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101 互動分享04 真假阿羅漢的體現 學佛的正確道路 以藝者的例子再解三世法體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Подписаться 28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13 тыс.
50% 1

【加入會員按鈕】 / @大森林_哲學佛學
播放列表:说佛教专题 该列表包含本频道所有公开的影片
• 52 佛陀的故事2 佛陀從小文武雙全 精通各...
播放列表:佛陀的故事 印剧《佛陀》解析
• 64 佛陀的故事14 悉達多出家學道
播放列表:印度佛教史 主要讲解印度佛教史上各部派之间观点与思想上的异同,中国佛教史会在本系列影片结束后创作
• 90 印度佛教史01 史前文明與佛教的誕生 ...
播放列表:互动与分享 与观众朋友们的互动与分享以及问答
• 93 互動分享01 打坐錯誤和正確的方法 什...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8 июн 2023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40   
@user-co4zj4nb2g
@user-co4zj4nb2g Год назад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谢谢您
@JoJoYau0206
@JoJoYau0206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大森林師兄的布施! 學佛是要時間的,可能每個人學習方式會有不同,但持之以恆必能到達彼岸. 宇宙之大人類所認知的,只是微不足道,用現在有限知識去評估什麼是對是錯,是否有點武斷呢? 學佛有很多家很多派別,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去專心學習,時間夠就去了解其他,去引證自己所學到的有沒有錯,這樣就可以一心不亂.如果一方面想面去做修行,一方面又懷疑這樣那樣,那又怎會成功?不祈求是原則,如果做的方法能消除煩惱,心靜無暇的去修行,這就是正道! 歷史只能作參考,實際上佛陀當時說過什麼,因什麼而說,因什麼而為,沒有百分百可證,只可能從經文中推斷大概,什麼漢傳南傳真假,這只是不懂佛理的人一種偏執.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實踐,有人說唸佛經是迷信,有人說唸佛經是與佛溝通的電碼,,有人說是令人平靜的方式,好不好自己去試吧!對我而言我就覺得非常好,不是要去祈求什麼,但我就強烈感覺到,思想與以前有著極大的改變.如果什麼都說成迷信,卻步不前,是很難面對生活的困境和無助.個人認為這就是另類偏執. 就如CV-19一樣,一開始每個人都說,一定是自然引發出來的,當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有機會是實驗室製造出來的,那表示什麼?人家的科技先進過其他人,連驗證能力都沒有,就以為沒有可能發生! 原則是不可改變,祈求佛保佑什麼,就是愚痴,就是我執,為了{自我}利益,妄念,懂得去分就知道如何去做.
@himuch0714
@himuch0714 Год назад
常隨眾,是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yinlingkong2483
@yinlingkong2483 Год назад
宇宙萬有皆因分別生,放下分別一切皆空。法無自性,緣起性空。法無自性,因緣所生,緣生緣滅,實相空,因分別,執著起無明煩惱,起無明業,放下煩惱即菩提,轉念,一念放下,煩惱當體即空,有爲當下即無爲
@user-fo4ps1gg1m
@user-fo4ps1gg1m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谢谢您
@user-wp9hw9by4q
@user-wp9hw9by4q Год назад
阿弥陀佛🙏🙏🙏
@novalb8191
@novalb8191 Год назад
尊重不同宗教跟流派的修行人,放下成見才能真正看到不同派系教法相同的地方,佛陀並不是佛教徒,「佛」的意思是開悟的人
@user-oc6if5ht3f
@user-oc6if5ht3f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大森林分享您的見解 您的分享,讓我有機會理解有部的觀點 影片中的「三世實有」的實有,能否分享您對實有的看法,感恩
@user-qg7ni6mt2y
@user-qg7ni6mt2y Год назад
【佛教的演變】: 正法500年,得道的師父是手把手的教導徒弟,原因是徒弟們大都目不識丁、或連聽都沒聽過佛法,當師父的只好靠表演而說教、以佛陀戒行為師表、示範行住坐臥以做為徒弟的楷模,故戲稱此法為【無字天書】,此以身作則的教法就稱為『實相般若』。 像法1,000年,離佛陀已有遠,經典也已集結並且有文字記錄,師父教徒弟雖可依經文述說,但遙想佛陀當年的苦行只能當故事講,所以開始普建佛像、藉以讓弟子觀想佛陀以效法佛陀,唯弟子們識字有限難以教化的居多,故有成就的師父為方便計,就把經文摘要簡化成咒語(真言)以利弟子遵行,傳到異鄉的師父,一代又一代而忘記了咒語的真實義,乾脆說只會念就好,沒想到的是語言改變了,最後連發音也走調了。此教法也就逐漸變成為密教,而稱此種觀想佛的教法為『觀照般若』。 末法10,000年,離佛雖已很遠,幸因尚留有三藏經典,弟子們又普遍識字,尤其目前網路資訊發達、還可找AI當師父解惑,師父可依照經典傳授弟子,弟子們組成了讀書會、同修會相互研究與砥礪,故以『文字般若』為主。 唐朝初年法相宗、華嚴宗等注重讀經的教派曾經盛極一時,但因人性本惰且缺乏耐心,大都只想要一蹴而得大成就,所以先發展出不立文字的禪宗,但因拈花微笑難以「以心印心」、又不瞭解「正法眼藏」的真實義,在曇花一現後、又發展出只念阿彌陀佛的淨宗,千年來各種宗派相互爭論不休,都忘了學佛的初心。 其實禪淨密本一家,因為金剛經是華嚴經的「心法」,無量壽經則是在闡揚金剛經的「四句偈」=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四種心,而大悲咒就是華嚴經的「行法」,更進一步闡揚華嚴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悲願、神通、遍知等十波羅蜜,這就是菩薩修行的方法。所以禪淨密三者的修行目標都是入佛的『華藏世界』!而極樂世界就是其中一個最妙的『一真法界』! 修行還是要從戒定慧。 開悟也有三種層次: 1.文字般若=解悟。 2.觀照般若=行悟。 3.實相般若=證悟。 如何轉識為智才是修行的真功夫,有二: 1.凡夫及信位菩薩要總持心經及六波羅蜜、精進修持正覺の清淨心,不住生死煩惱,故觀色即空、要捨法以成就佛道,即是解悟的出世菩薩。 2.已能看破放下的善知識及出世菩薩要總持大悲咒十二波羅蜜、隨順修持平等の慈悲心,不住涅槃安樂,故觀空即色、能演法以圓滿人道,便是證悟的入世菩薩。
@alecyoung7338
@alecyoung7338 Год назад
请问轮回有办法证实吗,是不是在轮回真实不虚的前提下,善行恶行善业恶业才有意义呢?
