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種電種到宇宙去!?不受天氣影響的發電廠登場,我們將迎來能源自由?日本宇宙太陽能2030試運轉! 

PanSci
Подписаться 820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210 тыс.
50% 1

《科技魅癮》數位季刊完整內容👉taiwangov.com/CLVIk
****科技魅癮,一讀上癮****
建議開啟cc字幕,獲得最佳觀看體驗
勘誤: 11:49 應為「化石燃料」
00:00 宇宙太陽能登場!
00:38 《科技魅癮》廣告段落
01:34 地面太陽能的困境
02:56 宇宙太陽發電量有多強?
03:55 太陽能如何運回地球?
05:41 怎麼在宇宙蓋太陽能發電廠?
06:48 日本的宇宙太陽能研究成果?
08:28 美國的宇宙太陽能研究成果?
10:00 宇宙太陽能的建設成本
11:42 結語
// 延伸閱讀 //
氣溫越高,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就越低?--還得考慮日照量的變化!
pansci.asia/archives/353429
新好材料鈣鈦礦,改造太陽能電池
pansci.asia/archives/323726
// 參考資料 //
ourworldindata.org/renewable-...
www.kenkai.jaxa.jp/eng/resear...
en.wikipedia.org/wiki/Reason_...)
• How Does Wireless Powe...
www.science.org/doi/10.1126/s...
patents.google.com/patent/US3...
ttu-ir.tdl.org/bitstream/hand...
www.meti.go.jp/policy/tech_ev...
www.caltech.edu/about/news/ca...
www.caltech.edu/about/news/in...
• Space Solar Power Demo...
www.eia.gov/outlooks/aeo/assu...
www.iea.org/reports/projected...
www.space.com/space-solar-pow...
www.space.com/space-based-sol...
// 製作團隊 //
主持: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謝富丞
腳本:林祉均
剪輯:蘇庭緯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lihi1.com/BWeoe

Наука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9 июн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903   
@godlung
@godlung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覺最大困難是建成後如何保證太陽板不被各種外力破壞才是重點
@twer40310
@twer40310 Год назад
鋼彈OO的科技終於要出現了嗎~ 每次看到知識長在吶喊中二台詞真有趣XD
@yujenchen4951
@yujenchen4951 Год назад
剛播完的那個新鋼彈也是把類似的輸電系統改成武器
@user-bk1mc7tu3q
@user-bk1mc7tu3q Год назад
我看完後第一個想法也是鋼彈OO 我知道了 接下來的戲碼就是石化能源淘汰 中東國家回到貧窮狀態 然後世界各國組成聯邦 共享太陽能源
@user-qp6kq2te4u
@user-qp6kq2te4u Год назад
@@user-bk1mc7tu3q 然後天人組織出現 使各國組成一個世界政府 乾 感覺如果人類科技有突破 就可能會這樣發展
@twer40310
@twer40310 Год назад
其實我有在想,這種輸電方式會不會出現另一種竊電方式例如從中攔截能量訊號xd 到時候宇宙或是天空會是新戰場
@lenowo2105
@lenowo2105 Год назад
這讓我想到鋼彈OO的劇情...沒有宇宙太陽能的國家相對變得弱勢,也因為爭奪太陽能發電權力讓原本能開採石油的國家失去經濟來源而爆發內亂
@user-eb8rs5pm2s
@user-eb8rs5pm2s Год назад
在此之前, 要先弄出ms減少建設成本
@popular456
@popular456 Год назад
但最後有GN能源時,大家就反而依賴了太陽爐技術
@cristaediamante
@cristaediamante Год назад
原來都是鋼彈OO fan阿!!
@popular456
@popular456 Год назад
@@cristaediamante 基本上Gundam核心就是能源 反戰 軍備競賽
@tfc7132
@tfc7132 Год назад
鋼彈OO落後了,最新的水星鋼彈展示了這「長距離能源傳轉」軍事用途
@ayachen3703
@ayachen3703 Год назад
宇宙太陽能 日本真的越來越往鋼彈的劇情邁進
@user-eb8rs5pm2s
@user-eb8rs5pm2s Год назад
所以要先去月球蓋基地。 接著要拉宇宙電梯。 為了要提高建設速度, 要開發ms,接著世界大戰
@johnnysun79
@johnnysun79 Год назад
我要把宇宙殖民基地砸向地球! 吉翁萬歲!
@user-qp6kq2te4u
@user-qp6kq2te4u Год назад
@@johnnysun79 一年戰爭的劇本XD
@johnnysun79
@johnnysun79 Год назад
@@user-qp6kq2te4u 美國日本已經研發了太空軍..人型機甲對日本人來說簡直是蛋糕一塊...其實很快的
@zayinH
@zayinH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泛科學一直提供前沿又深入簡出的內容,作為忠實粉絲,謹提供兩個可以改進的用詞習慣,希望頻道能更正確 1. GW要馬唸作giga watt,要馬唸成居瓦,唸成"居嘎哇"實在很奇怪,一秒讓理工人出戲 2. fossil fuel用其本義來直翻應該是"化石燃料"而非"石化燃料",石化是石油化學的意思,對應的英文是petrochemical,很多人會誤用,但希望泛科學頻道帶頭改正
@jay_weng_99
@jay_weng_99 Год назад
🙂
@ajoxz152
@ajoxz152 Год назад
我想,念成"居嘎瓦",是在念"GW"的原文"Giga Watt",並不為過。
@will19181
@will19181 Год назад
@@ajoxz152 要念"機嘎瓦斗"才對, 要學學日本人這樣念才爽
@jerryw1545
@jerryw1545 Год назад
@@will19181 爽比正確更重要,懂
@ajoxz152
@ajoxz152 Год назад
@@will19181 好吧,受驚了,喔,不,是受教了
@jeffkevin3
@jeffkevin3 Год назад
居然是新片 😂 話說聽到這個就想到戴森球,雖然戴森球不一定是球 😂
@megaman.
