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FutventureLab 皓創空間
FutventureLab 皓創空間
FutventureLab 皓創空間
Подписаться
➡️「Transform VISION into REALITY🔥」

➡️前身為「速食心理學」。雖然名稱改了但對於心理學的追求和分享並不會改變,「以人為本」永遠是我們團隊的宗旨。談到了解人類,必定要從心理學出發!與「速食心理學」的宗旨如出一轍,我們亦會向大眾推廣心理學的知識,但和以往旨在宣傳及推廣不同的是,我們嘗試挑戰更多,希望更有系統地傳授和教育,如更多分享實用的框架與自我訓練方法,令其知識惠及大眾。

➡️感激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這段時間我們團隊發現了更多有關這座城市的需要。所以在未來除了最hardcore的心理學之外,我們亦會將注意力放在創意解難思維,甚至創業相關的主題。所謂「人類最珍貴的,便是其對自我實現的追求」。在這世代中,人類每天亦面對全新的挑戰和和機遇。故此,我們希望能推廣及提升大眾的創意解難思維能力,開拓創新和務實精神,讓我們一同自我實現。

➡️如果你對心理學,對個人成長及自我實現有一定的憧憬,你就是這個channel的target audience~ 希望你會喜歡我們團隊製作的content。看完喜歡的話記得like👍🏻share同subscribe🛎️!!! Stay Tuned~
Комментарии
@ZenixMong-m8z
@ZenixMong-m8z 9 дней назад
我認為領導能力某程度建基於數據,若表現不佳,找誰聽你說話?但不代表最強球員一定是最出色領導,有些球員因為天賦一開始已表現出色,有些球員則是後天努力,成績越來越進步,覺得後者比較可以說服別人跟隨
@xiaoxiangweng
@xiaoxiangwe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请问Dr Terry Wong将的那些程序是什么app或者网页?
@hhh22Ww
@hhh22Ww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不就是自戀型人格三階段嗎? 這種真的噁心, 職場衍生出來的怪物
@cdorothy444
@cdorothy44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46 this is so cute
@Chanwood77
@Chanwood7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希望可以睇到更多知識分享🙏🏾支持🫡
@futventurelab
@futventurelab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非常感謝, 老實說我們youtube上的製作迷失了一段時間, 嚟緊會回歸做更多心理學入門的影片, 集中講多一點實用的理論及技巧, 希望你會繼續喜歡!!!
@RCs_rail_depot
@RCs_rail_depot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都係一位鐵路迷,但係我無自閉症,同我鐘意地鐵(港鐵),我鐘意佢,而唔係因為佢重覆,同我鐘意港鐵D廣播,唔係特意去記 我希望說的是鐵路迷/巴士迷不一定是自閉症(ASD)
@nooname9176
@nooname9176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看看你公司的上司,會理解更多😂
@rickytang5470
@rickytang5470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解說清楚;做多些這類題目;非常好,難得⋯⋯難得;非常健康題目。年青人加油
@rickytang5470
@rickytang547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過我覺得運氣都有一定的因素
@TheShaggyChef
@TheShaggyChef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溝通理解呢D觀念係Dr. To嘅個人解讀, 並非“儒釋道”中孝道所存在嘅思維。 談“孝道”先要理解中、西方對parenthood理念嘅分歧。中國傳統觀念中,生命係父母“賜予”,養育係“恩”,既視為恩所以才要報恩,是為孝也。係從上而下有階級性嘅施與同償還嘅關係。所以郭巨埋兒中要先還父母之恩,而父母對子女嘅生命係有絕對嘅擁有權,所以有權收回日後再生,係地位上絕對不平等嘅。在西方普遍理念中,子女係生育決定嘅後果,係行為衍生嘅consequence,因此養育視為“責任”,所以在子女成年自立之時責任就完結,子女就視為獨立個體,個體之間講求嘅係專重同對等。由此可見,因為“責任”嘅子女觀念就唔會產生回報嘅期望,而因為施“恩”呢種定性先會生出以報親恩而成嘅孝道。
@MOMO-tc4wk
@MOMO-tc4wk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出色!❤
@cococco422
@cococco42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到底虛唔虛火呢?
@944__56
@944__5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雖然片重點提及要克服恐懼就要直面恐懼,可以講多啲克服恐懼方法?thx
@sumthing0427
@sumthing042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哦原來棋手仲係RU-vidr
@larry4022_hk
@larry4022_hk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14 Class 165!