@user-qg7ni6mt2y
@user-qg7ni6mt2y Год назад
@@alecyoung7338 修行清淨心到一個程度就可以自證!這種東東叫做「異熟識」。 在佛法講的『種智』、種智顧名思義就是智慧的種子,種子發了芽、根必先出,所以種智是在慧根前的隱藏種子,在佛法理上來講是通三世的。 種智分:『道種智』和『一切種智』。道種智能生般若智慧,而一切種智能生一切知識、含一切正智(知)和非正智(知),一切正智就是正遍知,我們修持大悲咒就會感召過去世、今世已種下正知見的善種子發芽生起慧根,也就是開發我們第八識(藏識)裡的異熟識─種智。 請參考“大悲咒意譯”臉書。
@alecyoung7338
@alecyoung7338 Год назад
@@user-qg7ni6mt2y 确实,可能当下开始实修实证才对。
@user-qg7ni6mt2y
@user-qg7ni6mt2y Год назад
@@alecyoung7338 給務實的您參考: 首先:金剛經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1~16分(節)、下部分是17~32分(節)。上部分是對凡夫及信位菩薩(善男信女)說的,下部分是對已能看破放下的凡夫及解、行位菩薩(即出世菩薩)說的… 再次:要瞭解主題內容>> 上半部是教凡夫要能夠不住(離)相、不住(離)法,下半部是教出世菩薩要進一步能夠不生(滅)法、不生(滅)相,亦即心要能達到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而此演說是指做個好模範的意思。 現在來說明[般若]是甚麼? 般若就是智慧道,也就是[求知學習的正確方法]、又名[道種智],是開發正知正見的方法,而先聖先賢把般若分為下列三種: 1.文字般若=解悟… 2.觀照般若=行悟… 3.實相般若=證悟… 文字般若就是從聽經聞法、誦讀經論,從其中學習、修心養性而悟得佛知佛見。 觀照般若就是返聞自性,時時反省吾身、口、意業,[覺知]並修正行為,覺知修行依次由觀想>觀照>覺照,觀想是模仿聖賢應對舉止,達到與聖賢相似就叫觀照,而達到與聖賢一樣的覺悟了就是覺照。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其中的照見就是覺悟所見。 實相般若就是如同古人常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就是親訪各行各業的達人,從其中吸取成功或失敗者的經驗法則,加以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人生指南。孔丘周遊列國、印證易經而十翼成。善財童子參訪53位達人以印證自身佛法、所以華嚴經成。而印證的竅門則在於觀察力。 前面這三種學習方法並無層次之分,可先文字後觀照、實相般若,也可同時三種學習方法並行。但在佛知、佛見的學習上,以文字般若最快、最廣、最為深入,我們稱其為[解悟]。而實相般若較難體悟,但深懂其竅後會更容易遵行,而實相就是非相(自性)、需有洞察真相(本性)的深觀察力,我們就稱其為[證悟]。至於觀照般若就更玄了,觀世音菩薩就是教導我們,要依大悲咒的方法、從真心覺照本性[行悟]入果地。 以上學習方法要能變通,以因應佛教的演變。
@user-qg7ni6mt2y
@user-qg7ni6mt2y Год назад
@@tcmj9342 極樂世界有分三輩九品,依清淨及智慧程度而先在蓮花苞中熏習,花開見佛「悟」無生,即是要有悟無生的智慧,那何不先在娑婆世界轉識為智呢! 因為佛陀曾告訴彌勒菩薩:為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極樂世界百歲等於49兆501億6千萬地球年)。既然我們已降生在娑婆世界,更應該認清本份精進修行,至少要能解脫煩惱成為初住菩薩、其功效勝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下生者。
@fgh3kl3l7g5.s..---ilj.0w---.
说得好啊!
@user-bu3mh6pw2n
@user-bu3mh6pw2n Год назад
🙏🙏🙏
@user-cr4ou6ry9s
@user-cr4ou6ry9s Год назад
實修
@ad6409
@ad6409 Год назад
大森林师兄,感谢你做的视频!我觉得你在这一集说的艺者和多位美国催眠大师提到的地球和人类创造者的概念很相似。佛法里的因果业报和三世的内容也和这些催眠大师从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很一致。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催眠我不熟悉,但两者都需要将心静下来。打坐是将专注力置于一处,但不能睡着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关于人类来历的说法,都是推论,无法实证
@fgh3kl3l7g5.s..---ilj.0w---.