@megaman. Год назад
模擬城市有災難系統, 其中一個災難就是微波射歪造成大範圍火災XD
@user-um8us4fr6z
@user-um8us4fr6z Год назад
😮😮😮
@icyhugs
@icyhugs Год назад
高達/鋼彈X的月亮微波炮嗎?😮😮😮😮😮
@danielma888
@danielma888 Год назад
simcity?
@albertwu96
@albertwu96 Год назад
瞬間烤熟、無痛苦
@user-ft4yc4rc4g
@user-ft4yc4rc4g Год назад
將耗能的運算設備運上去太空進行計算就可以解決遠距傳送的損耗問題,例如:大型伺服器、挖礦設備,只要預防宇宙輻射造成設備的損害,運算完成的資料在傳輸回地球
@Justinyee2047
@Justinyee2047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現在難的就是宇宙輻射太強...NASA是選擇用比較早期的計算機並加強防護 SpaceX 是放上現代計算機算力的晶片但放上很多個以量取勝。簡單來說就是現在還沒辦法保證放到太空中的複雜電子設備故障率達到跟在地表上一樣 更不用說伺服器等等的重要設備 這種東西故障了很麻煩 要維修也是問題。不可能說伺服器也要學SpaceX以量取勝吧😂太花錢了
@tfc7132
@tfc7132 Год назад
太空太陽能計劃30年前在自然雜誌上看過,那時候日本已經做了高空傳輸試驗,除太空外亦有設立在月面的選項,利用月球資源生產太陽能板減低運輸成本。在能量傳輸上有兩種方案,集束定點傳輸與低功率擴散,集束是輸電網/擴散是移動設備,手機不再需要充電器。但這集束能量肯定會成為武器。
@imprezafrank
@imprezafrank Год назад
記得科幻小說漫畫裡面....這種集束衛星可以變成軌道武器對地球地面任何目標發動攻擊
@789fastface
@789fastface Год назад
能源問題從來都是幌子 只能說各國領頭羊的共識是目前不可逆的趨勢
@789fastface
@789fastface Год назад
能源與奴役 請品嚐 不多說了😢
@kevinluo6923
@kevinluo6923 Год назад
@@imprezafrank 不是科幻,而是真的能做到。
@shadowmistress999
@shadowmistress999 Год назад
@@789fastface 特斯拉:誰要步我後塵?
@vincentsmyang
@vincentsmyang Год назад
這種太空電廠有可能會發展成太空武器。只要把產生的微波對準某個地點,就相當於把那個地點整個放進微波爐裡加熱。無法防禦也難以即時反制。要靠這個實現能源自由,需要先實現世界永續和平吧!
@MorriganPendragon7117
@MorriganPendragon7117 Год назад
你想太多,就輸出功率而言是不可能辦到的。
@solideditor
@solideditor Год назад
微波的穿透力比可見光還低,拿來當武器?? 你以為是波長短的珈瑪射線嗎?
@vincentsmyang
@vincentsmyang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solideditor 照你的說法,那太空電廠的電力根本傳送不到地面。是嗎?
@isuyashiro1
@isuyashiro1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也不是沒可能,蓄積夠多,一次....
@NOlongyi
@NOlongyi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种必须由AI精准控制,不能人为操作, 像核电站事故,都是人为事故,这个比核电还危险.
@user-ig8ou3xx7l
@user-ig8ou3xx7l Год назад
挖,那根巨根砲,那天會不會毀了一切啊…鋼彈最愛這味了😮
@woodychen8729
@woodychen8729 Год назад
這概念很早就有討論了 可行性以現在來說沒啥大問題 但是最重要的是即使完成後 後續保養/更新/維修成本會是真正最難解決的問題
@op771112
@op771112 Год назад
聽君一席話 如聽一席話 跟柯文哲很像 沒人需要你提出問題 請問解法是什麼? 不知道? 不知道閉嘴
@kilin070707
@kilin070707 Год назад
好像有聽過可以用AI微型機器人進行太陽能板的自動維修,有一種直覺,利用無遠弗屆的網路可以進行的工作超乎你我的想像
@woodychen8729
@woodychen8729 Год назад
@@op771112 關柯文哲什麼事? 為什麼我從頭到尾都看不懂你想表達什麼 我是說明現況 什麼時候提出問題了 為什麼會跟我要解法 說的這麼厲害你怎麼不會?? 那你怎麼不能閉嘴 一定要這麼莫名其妙嗎😩
@woodychen8729
@woodychen8729 Год назад
@@kilin070707 雖然這個想法未來的確可以 但現階段技術上還是不可能 而且負責在太空保養維修的機器人也是要保養維修😅都是離不開巨額成本
@user-cw6qo2ef4t
@user-cw6qo2ef4t Год назад
科技的進步本來就是要一直提出問題啊 某政治腦才需要閉嘴吧 哈哈
@louis8823
@louis8823 Год назад
有沒有可能未來我們生活的建築可以充滿光電材料,在日照面多的地方建築表面設置太陽能板,甚至融入遮光器物
@arcusdong2979
@arcusdong2979 Год назад
有看過相關研究,可以將太陽能薄膜內嵌入玻璃面板,畢竟屋頂面積有限但大樓玻璃窗空間更多。至於最新發展到哪就沒追蹤。
@isuyashiro1
@isuyashiro1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早就有囉
@h906230
@h906230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成本問題,目前還是很難每個建築物都用,除非很便宜然後把它列入建築法規必備品不然這一切還是空談
@koko796
@koko796 Год назад
這篇 好讚 好有啟發性
@user-bj9tw6jt5c
@user-bj9tw6jt5c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介紹~
@ptchan0120
@ptchan0120 Год назад
想起當年現模擬城市2000時的衛星微波發電廠,它會有小概率因為微波傳送徧移了,而造成被照射到的地面產生災難...
