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What’s refreshing for you: Revealing the secrets of the thought of inaction!  

Yilin Reading
Подписаться 58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253 тыс.
50% 1

❤️ Read, create wealth, grow, and iterate, let us achieve success together!
About this book
The author of this book is Canadian scholar Professor Mori Gelan, a famous Canadian sinologist and a doctorate in religion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He specializes in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He once translated "The Analects" into English. His transl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for ordinary people. human-readable version.
About this book This book is called Trying Not to Tr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pontaneity in English, and the Chinese can be translated as: "Inactio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pontaneity".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about this book is that a Western scholar use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in brain science to propose a new explanation for Zhuangzi's "inaction" thought.
======================================
Video directory
00:00 Preface
02:43 The first meaning is that Wuwei does not mean doing nothing, but not deliberately pursuing
It seems that I am doing something very relaxed, and the result is very natural.
14:33 The second meaning is to achieve the state of inaction
What you do must conform to a certain value system
21:59 The third meaning is Confucius, Laozi, Mencius and Zhuangzi
These sages of Chinese culture
Their routines are different, and they have a lot of disputes,
But in fact, their highest goal is to do nothing.
But there are holes in their theories.
39:09 Summary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6 июн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232   
@kongwachiu7414
@kongwachiu741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以真誠待人,以誠信對事,不間得失,就是最好的無為。
@user-gs5dv4iv4t
@user-gs5dv4iv4t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還要加一點,至誠。 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所有,真正的去面對他。
@lengu7343
@lengu734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感恩大師分享!人生做事!用無為的心态去完成!有滿意的效果!感恩大師知識!功德無量!
@yilindushu
@yilindushu Месяц назад
謝謝留言。
@lisalochiu
@lisalochi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心流和無為的解釋很具體,以前分不清,看了視頻明白了。感謝分享!這書值得一看,好書!❤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感謝您的支持和关注!
@user-rt4fp8yi6p
@user-rt4fp8yi6p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无为的意思是顺应时代,顺应潮流,这样做的话,人活着就不累,就好像玩冲浪的人,必须顺应浪潮,孙中山先生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认为这句话就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nampang5071
@nampang507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當一件事做到好自然,當中要經歷多少好不自然的努力。
@edwinwong8067
@edwinwong8067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为道日减。减之又减。 无欲无求。乃成自然。
@hantuun
@hantuun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自然”, 就是條件反射,肌肉記憶嘛,
@user-qe8kx8sh4d
@user-qe8kx8sh4d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論做什麼只要能夠讓自身充滿喜樂滿足便是幸福!
@williamwei9524
@williamwei952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朋友你重生了嗎?你靈魂永恆的家在哪裏?
@liawning
@liawnin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老子有一部清靜經,說無無既無, 道德經他說了,有生於無,就是無中生有 不是沒有變成有,是不知道的,還沒有看得到,例如精子卵子,就變成人了 但是生了龍,恐龍,為什麼就絕種的呢 生了人,那也可能絕種,搞得什麼科技把大家的自然生活環境搞砸了 搞核子彈,打算從原始人開始重新再來歷經千辛萬苦? 沒有自然適合人類的環境,醫院大賺錢,不要說不道,都不人道了, 還有道嗎,有 道是無中生有,因為好壞是人主觀的,不是天道,人道違反了天給的條件,就像恐龍一樣,天道就得把人道給滅了 都是天道,天地不仁給生出來的一切萬物,他自己也還會分出有道不道嗎?他也就是一貫道,一以貫之的變化莫測,我們自己去找生存,搞錯了就毀了,沒搞好的,活得不好, 對待外在環境還是客觀,有科學就要參考 對待搞不懂的情緒主觀環境,人際變化,光而不耀,不確定的生存參數,一定要小心取捨
@foxlady898
@foxlady89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此有為法,意指世間一切有生滅之緣相。 另,一切賢聖, 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無為法指的是入本心的無生滅.無動搖.無增減.無垢淨,乃至無量光.無量壽,是每人本自俱足的內觀法界,非世界所能解意! 從世間的解釋都不是正解,因為無為是入本心。 為一切所應為,心恆處無為!