说的对啊!
@user-jg8jz9sq3z
@user-jg8jz9sq3z Год назад
哈!
@Lovely-369
@Lovely-369 Год назад
法體的背後即是緣起法,緣起本無體相,故名「緣起性空」。 世間萬事萬物皆不離緣起法(因緣法/自然法/宇宙定律)。 只緣於當下各種因緣條件的促成而現起的現象,屬性乃有變異、有生滅,未能恆常不變, 故名「無常」。 法無自性,隨緣生滅!
@user-kz9bp4jl7x
@user-kz9bp4jl7x Год назад
完全認同這就是事實
@globuseric8998
@globuseric8998 Год назад
我喜歡用計算機程序比喻。感覺大森林兄說的法體有點像method的感覺。沒說像object是因為obejct可以是某個method下的具體instance。同樣,也是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個人覺得靈感蠻有趣的就忍不住發在這裡。
@ggoz52057
@ggoz52057 28 дней назад
世尊說過:「以我說的法為燈,以自己為燈」 世尊只是說出世尊個人的經驗與方法,以這個為基礎標竿,等到必須自己經驗後去驗證是否正確,也是說都必須自己去完成該經驗的過程唯有如此才能明白,一般人都只聽法企圖以世尊的經驗轉變成自己的經驗,那是不可能滴~ 如果語言能有效且100%傳遞經驗那麼人類就不會是現在這種情況佛教也不是這種狀況了,佛法是一門嚴謹專業的絕大部分都必須依靠自己去完成,而非聽哪一位法師,常看哪一部經典,用「聽看」就認為以完成大部份的經驗,但很多實際狀況是不可能的😢 畢竟喜歡跟實踐是二碼子事
@user-di6on6mt9l
@user-di6on6mt9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烦恼即菩提
@austin3388
@austin3388 Год назад
我是這麼認為 就算阿羅漢真的出現在眼前,再我們凡夫眼裡而言, 也只是個普通在念經,在吃飯的一個比丘、比丘尼, 畢竟我們凡夫有我執、我見、我慢、我愛等執念, 故看不見真實面目,所謂四向四果指的是心的境界, 心雖會影響面相的慈悲,但在凡夫眼中還是一個人。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凡夫的认知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除四个果位之外的人,都是凡夫。
@xavierliao2755
@xavierliao2755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 大森林師兄, 師弟剛好讀到這一段經文, 剛好可以解釋三世法體,做為輝証, 感謝眾師兄們, ru-vid.com/video/%D0%B2%D0%B8%D0%B4%D0%B5%D0%BE-OY5roB4Gctw.html
@JoJoYau0206
@JoJoYau0206 Год назад
這個視頻有說嗎?
@user-rt4xl5tx5z
@user-rt4xl5tx5z Год назад
請教大森林解說1.波羅提木叉與尸羅的區別. 2.佛法"已戒為師"的戒是只為何?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这些答案您在网络上就能轻松的搜到,波罗夷(巴利语:pārājika,梵语:pārājika)又译巴拉基咖、巴拉基嘎、他胜、驱摈、重禁,是戒律中的根本罪。指杀人、偷窃、行淫和妄称上人,均属大罪。 尸羅源自梵語,只要能夠讓人熄滅貪、瞋、痴等三毒,防止為惡,遵行善道,讓身心都能得到安樂的良好行為,都可稱為尸羅。尸羅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道德守則 以上内容,我也是网络上搜来复制的,以戒为师指的是,佛陀嘱咐弟子们以后要以戒为师,戒统指一切戒律,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守戒,那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就,因为戒是根本,没有戒,也就没有定和慧。 这类似于西方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诚实,哪怕具备一切优点都是枉然。
@user-fl8jt7jg3v
@user-fl8jt7jg3v Год назад
佛佗證悟後說的第一句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因迷妄執著而不能證之。 大乘佛法都在講心 講法界的心。修只是累劫以來的顛倒見的習性。末學知道有位體佛法師 在講佛佗了義法的中道義。體佛法師所說的妄盡還源觀 很容易懂。 要先有正知見。才不會盲修瞎練。
@alecyoung7338
@alecyoung7338 Год назад
谢谢大森林精心制作的视频,想请教一下怎么样才能相信轮回是真实不虚的呢?佛陀说十四无记,轮回同样也无法验证与证明,为何不属于十四无记呢?谢谢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阁下之问,且容我在节目中详答,因篇幅太长
@cheerhissart7576
@cheerhissart7576 Год назад
大森林您好,剛好這期的內容有如何正確的學佛,不知有沒有機會專講一集關於初果聖人的必備條件? 個人認為這題就已經涵蓋正確學佛的所有SOP流程,這也是我想先達到的第一目標 本來我想簡單描述,卻發現這題目涵蓋範圍太廣,因此我盡量減短了攏長的內容😂 主要的疑惑有以下這些 1.為何佛經故事中很多聽了佛陀的開示就立刻證得初果二果? 2.聖戒清淨指的是不是五戒?還是有其他戒?然後又聽了法師說很多居士就都已經是初果了,但明明就很多人五戒圓滿都辦不到啊 五戒的範圍也相當廣,有些不殺是指不殺人就好,有些卻又連蚊蟲都不能殺 還有淫戒,網路流傳說連自慰也不能,但我覺得這不太正確,因為這樣出家就好了啊,看了南傳是指二十種女子不能淫才覺得這才是正確 最重要的還有妄語戒這條是最難的,還有網路使用破解軟體或看免費漫畫算不算偷盜? 3.戒禁取的範圍有哪些?比如看風水擺哪個位置財運會好,這算在戒淨取戒的範圍嗎? 那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很容易犯戒禁取? 4.破身見只要"理解"五陰不是我就算是? 或是這個條件要進入實修實證才算? 還有很多疑問我就不再寫下去了,我覺得可以多出一些法佛法用在生活中的實例,謝謝🙏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您的问题很多,且容我在节目中详答
@JoJoYau0206
@JoJoYau0206 Год назад
聽聞佛陀教法時代,大部分追隨者都已證阿羅漢,而且當時能證道的很多,但現在是末法時代,早預言道這個時代證法是會十分困難。
@cheerhissart7576
@cheerhissart7576 Год назад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好的 感恩🙏
@cheerhissart7576
@cheerhissart7576 Год назад
@@JoJoYau0206 是的,所以現代想證果不是很容易,問題一大堆😂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JoJoYau0206 末法时代是因为法太多,法门太多,让人浪费时间找不到正法来修炼,所以能证到果位的人特别的少
@conorchiang3017
@conorchiang3017 Год назад
大森林師兄啊 這背景聲音可吵了 下次錄音請找安靜一些的地方吧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那我看看
@Jade_4444
@Jade_4444 Год назад
空海法师曾多次告诫大众,单凭一棵大树就可以教大家佛法了! 我是大树的学生,现在还成为大森林的学生呢!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我们是同修😊
@yangpeng36
@yangpeng3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艺者,《普罗米修斯》里的工程师?
