去練過散打一個月。我當時是一直在尋找國術的定位,我到第五年大概就想出我心目中國術的雛型,後來也就沒怎麼練了。 我個人是認為現今很多爭論國術能不能打,其實都是用現代搏擊術的概念去爭論的,現代搏擊術是從競技運動發展出來的,而國術是古代的人基於古時候的文化發展出來,所以古時候的人在設計武術實用性時,不會去預知將來的武術型態,所以現今練國術的人也不用去強調練國術可以跟搏擊打,因為當初設計就不是拿來打擂台的。 國術的設計我果斷認為是基於軍事武藝的影響下發展的。因為古代的人是很實際的,練武的目的不外乎糊口飯吃或防身的,不管是哪個目的,所學的武術一定要實用。假想一下在古代什麼才是具有防身實用性的,難道單純是防止別人霸凌或別人徒手攻擊嗎?古代學武術其實是用來防止流寇.盜賊或遊牧民族的侵擾,或是防止商隊被盜賊搶奪財物,所以防範的標的應是武裝的群體,而非手無寸鐵的個人,這也是為何現今國術依然保有武術團練及十八般兵器的習練,故古時的教頭多半要教導兵器習練以外,對陣型的運用也會涉獵一二。 那為何現今國術仍然有徒手練習呢?這可能就要追述到滿人入主中原了!當時清初時期是禁止漢人平民持有兵器及練武的,所以當時的人只好偷偷的練,但沒有兵器就只好把兵器的運動軌跡設計在徒手上,並隨著門派的發展,這些徒手練兵器的運動軌跡也與一些摔跤抓把及擒拿結合在一起,一個招式既可以解釋成兵器運用,亦可以解釋成擒拿.短打或摔跤動作。 就例如形意拳的鑽拳劈拳崩拳,通背拳的三合炮,及螳螂拳的戳捶撲面掌掛手支捶,其實嚴格來說是古時候的戳槍.劈槍.紮槍,先以槍戳其喉嚨,若敵方上攔,我方變勢劈槍下砸,之後在回槍反紮其身。 但要是解釋成短打動作,形意拳的鑽拳(通背的引手)(螳螂的戳捶)可解釋成短打的上擊拳擊其下巴,別人重心不穩,一手回推時,我鑽拳變為劈拳(撲面掌),一手抓其手下按,另一手劈其面部使其身形後仰,其後仰時,我下按之手變為崩拳(通背中拳)(螳螂掛手支捶)擊其腹部,使其倒地,或是擊其面部使其後倒。 另外鑽拳劈拳崩拳也可與摔跤的撕崩捅結合,以抓把上手,在撕把過程中順勢變鑽劈崩打之。 再例如國術都有把手上架格擋的動作,很多人都解釋成是別人一拳打來,我方用手上架,若是如此,大家可以試試,我敢說一定會被打成豬頭,這上架的防禦手法,其實就是單刀的上架,防止別人的砍劈。 到了清中期後,雖然禁武的規定已經沒向清初嚴格,很多地方拿冷兵器練武,清官員已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當時火器的普及率也廣,在地方上的居民或盜匪都可以購入火器,這時兵器的訓練,實用性就降低了。很多門派就把過去的長槍單刀轉變為暗器,如峨嵋刺.鴛鴦鉞.通天掌(一根短鐵,首端可開鋒或磨頓,尾端銜接圓環可套在中指上),尋求近身刺殺,有些門派的徒手招式其實就是在練暗器,例如螳螂拳的吹燈捶.串嗓.戳捶.圈捶.劈砸.摔落這些拳招隨機組合在一起,就是通天掌的使用。 後來我用這個理論檢視一下國術的手法和招式,撇開兵器擒拿摔跤不談,就論打擊的招式好了,結果發現國術的拳打大部份是短打,長打也是有,但長打比例少於短打很多,而且長打的訓練大多只是定點空練,很少有互相對打上的練習,而國術對打的訓練,大部份是短打,是假設自己跟對方近距離上手時,或跟對方在推推拉拉的時後用的,或是在抓把反抓把的一系列攻防下使用的,並不是在現今搏擊下對打的方式用的,雖然在清初期的古拳譜中有找到長打入短打的討論,也就是長打(現今搏擊的距離)如何對打,並尋求近身作短打的概念,有討論到防頭法.進步法等,但現今的國術在對打的訓練,卻是假設一開始就是接觸的短打訓練居多。 我以前也時常問一些練國術的老師父,他們就有提到以前的師父多半不屑去打擂台,因為那是被認為練武不精才會去作江湖賣藝,而且以前的師父談論武藝,多半是討論兵器,而不是徒手對打,有一個老師父曾說,以前有一個師兄稱讚老師打拳打的好,結果老師傅反而生氣了,因為當時武術界稱讚某個武術家功夫好,多半是說兵器練的好,並給予大刀某某某或神槍某某某的稱號,練拳則是入門基礎而已,稱讚老師父打拳好,會被認為變相諷刺他不入流的意思。 所以國術的長打訓練不多,可能是以前的長兵器的觀念以及長期的武術文化所影響,很多國術長打多半連推帶打的原因,是因為那是在戳槍,槍很長,力量如果沒達槍尖是戳不傷人的,這也是國術為何發拳要架式低,站弓步發拳,力求通透。並且古時實戰遠距離用弓,長距離用槍,中距離用刀,只有冷兵器斷的時候才會用短打.擒拿與摔跤,故古代實戰實用性是弓>長槍>刀>摔跤擒拿短打,再加上清中期後冷兵器已多半被火器取代,門派重心從冷兵器轉向暗器,而暗器的使用距離除了投射的飛刀以外,多半是中短距離內使用的,這也是為何國術的拳腳功夫多半集中在短打摔跤擒拿,踢法多半是低踢或絆腿,因為那都是跟近距離搏鬥有關。 最後我想以古代的拳諺結尾,古人有云:亂拳打死老拳師。這句話我的理解並非是老拳師的學藝不精,而是學非所用,所練的武術型態不同而已,也就是說目標錯置,拿短打跟別人長打打,練冷兵器卻跑去跟人打拳,你們想想要是劍心放下刀去跟幕之內一步打,誰會贏呢? 要想發揚國術,那就必須先釐清所學門派,哪些動作是冷兵器的概念,哪些是擒拿短打摔跤,哪些是長打動作,釐清楚以後將其分門別類,而不是打套路。因為套路動作綜合了上述各種概念,甚至還有結合氣功.導引術的動作,也有的結合京劇亮掌的華而不實的動作,不釐清這些,習練者永遠不清楚自己是在練什麼,到最後練十年,被練搏擊一個月打倒,那也是正常,因為練搏擊動作概念清楚明確,國術則是各種東西綁在一起,不清不楚。概念釐清以後,才能發展定位,是要走文化傳承,還是定位為舞蹈運動,或是養生運動,還是格鬥教學,或是基礎防身,如果沒釐清楚,你練了一堆不是格鬥用的動作去打格鬥,那最後真的是亂拳打死老拳師了。