@SanJingSho
@SanJingSho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也許無為相較心流有著更多秩序性and/or 儀式感,不過藉著貶低心流來提高無為的說法,個人覺得倒可不必;另一點這兩種狀態各有擅場,比如我在練習困難與複雜動作如舉重時,我「需要」的是心流的加持,它是動態與流動的。反之無為,在冥想時會出現:不做多餘的動作,它在那時是靜態與凝聚的;所以說各有所長。
@hantuun
@hantuun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大可不必裝神奇的神叨叨,舉重需要的是肢體協調和呼吸調節,頂天和所謂的 “神” 接近的也就只是再加個調節情緒, 本來可以真實客觀的描述和解釋,非要裝神,故弄玄虛,跳大神
@user-jq7sp3sd7c
@user-jq7sp3sd7c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chia101
@chia10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處事不執著 有為:處事執著 超越無為及有為,即不執著有為及無為,而能行一切善。 有計畫但不執著的進行。 如天體運行,有規律性,但祂不為己而行。
@cskman
@cskman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大部份人以為的無為是 不做事 但真的無為 原來是做起上來豪不廢力 也叫人應該做天賦賜於的事
@woovivien8008
@woovivien800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的理解是,無爲--做順勢的事情。而不是刻意、恣意妄爲、自以爲是、逆勢而為。如果做到無爲,是十分艱難的。要學習如果觀察“勢”,才能審時度勢,找到自己的“最速降綫。”
@user-cu9fd7fq6d
@user-cu9fd7fq6d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對呀!常聽人家說“天賦”,我是真的沒遇過不用練習的人。也可能因為我的世界太小。😂
@williamwei9524
@williamwei952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約翰福音14:6) 古今中外誰説過這樣的話!?朋友你要認識真神耶穌!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認識你自己和這個世界!朋友你知道嗎?
@user-ql1xl7dy6l
@user-ql1xl7dy6l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williamwei9524謝謝你的分享,但這裡討論的不是神,而是一種心態☺️
@YetEthanOnly
@YetEthanOnly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個學者的解讀其實就是老子弟子文子記錄的關於老子對無為的解釋
@g.c955
@g.c95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自然而然,世間一切都有定數。無為就是順其道而行
@liawning
@liawnin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避免回復一次太長,分成三次,在這裏回覆三次 開始回覆 怎麼說都通 就是老子道德經第一句話,道可道 接下來就是,非常道 老子簡訊給莊子,托夢告訴我解釋清楚了,就是說不是普通說法,就能全部說清楚 因為這可是老子管國家圖書館,看了不知道幾萬年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才解釋出這個開頭六個字。 可是永遠有人不清楚,而且是大多數人,連中國解釋道德經這個開頭,的歷史主流書籍注釋,都解釋錯了 錯說成道可以說的,就不是正常的道了 既然你亂說,把道,都說成不能說了,那大家還在這裡說什麼?! 就是說 怎麼說都通,因為你懂了,你還可以搞特技,搞魔術,看不懂都沒關係, 不是你說的出來的,聽得懂的才是道, 我到死都沒辦法和你說清楚,那也是道
@liawning
@liawnin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看了道德經好幾次,到了40多歲,才把這6個字看到覺得通順 於是就接受了下面,包括我,很久很多人剛開始都看不懂的,無名,乃天地之始 ,就是說我和你說不清楚道沒關係,說清楚了就有名稱了,就有名堂了, 但是難道說不清楚,道就沒有了嗎? 永遠一切都是道生之,其中有信,叫耶穌告訴大家,信我者得永生,沒時間搞懂的,你不要迷信,看地球轉的那個準時,就要相信道 地球有一天可能完蛋,但是讓他準時這麼久的那個道,如果就沒有了,那就不叫做信,那只是和恐龍絕種一樣,沒有地球和恐龍這個道場了,天地不仁,滅了你,你的靈魂還是在搞另外一個看不見的道場,也許久了就看得見,
@liawning
@liawning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河南話,說“中”! 說個好笑的,難登大雅之堂 無為,虛而不屈,拿屁來比喻 但是說香的說臭的都可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以下故意說臭的屁的,證明天地不仁的道,他哪裡還管你香的臭的 就是想拋磚引玉罷了 無,看不見,放個屁聞不到,沒有事 忍不住,放個奇臭無比的無聲之屁, 遠處的人,只看到這邊的人 一個個都是皺著眉頭,彼此大眼望小眼 這叫做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遠處的這個人,都看到了這邊群體無為了, 無為無以為,厚本薄末, 無為無不為,無名之樸, 老子都說搞不清楚福禍總開關在哪裡,所以說,光而不耀, 人生放光芒,不要傷人眼睛為原則
@davidnhc
@davidnhc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无为"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不要过分干预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勉强。这并不意味着被动地坐等事情发生,而是通过顺应自然的规律,以恰当的时机和方式行动。这种态度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冷静、平和,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达成目标。
@yilindushu