@billychan3283
@billychan3283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大森林師兄!明白法體是一種概念或生命框架,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專屬的法體嗎?還是所有人類就包函在"人"的一個法體裏呢?我的理解是後者,對嗎? 如果如此,每個人(或有情衆生)𠄘受因果業力或輪廻的主體是什麼?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同一个法体
@billychan3283
@billychan3283 Год назад
@@大森林_哲學佛學謝謝!就是說法體不是輪廻的主體,而是有其他"東西"在輪廻時有可能轉換了法體,例如今生為人,下生可能是某種動物。那輪廻的主體(那東西)是什麼? 跟老師開示的諸法無我有冲突嗎?
@m123456001
@m123456001 Год назад
@@billychan3283或許指的就是‘相續’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billychan3283要不我在节目中回答此问题吧😊
@handynas6529
@handynas6529 Год назад
想请教师兄,我感觉说一切有部受古希腊哲学影响很深,他们的理念似乎是受到实在论 realism 影响的-请问我理解的对不对?
@jimmychou6713
@jimmychou6713 Год назад
請問大森林 在本集中回覆網友留言中曾談到 佛陀是一特殊的的阿羅漢,可在上座部巴利藏本生經中 善慧行者蒙佛授記 自燃燈佛起過二十四佛 經四阿曾衹四萬劫成為釋迦佛。全經以菩薩稱之修十波若密而得佛身 沒有提到阿羅漢。漢傳佛教有十地菩薩果位 那南傳的菩薩是什麼意思 也是一種果位嗎?如果是的話 為什麼說佛是一特殊的阿羅漢?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南传的菩萨和北传的菩萨概念有很大不同。南传的菩萨还会轮回,甚至还会入三恶道。 南传的菩萨虽然慈悲心也很巨大,但还是会作恶。北传菩萨是将菩萨的地位放置在阿罗汉之上了 南传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佛,必须得经过上一期的佛的授记。这个北传也有这的说法。,佛是特殊一点的阿罗汉,主要是指在解脱的境界之上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南传的菩萨不是一种果位
@HubertWong87
@HubertWong87 Год назад
1.在修行的道路上,也要成为一位哲学家,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有点难度。 2.为何佛陀在世时都不愿回答的问题,后世的弟子们却争论不休。看来佛陀还留了不少问题给后人思考。十四无记恐怕不止十四,如当时有人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变成十五无记了。 3.问题的原点如果回到造物者,基督,真主的话题上,不管是一个还是一群,他们应该是一体的,这似乎又变成了一贯道。 4.我接受三世实有,法体恒存的说法,但我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去捕捉几百亿年前恒星发出的光芒,以此了解宇宙诞生的真相,这些恒星已经毁灭了几百亿年了,至今依然被人类认知,它们必定以某种形式恒久存在,否则那些有宿命通的圣者如何知道人和事物的过去未来。 5.要么因果业报根本不存在,要么就有一个恒存的法体来承受业报,但佛陀又说诸法无常无我。很烧脑的问题。佛陀对上帝的存在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值得深思。 最后能否请大森林师兄在节目里聊一下菩萨,在大乘佛教中,菩萨是主角,但在佛陀的剧集里,好像没有提及。你在节目中有聊过佛陀和阿罗汉的区别,那么菩萨呢?