@cytse3416
@cytse341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鐘意火車咁我又係自閉
@user-1307ry
@user-1307ry Год назад
多謝你 你講得好好 明曬👍🏻
@reynoldlee2630
@reynoldlee2630 Год назад
有咩益處
@hank8987
@hank8987 Год назад
我現在也是要怎麼跨男男這步才參考這的😮‍💨🙏🙏
@jerusavah5001
@jerusavah5001 Год назад
Cantonese
@charlieg3485
@charlieg3485 Год назад
主要係佢好靚仔 上舞台後佢enjoy嘅表情 態度謙虛 最重要係viuD廢契s太乞人憎 所以D票All in Lyman❤😂
@cathyl4267
@cathyl4267 Год назад
太過美化了⋯Capel是她的愛人 同時也是別人的老公 靠當情婦獲得資源上位
@kimkimkimkong
@kimkimkimkong Год назад
Lyman 真是好吸引,😂天生❤😮又nice
@amykwok2016
@amykwok2016 Год назад
真的實至名歸
@melisatong
@melisatong Год назад
多謝分享❤
@mansinlee6035
@mansinlee6035 Год назад
Thanks for sharing!!!
@vanawarrendora
@vanawarrendora Год назад
個人經驗教人的確最有助記憶!
@slee792
@slee792 Год назад
睇 Lyman 表演居然引發起心理學討論,搞到我地呢班提籽都level up 咗,飄飄然呢😅
@chantania6017
@chantania6017 Год назад
Lyman實至名歸❤❤
@chankum7193
@chankum7193 Год назад
好彩有全民造星、造馬賽果就一定成功
@manjoni
@manjoni Год назад
Lyman🎉❤
@kitKat-cl3xo
@kitKat-cl3xo Год назад
Thanks for sharing and talking about Lyman. ❤
@melisatong
@melisatong Год назад
rip 🙏
@damanwong4090
@damanwong4090 Год назад
傷心係一種正常嘅情緒 it’s ok to be not okay 依句好重要。有時好多心理情況都係因為唔接受自己情緒
@arielho9291
@arielho9291 Год назад
透過段片認識多咗關於抑鬱症嘅斷症狀,感謝分析
@psypsypsy975
@psypsypsy975 Год назад
雖然片段最後指出分析係基於表面證據,只作參考,但是我唔同意咁樣就可以為片段入面嘅分析可信度開脫。 片段入面講「抑鬱患者經常瞓喺床」之類嘅籠統症狀,似乎都係片段創作者根據診斷準則嘅文字描述,加上自己嘅個人演繹而成。對李玟小姐的自殺原因都係照單執藥,將佢個人經歷連上抑鬱症嘅症狀,呢種分析似乎係無根據之談?係咪有必要? 如果真係希望提高大眾對抑鬱症嘅了解,我認為第一步係先放低呢種「隔空分析」,正視病者嘅痛苦,鼓勵聆聽同求助。
@MOMO-tc4wk
@MOMO-tc4wk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每人有佢自己嘅詮釋,而呢個切入點係普羅大眾,所以真係幾容易明白同埋我會睇完之後再自己搵多啲資料。 你講嘅都唔係錯,但係專業睇病亦唔應該喺RU-vid Channel去做,所以並唔係開脫吧? Appreciate RP用咁多心機去令大家好容易就明白同埋引起大家嘅關注,直頭可以做教材啊,加油! 你千祈唔好唔做😆😆🙏🏻🙏🏻❤️有時講得太高深真係唔想睇,反而呢啲易入口,多謝你哋深入淺出😊
@psypsypsy975
@psypsypsy975 Год назад
@@MOMO-tc4wk 多謝您講出左個觀點,我覺得呢個討論係必須嘅 到底心理學係咪一定高深?我覺得唔係,RP嘅內容過往都真係深入淺出,我支持。 但真正問題係,講得淺白、大眾易明,同埋講啲刻板印象,加深誤解,係兩回事,而且對於精神康復無幫助。 我地可能會覺得呢啲個人觀點分析無傷大雅,而且係「個人」,唔緊要啦。不過一來RP都唔係您同我咁「個人」,係以心理學知識做招徠㗎。有啲人或多或少信左,用左呢套想法,對推廣真係幫助?而且標題講到「先兆」「真面目」,已經係引導緊觀眾「真相」了⋯⋯ 再者,入面啲內容真係有錯⋯⋯陣間逐個cap出嚟⋯⋯ 最重要係,其實無必要去做呢啲指點分析,特別係用呢種包裝。舉一個例子,好多時我地都話,無謂去過分美化自殺行動,都不宜做批判。事實上,自殺成因太複雜了,唔係8分鐘就可以去解釋一個人幾十年人生,或者經歷左唔知幾耐嘅痛苦掙扎做呢個決定。哪怕係「輕生」一詞,輕視生命,講係唔覺,但深入去諗,其實係批判緊人對生命輕蔑先會自殺。不過細問有呢啲念頭行為嘅人,就會明白佢可能係太重視生命嘅經歷了。