@yilindush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謝謝您的分享。
@user-cu9fd7fq6d
@user-cu9fd7fq6d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需要艱困練習。我記住了。🙏💪
@user-nd2lq6gj5f
@user-nd2lq6gj5f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一般人屬於妄為,因此必先要先了解無為的真諦,再進入無為無不為的境界
@cwwinson
@cwwinson 22 дня назад
無為的為不是做甚麼。。。這裏有句值得深思。。。無私就可成就。。。原話是:無為則無可不為。。。
@williamwei9524
@williamwei952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讀完這篇短文的朋友有福了!首先讓我祝您安康!我也祝您全家安康!希望您仔細讀完下文後能明白我的本意! 我先簡單向您介紹一下我自己的信仰經歷:我原來是不信神的,其實是把自己當成神,按自己的標準行事為人,也就是自以為是,表現為自以為義,自以為美,自以為善,自我為中心,有時自大,有時自欺,有時自卑,有時膽大包天,有時膽小如鼠,等等。當然自私是人的本性(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我也不例外。結果常常虧欠人,實際上是虧欠了神。自以為行得正,實際上是與神為敵,行在黑暗裡,走在永死的路上。我出生在江蘇東台一個所謂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的教育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色如玉,就是要我認真讀書,將來有一天出人頭地。18歲我到北京讀書,25岁到美國讀書,27岁回北京教書,後來到公司工作。2003年6月30日我(41岁)和全家移民加拿大。2004年6月26日下午一時我(42岁)認罪悔改信耶穌,自此我接受祂為我人生的救主和我生命的主。我於同年9月27日晚7時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感謝上帝的憐憫和恩典,祂讓我罪得赦免,使我知道要敬畏神,要盡力愛人如己。因著信耶穌,我擁有了真正的平安和滿足以及永生的盼望。哈里路亞,感謝讚美主! 很少有人願意聽不同的意見。希望您不要怪罪我!我向您傳的是福音,一切都是為您好。我今天向您簡單介紹兩位名人的信仰經歷。 1. 張學良 張學良到台灣後開始認真尋求信仰。他先開始研究佛學,讀了很多有關佛教的書。有一天,宋美齡來拜訪,問他讀什麼書,他如實回答。宋回答他: “汉卿(張學良的小名),你又走錯了路,你也許認為我信基督教很愚蠢,但是世界各國許多有名的、偉大的人物都是基督徒,難道他們都是愚蠢的嗎?”後來她建議張學良研究一下基督教。張採納了她的建議,並且上了美南浸信會的函授神學課程。他用中文答卷,由秘書翻譯成英文。他(63岁)於1964年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後來他一直為上帝做見證直到100岁時(2001年)安息主懷。請參閱“張學良的信仰經歷”一文。 2. 林語堂 國學大師林语堂出生在牧師的家庭,他小時候的信仰是他父親的信仰。後來他長大了,開始尋求屬於自己的信仰。他也曾到美國留學和工作。他在晚年寫了一本書,題目是“信仰之旅”。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大意):我曾經歷過儒教的殿堂,道山(教)的高峰,佛教的迷霧,但唯有基督的大光讓我徹底降伏。具體內容請參閱《信仰之旅》或《從異教徒到基督徒》一書。 我個人的心得:請您仔細看以下三組字/詞! 1:神、福、禍、祈禱、祈福、祝福、等等; 2:人、佛(教)、儒(教)、仙(道教的最高境界)、偶像、等等; 3:正義、美善、吉祥、榜樣、等等。 您仔細看一看,他們在結構上的共同點和意義上的差異在哪裡?先讓我簡單地為您分析一下: 第一組:每一個字或詞都是“神”字左邊的偏旁。他們表明神能降福,也能降禍。自古以來人向神祈求福祉和避免災禍。人祈福和禱告的對象應該是獨一的真神/上帝。因為神是灵,是自有永有的,是昔在、今在和以後永在的上帝。祂是宇宙萬物的主宰,祂是人類的創造主、維護主、拯救主和審判主。祂的屬性是聖潔、公義、憐憫、慈愛、良善、全能、全知、全在和永不改變。祂是愛我們的天父上帝,也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一切都有天意,上帝掌管一切。人若順服神必蒙福,忤逆神必遭禍。聖經有超過一百次提到這種關係。(請參閱申命記28章;詩篇33,37,139,等) 第二組:每個字或詞都是人或帶有單“人”旁,他們包括死人、活死人和所有的偶像。無論他們創造了什麼理論或學說(包括佛教的輪迴、儒教和道教的理论、進化論,法輪大法的真善忍,各種心靈雞湯,等等),因為他們本身都是人,是上帝所創造的,他們試圖用人的方法來解決人的根本問題,結果搞出來的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學說或理論,他們不是真理,所以他們都不能真正解釋和解决人的根本問題,包括生老病死、勞苦愁煩、對死亡的恐懼和人的罪性和罪行。他們自己也從來沒有稱自己是神。只是后来的人(也有少數當時的人)把他們尊奉為神。其實是人把自己當成神了,但人手所造的不是神。 第三組:每個詞裡都有一个“羊”字。那些词都是神的屬性。聖經表明耶穌是代罪的羔羊,祂具有神/上帝的一切屬性。 讓我告訴您一个好消息,耶穌是人類包括你我的唯一的救主。大約2000多年前受天父上帝的差遣,祂道成肉身(上帝變成人),降世為人。祂甘願為我们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第三日從死裡復活,先後向500多位門徒顯現,40天后在許多人面前升天,到現在一直坐在天父上帝的右邊。祂還要再來到這個世界,接所有的信徒上天堂(包括已經死了的信徒),並且審判活人和死人。使徒約翰在看到耶穌向他走來时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請參閱約翰福音1:29)。現在每年全球有超過25億人慶祝復活節,因為沒有祂的復活人類就没有盼望。耶穌從死裡復活是一个歷史事件,除了聖經以外,大百科全書和許多歷史學家的著作裡都記載了這件事。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節日(一个是聖誕節,另一个是復活節)都是為耶穌而設的。世界的計年是按耶穌降世的日子為分界點的(公元前和公元後)。您從漢字裡也能看到耶穌的影子,這些詞包括公義、美善、吉祥、榜樣,等,這些詞都代表上帝的屬性,他們裡面都有“羊”,說明耶穌作為代罪的羔羊具有上帝的屬性。