@Silence_K
@Silence_K Год назад
該開始發展地球靜止軌道上的太空電梯(天柱)了😂 直接用電纜輸送,就不怕微波偏移
@kachunchau4945
@kachunchau4945 Год назад
@@Silence_K但是材料学上应该目前解决不了
@user-qp6kq2te4u
@user-qp6kq2te4u Год назад
@@Silence_K 目前卡在材料無法大量生產 科技嚴重卡關中
@user-sw6br2jr6k
@user-sw6br2jr6k Год назад
模擬城市2000 最厲害電廠不是核融合嗎? 是我30年前的遊戲了
@user-il5ly3yj4i
@user-il5ly3yj4i Год назад
大量微波射進地球環境,會造成多大的危害也不知道
@a2011521
@a2011521 Год назад
這技術前提是要由AI管理,可以的話工廠製造回收都能在太空中一次處理 陣列太多管理保養都是問題,除了自動化想不到更好的處理方式 但有研究才有機會值得期待
@user-wr2si7yv5g
@user-wr2si7yv5g Год назад
人家專家博士想不到其他辦法你別騙我了
@isuyashiro1
@isuyashiro1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種管理連你的手機都有阿,就是電池健康度,一樣的道理罷了,可以監測每塊模組的效率
@RebornLife-1210
@RebornLife-1210 Год назад
宇宙太陽能~😂 怎麼一開場就這樣酷~
@486word
@486word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
@rocanzhang
@rocanzhang Год назад
水星的魔女最後的雷射砲?
@tsywind23
@tsywind23 Год назад
這集真是太熱血了🔥
@f27766855
@f27766855 Год назад
大膽的想法跟理論基礎總是走在前頭,科技與技術則會隨後跟上。
@user-bj8pb4kb4h
@user-bj8pb4kb4h Год назад
這個真的很棒👍也真的最有可能改變地球的能源形態。 而且,這個計畫也還需要全球共通合作開發,單一國家無法執行,不是錢的問題,是地球會打轉的問題。 因為,要持續接收太陽能設備必須在定點才行,但地球接收站單點轉到背面就收不到了,所以全球設置接受站是最符合相關使用條件,以及經濟效益,初期設置也不用擔心相關成本問題。 最後最值得高興的是,這項科技在生活應用在短期內有機會見到。 (短期是指有生之年😆)
@kenchen1351
@kenchen1351 Год назад
把太陽能板放在地球同步軌道就可以解決打轉的問題.
@solideditor
@solideditor Год назад
主持人在講同步軌道的意思你大概要去查查看是什麼意思了
@Guixu_cosmos
@Guixu_cosmos Год назад
再來老生常談一下 對台灣而言只有"向海爭地" 往浮島發電的路子走 至於浮島是用哪種平台 有待科學與商化成本來評估。 對太空發電 個人比較不傾向送電回地球 而是轉用來做太空採礦之用 減少由地球發射物資的需求,進而反過來由太空製作成品後供應反哺給地球的可能。 從月球採礦開始 到拉格朗日點 建立太空發電站 像含羞草般可以張合以配合控制地球氣候。 不一定用太陽能板 也可以使用太陽熱能蒸氣發電呀 或直接用太陽熱融化礦石 冶煉礦產。 建立地球環 大量人口可以移居地球環上 以保持地球原生態。 從而由地類文明向成太空文明發展進發 有了地球環的經驗 就可以再進一步 進入戴森球計畫
@goodlemon511
@goodlemon511 Год назад
可以考慮看看Spacex的starship 吧,他預估每公斤只有幾百美元的費用,想對Falcon 9又便宜不少,而且starship 的引擎還在進化,會以更多的有效載荷去分攤發射經費
@op771112
@op771112 Год назад
??????????沒看影片?? 知道獵鷹九號難道會不知道starship?
@goodlemon511
@goodlemon511 Год назад
@@op771112 看完了啊 他只有講Falcon9和Falcon heavy
@xji4y3ru
@xji4y3ru Год назад
@@goodlemon511 獵鷹九號是已經在商轉的才有得講啊,一個還沒成功的東西是要考慮什麼。
@goodlemon511
@goodlemon511 Год назад
⁠@@xji4y3ru兩個都算是進行式吧,宇宙太陽能有沒有完全成功啊
@user-wr2si7yv5g
@user-wr2si7yv5g Год назад
討論一個還沒實現的問題 怎麼不想想你明天要吃什麼 不要這麼可憐好不好
@user-hp9wi7tm6b
@user-hp9wi7tm6b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實就是無線充電的放大版!但是後續維修、建設太耗資源,還不如氦三的核融合發電方式來的方便。
@richardyen0412
@richardyen0412 Год назад
之前有看過一個叫做 SpinLaunch 的發射器,若材料可以忍受這個發射過程XD,或許可以靠這個以低成本運上軌道再自動進行組裝(?