@psypsypsy975
@psypsypsy975 Год назад
「他們的傷感是全日24小時,長時期停留在這樣的狀態入面」 ==>這是十分誇張的說法,長時間停留覺得不開心或許是對的,不過不一定是24小時都長期這樣,抑鬱症也有不同的程度。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們會經常感到軟弱無力, 勞累不堪,好像睡了多久也不夠,所以抑鬱症的患者經常都會躺臥在床上」 ==>欠缺身體和心智上的動力或許是真的,不過說經常躺床也是一個誇張的說法…… 「甚至連肢體動作或者簡單運動都越來越少,而胃口和體重都可能突然提升或者下降,就好像一些報導指出,Coco在輕生之前整個人消瘦了不少」 ==>所以呢?消瘦是否一定等於抑鬱症,又是否等於會自殺? 我想重申,我唔係反對RP嘅初心,但我都想指出呢段片嘅不善之處。因為全段片嘅進路就係「抑鬱症係XXXXX咁樣,成因有XXXXX,你睇下李玟佢之前XXXXXX」,令人將「抑鬱症」同「自殺」劃上等號,再放入李玟已報導嘅事情放入去證明。結果係令人覺得好似李玟咁有呢d呢d經歷就好容易抑鬱(未必係錯,但未必係啱,報導之中有幾多成係李玟真實嘅人生?),然後就走上絕路。如果係有類似經歷嘅人,睇左呢段片,會覺得開心左?覺得人生就同李玟一樣咁灰?定係會覺得有共鳴?我唔敢肯定,因為我不代表全部人。 我地可能太習慣分析人地嘅事,茶餐廳已經聽太多,傾下傾下走左好多誤解出來。係自殺呢回事上面,可能我地要更謹慎,只係講我地知嘅肯定嘅,同給予祝福同默禱,比死者同家人就夠了。仍然在生努力嘅,就努力營造安全、值得信任、慈愛嘅氣氛。
@mansinlee6035
@mansinlee6035 Год назад
個人唔認為咁樣係刻板印象, 其實段片都只不過係quote dsm-5, 當然有加自己嘅「演繹」。不過今次呢條片入面佢所謂嘅「演繹」都只不過係嘗試將嗰啲criteria分類, 除咗你quote嗰幾點唔係咁專業之外, 其實冇你講到咁誇張, 同埋其實人哋都講到明係用新聞喇, 而且配對都算合理, 語氣又唔係強硬, 有好大嘅討論空間, 唔太認同有你講到咁嚴重...
@mansinlee6035
@mansinlee6035 Год назад
同埋其實輕生都只不過係自殺嘅同義詞...唔係人哋channel發明, 我認為以此指責實在不公道
@nerdybuddy7415
@nerdybuddy7415 Год назад
其實所有人都是跨性別的,沒有一個人可能完全沒有異性心理。所謂 gender dysphoria 無客觀科學方法可以釐定,主要是根據當事人的憶述而已。DSM 嘅用字準則亦比較含糊同人為分類,欠缺有效可量化科學證據,在西方已經為人詬病,這是『專家』無法找出跨性別原因的原因,因為他們連『跨性別』也難以有一個統一客觀嘅定義。跨性別是自身對自己嘅認知和客觀世界脫軌,所以即使說是一個信仰亦無不可。跨性別的性別指的是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同生物學上的性別(SEX)完全兩回事。跨性別(transgender)和中性(intersex)亦不是同一件事,呢點極重要,但片中似乎將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容易導致聽眾進一步誤解。有 gender dysphoria,亦有 age dysphoria 等無數 dysphoria。但不代表當事人是心中所想的性別,因為心理社會性別並無客觀科學依據。一個身體不是女性或男性的人,是永遠無法真正體驗異性的心理的,因為身和心是無法分離的,所以他們只可能有一份感覺是異性的感覺。除非我們可以證明有『靈魂』呢樣野,而且『靈魂』可以完全獨立於『身體』之外,否則沒有異性身體,絕不可能有異性的同一感覺。心理學的最大危機係往往欠缺嚴謹科學證據,好多理論停留係假設同臆測中。我們同樣可以認為患有 age dysphoria 的人內心十分痛苦,因為他們的靈魂年紀,和肉體年紀不相稱,好多天才兒童就是這樣子。要是我們容許他們按照自己感覺的真實年齡更改身份證,和為他們進行整容手術,問題不是就得以解決?