請仔細看榜樣的“樣”,左邊是“木”,它代表耶穌被掛在木頭上(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請參彼得前書2:24);右上方是“羊”,它代表耶穌是代罪的羔羊(請參約翰福音1:29);右下方是“永”,它代表信耶穌的人有永生。約翰福音第3章第16節寫到: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耶穌在約翰福音第14章第6節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藉著我, 沒有人能到父(天父上帝)那裡(天堂)去。” 我相信我改變不了您的信仰。但我相信:上帝愛你,祂在找你。我也愛你,我会為你禱告。我相信您是最愛您自己的。我相信人人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愛自己。您如果真愛自己的話,您一定要先愛神,加上愛人如己。另外,您要愛您的靈魂勝過愛您的肉身,因為肉身是短暫的,靈魂是永恆的。恕我直言,您如果還沒有認罪悔改信耶穌的話,您現在是走在去地獄的路上。萬事都可以等待,唯有信耶穌這件事不能等待。您現在就要知道您永恆的家在哪裡,因為黃泉路上無老少,躺在棺材裡的是死人(不只是老人)。您從信耶穌的那一刻開始就走在永生的路上-人唯一的從死裡逃生的蒙福之路。一切真理都來自上帝,都寫在聖經裡。真正的平安和满足來自耶穌基督。我建議您抽時間每天讀一点聖經。您可以從路加福音開始,接著按順序讀完新約聖經。再開始讀創世紀,按順序讀完舊約聖經。再接著讀新約聖經。您可以每天固定時間讀30分鐘聖經。如您覺得時間不夠,您可以自己加時間。您如果每天堅持讀三章聖經的話,您可以在一年之內讀完一遍聖經。您可以直接讀,也可以使用聖經綜合解讀讀(www.cmcbiblereading.com)。您如果想直接讀,您又沒有聖經,您可以上網讀,也可以上網聽,只要打入所需閱讀的書卷名和章節就可以了。您也可以下載聖經到您的手機上。我是用YouVersion下載的。當今著名的化學家Dr. James Tour讀大學一年級時認罪悔改信耶穌。現在他常說:很少有人在認真讀完新約聖經兩遍以後不信耶穌的。他的媽媽先讀了一遍新約聖經,接著讀完舊約聖經,在72歲時信耶穌。您雖然還没有信耶穌,您也可以直接向天父上帝禱告,祈求聖靈引導您儘早認識主耶穌基督。您可以星期天到離家近的、尊崇耶穌基督並傳講聖經真理的教堂做禮拜/聽道,那裡的弟兄姊妹一定会歡迎您。最後,我祈願上帝的靈感動您早日認罪悔改歸信宇宙萬物的主宰、獨一的真神、萬福之根、愛您的並且從死裡復活還要很快再臨這個世界審判世人的主耶穌基督!如有疑問,請及時聯繫! 神和主耶穌基督的僕人韋慈健弟兄於多倫多 微信:WilliamCWei 臉書:William Wei
@teddyw8457
@teddyw8457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无为是要很勤奋的做事,但是要保持自然的心态,不过分强干和干预,不僵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是不求,而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去求。无为讲得遵循天道而达到目的,而不是没有目的。讲究得是天的意识。不跟着小我的意识做事,保持纯洁的心境。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很棒的分享。
@user-th6tx2ec7y
@user-th6tx2ec7y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说的不错。难得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感謝您的支持。
@user-ze5yd4ct2j
@user-ze5yd4ct2j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是不為(ㄨㄟˋ)特殊目的而有所做為,即是在‘’無我‘’的狀態下做‘’利涉大川"的事。 誠如老子道德經最後一章節所言:聖人之道,為(ㄨㄟˋ)而不爭。倘若作者對老子/孔子/孟子或莊子的思維做更深入了解時,觀點就不是簡單的區分或對應而已。 中國文化海納百川,以道家的思維是積極且不斷創新,能與時俱進,無為(ㄨㄟˋ)而治若能風行草偃,這世界就會大不同
@seanchen4439
@seanchen4439 7 часов назад
好獨特的見解 但是以無為(四聲)來理解 就非常好理解了 一切豁然而通 就是無欲則剛的意思 同時也是金剛經的無我 莫作是念的概念
@YetEthanOnly
@YetEthanOnly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是老子的標誌概念,這個學者的解讀其實就是老子弟子文子記錄的關於老子對無為的解釋
@guruchoykokkee
@guruchoykokkee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一旦你出了名丶讨什么都是有别人解说为很有智慧的神言。这是出了名的真理。点一点也能是一大理论丶 一种特殊效果怎么样怎么样的解赞成很利害很有深度思考的创作。在所有生物中丶创也只有创是人类独一无二的本能。也只有创者本身他本人知道他在作什么。很多次都不代表有什么深度意思。所以懂的人不言。懂了吗? 道道道、谁知道 您我知、也不知 哈哈哈、您看天 它看你、谁看谁 您以为、不一定 人宇宙、宇宙人 不在思、只在悟 哈哈叫、人所谓 喝杯水、睡梦出 小中大、明中暗 量中冇、间中空 阳中阴、阴中阳 人宇宙、宇宙人 也吧也吧😊
@mokevin5278
@mokevin527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fralawable
@fralawable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根據視頻中所說,也不能說無為是不刻意去追求,而是在經過訓練之後,讓人希望達到的行為、思想模式已經變成人的自然反應,便不用再刻意地去追求而已! 雖然結果是一致,但刻意追求是手段,不用刻意去追求是手段達到成功的狀態,而最終結果都是想要的終極行為和思維模式成為人的自然,然後,按這個自然持續去運作下去! 但這仍然解決不了一些基本問題! 就如人之初,性本善! 但也有人之初,性本惡啊! 若毫無規範,惡人順其天性,讓其惡行成為自然,那麼,社會便會亂套了! 若過度規範,便流於形式化,容易形成偽君子! 規範這個度,便成了問題! 其實這都是源於每個人的不同,從先天的天賦、到後天的經歷都不會相同,所以,根本無法制訂單一的標準,只能是一邊要按情況而制訂新標準,一邊又要按情況進行檢討,對整體標準進行簡化,或者刪除! 這才是應有態度! 這也是社會法律應有的態度! 但可惜懶隋是人性中的弱點,因事故而增加法度,但不會在安逸時去檢討,久而久之,便形成法律的繁冗,使人覺得法律不再人性化,甚至不切實際的了!