@kickmonster597
@kickmonster597 Год назад
我前两天就看过。绝对可行。他们可以把每公斤成本下降到$2000
@lixuezhou7162
@lixuezhou7162 Год назад
@@kickmonster597现阶段还不行,材料强度跟不上除非能克服离心力的问题,旋转期间巨大的离心力会把力臂扯碎。。。就跟太空电梯一样,全部被限制在材料上。
@kickmonster597
@kickmonster597 Год назад
@@lixuezhou7162 我其实更加看好电磁轨道加速。至少直线加速可以轻而易举把发射轨道做的长一些,而且不需要垂直向上修建,完全可以沿着地球的自转切线方向修建水平的加速轨道,修建个100公里应该不是问题。 把物体水平加速到10+倍音速在发射出去,后续由火箭主推,也应该能节省很多成本的。 而且这个主推火箭要是那种可以返回的,就更加省钱了。 其实我觉更加省钱的方法是,把制造太阳能收集装备的设备发射上去,然后借由这些装备,在太空中捕获陨石直接建造太阳能发电厂。
@Guixu_cosmos
@Guixu_cosmos Год назад
恩 小型化或可組裝型的設備 可以考慮如此作法
@ntr1381
@ntr1381 Год назад
吹風機
@kingyo_paraen
@kingyo_paraen Год назад
如果太空的人造物件越大,越需要花更大精力去維護,重點是這東西更需要預防小行星、隕石等天然太空碎片的來訪
@kickmonster597
@kickmonster597 Год назад
这种太空发电厂必须要有自我修复的机制,甚至利用路过的陨石,或者从太空中主动捕获陨石,提炼出需要的金属,直接在太空之制造发电厂所需的收集装置。 然后再自行组装。
@user-hv2oi7zz1h
@user-hv2oi7zz1h Год назад
這個問題很好處理,那麼大的發電板,本身一定會有人進駐,附近會建宇宙航空站,給燃料補給和物料補給需要和人員輸送等等
@user-dn4kh2tt5j
@user-dn4kh2tt5j Год назад
@@user-hv2oi7zz1h 不會有人進駐的 , 太空探索如果要用到人會提升好高成本的
@kingyo_paraen
@kingyo_paraen Год назад
@@kickmonster597 你的想法我很是喜歡,不過你提到的有些技術可能需要長時間研究以及換點"太空"思維。 (捕獲隕石)的部分我想應該很快克服,甚至是已克服 但從中(提煉需要的金屬)的部分,我很難確定在地球附近分散的隕石,它所包含金屬成分的比例有多高 而就算是捕獲到有富含金屬的隕石,要提煉的話…"提煉",在太空中使用來解出隕石內的金屬似乎有危險性之類的? 或是用液體(酸鹼強弱皆嘗試)來隕石,保留出金屬? 而這金屬還得判斷是否與地球已知元素"相同"才能進一步作為備品… 總之我們還能做的就是討論這類能源所需要面對的各類問題
@kickmonster597
@kickmonster597 Год назад
@@kingyo_paraen 哈哈,你别忘了,在太空中,阳光的强烈程度。先发射一个小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上去,然后利用电炉熔炼陨石,补充各种物质上的消耗。 这个想法绝对可行。 这些设备可以是有人操作,也可以是完全的全自动,无人操作。 全自动的话,都有可能建成围绕太阳的戴森球。 到时候,人类可不久实现了核聚变了? 我觉得把,到时候,利用这些能源改造地球环境都是可以变成轻轻松松的事情,沙漠变绿洲。 冰川变绿洲。 所有的寒冷地点都可以变成人类居住的地方。 火星都有可能被改造为人类居住的地方。
@dalvzc
@dalvzc Год назад
宇宙太陽能,再搭配軌道電梯。是鋼彈00的設定了!
@23E
@23E Год назад
❤酷🎉
@Weng-window
@Weng-window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10年上下:“平流層太陽能”飛艇比較可行(溫度適合搞超導體) 行業用電區分:如適合支持高空雲計算、資訊傳播、高空超级电容电池…… 未來太空太陽能,較適合為“小設備”充電/“太空走廊”清道夫計劃/天文系統……
@user-wr2si7yv5g
@user-wr2si7yv5g Год назад
沒有什麼你覺得 有本事去學校做研究發paper 不然你講的都是屁
@spacefan4ever
@spacefan4ever Год назад
好點子
@spacefan4ever
@spacefan4ever Год назад
​​@@user-wr2si7yv5g 一個人一生一定有很多點子(或預見visions), 不可能樣樣事必恭親。例如有了想法/點子,日後注意並投資那些領先的新上市股票就早人一大步。例如,eVTOL 概念股2,3年前仍是一個笑話,我也一路賠,直到上一週 JOBY, ACHR 終於露出新興行業的曙光,我就已經300%以上回收了。所以,他人的點子,别太潑冷水。好好利用free ideas,說不定有助發財。
@rogerpei1688
@rogerpei1688 Год назад
放在內太空不是問題 問題是傳輸能量的穩定度與衰竭
@inorirein1146
@inorirein1146 Год назад
​@@spacefan4ever好厲害
@Sawackey
@Sawackey Год назад
非常感謝您用心製作這期的內容, 看完影片後覺得非常好奇, 有個問題想討論一下, 若從太空中微波電能回地球發生損耗後剩下所接收的能量在效率上與直接在地球的太陽能板相比不知道誰的效率高呢?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支持,目前這階段的實驗結果還未出爐(目前僅有接收到訊號),但目前的計畫中,是希望2050達到傳輸損耗20%,接收再損耗20%
@h906230
@h906230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預估2050⋯⋯我都六十幾歲了😅而且這損耗率好像很高但還不知道跟地面的差在哪所以也是不確定是不是就是這樣的%數🤷‍♂️
@eric56462000
@eric56462000 Год назад
8分50秒,方形展開好酷喔
@b746242001
@b746242001 Год назад
哈哈哈 今天傍晚時段在南京東路三段 看到頻道主 剛好在講電話 沒辦法與您打個招呼 真可惜😂
@Xian-xe9er
@Xian-xe9er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奇太陽風暴對這類電子產物的影響下也是很難克服
@user-cf9tw2mt4r
@user-cf9tw2mt4r Год назад
我設想的宇宙太陽能並不會花那麼多錢,方法就是將太陽能板用氦氣球升空夾帶太陽能板至平流層來吸收陽光即可,由於平流層並沒有颱風,氣候相對穩定,當上升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將電力由奈米電線輸送下來
@user-wr2si7yv5g
@user-wr2si7yv5g Год назад
你去跟你的教授提 看他會不會覺得很可笑
@arcusdong2979
@arcusdong2979 Год назад
你有沒考慮要需要多少的氣球來攜帶太陽能板,然後又會造成怎樣的烏雲蔽日的影響?