@albert7albert7
@albert7albert7 4 года назад
真的
@cattys4523
@cattys4523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分享經驗
@spikepang
@spikepang 4 года назад
但其實你說的中國武術的冷兵器,也沒有真正實踐的練習,那些對練也都是套路. 不論刀槍劍棍弓弩暗器,全都輸給日本歐洲.
@CTCaptainTsubasa
@CTCaptainTsubasa 4 года назад
@@spikepang 你言重了,國術有他落後現代競技的地方,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東西,而且如何比較兵器的部分通通輸歐美?
@spikepang
@spikepang 4 года назад
@@CTCaptainTsubasa 歐美日有實踐,中國舞術則無。別說你沒聽過西洋劍,軍刀,劍道,薙刀,居合這些主流冷兵器競技。
@cliffjenhao
@cliffjenhao 3 года назад
好棒的頻道!有思考的就是不一樣!衝著您的思考與講解,我訂閱了!
@millerchan2985
@millerchan2985 4 года назад
你有豐富的國術經驗才有對詠春有所了解,需有很多門派和不同之處,同時亦有很印證的地方,這是玩國術的朋友趣味之一。謝謝分享
@andreamiow
@andreamiow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謝教練謙虛了 一法通萬法通 謝教練所說「用常識想」 其實是很中肯的評論 我自己練詠春 我非常贊同謝教練所指出的 principles 這段影片所說的 不僅僅是給任何一個單一流派 而是所有有志於武術的人都應深思的
@sway71
@sway71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您! 最近我的國語越來越爛所以我不要寫太多。 太厲害了! 您5分鐘之內解釋了永春的五點不法,攻防的角度,等等。 請繼續拍這些分析無數的錄影!
@gg.6326
@gg.6326 4 года назад
这个师傅不错呀,能正面面对问题,拆解问题,这才是应该做的,不是洗脑和自大
@Vioko314
@Vioko314 4 года назад
科学拆解分析才能很清晰明了;但这样的思考能力是传武佬所缺乏的,尤其是大陆传武佬
@kaloklok7557
@kaloklok7557 3 года назад
如果說到講詠春拳最好的電影,一定不會是葉問系列 8-90年代有一套電影,叫「敗家仔」,由林正英、元彪、洪金寶等主演,其中很詳細的講述詠春拳的打法、訓練方法、如何實戰以及優缺點等等,可謂詠春拳的教學書,老師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ChineseWrestlingCeKungFu
@ChineseWrestlingCeKungFu 4 года назад
Great job!!!! Great channel!
@KingKing-bo5yf
@KingKing-bo5yf 3 года назад
你讲的很有见蒂。 我在新西兰,十年前跟一个白人(Tony Brook)学咏春全两年,我那个老师年轻时是看场子和高利贷要账的打手,后来去香港跟叶问两个儿子学的咏春。他就属于实战派,好多东西都改了。 这方面比较有借鉴的是法国德国那边的。比如九十年代那个叶敏波兹坦,就是瞬间冲上来压制对手的。讲手王黄师父生前有些教学还在RU-vid上可以找得到。
@user-sp5yt5up7i
@user-sp5yt5up7i 4 года назад
解釋的不錯欸!👍
@tomteatom17
@tomteatom17 4 года назад
很棒的影片,我雖然沒接觸過 我喜歡科學 很多說自己打詠春實戰影片都變成一般搏擊或是亂打,贏了就說自己詠春功夫,但是贏的方式都變成一般打架
@taigi2000
@taigi2000 4 года назад
很不錯的分享,謝謝
@billwang7486
@billwang7486 3 года назад
解说得很清楚,点赞!