@user-zu3tz1pg9b
@user-zu3tz1pg9b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人性不是本質論,不是本善也不是本惡。請參考傅佩榮教授的『先秦儒家哲學』。
@teddyw8457
@teddyw8457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人性是本无分别心,即不善也不恶。所以人性可以后天改变。即好人可以变坏,坏人也可以变好
@user-zu3tz1pg9b
@user-zu3tz1pg9b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teddyw8457 人性不是本質論,不是本惡,不是本善。人性是向善的,人性是動態的。請參考傅佩榮教授的先秦儒家哲學。
@lifeisbeautiful2023a
@lifeisbeautiful2023a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庄子的庖丁解牛,孔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都是对规律的深度掌握后的游刃有余,所以我理解无为就是要了解规律然后顺应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就显得特别轻松自然不刻意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謝謝您的分享。
@user-wy2si1nk1t
@user-wy2si1nk1t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恩,以前是這樣,有收練點
@user-wy2si1nk1t
@user-wy2si1nk1t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還是努力學習點
@user-wy2si1nk1t
@user-wy2si1nk1t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真的以前是無爲,後來
@frehmann8031
@frehmann8031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無為 就是擇善而為 棄惡揚善
@limtseng9205
@limtseng920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无为是无执取一切的依当下最有益的因缘条件而为之 ,“ 接触世间法,无所住而生其心”
@pakagus6597
@pakagus6597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GOD BLESS YOU : "I Near Beauty*
@Bitrader349
@Bitrader349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user-xg9xx7vf4g
@user-xg9xx7vf4g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不能從這2字的文字解釋其意義 無為是指順著自然;順著道去做思維 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一切現象,無需靠努力做為目的,動.植物都是效法自然;效法天道而存在宇宙,人不必強為,順著道走,就是無為。
@user-tf3my6cl1v
@user-tf3my6cl1v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似是而非的論調
@user-vf8gn6wf9k
@user-vf8gn6wf9k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人對變化有很大的驅光性,就像做數學解題一樣
@kinttnekchong361
@kinttnekchong361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它是谷歌管理层贯彻员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是技能,叫“心流”
@user-nd2lq6gj5f
@user-nd2lq6gj5f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要先了解佛道四種諦理,再經過修練進入息心無為放下心刀雜念的狀態再扛起自己一切因緣事務,即達到心性放下達無為身體事務扛起治理的無不為的放下扛起的境界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謝謝您分享自己的看法。
@eddietan4105
@eddietan410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那洋人说的是熟能生巧就像刨丁解牛
@chia-weichang6246
@chia-weichang624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是不執著的意思,跟色身沒有關係,不入色,身,香,味,觸,法。就是不執著於,與自身有關的任何狀態。就是悟身空,悟心空的境界。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悟身空 悟心空 悟性空 悟法空 與一切表相無關。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謝謝您的分享。
@user-th9iu7ev8z
@user-th9iu7ev8z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我他認知不同,我認為你無為,但自己認為我有為,而且很自然,但他不認同,在三者之間無限循環。😅😂😂
@tinkoklim2157
@tinkoklim2157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无为能无所不为,是真心之为所有通过意识之为是有为。
@user-it1om9zp6d
@user-it1om9zp6d 17 дней назад
解釋不到肉!可以劃一框架之內,法律我定了,在我定規矩之內自由發揮;人多了;增加公共交通;清潔地方人員;貨物運輸;住宿;醫療;學校;家居電器;水利;魚農;法院;警察。 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民生的必須,給其自由發展,定立稅收。 上述是社會初型,政府跟人民的發展而協助其生存,就是無唯了。 並非萬事不做的(無唯而治)謝分享!