@user-cf9tw2mt4r
@user-cf9tw2mt4r Год назад
@@user-wr2si7yv5g 有空可以找平流層的關鍵字,已經有人用飛船在那裡做長期研究
@user-cf9tw2mt4r
@user-cf9tw2mt4r Год назад
@@arcusdong2979 飛船可以載很重的東西的,你可以自己查看看,升空地點可以找山區呀,而且地球是在轉動的,陰影影響不大
@isuyashiro1
@isuyashiro1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在大氣層中有中繼的接收站再傳回地表比較有機會...低軌距離還是太遠了,效率很難提升
@Xiao_Ming12345
@Xiao_Ming1234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能源传送站,那样就可以减少偏离的问题,那样子可以调整传送方向,还可以储存能源和转送
@Unitimes_.
@Unitimes_. Год назад
感覺無限傳輸技術如果夠便宜會先被離岸風電的浮式風機拿去用
@senzaki1819
@senzaki1819 Год назад
太空太陽能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太空中有大量太空垃圾,被撞到怎麼辦,又如何維護那些太陽能板
@79nimad
@79nimad Год назад
用AT力場就解決了
@user-iu1eh5ck2u
@user-iu1eh5ck2u Год назад
這東西需要擺的更遠,而且.....前景堪憂,太空垃圾早就多到可以威脅衛星了😅(在不處理的話就太晚了)
@user-eb8rs5pm2s
@user-eb8rs5pm2s Год назад
要開ms
@user-po2yb7ye7c
@user-po2yb7ye7c Год назад
不然比你以為MS是為了什麼而被發明出來的,你不知到現在夏威夷很流行小學生MS體驗營嗎? 暑假到了,帶你兒子去體驗一下吧,3個禮拜的親子互動教程,開著UN聯合最新的旗幟號MS倘佯在夏威夷的陽光與風浪中,只要59999美刀,心動不如趕快報名,不然你兒子以後可是會抱怨你的喔~
@user-ig8ou3xx7l
@user-ig8ou3xx7l Год назад
旁邊設大網,邊發電變攔垃圾,賺死😮
@chenmark6031
@chenmark6031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先解決再生能源的儲能問題更重要
@user-pp8de1cg2d
@user-pp8de1cg2d Год назад
異業結合可行性應該還是比較高,就像登山衣材質拿來替手機防水
@Ju-mc9ph
@Ju-mc9ph Год назад
從發電站到地面感覺有點遠⋯⋯ 能不能有個類似中繼站設備,例如採用氣象氣球能穩定待在大氣層的某個位置等。
@godpleaseme
@godpleaseme Год назад
太陽風暴的問題沒能解決的話 感覺很困難
@paulchen9464
@paulchen9464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微波傳輸3萬公里還要有至少50%效率實在太難,比較可行的可能是在同步軌道>>低地球軌道>>平流層>>高山頂建立一階一階的中介站來傳能量
@user-zc4de8us8g
@user-zc4de8us8g Год назад
有沒有建在高山上根本沒差吧……喜馬拉雅山也才多高
@paulchen9464
@paulchen9464 Год назад
有道理,我想錯比例尺了XD
@Ian-tx9wk
@Ian-tx9wk Год назад
還有得等吧~看看和核融合哪個先達到具有經濟效益
@skyzalx2987
@skyzalx2987 Год назад
稍微讓微波聚焦的地方改變一下, 就能成為太空武器了呢
@moonplayer01
@moonplayer01 Год назад
可能功率要大一點
@platinumstayer
@platinumstayer Год назад
人間蒸發 殺人於無形 政要權貴要帶著反微波設備過活了 🤣🤣
@weihanchen8280
@weihanchen8280 Год назад
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國家不惜成本的發展呢?哈哈!
@nuclear0304
@nuclear0304 Год назад
可以輕易破壞電子產品,如果這東西真的造出來確實會對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威脅性
@TATOLONG
@TATOLONG Год назад
宇宙電梯如果研究出來就同時解決運送跟建置的問題了
@user-eb8rs5pm2s
@user-eb8rs5pm2s Год назад
在那之前,要先去月球開荒
@ALBEVA
@ALBEVA Год назад
這個議題從沒有叫做想都不敢想,而是想得太簡單😅 不管如何,這點子要有實用性,大概30年內不太會成真
@h906230
@h906230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差不多吧!他們預估2050年左右😅
@ericwu8107
@ericwu8107 Год назад
考虑到我们目前手机的无线充电技术都还要接触式,当然也有非接触式的方案,损失了很多的效率,电力的传输确实还是很大的考验,需要巨大的技术突破
@Aska-oe1dy
@Aska-oe1dy Год назад
發電效率增加四倍 問題是 傳回地球的效率應該遠遠遠小於四倍. 然後你就得增加太陽能板來彌補.