@zhenhongzhi2147
@zhenhongzhi2147 2 года назад
谢谢,辛苦了。非常精彩
@ivanlo5315
@ivanlo5315 3 года назад
分析的很仔细...赞👍
@JT-qe5gi
@JT-qe5gi 4 года назад
说得有道理。支持!
@charliecheng84
@charliecheng84 4 года назад
可能旁觀者會看的比較清楚,正常來說對手不可能只出一二拳,就不動給你打,然而定位黐手變成常態,造成第一拳擋的到,實戰第二拳之後就防不住了,因此所謂的大師,上擂台才會打成這樣
@user-xy4wj8tc9l
@user-xy4wj8tc9l 4 года назад
請問有沒有你實戰的影片
@aaa-jg4je
@aaa-jg4je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謝教練,好久沒見您的頻道出來教學,猛然見到,很是驚喜。 之前台大的建弘不就是詠春社的嗎?不知何緣由,讓您談起詠春?~
@dtcepl
@dtcepl 4 года назад
所以传统及现代武术都必须随着对手而变化,吸取他人或他法的精华,任何的招式为根基,再随对手而改化来应变,变无形,无规律,这才是真武术!
@Maggie-re3cy
@Maggie-re3cy 3 года назад
不需要。。。。跆拳道和空手道最开始也全是套路,套上适合这个套路的规则和指定的攻击动作那就可以成为比赛,虽然跆拳道空手道根本打不过搏击泰拳,但是就是可以成为比赛,武术真打没有任何规章就是瞎几把打。
@AllgoonerLionCity
@AllgoonerLionCity 4 года назад
你好!感谢您中肯的意见,我也认为身形与拳脚合一确实很重要。但我想分享一下的就是,按照我本人打泰拳几年下来,在正式格斗过程中,要求一个人要做得像练套路时动作那样标准是不可能的事。时间上根本不应予,而且动作太大成了习惯就容易被对手利用这点来设计下面的两三次攻击。英语惯用的术语是Fake or Feint。很多咏春以及被打得很惨的国术代表们,他们最大问题在于平时基本只练套路,没练习活用。还没开打心里就开始慌了,别打了一次脸蛋就忘了所有战略!简单来说就是(格斗)学艺不精!我的个人意见,请别介意!
@NTUMA
@NTUMA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您的意見!
@AllgoonerLionCity
@AllgoonerLionCity 4 года назад
@@NTUMA 见笑了!
@chen-cl7lt
@chen-cl7lt 4 года назад
分析的很好
@Mr01261208
@Mr01261208 4 года назад
真的說中要㸃 受教了 謝謝👍👍👍
@chanearl
@chanearl 4 года назад
😂😂你說出重點了, 不錯呀。
@haipeng2731
@haipeng2731 4 года назад
而位仁兄讲得有道理,我小时侯也学过一点但移民后就没跟进了,反正我自己认为:全世界的武术都是以快打慢,静观其变,步法灵活,桥手坚硬,能承受一两拳就OK了🤝🤝🤝
@haipeng2731
@haipeng2731 4 года назад
你讲得岩👍👍
@user-qd5bd5bb8p
@user-qd5bd5bb8p 4 года назад
武术对打的时候,就是要灵活。不被招式束缚,根据现况作出反应,像截拳道那样,无招胜有招。
@user-qp1gz6qh8i
@user-qp1gz6qh8i 4 года назад
我想真正的詠春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些自稱所謂的什麼詠春大師根本就完全沒有學到精髓,讓傳統武術被笑話了。
@lzh97
@lzh97 4 года назад
有興趣可以看 Alan Orr 教練的拳擊,那才叫詠春嘛
@benfan3199
@benfan3199 4 года назад
@@lzh97 大兄弟,终于找到你了
@user-oo5pm5gr9o
@user-oo5pm5gr9o 4 года назад
運用轉馬 不是只有攤手可以防禦 瞬間膀手接觸瞬間 納打 詠春還有 拍手 標指 捆手...等 很多招式得靈活去運用 小弟學過短短一年 詠春其實很有趣 也很健康唷
@newlifefun
@newlifefun 3 года назад
👍 👍。。。。說得真好,師傅給學員喂招和同門練習跟實戰完全是兩回事,人家不會站在那裡向你出招或依照自己模擬好的路線出招的。。而且還有對方出招時的速度,如果對方練習拳擊出拳非常快而猛,即使一下子直拳打過來也未必擱得住呢
@swj3333
@swj3333 4 года назад
那些距離感,時間差…等等擂台的經驗 可以不用拿來對照傳統,或者戰場武術了… 多年前曾經在刺槍術課堂上 聽到有武術基礎的人,提問(為何刺槍術不鼓勵,彎腰晃動上半身閃躲?這樣子很靈活不好嗎?) 教官讓他徒手做出閃躲彎腰的動作逼近 然後教官自己也是徒手示範… 結果一個最基礎簡單的前進突刺,衝撞中段 就把他撞倒後摔 教官解釋… 戰場與比武或者擂台,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急迫性 戰場上敵我兵力不明,甚至很可能我方必須以寡擊眾! 這種環境下,誰敢用走位,假動作慢慢欺敵? 很多人質疑傳統武術,或者刺槍術 怎麼只專注在正面攻防? 就是沒搞清楚,戰場實戰環境的急迫性 逼的人不得不在接觸瞬間 就拿出最大殺傷力的技術動作對決 即使無法重傷敵人,至少撞倒他 讓我方亂刀砍死敵人 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的特勤訓練 都強調擊破殺傷力訓練的主因 當然這種訓練理念,不適合擂台(你幾時聽說過,哪個前任特勤隊,未經比賽訓練就在擂台上大放異彩? 當然反過來說,不適應多人群毆的擂台武術運動員,在實戰場合也很難活下來 光是最簡單基礎的橋手訓練不足,過不了幾招,恐怕手腳已經挫傷骨折了…) 所以別再拿戰場傳統武術與擂台比賽技巧相提並論 如果真的要創造類似實戰環境,驗證功夫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對戰規則就必須限制 (從搭手開始,而且連退或者迂迴閃躲超過三步 視同出場落敗…逼使雙方必須瞬間全力對決的規則 才能夠看出,是否能夠在戰場活下去)