@angel-rn1ve
@angel-rn1ve Год назад
佛教駁斥有創造宇宙與生命的第一因(造物主)存在﹐佛陀在《起世經》中﹐在「業力說」的觀念下﹐將眾生是從何而來?世界是如何形成?世界的環境是如何?有情世間的狀態?做 一個詳盡的說明。佛教對於宇宙(器世間)的變化與生命(情世間)的流轉﹐認為這皆是眾生造作「業力」的結果。「業」﹐是指任何的行動與行為,就是因、緣、果報的過程。如造作善業可以往生天道或轉生至較好的部州(佛教的世界觀認為﹐宇宙中有不可計數的須彌山﹐而每個須彌山圍繞著四大部州﹐分別叫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盧洲﹐而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只是其中一個叫南瞻部州的地理位置﹐各部州的人壽、長相、身高、福報等各不相同)。人若造作惡業,會墮入地獄等惡道。個人單獨造作﹐稱為「別業」;與他人共同造作﹐稱為「共業」。由於「共業」所以感到同樣的果報。所以﹐地球的形成﹐便是過去地球世界的眾生共同造作業力所感的結果。而各類不同的共業﹐也感得不同的世界,如地獄、餓鬼等。在宇宙中﹐有著無量無數的世界﹐它們的成因﹐也都是由於各類不同眾生﹐所造共業所形成的。 關於造物主之說,佛陀在《大悲經》梵天品第一中,大梵天主說自己是娑婆世界的造物主,釋迦牟尼佛問道:「如果世界是由你創造,諸如世界的痛苦、醜陋、不如意處皆是你創造的嗎?」梵天一一回答不是,問到最後大梵天承認世界非我所造。
@duger2013
@duger201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當年佛經第一次集結時,由於阿難還不是阿羅漢無法參加,經過大迦葉的訶責後,花了一個晚上阿難終於正得阿羅漢。然而當初那五百位阿羅漢是怎麼判定,阿難已經有參加資格? 阿難即為的聰明又資深跟隨佛陀在側這麼久都沒證果,為何被大迦葉罵過之後,阿難就僅一晚就正得果位?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您的这些问题,其实在频道的节目里都有说及的,只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所以,您还是看节目吧😉
@user-vx8vu9yr4f
@user-vx8vu9yr4f Год назад
大德,就我认知,除了依附佛教外道外,在我的观察,佛教派别都是一乘道,无有余乘,唯一佛乘,然而因众生,貪、嗔、痴,故才有所争竟,不知道大德看法如何?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本无余乘,争竟之后才有派别之分,有传承就会有分裂,此为规律
@Nozuonodie_Why_You_Try
@Nozuonodie_Why_You_Try Год назад
请教一下,那人类是必须是现代人的样子,还是几十万年前原始人类也属于是人类呢?艺者是设计了整个进化过程吗?还是人类突然就是以现代人的样貌出现在地球上的。我信佛,也信进化论,我觉得进化论就是佛说的因缘聚合。这艺者的说法给我搞乱了。科学家根据人类染色体研究人类是从非洲大陆走出来的。迁徙到不同区域的人类基因又有了差异。如果一切的是艺者设计好的,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多的差异和隔阂,导致那么多的矛盾,战争杀戮痛苦,他们明明可以设计一个更美好更平和的世界,人类没有痛苦也就不会制作更多的恶业。
@alecyoung7338
@alecyoung7338 Год назад
兄弟这问题太好了,把我心中想问都说了出来
@alecyoung7338
@alecyoung7338 Год назад
@@arrowhead5026 如果这样理解,这问题会无穷无尽,设计艺者的“人”又是谁呢?艺者又是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呢?艺者存在的意义为何呢?艺者的目的又为何呢?地球世界里的分别,嗔怒,美好,邪恶,学识等等也都是艺者创造的吗?是随机的吗?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阁下之问,容我之后节目中详答,因篇幅过长
@JoJoYau0206
@JoJoYau0206 Год назад
根本就沒有美好和邪惡之分,一切都是人心執我衍生出來。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JoJoYau0206 没有美好和邪恶之分,那佛教为什么要让人行善积德?
@freedomsoul9585
@freedomsoul9585 Год назад
感受對方的境界,難道並不包含在阿羅漢的基本能力當中嗎? 因為我總會在腦海中不停糾結於此問題身上,導致我對於他們的辯論總是無法認真看待。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其实阿罗汉的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
@freedomsoul9585
@freedomsoul9585 Год назад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原來如此,難怪大天這樣的攪屎棍還能在僧團當中作威作福……
@user-ol8bu9gq5v
@user-ol8bu9gq5v Год назад
佛不是神,世上也沒有神,有的只是不同層次的生命狀態,佛意為覺悟者,皈依意為放下自我虔誠地去相信,我皈依佛,並非指歸順依靠佛陀,而是即使無依無靠仍然可以放下自我,虔誠地去相信我們的本質就是覺悟者,萬物皆法,法即覺醒的工具其根本為慈悲之心,以慈悲之心善待眾生,善念起智慧生,智慧是覺醒的必要條件,我皈依法,並非照著道路走遵守規定就能成功,而是虔誠地去相信以慈悲為根本滋養智慧,運用智慧去照護眾生,再藉由眾生法去體悟我既萬物,我既法,並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僧指為了成為覺悟者而修行的人,而這種修行必須實踐到生活之中,必須有本質上的改變,我皈依僧,如果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只是浪費時間,必須放下自我虔誠地去相信法運用法實踐法,懷著慈悲之心行善而生慧,運用智慧破除一切障礙而能定,慧定起方能不受戒而持戒,這就是我理解的成就方式。
@handynas6529
@handynas6529 Год назад
那又是谁设计了艺者呢?这是哲学上的infinite regression.