@user-lw1yl5jq1q
@user-lw1yl5jq1q Год назад
問題是用來解決的,誰能想到解決電力回傳給地球小於四倍的問題誰就能獨佔這塊能源市場。 而當那些因為小於四倍而放棄人們,就只能掏錢購買或是代理來獲得使用權和銷售權。
@eva320825
@eva320825 Год назад
@@user-lw1yl5jq1q 這個問題想了十幾年都還沒解決...
@wtuanmu
@wtuanmu Год назад
才1X年? 核融合都想多久了! 😅
@user-lw1yl5jq1q
@user-lw1yl5jq1q Год назад
@@eva320825 以前還沒AI呢,也沒機器狗呢,大多都停留在概念,電影或是玩具之類的。最後不也都是過了幾十二十年就突然冒出來了?
@user-lw1yl5jq1q
@user-lw1yl5jq1q Год назад
@@eva320825 我再講個最明顯的例子好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以前人從沒想過發射火箭可以這麼便宜,可以裝載這麼多衛星,然後莫名其妙馬斯克就咻咻咻,發射了一堆衛星,把衛星市場給佔據了,弄得依些人既是羨慕又是忌妒,還抗議馬斯克把衛星市場都給佔了。
@user-sb2sd6jf3w
@user-sb2sd6jf3w Год назад
我是有一個想法,看是否能解決溫室效應,就是在地球跟太陽之間,裝一個可移動.可調整透光度的遮陽板,遮住太陽,讓陽光無法直射地球,減少地球的溫度,尤其是南北極,這樣不就可以讓南北極溫度下降,冰層就不會溶解,不知道這種方式,是否可行
@kylezhang77
@kylezhang77 Год назад
的確有這種提案存在,在地-日之間的L1拉格朗日點放置大量構造簡單的遮陽衛星。要解決的問題「只有」發射成本跟衛星的故障率而已。如果從月球採礦生產,用質量投射器發射的話可以壓低成本,不過這少說要二三十年後了
@user-sb2sd6jf3w
@user-sb2sd6jf3w Год назад
@@kylezhang77 你如果說是成本問題這個就說不通了 ,溫室效應造成的結果,我想這個費用應該很巨大吧,隨著後面越來越嚴重,損失不是會更大
@fanium
@fanium Год назад
还不如反光镜让光照均匀照到地球,全世界都变成宜居地区…. 不可能了,谁都不知道 气候会怎么变化,还是不要瞎搞了
@user-sb2sd6jf3w
@user-sb2sd6jf3w Год назад
@@fanium 甚麼瞎搞,再不處理.南北極的冰.都要融化光了.海平面會上升六公尺,而且氣候也會越來越嚴重,首先就要讓南北極溫度降低
@user-zl8oi3gs5n
@user-zl8oi3gs5n Год назад
前鬼那段太中二了.....我喜歡~
@user-vj3cw2eh2l
@user-vj3cw2eh2l Год назад
為了在未來能源戰有立足之地,台灣要像30年前發展半導體那樣提前布局太空產業
@user-ee4te3um9i
@user-ee4te3um9i Год назад
主要是完成後的維修跟保養,隨便一個隕石或太陽風暴來襲,就準備好要大噴錢了
@user-gr7dt2iz6u
@user-gr7dt2iz6u Год назад
DX月光微波砲不用等月亮了.....
@leechris2729
@leechris2729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地球軌道雜物很多, 在實現發電計畫之前, 得先清除浮空廢棄物造成影響。
@user-qm3mq5mc4z
@user-qm3mq5mc4z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還是同樣的想法,核融合才是未來能源的解決之道。 找出能夠抗衡核融合所產生的高溫材料或方法,核融合就能實現幾乎是永續的發電~!
@user-vt8iu8du6q
@user-vt8iu8du6q Год назад
看來用太陽能光束炮擊毀敵人不是夢了
@user-he3wi6nu9h
@user-he3wi6nu9h Год назад
行星間雷射輸電系統 😅
@Taka-na
@Taka-na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地球外已經一堆衛星在飛了,再加上太陽能上去,尤其太陽能的發電又跟板子大小有正相關,送電的損耗又跟距離有關係,一定是越近越好,會不會成功以後各國為了建設宇宙太陽能大量建置後,反而讓地球的太陽照射量降低,地球整體植物生態就受到改變,更嚴重一點說不定這一次的冰河時期就是這樣來的www
@ST-hy1mf
@ST-hy1mf Год назад
你想到的,無數相關的科學家都想的到,看到新科技時,我們普通人要做的只有樂見其成。
@h906230
@h906230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是不用想太多,重點是能成功的時間點還遠,至少也要三十年,而且很肯定並不會這樣
@user-xx6pt7js1c
@user-xx6pt7js1c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0:23 但是這應該是以地表上的太陽能發電效率推估的吧,如果是在太空中的太陽能電板,它單位質量可產生的電力應該可以上升格幾倍,這樣所需的材料應該也要減少
@user-gn5pt5qp3q
@user-gn5pt5qp3q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覺改個參數或送套設備上去就能成為天基武器 能破壞或損毀所有進入軌道的飛彈或武器
@wolfyportal
@wolfyportal Год назад
D. 可以順便幫北極擋擋太陽嗎? (自問自答:不行,因為極地航線利益太大了)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可能直接在冰層上鋪反射毯比較直接(但北極快沒有永凍冰了😢
@paulswolof
@paulswolof Год назад
新太陽能壟斷,太空軍備競賽想想都害怕,但還是我們期待往II期發展
@reck1esss164
@reck1esss164 Год назад
成本太高啦,主要是维护以及传输能量的成本
@leele5084
@leele5084 Год назад
那有沒有想過,從外太空額外獲得的能量到地表後,能量從電能轉換為熱能,多出來的熱能怎麼處理?有手段將多出來的熱能排出地球溫室層外嘛? 若沒顧慮到這個問題,現在的熱平衡被打破,全球暖化問題會更加劇
@chenzzz5413
@chenzzz5413 Год назад
你燃燒東西也是利用固體氣化過程產生的熱能啊,核能還直接把質轉換能量,地球的整體熱能一樣是增加,照這樣講什麼都不要用了
@smoBEEUniverse
@smoBEEUniverse Год назад
如果能有宇宙太陽能,地球的太陽能板能夠降到最低的話,地球上的野生動物就能有以前那樣廣大的棲息地了!