@IloveMaiK
@IloveMaiK 4 года назад
沒錯 擂臺比賽和實戰及戰場上的確有很大的差別
@user-bq3gr4di5c
@user-bq3gr4di5c 4 года назад
終於看到一個懂什麼是搏擊什麼是真實(殺人目的用)武術的人了,令人感動
@DavidWong46798
@DavidWong46798 4 года назад
詠春拳初練時,確實如你所說的練-些套路的動作,使身體有了比較有效的移動,出拳,檔格的基礎,比如說小念頭的榜手,圈手,尋穚的低踢腿等等,可以獨立的跟師兄弟配合逐招練習使動作純熟,亦可打沙包踢沙袋,亦可對方上護脛踢其脛骨,這是初步,跟著就是自由䅻手,培養手的感覺,學懂用觸角感應對手䕶手空檔出招,把之前單招練熟的動作應用出來,跟著是閉目䅻手,完全用觸覺發招,可有效感應對方的虛實,避實擊虛,以柔制剛,四兩撥千斤 (誇張了點,用十分一力橫撥對方十足拳勁,使其剛剛打不到自己才真!)最有效的招數,暨攻且守,日字衝拳-出,瀉䦕對方來拳同時攻擊對方頭部,次有效的招式是-橫格對手,馬上用格手,或另一手擊向對方,才不會等對方下-招攻擊。詠春不同太極拳,是招招主動的,由於詠春拳源於女子,女子無男子這麽好的體能耐力,所以-出就要 KO 對手,不然遊鬥女子必輸於男子的體能之下。當然要打擂台賽,就要有其他擂台選手的訓練。
@user-vt8td4in7u
@user-vt8td4in7u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講的非常棒~
@tsongnans
@tsongnans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講得很有道理!詠春的精髓本來就是"貼身短打,攻守合一",被打爆的丁師父只有起手勢是詠春,打鬥過程中完全看不到"貼身短打,攻守合一"的套路。被打爆也就算了,還害得詠春會被國外武術界恥笑為"中看不中用".........
@user-hj8zd7ju7h
@user-hj8zd7ju7h 4 года назад
Tsongnan Shen 关键现在没有人能用咏春拳打败现代搏击呀。
@user-ei3bl6fk5c
@user-ei3bl6fk5c 4 года назад
石言 所以李小龍把詠春的發力融合其他武術變成截拳道 然後截拳道又融合巴西柔術 才有至今的mma
@tsongnans
@tsongnans 4 года назад
@@user-hj8zd7ju7h 既然無法做到“貼身、搶中路”,就不要上擂臺丟臉了!老是閃得遠遠的,當然遲早要被對手的長拳或旋踢KO ……
@miriboy89
@miriboy89 3 года назад
本身年轻时练武术的。对武术有自己的个人见解。 你说的不错,永春本来就是贴身, 武术以前有句话是远拳近肘,远我拳,近身我肘突击。古武术不是比赛的,一旦近身不是弄瞎,就攻击喉咙,戳眼,踢下体等。 当然很多武术已经被"大师"玩坏了。 用意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位洪拳老师傅,他的手臂硬如铁,马步站的死不稳,怎么推都推不动老师傅。
@user-ut9fy6dk4g
@user-ut9fy6dk4g 2 года назад
@@miriboy89 洪拳 是 葉問2 中 洪師傅的那套拳法嗎? 😯
@chenfenglu4750
@chenfenglu4750 3 года назад
終於有人為泳春與中國武術正名,真好。 看了幾位大師的實戰,發現到他們的步伐都非常不協調身體的攻擊與閃躲只是前進後退,出拳前進,被打後退。。。如您說的連左右都沒有。 泳春,是一個非常好的硬氣功,打久了手知道如何格擋,別人手會痛自己的不會,這不是神經麻痺。 可是傳統的泳春步伐卻非常的需要看時間點運用,遇到跑很快的武學,請不要乖乖的用泳春步伐,那是等著被打,不過有一些攻擊下半身的腿法卻隨時可以用,因為傷害是很高的,譬如別人貼近你無腦揮拳的時候,擋完可以馬上踹他膝蓋側面,或是腳後跟鄧對方腳踝,可能大師們都很高風亮節,不想傷人,這些動作在手招架完腳踹出去應該就在1.5秒內,在久一點對方可能就離開了,很多時候實戰就是抓對方的重心配合出拳出腿的地根力,給予最大傷害。 我相信泳春的腿法不錯,步伐緩慢不然李小龍不會學了泳春但是都沒用泳春的步伐去實戰。 泳春的拳可能每個人練了都會做修正,個人認為真正在實戰的時候,千萬不要有門派之見,泳春是很活的,一個動作可以換成拳掌指爪。跆拳道的後踢,泰拳的軸擊,柔術的擒拿(個人覺得很搭配可用在泳春後接著擒拿制服) 太多人學武術太善良,打了就退打了就退那沒制伏,都沒效果。 我是覺得會去挑戰5連鞭,或是去狠打太極大師,贏了也不能證明什麼。 謝謝台大武學為中國國粹的正名。
@hongs9916
@hongs9916 4 года назад
没有精炼却抓到精髓,第一次订阅武术频道。
@ch860
@ch860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覺也可以思考一些流傳的諺語是不是真的,在這一影片中最明顯的是步法,會不會驗證了「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所以步法的應對可能是失傳了或者是訓練模式出錯了。
@siyuanwei8362
@siyuanwei8362 4 года назад
前后马三角步是基本功。。丁浩不会是因为他真的也是电视上学来的咏春
@terryhsu5921
@terryhsu5921 4 года назад
@@cobrahuhu4580 對比泰拳或散打的訓練方式,步法不是重點,是要懂得跟對方保持一定距離,影片中是讓對方靠近後移動閃身再搭手反擊,在實戰根本不可能,例如泰拳來講,對方一準備靠近是蹬腿撐踢,保持距離看清對方移動再進行攻擊。
@terryhsu5921
@terryhsu5921 4 года назад