@wootooyee1882
@wootooyee1882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就是為
@owner44
@owner44 12 дней наза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dhjming
@dhjmi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佛法中的无为,是指空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滅。这个道理本身就是本来如是,非因缘生。 世间中的无为,如水到渠成,想得到水,先挖渠,所以要下功夫,因缘条件具足,就成。又如无为而治,若建立合理制度,颁行有效政策,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其实,懂得事物规律,依法而行,世间称为无为。 其实,要下功夫才可以得到,都属于有为。追求幸福,追求对象,皆属有为,有造作。更不说不可为而为之了。世间是有为的,因缘生的,有聚有散。所以在世间论有为无为,皆是戏论。
@negrobrunifen3218
@negrobrunifen321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然後下一本書 我們來介紹…刻意練習🤣🤣🤣
@user-fc5bs2fg2k
@user-fc5bs2fg2k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下下部:兩本書把矛盾觀點對決
@user-xu6ge5li7p
@user-xu6ge5li7p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分:無為不是毫不做事;而是不刻意追求什麼,是放鬆的,順其自然的做事。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贊同。
@user-cl5xd9uy8f
@user-cl5xd9uy8f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感覺是七龍珠的自在意極攻 讚啦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感謝您的支持與讚。
@beebeeq799
@beebeeq799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无为就是要通过为到无为的境界。如果一开始就无为,如何达到无为呢?
@maggielee3422
@maggielee3422 Месяц назад
做好自身,別人就會跟著你而做
@user-fs1vy5ms8u
@user-fs1vy5ms8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哈哈哈…
@dayoo_tw
@dayoo_tw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想要達到無為即為有為,真正能夠達到無為的人不會覺得自己無為。
@yilindushu
@yilindush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您的分享。
@fmbuddh
@fmbuddh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想要無為就無法無為
@user-ti2fb1cq5n
@user-ti2fb1cq5n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只有那些將所學融會貫通的人,才能體會無為的含義。難怪佛說:不可說!不可說!
@user-eh8dh8tb8h
@user-eh8dh8tb8h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明知不可说而说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反而才是生命意志的体现。
@user-ti2fb1cq5n
@user-ti2fb1cq5n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user-eh8dh8tb8h 如果連自己的能力跟程度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所呈現的結果,只是讓明眼人看破手腳罷了。
@nampang5071
@nampang507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融會貫通的人才能體會無為的含義,和佛說:不可說!不可說,兩者有甚麼關係? 愛恩斯坦說:不能對人說清楚,就是自己不清楚。
@user-ti2fb1cq5n
@user-ti2fb1cq5n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nampang5071 出社會才知道,對錯從來就不是自己說了算,所以說跟不說就結果而言沒有影響,所以無須在此糾結,做您認為對的事情即可。
@nampang5071
@nampang507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user-ti2fb1cq5n 這叫死雞撐飯蓋。
@michaeljordan148
@michaeljordan14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jimkiattan5740
@jimkiattan5740 Месяц назад
無為是必須有最基本的自我訓練。如果,沒有任何最基本上的自我訓練你可是沒有這種思考能力。老子孔子已經強調過是你們沒看懂。
@user-uo6zt4ot9m
@user-uo6zt4ot9m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即為"法爾如是"亦不可思議!
@user-pl6lh3kl1v
@user-pl6lh3kl1v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執着無為即是有為.有為不執着即是無為。為而不有.善而不居。
@FerencL
@FerencL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为什么老外翻译之后我们要去学老外的?为什么不直接去读论语?
@FerencL
@FerencL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老外要是篡改了轮椅的原本意义怎么办?
@gomowawawa888
@gomowawawa88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住生心 生心而無住 遇緣當下生心當下無住 承擔感受 不受法縛 不求法脫 能清明故不迷失 這就是無為
@yilindushu
@yilindush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您分享自己的見解!