@user-se2sv5ni6d
@user-se2sv5ni6d Год назад
阿罗汉是有余涅槃,佛才是无余涅槃。佛陀二转法轮,开讲大乘般若部,不是一直强调菩萨道,要发菩提心,不能当自了汉,因为阿罗汉不究竟的。
@handynas6529
@handynas6529 Год назад
佛陀或阿罗汉在世时也是有余涅槃 nirvana,余的部分就是他还在世. 无余涅槃就是般涅槃, pari nirvana, 就是佛陀或阿罗汉过世后。佛陀果位也是阿罗汉,和其他阿罗汉一样,只是他是发现佛法者,所以称为佛陀。 就如牛顿发现引力,我们称其为引力发现者。他的学生就算对引力造诣和牛顿一样高,我们也不会称他的弟子为引力发现者,而是引力理解者一样。同样,牛顿也是引力理解者。阿罗汉是究竟的,所以佛经称他们为无学
@BEA-77
@BEA-77 Год назад
佛陀在人間示現成佛,最重要的是要示現為一佛乘直到成佛,不然就不會到最後講大乘妙法法華經時,會中五千人離席,世尊一定知道眾生根氣不一樣,為何還要講為一佛乘,因為成佛之道就是究竟之法,所以阿羅漢,自了漢,跟佛菩薩發心有差,如何可以説阿羅漢跟佛一樣。
@handynas6529
@handynas6529 Год назад
@@BEA-77 请参考阿含经,经常都提及佛陀的十大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应供” 梵语是arhat - 音译就是阿罗汉。菩萨的概念是指那些因为慈悲,拒绝修至初果或以上的人,他们希望修菩萨道,以便当末法时代以后,佛法为世人所忘,能延续佛法,并从新发现佛法,自得涅槃,而为世人再演说佛法。这人就会被称为佛陀,但是果位一定是阿罗汉。任何过去未来佛果位都是阿罗汉。
@BEA-77
@BEA-77 Год назад
佛有十大稱號,是阿羅漢所沒有的,所以佛跟阿羅漢是不一樣的
@aunng4812
@aunng4812 Год назад
涅槃就涅槃了 还有鱼没有鱼 不是多块鱼。
@globuseric8998
@globuseric8998 Год назад
前段時間看到您在社區轉載南傳上座部。我在下面回覆了比喻似乎您沒有看到。我後來意識到應該其實是在南傳上座部的視頻下評論了並沒有@您所以就沒看到。
@globuseric8998
@globuseric8998 Год назад
我的比喻是這樣的。我把佛陀比作用紙帶打孔為早期計算機編寫程序建立初代操作系統並發明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和C語言的計算機先驅。後來大乘就有點像Java和Python。雖然Python幾句就可以完成C上千上萬行的工作,但如果沒有之前的機器、匯編和C就不會有後面的Java和Python。也有很多事情Java和Python是辦不到的。沒有把佛陀比作發明並設計計算機的人是因為那也許更像神。我其實後來仔細想想也覺得這樣的比喻只是比較有趣其實並沒有很恰當。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globuseric8998 我确实没有看到您的回复。是的,这个比喻确实不恰当,低级和高级编程语言的关系是,低级语言更为底层制造,而高级语言就象是组装产品。但原始佛法和后世宗派的关系是。原始佛法象泉水之源,清净无杂质,而后世各宗派则溶入太多当地习俗文化历史等元素。就象水之下流,成份复杂而失纯净
@user-qg7ni6mt2y
@user-qg7ni6mt2y Год назад
@@大森林_哲學佛學 我要吐槽了! 原始佛教是改革婆羅門教而來!說原始佛教的泉水會比較乾淨、是不正確的。佛教〔初期〕會不斷的演變、是要配合當時的〔情境〕而演化才能〔存在〕,如果人心變而佛法不演變,那佛法就會走到滅亡。當時在古印度戒日王時代,佛教和印度教都是改革當時宗教的兩個支柱,但在印度佛教滅、而印度教能存,是因佛教遠走他鄉(中土)發展、而印度教卻轉入地下化發展,這都是隨人心而演變。 目前AI開始流行、以後學佛者要拜AI為師了!
@JoJoYau0206
@JoJoYau0206 Год назад
​@@user-qg7ni6mt2y佛法就如方程式,程式不變,套用新的數字,結果也是不同,只要程式不變,時代的演變,只會將佛法更完善,否則現代人不需要科學家了,因為如果以古代為據的話,新的一切也是荒謬,其實以佛陀說法的時數,是否又足以圓說所有問題?很多問題根本就沒有解決,只憑旁人為佛陀記錄,完整是否成疑,但又不容後來者的解說,似乎問題在於人心。當然後加資料如違反佛法原意,就一定是不可取的。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你可以说基督教是犹太教改革而来,因为他们的教义相近,共用圣经旧约。但说佛教是婆罗门教改革而来,就不正确了 因为佛教里的主干三十七道品,都是佛陀自已的智慧结晶,尤其是四圣谛八正道,都是佛教独有教义。 如果说佛教的轮回概念是源自于婆罗门教就算是改革而来,那道教的轮回观也是继承于佛教,能不能说道教是从佛教改革而来呢 正信的佛教从产生时到现在,实修实证的三十七道品,从来都没变过,更谈不上有人心变和佛法变的关系 述说观点,需要客观。
@user-uu7yv6hk7v
@user-uu7yv6hk7v Год назад
我不懂佛法,什么真罗汉假罗汉,不能渡人的都不是罗汉,就同法律一样,服务人的才是真正意义的法律,如果只是表相,写在法典里而不执行,那还叫法律吗?毒药就一定是毒药吗?良药就一定是良药?只不过是叫做毒药或者良药。能治病救人就是良药,大补之物也可杀人。有时感觉想理解佛法,看看现在的国家现状,就是佛法。如果把佛法当作一种学问,那是没问题,如果说是人们理想中的佛法,我真不知道。纯属各人理解。
@cocobj8116
@cocobj8116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user-hx4hg1sf5g
@user-hx4hg1sf5g Год назад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和尚是罗汉?