@@cobrahuhu4580 你沒看清楚我的回覆前兩個字是對比,泰拳步法是直向與橫向,基本站姿讓後腳跟著前腳移動,主要是培養出節奏感反應速度、有效與無效攻防距離感,與詠春有多種的步型身法不同,詠春對上泰拳或散打要向前搭手與進馬實際上很難,撐踢起腳快對方一靠近就起腳,左右低掃踢破壞對方起手架式與重心,橋手根本沒機會,而且泰拳的步法不是唯一關鍵重點,還要配合引手晃身前俯後倚,虛實之間讓對方產生空檔可以進攻。
@user-my4hy7pr9w
@user-my4hy7pr9w 4 года назад
@@terryhsu5921 對比拳擊 泰拳確實步法沒這麼靈活 泰拳比賽通常也比較傾向對峙的感覺 當然一樣會找角度攻擊 只是真的就像你說的 我也會優先用前提踢保持距離優勢 不讓你貼身
@shan2.
@shan2. 4 года назад
@@siyuanwei8362 丁浩是余昌华的徒弟 余昌华是从电视上学的
@user-vz7so7uh1s
@user-vz7so7uh1s 4 года назад
没有实战的武术都是体操
@cn654
@cn654 4 года назад
武術始於調整身心
@francischan8199
@francischan8199 4 года назад
@@cn654 為何不練舞術? 不要再套一埋沒有用的裝飾上去,中國武術就是這樣搞爛
@cn654
@cn654 4 года назад
@@francischan8199 跆拳道柔道也是一樣的道理,我沒有為現在走偏的武術護航,這已經是全世界的趨勢,武術不是唯一的。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太需要武術去防身或者保家衛國,武術家需要養家活口也只能走藝術路線取悅民眾。
@cn654
@cn654 4 года назад
@@francischan8199 跆拳道柔道也是一樣的道理,我沒有為現在走偏的武術護航,這已經是全世界的趨勢,武術不是唯一的。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太需要武術去防身或者保家衛國,武術家需要養家活口也只能走藝術路線取悅民眾。
@kaluleku2321
@kaluleku2321 4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國武術對現在的MMA綜合格鬥太吃虧了,中國武術要把一堆花拳秀腿的動作給刪除掉…搞得像在跳舞一樣,目前戰鬥姿態還是拳擊/散打架式最好用,再套用傳統武術一些具有實戰性的攻擊套進去,或是觀念套進去,才有實戰效果,就像李小龍的截拳道,把各個武術具有實戰的拳法招式和觀念套進去,傳統武術就會具備實戰效用。
@leongkanji5734
@leongkanji5734 4 года назад
说得好~
@rainchan8526
@rainchan8526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講得很好,希望有機會交流一下
@Dusk989
@Dusk989 3 года назад
Wing Chun is meant to be a bit more aggressive, not purely just defence and countering. If a person is feinting or moving, you are meant to use offence, taking advantage of your hands protecting your midline and your elbows protecting your temples and sides. Hen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actice proper foundation and awareness so that your stance can even be practical. Honestly, Wing Chun does suffer in a combat sport environment. The restrictions of no eye poking, no chops to the neck, not being to elbow to attack the back of the head or spine, does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wing chun immensely. Wing Chun isn't designed for long matches that can be watched. So you can say someone like Qi La La with his boxing like stance isn't using orthodox Wing Chun, but he's using the experience to help his MMA style. Wing Chun uses the theory of 'taking the shortest distance to strike the target', but what can you do if the quickest move to use becomes a neck chop or a kick to the groin? There is a move in wing chun where you kick the knee to check the opponent, in MMA, this is an oblique kick, which is an illegal move in MMA. In conclusion, if you want to use Wing Chun in combat sports, be aware of the advantages and what you can do. The key is awareness. Not being able to do certain moves would change your strategy completely, so you must persevere to make sure your strategy is still a good one.