@jameschien6711
@jameschien671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在老子道德經裡的無為本是寫給統治者聽的,在上位者即統治高層如上至帝王下至縣官城主有權者,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依民生所需勵精圖治休養生息,一旦國家富強有些帝王就有野心侵吞鄰近國家耗費財力發動戰爭那就是違反自然的作為也就是'有為',一般人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守本分就是無為,踏著別人往上爬就是'有為',走後門鑽漏洞使用手段就是'有為'
@user-nd2lq6gj5f
@user-nd2lq6gj5f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和無不為是同步進行
@user-lx7ov9um2z
@user-lx7ov9um2z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無所作為,可能嗎?有心跳有思慮,有老病死。這都是有所作為 。故無為非指上述現象。 無為就是無有自私心而作為。 如何無自私心? 首先要能認清現象的真相,不為木旣念及情緒誤導。了解為何會存在?存在的條件原因是什麼?找到可能正確的答案。會發現自己的存條件是建立在别人也同存在。別人存在的品質好壞也與自己存在的品質息息相關。 了解了這個真相一切無自私的行為無為而生。如救頭燃。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謝謝您分享自己的看法。
@user-ib9jg2yg7r
@user-ib9jg2yg7r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所以佛家也講無為。那麼我說一下我理解的無為:目標和手段都是相同就是無為,不以貪瞋癡而為就是無為。
@hopo213
@hopo213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不)(求) 無畏(不)(懼怕) 不懼怕什麼?生死 仁者,無敵 勇者,無懼,無畏 智者,無斷
@user-vs8sw3sd1v
@user-vs8sw3sd1v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財富自由,沒幹嘛就有被動收入
@juanwan3273
@juanwan3273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与天地同流、与日月同辉。
@yaowenpan9593
@yaowenpan9593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带情绪的去做,没有情绪就没有摩擦
@user-nd2lq6gj5f
@user-nd2lq6gj5f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無不為
@eastarchou5506
@eastarchou550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无为”=“无伪”。 伪,非指一切人的作为,特指人违背天道自然的作为。
@user-sq8mm3dl2d
@user-sq8mm3dl2d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视频作者是专业的播音员吗?还是AI的解说?
@jesseli4351
@jesseli4351 Месяц назад
视频都是ai
@xianah8764
@xianah876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説的是世間法的無為,若是出世間法的無為,則是捨求無為,對外在事物隨遇而安,放下期望,沒有攀緣,因為內心沒有不滿足。
@yilindushu
@yilindush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您的分享。
@upon6699
@upon6699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是體,無不為是用。 無為而無不為乃佛菩薩的層次。
@yilindushu
@yilindush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您的分享。
@deschan2246
@deschan224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Wu Wei = Dont Do Anything or Tang Ping !😂
@user-os9ui2jo2i
@user-os9ui2jo2i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就是指‘’颱風眼‘’,等於‘‘群龍無首’’,因為只要有刻意的作為,將被唯我獨尊的‘’龍‘’撕裂!
@user-hw7kv3ov7g
@user-hw7kv3ov7g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好~说得有德智体道行。但是在公共場所,你講究說是一輩人,可聽無法了解懂知。所以若是你不介意的話,可以用平凡世間常知動力更加美好。(真抱歉較沒有禮貌尊重,所以請到在意。謝謝你,👍🎤😎辛苦了)。
@user-hw7kv3ov7g
@user-hw7kv3ov7g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寫錯了(一「般」人而不是一「輩」人)
@user-ec3bh9bo7k
@user-ec3bh9bo7k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是一種量子意境
@johntan2332
@johntan2332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你明白佛教……和其他宗教吗?(双语视频) ru-vid.com/video/%D0%B2%D0%B8%D0%B4%D0%B5%D0%BE-s6FT-fxH5OM.html 神的公平!🙏✝️ ru-vid.com/video/%D0%B2%D0%B8%D0%B4%D0%B5%D0%BE-B4aiRQMgEYw.html
@williamwei9524
@williamwei952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約翰福音14:6) 古今中外誰説過這樣的話!?朋友你要認識真神耶穌!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認識你自己和這個世界!朋友你知道嗎?
@zoeliu6072
@zoeliu6072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問題,我認為是生世所努力來的。假的真不了,真的藏寶住。😂🎉
@annas8660
@annas8660 Месяц назад
只要你活着不可能绝对无为
@o0hh471
@o0hh47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实躺平蛮爽的,前提你要有足够钱负担基本开销
@Q-Space
@Q-Space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无为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老子之前估计不存在,老子之后衍生出了诸多的分歧,各家都是盲人摸一个虚拟的象,本书的作者试图用现代的科技和理论延伸无为这个概念,期望建立一个调节生理的本能反应和理性思考的平衡homeostasis 机制,如何做到?综合了儒道的思想学说,很遗憾没有提到佛陀的学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没有方法,相机而动,中庸之道。
@user-fk7qi6ql7c
@user-fk7qi6ql7c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一個是“左腦”,一個是“右腦”😊
@joepan5250
@joepan5250 Месяц назад
無為的意思是,這些並不是我做的,舉例來說自然萬物的生長,呼吸、心跳、水的流動,接是由道完成,一切自然而然。
@yilindushu
@yilindushu Месяц назад
一切自然而然。
@mattmatt9971
@mattmatt997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老子还是你的老子😂😂
@MingKWng
@MingKWng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老子認識嗎?