@user-qc1qf6gu4u
@user-qc1qf6gu4u Год назад
不能這樣講 佛與羅漢都是相同的是對的 只是羅漢是成佛的開始 一棵大樹的樹葉不斷發芽 成長 枯萎 凋零 但是其樹本身卻不斷的壯大 每一次的發芽 成長 枯萎 凋零(輪迴) 都是讓樹成長 只是結果 結善果 惡果 取決於成長的過程 是否有 根扎實 (八正道) 不然以錯誤的方式成長 樹很快就會死亡了 羅漢就是剛成長為樹 必須持續精進 才可以結果 但不是每棵樹都能結果 不同的樹 有不同的結果方法 看看 鳳梨 看看葡萄 結果方法只能說 有相同的方法(戒律) 但是結成的果實跟過程卻不同
@laderong1501
@laderong1501 Год назад
佛在聲聞解脫道所不說的法,如大林中的樹葉,是佛自知正法,這是什麼法? 《雜阿含經》第404經(第15卷):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國人間遊行。王舍城波羅利弗是中間竹林聚落。大王於中作福德舍。爾時。世尊與諸大眾於中止宿。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行。共至申恕林 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到申恕林。坐樹下。 爾時。世尊手把樹葉。告諸比丘。此手中葉為多耶。大林樹葉為多。 比丘白佛。世尊。手中樹葉甚少。彼大林中樹葉無量。百千億萬倍。乃至算數譬類不可為比。 如是。諸比丘。我成等正覺。自所見法。為人定說者《如手中樹葉》。所以者何。 彼法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明慧.正覺.向於涅槃。《如大林樹葉》 。如我成等正覺。自知正法。 所不說者。亦復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明.慧.正覺.正向涅槃故。 是故。諸比丘。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佛陀成等正覺自知正法,其中不說的法如大林樹葉,因為這些佛自知正法對正向涅槃,沒有利益、沒有幫助,這是什麼法呢? ○ 正解《雜阿含經》第404經(第15卷),分成二部份: 1、「如是。諸比丘。我成等正覺。自所見法。為人定說者。《如手中樹葉 》。所以者何。 彼法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明慧.正覺.向於涅槃。」 2、「《如大林樹葉 》。如我成等正覺。自知正法。 所不說者。亦復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明.慧.正覺.正向涅槃故。」 ○ 解義: 1、佛所說《如手中樹葉 》之法,是「明慧•正覺•向於涅槃」,就是有益正向涅槃解脫的「法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之聲聞解脫道法。 2、佛舉無量《大林樹葉 》,喻 如無量菩薩道成佛之法,這是佛「成等正覺•自知正法•所不說者」因為需長劫才能成就等正覺故,對於現前要得「正向涅槃」的解脫道,此未說之法唯益菩薩,對於聲聞解脫「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故,雖是佛自證「自知正法」,未向聲聞眾說也 。
@laderong1501
@laderong1501 Год назад
證阿羅漢果的聖者,何以不名如來、佛陀的原因! ~ 佛陀亦自稱是阿羅漢。然阿羅漢可以自稱是佛嗎?答案是從無阿羅漢自稱是佛,為什麼? 《大般若經》第15靜慮波羅蜜多分: 「佛言:如是諸聲聞人,雖能現 入四種靜慮、四無色定,證得法性成聲聞果,而無如來力、無畏等殊勝功德及諸相好,不名如來。 由斯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由無佛德說名聲聞,不爾,如何彼不名佛? 菩薩靜慮波羅蜜多,常不遠離 一切智智,嚴淨佛土成熟有情,引發無邊殊勝功德,由斯菩薩所住勝定,聲聞獨覺皆不能知。」 《摩訶般若經》卷29 · 畢定品: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有如是善根,功德成就,如佛自說本生受不善果報,是時善根為何所在?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為利益眾生故,隨而受身,以是身利益眾生。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畜生時,有大方便力,若怨賊欲來殺害,以無上忍辱,無上慈悲心,捨身不惱怨賊,汝諸聲聞辟支佛有是力不?須菩提言,無也。 以是故,須菩提,當知菩薩摩訶薩,欲具足大慈心,為憐愍利益眾生故,受畜生身。」
@laderong1501
@laderong1501 Год назад
上引北傳大乘經論說修菩薩道成「佛」,與修解脫道成「阿羅漢」,道果不同。然而修解脫道行者,依佛也自說是阿羅漢而不信受北傳大乘經論所說。底下舉出修解脫道者最依信的《雜阿含第684經》,佛於此經也明確的教說「佛與阿羅漢」不同!以此證大乘菩薩道是佛說,佛依菩薩道修行成佛故。說大乘非佛說者,決定是佛滅後解脫道與菩薩道論爭正統而興起的不實說法。
@laderong1501
@laderong1501 Год назад
● 本經先敘說【佛陀與阿羅漢之不同】,然後再詳說佛有十力! 雜阿含684經: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 那時,世尊告訴眾比丘說:「如果比丘對於物質的色蘊能產生厭嫌,遠離對它的貪慾,使之滅盡,不再生起,而得解脫的話,這樣就叫做應供、等正覺的聖者了;對於受、想、行、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同樣的說法。如果又有比丘對於物質的色蘊能產生厭嫌,遠離對它的貪慾,使之不再生起,而得解脫的話,這樣就叫做得智慧解脫的阿羅漢;對於受、想、行、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同樣的說法。眾比丘啊!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與智慧解脫的阿羅漢,有什麼種種的差異呢?」 眾比丘稟告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希望您能為我們解說,眾比丘聞法後,將會信受奉行!」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你們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他先前雖未曾聽聞正法,但自己卻能覺知,於現世中親自證知,而得到正覺;於未來世又能演說正法,覺悟眾聲聞弟子,就是所謂的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等道法(即三十七道品),這樣就叫做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他對於所未獲得的法都能得到,未制定的梵行也能制定,能完善地證知道,完善地說明道,引導大眾,然後聲聞弟子們才能成就隨法、隨道之行,樂於奉行大師的教誡與教授,完善地入於正法之中。