@s0450319
@s0450319 4 года назад
感謝重點是與人對招實與人樁不同,需要同時轉移攻擊面與防守面並做出相對應的招式,不過這是考驗練武者是否熟悉所有招式達到身體自然反應了~
@calvincashon5327
@calvincashon5327 4 года назад
至於步法和走位這事,就如大大所說吧,我亦覺得應進則進,應退則退,應閃則閃,看對方的水平;有事前協調好的武術表演,你知道人家怎打,你可以怎打都行,我也可以打得像葉問太師公那麼瀟洒,但事實上⋯你我都明白XD
@ericchua6824
@ericchua6824 4 года назад
我是学过截拳道的!都是老师教的要会防的时侯就是人要闪不能硬挡,而且之前也看过很多咏春的教学!有时看到他们解释怎样用一般小念头跟打木人桩时身体也一样要移动!说得很对不是功夫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每个功夫里都有很实用的!
@thhuang4952
@thhuang4952 4 года назад
同花打不打的過福盧號斯?
@zacklin384
@zacklin384 Год назад
有介紹輪擺式位移的ㄇ
@KaiDEATHMAN
@KaiDEATHMAN 4 года назад
果断追踪。 终于看到一个客观并中立的影片,太多人要么盲目维护,要么盲目地黑。
@Sicksformad
@Sicksformad 4 года назад
事實是,黑的是那個師父跟中國武術界,只能挑出丁皓這個貨色。
@KaiDEATHMAN
@KaiDEATHMAN 4 года назад
@@Sicksformad 我所谓的黑,是指一些盲目鼓吹中华武术不行的人... 不过你说的也对,只是你的黑是黑心的黑 😂
@FightVideos
@FightVideos 4 года назад
good video. also use legs, it is longer than hands... like muay thai. yip man is good with legs blocks and attacks also, jeet kune do is good with long range hands and legs also. bruce lee also improved on wing chun shortcomings....
@kkchan1880
@kkchan1880 4 года назад
說得好
@user-se1cy5wv6i
@user-se1cy5wv6i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講解的很好。 傳武之所以變成一場笑話,那是因為使用者無法抵受對方前進且不規則的衝擊力。 而且自己的力量也無法一擊必殺,所以導致成為花拳繡腿。 所謂一力降十巧,現在的格鬥,誰的塊頭大,力量強,速度快,誰就能勝出。所以我們看到的比賽幾乎跟街頭的打架沒什麼兩樣。 而且腳法的利用更是可笑,很多踢人的還常常重心不穩,自己摔倒在地。 跆拳道,空手道的比賽也是如此。 華麗的擊倒真的只存在於電影裡,現實中很難看到。
@NTUMA
@NTUMA 4 года назад
您是巷內的
@ange11i
@ange11i 4 года назад
很多學「武術」的,身體耐打也沒練,拳腳筋骨也沒練,自由對打也沒練,出去真的是送死和讓人笑話而已
@user-ic1nm1ot9x
@user-ic1nm1ot9x 4 года назад
點破我的迷思!謝謝老師!
@Jazz-mp6em
@Jazz-mp6em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講得很好! 我練詠春也練了一段時間。覺得你的理解也不錯。 可以找個時間交流嗎?
@pbs0083
@pbs0083 3 года назад
同是有練拳法的交流出來不一定能實戰或防身...畢竟都點到為止以及有套路...真的要交流實戰還是要訂過規則打擂台.... 或是去考警校或加入特戰
@user-cv9vv1ci4u
@user-cv9vv1ci4u 4 года назад
20分鐘融會貫通到這種地步 丁浩你在幹啥
@szyido
@szyido Год назад
看叶问电影 👀
@ashcroftk1703
@ashcroftk1703 3 года назад
說得好。是人,而不是武術。拳擊手訓練是如此賺錢。他們不訓練如何防衛武器或如何使用武器。訓練武器對於拳擊手來說是浪費時間。
@lileo5217
@lileo5217 3 года назад
老师啊!您可不可以在擂台上找个练过几年的散打或搏击业余选手来现场演示一下呢?咱们这些外行对实战还是能更好的了解传统搏击技术在现代格斗中的状态。
@dt-d9772
@dt-d9772 4 года назад
你这样做你考虑过咏春拳“大师”的感想吗?他们怎么办?乱说实话真的是
@NTUMA
@NTUMA 4 года назад
外行人鬼扯淡罷了大師們不會介意的
@Nick44532
@Nick44532 4 года назад
好幽默😂這說詞厲害😂
@kaluleku2321
@kaluleku2321 4 года назад
亂說實話😂😂😂😂😂😂😂😂敢 笑死
@joswinlim5243
@joswinlim5243 3 года назад
乱编吧你。才20分钟学永春,你不知道的还多着呢。傻逼
@Sakuya_Izayoi99
@Sakuya_Izayoi99 4 года назад
世上本來沒有最爛的武術 通常會覺得某個武術很爛是因為你本身就是如此XD
@user-gt4oz2mz3f
@user-gt4oz2mz3f 4 года назад
分析很有道理
@hu4ngming
@hu4ngming 4 года назад
3:21 比較直接了當,殺了進去,很有實戰的感覺. 功夫套路死的,人是活的,該怎麼殺進去,也要去事先計畫或預測以及準備.