@user-lr9ji6ub5p
@user-lr9ji6ub5p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一心念佛即是大福報」 常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誠心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 願此功德 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迴向冤親債主 迴向歷代祖先 迴向法界眾生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
@user-fs8tc8ss5t
@user-fs8tc8ss5t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作者誤解道家所謂“無為”了😅 道家宗旨“道法自然”!
@user-vz9ts5hb3v
@user-vz9ts5hb3v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就是無我
@user-tq2cn9sr5p
@user-tq2cn9sr5p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說的再多,還是有為法!這是無為當中的有為法!想知道何為無為,還是要在佛法中去參究、證悟方能懂得!因為一般大眾都是「日用而不知」,如何識得真正的無為呢?南無阿彌陀佛🙏 容鄙舉個藥山惟嚴禪師之答語公案: 《(藥山禪)師坐次,有僧問:「兀兀的思量什麼?」師曰:「思量箇不思量底。」僧問:「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師曰:「非思量。」》 藥山禪師靜坐之時,,其實並非正在思量那個不會思量的底如來藏,藥山禪師早已證悟故,早已親證那個不思量底如來藏故;只因那僧來參,為指示禪宗入悟之處,是故為那僧道:「思量個不思量底。」意謂:若欲求悟,應當以能思量底第六意識覺知心,去思量那個從來都不思量底第八識如來藏心救竟何在?
@lo480
@lo48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講的好,但太用力了
@MrRotaract2011
@MrRotaract201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着力既差….
@Q-Space
@Q-Space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都是幻想和妄念
@williamwei9524
@williamwei9524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約翰福音14:6) 古今中外誰説過這樣的話!?朋友你要認識真神耶穌!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認識你自己和這個世界!朋友你知道嗎?
@dhjming
@dhjming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事无碍,理无碍,事理无碍,事事无碍。” 来到事事無碍,就無为。 念無念念,言無言言,行無行行,修無修修。做得到,就無为。 度无量众生,实为众生得滅度者。就是無为。 以無我無人無众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就無为。
@garychan3663
@garychan3663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33 老子才說無為, 莊子講無心, 孔子講仁愛, 孟子講盡義, 四者追求的境界完全不一樣, 那裡會說大家終極的目標都是無為, up 主對國學的基本槪念真是亂套
@user-ye7pb3ur7y
@user-ye7pb3ur7y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自在極意功😂
@user-he7sr2pu8p
@user-he7sr2pu8p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等於放空嗎?
@yilindushu
@yilindush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是放空。
@user-rg8ml8lx5o
@user-rg8ml8lx5o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類似放空,但又不空。一種隨順、不干涉的體驗。
@user-qn6vw1sj2f
@user-qn6vw1sj2f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上智无智,上为不为。无为之本为万物皆有自性,自性自发,不需人之智、人之为进行干涉。如日出日落、春夏秋冬、万物之生长成灭。无为之用,在于通过训练将意识与潜意识进行结合,达成“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比如拿筷子吃饭、比如脱裤子拉屎·····人的行为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地达到完美,但这是超越文字和语言甚至思维之上的,当刻意去说的时候一定是无法完整表达出来的。譬如《卖油翁》中的主人公,只能说“唯手熟尔”,但是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四个字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观众得到的只是“间接经验”,而无从理解“唯手熟尔”这四个字要表达的“直接经验”,唯有观众的水准达到甚至超过了卖油翁同等的技能水准,那么一方说的和一方听到的才是同一件事。故而,名无常名,道无常道,上为不为。又岂是玩弄语言、文字、思维的“下士们”所能达到的呢?
@dukelee4438
@dukelee4438 Месяц назад
缺錢就做,有錢躺平,完美。
@yilindushu
@yilindushu Месяц назад
完美。隨心所欲,不逾矩。
@ndchieh
@ndchieh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哈哈😆這是你說的。太荒唐了。你又不是莊子!無為是過自己旳。不要強伯自己配合別人。這麼簡單的觀念也被你們複雜化。古人沒有像我們現代人複雜。別想多了,好好睡覺吧!😅
@zoeliu6072
@zoeliu6072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莊子要講無為還有沒突破的,他妻子死他鼓盆而歌,作力還在。
@Soyukwah
@Soyukwah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見議省略,再省略......
@DragonSelf
@DragonSelf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無為]的更新叫[懒惰]。😊
@deschan2246
@deschan224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So what is Hua Wei?🤣😂🤣😂🤣
@hwangfongmain7326
@hwangfongmain732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无为就是地球大脑😅太阳大脑也行
@user-pi1tn3wc1h
@user-pi1tn3wc1h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無為是最高境界的有所為 知其所以為 是積極的人生哲學
@yilindushu
@yilindushu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謝謝您的分享。
@chuanyuanliu4965
@chuanyuanliu496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一点别千里
Далее
Аварийный выход
00:38
Просмотров 977 тыс.
莊子,你好:給21世紀的備忘錄 蔣勳演講
1: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