@Radio_FM_3123
@Radio_FM_3123 Год назад
Elon Musk 曾經說過,全美每天的能源需求,只是幾百平方公里(忘記了數值, 不是很大的)的太陽能板, 所以在太空發展太陽能發電是沒有必要的。地表的太陽能問題是在儲存方面 (即電池)。
@tangtienji
@tangtienji Год назад
全美也就只需要三十個核電廠吧! 然沒人能搞定。 太陽能是地球光合作用,以及大氣候系統,區域生物系統的支配者,把你家的太陽大面積偷走了,轉移了,出賣了,,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我沒有任何一種立場,只是認為消費科技發展太快,真理科技發展太慢。 例如,人類發明轉移太陽能的科技,但是沒有科技能說出轉移後三年之後當地的生物系統,氣候變遷,雨水,的變化是什麼,,
@milimili7268
@milimili7268 Год назад
額定容量不等於實際發電量
@cwlante
@cwlante Год назад
好處是不必在地表燒燃料造成空汙和承擔放射性風險,但成本效益和製造太陽能板產生的污染都還是挑戰。
@chenzzz5413
@chenzzz5413 Год назад
​@@tangtienji對美國來講其實沒差,他們蓋幾平方公里的太陽能板不會搶樹木的空間,但也因為地廣人稀,如果使用核電廠,可以做到周圍30公里以上不住人,核廢料也有天然地形能做深層地質處置,沒有污染問題,不過值得討論的是以上條件台灣全部都沒有😂
@chenzzz5413
@chenzzz5413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台灣能做的只有並行發展,什麼都來一點,畢竟我們沒有任何能源事故或是災害承擔的能力跟資本,但目前的情勢看來能源議題已經變成政治問題,非黑即白這樣,大家不是反對一個東西到底,就是覺得我們只需要這個東西
@davidliu-fd7cd
@davidliu-fd7cd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如果能儲存雷電的能量不是更方便嗎?
@kikiunicorntsai8802
@kikiunicorntsai8802 Год назад
在太空設置太陽能發電,再用微波傳送能量到地表的構想,其實最慢在1980年代就有了。 只是那時就有討論到幾個問題了, 1.微波傳送中,會不會對傳送路徑中的生物造成短期或長期的影響(不只動植物,還包括各種微生物) 2.會不會對接收區氣候或環境造成影響 對此技術,那時還有一個方向,利用微波提供飛行器能量,設計航程幾乎無限的飛機。
@SaderGP
@SaderGP Год назад
或者導彈...🤔
@rabinlin3400
@rabinlin3400 Год назад
如果真的成功的話,的確可以解決能源即將耗盡的問題 不過同時也代表,全球能源可能被幾個太空強國給壟斷,更別說購買這些能源的成本可能會加上好幾倍...
@solideditor
@solideditor Год назад
這個問題同時也是核融合發電的問題
@SaderGP
@SaderGP Год назад
這問題 工業革命時代的煤炭 以及現代的天然氣 石油 都是如此不是嗎? 都是能源引發的勢力變遷
@eternityambit
@eternityambit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所以全球化很重要,很多人推廣全球主義,很大部分就是因為能一次性解決國族相關問題,不是所有人都要成為美國人或中國人的那種統一化,而是價值觀、共識的集合,跟保有原生民族風俗文化沒有衝突
@Akideoni
@Akideoni Год назад
想起90年代美國“太陽能微波輸送”(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的概念,畢竟大氣還是巨大的影響太陽能功耗。 當然這也可能改變現有的電纜輸送模式。
@brianhsu_hsu
@brianhsu_hsu Год назад
我有生之年要看到 SimCity 2000 裡的衛星微波發電廠了嗎?
@user-zb4hi1qi8b
@user-zb4hi1qi8b Год назад
請問一下 假設實驗成功後,我們持續接收能量。 根據能量守衡,地球的接收的能量變多了,散熱卻不變,就算溫室氣體下降了,久了後地球依然會越來越熱吧?