@k0p7185
@k0p7185 4 года назад
就像某些太極習練者進入化打發三階段的誤區一樣。還有練起所謂彈抖勁,頭眼就亂擺,好像瞬間失神,實戰中絕對就是挨打的分。
@user-fe3jl7pc2c
@user-fe3jl7pc2c 2 года назад
厲害,說得好
@user-ly7un3oo3n
@user-ly7un3oo3n 4 года назад
也就是說沒實戰過3招就被打倒,你學的20分的網路詠春卻比練上幾年的大師更懂的詠春用法上的弱點跟對招錯誤的原因。 反正,要能打實戰絕不是實戰一兩次成功就能証道的,要像你說的常打實戰常挨打。
@lzh97
@lzh97 4 года назад
其實詠春的一個重點有個拳諺 "追形不追手",形指的是跟對手角度、空間與距離的相對關係,這就是對攻擊距離跟攻擊角度的sense。對比一位詠春老師的說法「學詠春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你老等人家打你,你還想攔了之後再怎樣打他,這個一定會挨打;第二個階段就是人家打你,不管情形你都老實的用攤打去接,有好大的可能會挨打;第三個階段是該打就打,該退就退,沒那麼多花招,看誰功夫不好誰就被打」可是現代武術入門就從第三個階段開始練了。
@jackshing7036
@jackshing7036 4 года назад
葉問系的詠春拳一般可分為實戰及傳統正手,實戰講究訓練體能、速度、技術、戰略、心理等
@good373844
@good373844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真正的實戰中根本不該試圖去格擋對手的攻擊,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有能力打出眼睛難以捕捉的速度攻擊,你要從看到,反應,再去格擋,能擋下基本就是運氣好,不然就是双方實力差距極大。詠春是女人拳,最初的設計就是為了對付高大的對手,面對這種對手是不可以在他的射程和他對打,而是要像泰森那樣埋頭拉近距離,盡可能使用掌擊,肘擊,標指,而非拳擊。
@user-nl8yx3qy7y
@user-nl8yx3qy7y 3 года назад
個人認為武術的前題是反應速度(視覺及身體)及耐打... 當是守方時, 人家打來絕對不是依你想的, 所以是臨場反應, 而你看到時, 要有一個反射的動作, 這反射的動作是你判斷攻方的能力是否你靠反應速度可以先取勝, 不然你得考量犠牲自己身體的一部份去換取時間, 這是就是耐打性了... 武術或擒拿有一部份是靠平時的演練, 目的是在判斷是否可使用招式的一瞬間去完成整體動作, 但人家亂打時, 你無從使用招式的, 除非有方法使對方進入招式起手式... 我舉一個例, 我曾跟人家打桌球, 一開始是對抽球, 那速度很快, 後來我們愈打愈快, 最後對方竟然使用殺球, 球在我眼裡瞬間變成一條白色直線, 我並沒有"想"該怎麼還擊, 我把反應交給身體平時的動作, 我也直接回殺, 這時球變近2倍速回去, 對方還沒有回手, 我的回殺球己到他身上去了... 有一句電影台詞是笑話, 但它是對的: 天下武功, 惟快不破! 練武一定要先練的是反應速度, 後來才是招式概念及耐打...所以, 太極拳它不可能實戰拳, 練拳都慢吞吞的, 自然反應慢, 頂多近身纏鬥時有用...
@kenlim4413
@kenlim4413 4 года назад
一胆,二力,三功夫准没错。想调转序秩从古至今没几人🤔
@ensj7117
@ensj7117 3 года назад
严谨的台湾老师,为你点赞👍
@user-my4hy7pr9w
@user-my4hy7pr9w 4 года назад
傳武如果連拳擊最實用 簡單的左右連拳都無法應對 那真的要檢討 而且很多傳武動作的都不收近身 遇到重拳 重踢 其實很危險 因為防禦而被自己的拳頭打傷 示範的動作拳擊也有 只是更精簡 右手掌心朝外擋對方刺拳時 同時往出左拳 或是左拳撥 拍掉後 不收拳而刺擊 傳武縮短一些攻擊路徑或簡化才會更實用
@shuaizhentong9640
@shuaizhentong9640 4 года назад
怎么能左右动呢!!(害羞)
@Wilson-fi6rk
@Wilson-fi6rk 2 года назад
是啊,只能前后动就对了
@kaianlee1984
@kaianlee1984 4 года назад
我個人解讀是:詠春的禦敵成效著重敵我雙方身體素質,在敵我雙方身體能力相同的情況下,用起詠春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user-gy1bq3hj4z
@user-gy1bq3hj4z 3 года назад
詠春拳是左手出右手回防,不斷循環,再者是 埋身進攻,因此不會用手擋開對手攻擊而不動,接著上馬攻擊,使對手沒有時間 喘息,小弟所學習及理解的 詠春拳就是這樣子。
@antidinosaur
@antidinosaur 4 года назад
"Everybody has a plan until they get punched in the mouth."- Mike Tyson
@zhengjohn7807
@zhengjohn78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谢谢!