@kaholeung9443
@kaholeung9443 Год назад
多謝Dr Ma
@kaholeung9443
@kaholeung9443 Год назад
多謝Alex sir
@bennyyeung8541
@bennyyeung8541 Год назад
我不太明白,呢D網上傳媒不断吹虚,吾知收左幾多錢。相似?人家自以為當红,就話想退休。。。。。
@samlau2852
@samlau2852 Год назад
性傾向可以改變的嗎? ????????????
@seanchen2009
@seanchen2009 Год назад
我是鐵路迷,我也有自閉症,真巧。
@yuetfunfung5551
@yuetfunfung5551 Год назад
講得幾好喎
@rickytang5470
@rickytang5470 Год назад
HAPPY NEW YEAR
@elonsay
@elonsay Год назад
新年快樂!想你分享多少少呢方面嘅知識❤
@futventurelab
@futventurelab Год назад
抱歉!幸得有心的觀眾提醒,fallacy 正確讀法應該是 "fellacy", "fall" 應該讀做 "fell"🙏🏻
@rickytang5470
@rickytang5470 Год назад
Very interesting topic.
@ax_tube
@ax_tube Год назад
咁都可以起個症名?真係要相關研究嘅科學成分評估降級!
@futventurelab
@futventurelab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你的意見,這是我們的看法。 的確,很多時候心理學當中的專業術語(尤其中文譯名)的確很容易引起人誤會,例如冒名頂替症候群 (Impostor Syndrome),大眾很容易誤會這是一種精神疾病,但其實它更加是一種社會現象。其實更值得深入思考的是其實為何會有各種的症狀呢? 心理學研究者研究這些症狀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或者再講得白一點,為何心理學家要落這些標籤呢? 一般來說,其實所謂的精神疾病名稱/症狀/社會現象等本質都是中性的,就好像醫學上的感冒、發燒以致癌症、糖尿病,以及近年興起的亞健康症狀等。說到底其實就是在描述一些人和一般人的不同之處,令到他們在生活功能上(daily functioning)可能出現一些不適應。而的確,由於現時社會上很多根深蒂固的,對於精神疾病或者各種心理學現象的誤解、偏見乃至污名化,當出現一些新的術語/一些新的心理狀況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免會有一點抗拒。但其實撇除針對精神健康的污名化(mental illness stigmatization)這一點之外,這些心理學症狀和醫學名稱一樣,其實都是為了提高人關注自己心理狀況/健康的意識,亦都方便心理學家溝通,讓他們知道該針對什麼狀況進行研究,或者該使用什麼方法去幫人改善情況。一切都是從一個正確的診斷開始。 另外,其實之所以會有一些新的構念、術語或者症狀被建構起來,是因為現時心理學的focus變得更廣更闊,開始會專注於改善一些在心理上"亞健康"的症狀。所以其實數學障礙的確聽起來好像有些多餘,但其實除了臨床心理學之外,教育心理學當中也真的有不少針對孩童學習障礙而出現的症狀,例如讀寫障礙,這條影片提及的數學障礙等。順帶一提,其實數學障礙在西方已經被構念化很久了,亦都已經有很多相關的研究以及評估工具,一些地方甚至已經有比較完善的教育系統,專門針對數學障礙的孩童。香港,只是比較遲起步而已...... 至於科學成分這一點,現時的確有很多偽科學 (pseudoscience) 的出現,但如果我們知道香港大學認知發展研究中心現時在進行的這項科學研究有多大規模,涉及多少間學校、多少名學生參與,也許就會減少一些質疑吧......或者,關於數學障礙的這項研究是好是壞,有用還是多餘......幾年之後,當研究成果推出之後答案自會分曉~ 不好意思,有感而發,好像寫得有點多,請勿介意。
@ax_tube
@ax_tube Год назад
多重宇宙係量子力學一種解釋,並非超弦理論獨有。超弦理論都要在量子力學框架下展開。
@futventurelab
@futventurelab Год назад
多謝補充!!! 抱歉我們對於這方面的理解未夠深入
@ax_tube
@ax_tube Год назад
@@futventurelab 無傷大雅,好喜歡你哋嘅分析。
@cocngu427
@cocngu427 Год назад
你好,多谢分享,内容很容易理解,从越南胡志明市的听众。
@futventurelab
@futventurelab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支持,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momoukme
@momoukme Год назад
Excellent 超高質!👍🏻🙏🏻感謝Dr Ma and 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