這樣就叫做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和得智慧解脫的阿羅漢彼此種種的差異處了。 其次,有修學者的五力與如來的十力。什麼是修學者的五力呢?就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什麼是如來的十力呢?就是如來能如實知道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一種智力。如果成就這第一種智力的話,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 其次,如來對於過去、未來、現在業報現象,能如實知道它的受因與事報,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二種智力。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成就這第二種智力,就是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 其次,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對於禪定、解脫、三昧、正受等境界。都能如實知道它的染惡或清凈,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三種智力。如果成就這第三種智力的話,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 其次,如來能夠如實知道眾生各種根性的差別,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四種智力。如果成就這第四種智力,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 其次,如來能夠如實知道眾生的各種知解,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五種智力。如果成就這第五種智力,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 其次,如來能夠如實知道世間眾生各種境界,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六種智力。如果成就這第六種智力,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 其次,如來能夠如實知道一切眾生行道之因所招致之果報處,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七種智力。如果成就這第七種智力,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 其次,如來憶念過去世生命種種事時,能從一生至百千生,從一劫至百千劫,我當時在彼處受生為這個族類,姓這樣,名這樣,吃這樣,這樣苦樂的感受,這樣的長壽,這樣的久住,這樣的壽命。我在那裡死後,就在這裡受生;在這裡死後,又在那裡受生。有這樣的行為造作,有如是的因緣,就有如是業報之處,過去世生命的流轉變動,都能如實知道,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八種智力。如果成就這第八種智力,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 其次,如來能以清凈的天眼超過凡人之眼,觀見眾生死時與生時,是妙色或惡色,是下色或上色,是向於惡道或向於善道,隨著所造業而受報的情況,都能如實知道。像這個眾生由於成就身的惡業,成就了口、意的惡業,毀謗賢聖,領受邪見之業,由於這樣的因緣,所以身壞命終之後,墮於惡道,受生在地獄中;而這個眾生有身的善行,有口、意的善行,不會毀謗賢聖,領受正見的業法,由於這樣的因緣,所以身壞命終之後,受生於天上善道中,像這些情況都能如實知道,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九種智力。如果成就這第九種智力,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 其次,如來已盡除一切煩惱,得到無煩惱的清凈心解脫與智慧解脫,在現世中自己知道以身做證:我再生的因果已滅盡,清凈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於生死輪迴中了,這樣就叫做如來的第十種智力。如果成就這第十種智力,就是如來、應供、等正覺的聖者得到了先佛最勝處的智慧,能轉動清凈的梵輪,於大眾中像獅子作吼一樣地演說正法。如此十種智力,只有如來已經成就,這就是如來與聲聞弟子的種種差異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眾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laderong1501
@laderong1501 Год назад
對於成佛須經歴三大無央數阿僧衹劫的說法,不只北傳大乘,依南傳本生經等而撰著的〔南傳菩薩道〕,書中也是這樣說的。 今舉佛在〔大般若經〕中是怎樣說,菩薩成佛不應怖畏久遠的道理如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又舍利子 • 是諸菩薩 • 若念無上正等菩提經久乃得 • 不應怖畏 • 所以者何?前際劫數 • 雖有無量 • 而一念傾憶念分別積集所成 • 後際劫數 • 應知亦爾 • 是故菩薩不應於中生久遠想 • 而謂無上正等菩提 • 要經長時方乃證得 • 便生怖畏 • 何以故?前際後際劫數長短 • 皆一剎那心相應故 • 菩薩摩訶薩 • 雖聞經久乃證無上正等菩提 • 而於其中審諦觀察 • 不生怖畏。〕 北傳大乘禪宗初祖達摩大師則將三大阿僧衹劫成佛,解說為去除〔貪、瞋、癡〕三種根本妄心,因為時空是妄心分別所現,而凡夫執為真實。 再者,日本真言密宗的祖師空海大師,則將三大阿僧衹劫成佛,依心解其真實義,則是粗惑、細惑、微細惑三類妄執。 佛說的大乘菩薩成佛教法,是廣博精深的,若不發菩提心依大乘菩薩比丘授學,是很難正確認知而多所誤解的,也難怪趣解脫道疾求苦滅涅槃的人們,難以理解佛陀的菩薩道教法,而多所留難。
@BEA-77
@BEA-77 Год назад
佛有32相80種好,阿羅漢有跟佛一樣嗎?佛像莊嚴妙好是阿羅漢沒有的。
@alecyoung7338
@alecyoung7338 Год назад
大家都没见过,都是从书山看来的罢了,真真假假左左右右何必计较呢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是啊,两千多年来出了那么多的阿罗汉,谁又能保证有没有一两个阿罗汉长得比佛陀还帅呢。所以不必局限于听闻得来的信息之内
@yinlinlee1535
@yinlinlee1535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
@大森林_哲學佛學
@大森林_哲學佛學 Год назад
谢谢您
Далее
Beautiful sport😍
00:20
Просмотров 337 ты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