@jhuangmatt4637
@jhuangmatt4637 3 года назад
請問少林武術實戰如何,會不會比較好一點
@p5312
@p5312 4 года назад
咏春拳种是:南方贴身短打。贴身短:肩膀、跨、膝盖紧贴住对方身体相应位置的近距离格斗。要实现短打拳种的使用条件,必须先做到“入身”、“埋身”(身体紧贴身体极近的距离),因此步伐和身形必须非常灵动并身体进行可迅速的上下左右空间移动。因此,市面上销售的这些“咏春“的马步,是无法做到贴身短打拳种要入身条件的。哈哈哈
@meiwahyong7159
@meiwahyong7159 4 года назад
一直想发表网上这些问题 大师大致上都说到重点了 感谢你,棒。 网上所谓的师傅 全都是把人肉沙包安排的随着自己的拳法出拳做视频,现实上谁会那样好好的让你安排,手势也一是 有些根本不可能防下敌方的力度。
@edisonchen52028
@edisonchen52028 4 года назад
講得不錯
@pbs0083
@pbs0083 4 года назад
真正要到實戰...任一方都要訓練過反應和體能...畢竟要守也要有對應的反應力
@user-xy4wj8tc9l
@user-xy4wj8tc9l 4 года назад
缺乏良好的身體素質,力量速度以及實戰訓練,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lokinkin7425
@lokinkin7425 4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前梁廷的一篇文章,有說:現代教的詠春沒有步法,步法往往是師傅深藏不教的。
@martinhui00
@martinhui00 4 года назад
正身詠春就是兩把菜刀欺負一把菜刀的技術(二天一流向前蹍壓對手的時候也是正身連環打落), 對長兵器就要由正身改成偏身不斷移動
@ange11i
@ange11i 4 года назад
說得很好,以前我師父也是這樣說
@dllm7147
@dllm7147 4 года назад
经老师这么一说,我还像明白了什么。。谢谢老师的分享
@patrickgallez4799
@patrickgallez4799 4 года назад
Try Applied wingchun!
@xushifu8386
@xushifu8386 4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形打形。以招破招
@zheyoulyu8041
@zheyoulyu8041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其实电影里是有在移动,只是镜头没有集中拍脚,很多漫画是因为格子不够,画不出移动的效果,但要是作者有画背景的话应该能看出来有在移动
@swaiong8196
@swaiong8196 3 года назад
only works if u have pause remote for your opponent
@user-xo4dr2le4j
@user-xo4dr2le4j 3 года назад
可以請問他是打什麼拳的嗎?
@user-gq1re5ei5f
@user-gq1re5ei5f 4 года назад
哈哈哈哈哈哈哈 詠春~
@user-jr1ch1zd6v
@user-jr1ch1zd6v 4 года назад
只有同時也刻苦學習 現代搏擊的訓練技巧的 功夫大師,才能把一些招數發揮出來,基本的格鬥方式得有,之後才能抓機會使用個 詠春或者太極的技巧!
@user-ir7lk5tb9f
@user-ir7lk5tb9f 4 года назад
其實詠春動作很簡單,你把拳師手上多一套八斬刀或其他兵器就知道為什麼詠春、八卦掌、形意拳......一些(但非全部,比如八極拳就不是)功夫為什麼手大多不防頭部,比如形意拳的三體式就是持長槍的模樣,連發力什麼的都是從兵器演變出來,在戰場上也不可能你跟你的對手會乖乖的都站樁或直線衝鋒式的攻防。因此形式絕對不會是重點,這點跟自由搏擊、散打....那種都不一樣,但古代拳師卻能將其發展成不用兵器的武術必有厲害之處。 好!上面那一大段是多餘的,是知識。 我有一個同事曾說霍元甲為何是清末十大高手,雖然不是最厲害的。他說的話很多,但若只針對霍元甲武術其實只有兩個重點 1.他的身法很快,對方打不到他。簡單說就是迴避能力好。假設對手打中他一拳,在那之前對方可能已經被ko到跟本不會打出那一拳。 2.預判能力高超,他能從對方肢體動作推測出對方接下來的動作可能有那些,並針對處理。當然可能這能力是建設在他可能有觀察入微的天賦上。 但無論是哪一點都是勤練出來的。現今傳武有幾個會願意真打練功????
@yulingtse4132
@yulingtse4132 4 года назад
我不是練武者,喜歡看武俠小說,我看武俠片,詠春拳是南方拳,為何是南方而不是北方,因為適合南方地理環境,後街窄巷多,適合埋身快打,所以見很多都係站定開打,正面向对手,片中師傅所言極对,在有空間的地方,當然要配合移動去防守,攻擊,曾經看一电影,兩名男子在舞会爭執,在大廳打起來,詠春的己呈敗象,主持人停止,叫兩名男子不要在大廳打,影響別人,入去廁所打,結果完全扭轉,只是电影橋段,但亦合常理,戰鬥地點很多時決定了戰役的成敗
@a0922595387a
@a0922595387a 4 года назад
簡單說就是沒有實戰經驗 會練招式 所以才會當成肉墊
@kkchan1880
@kkchan1880 4 года назад
说的好
@user-wv8tq7dk8n
@user-wv8tq7dk8n 4 года назад
個人覺得 每種武術 格鬥技 本來就只是武器 重點是在於人會不會用 腦筋會不會轉而已
@weiweiliang6622
@weiweiliang6622 4 года назад
帥氣十足 清晰明確
@uuu44k73
@uuu44k73 3 года назад
徒手格鬥講的是 力量速度 招式 意志 要敢打 也要敢被打
Далее
Monster shops mini mart 👻🛒 #shorts
00:49
Просмотров 9 млн
Have You Seen Inside Out 2?
00:12
Просмотров 4 млн
🎤Пою РЕТРО Песни ✧˖°
3:04:48
Просмотров 1,6 млн
The Wing Chun Philosophy - 4K (cc for subtitles)
34:41
Просмотров 380 тыс.
ПРОДУМАЛ ТАКТИКУ
0:16
Просмотров 9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