@ch000253
@ch000253 Год назад
能量又不是全部轉換成熱能
@user-vr1tj2pp2z
@user-vr1tj2pp2z Год назад
太陽風暴來一次會不會就壞了
@user-vb3nt1nu2t
@user-vb3nt1nu2t Год назад
想到水星的魔女裡的行星間輸電系統,如果能傳遞那種等級的能量的話,或許真的可以能源自由了吧
@allenxia2713
@allenxia2713 Год назад
在月球上建立工厂,就地取材,建造太阳能板。然后再从月球发射太阳能板到地月拉格朗日点,总体看起来会比较可行。
@FENGEKUO
@FENGEKUO Год назад
期待到底有多少宅宅梗可以置入最新科技說明,如果老師是這樣教書就好了~ XD (當然我知道做影片和做課程差距很大,說說而已 w)
@Ivan_Trek
@Ivan_Trek Год назад
片尾說到重點了,比起成本,我比較好奇科學家要怎麼解決小行星撞擊、太陽風暴之類宇宙規模的天災? (例如韋伯望遠鏡剛射上去沒多久就被小行星射到了,鏡片還凹了,要知道,韋伯的鏡面直徑也才六米五,而1GW瓦的太陽能板面積更大,被砸中的機率也更高。比較好奇這方面的探討~)
@huangcy6400
@huangcy6400 Год назад
就放給他爛阿,再射新的上去就好。
@Ivan_Trek
@Ivan_Trek Год назад
@@huangcy6400 直接替換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只是感覺維修成本跟危險性會蠻驚人的。XD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這部份我們再來研究,現在小行星通常只能探測到數百公尺或數公里直徑的小行星,沒有大氣層的保護下,確實可能動不動就被數公尺或數公分的「超高速」小行星撞擊
@Ivan_Trek
@Ivan_Trek Год назад
@@PanScitw 對,這些高速小行星就跟子彈一樣,會不停打壞太陽能板。但偏偏他們體積很小,難以偵測。 我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構想,就是採用方塊狀防護玻璃。 他們很小塊,且彼此不相連。當小行星撞擊時,會砸碎相對廉價、易更換的防護玻璃,而非太陽能板。並且因為這些特製的方塊狀防護玻璃是由許多小塊組合在一起,因此其中一塊破碎時,裂痕不會蔓延到整片太陽能板,而是把裂痕侷限在那小塊的防護玻璃上。 不知道這能否降低維修的成本。
@JonahWang
@JonahWang Год назад
畢竟鋼彈00就已經發展出宇宙太陽能了!🤣🤣🤣日本走在前面也不奇怪啊!
@TLnDwXi
@TLnDwXi Год назад
如果传输解决了,地面上,各个经度建造太阳能电站,跨海洋的电网更容易些吧
@masonwu1703
@masonwu1703 Год назад
一樣用矽基板嗎?
@finaldemo6277
@finaldemo6277 Год назад
😂不太可能有商用價值,還不如核融合可靠
@altubers
@altubers Год назад
蓋完後轉成攻擊性武器…就能統一地球了
@user-sh1zs1du3n
@user-sh1zs1du3n Год назад
從太空遮蔽陽光,會不會減少地表上的日照而影響農作物或是其他野生植物,甚至是動植物的生理時鐘呀?
@LOLLAGGOD
@LOLLAGGOD Год назад
考量到散射、要多少面積的太空太陽能版才能對氣溫造成影響、
@user-nm4sk6wp2t
@user-nm4sk6wp2t Год назад
太空發射成本那張表看到太空電梯,我好興奮啊啊啊啊啊
@JT1392856
@JT1392856 Год назад
這絕對是未來趨勢,決定國家經濟發展強盛
@woodheadz
@woodheadz Год назад
可以了解下大陆的逐日工程,去年完成了全链路、全系统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现在正在重庆璧山建造第一个试运行基地。
@tempst-c6r
@tempst-c6r Год назад
想問一下,如何解決對天文觀測的影響呢?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尚待研究
@79nimad
@79nimad Год назад
真●無線充電真的要實現了
@modal0809
@modal080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請問這個到最後,是不是就會進化成戴森球?
@mipyang
@mipyang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地球軌道上的雜物好像太多了;以月球為基礎,再把產出運回地球可能好一點
@user-ti3hc7mt2u
@user-ti3hc7mt2u Год назад
既然可以指向性充電那把宇宙太陽能板送到太陽把它包起來發電可以嗎? 如果出現錯誤直接迫降太陽燃燒掉不產生太空垃圾,因為太陽被包起來生活在地球的人也比較不會這麼熱
@sinkimrocks
@sinkimrocks Год назад
用月球來做就可以了, 節省更多成本~
@user-ie2vs9vw4j
@user-ie2vs9vw4j Год назад
其實最近的鋼彈水星魔女第二季最後兩集的雷射武器本來的用途就是這篇影片的方式才是它原本的用途武器的部分只是其中一種續能釋放的應用
@user-gq3gu9sy5g
@user-gq3gu9sy5g Год назад
它會有小概率因為微波傳送徧移了,而造成被照射到的地面產生災難...
@ucswiftz
@ucswiftz Год назад
材料由地球供給當然成本就會高,設法從月球或小行星帶取得,取之太空用之太空,能商轉後自然成本就快速降低了,低地軌道的條件也會愈來愈寬,因為會從同步軌道建數條的電梯將進入低地軌道的載具材料人員物資等運送到同步軌道之外, 變成人類也能在同步軌道外生存!自此文明的發展就逐漸地由地表發展至高軌道,甚至每個行星的軌道區都成了生活圈!太陽風暴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進一步被利用來推進載具或是建立磁防護網!
@777Long
@777Long Год назад
看完视频,让我想起了《迪迦奥特曼》里面的加佐特那一集;小时候看,不懂这是什么技术;长大了,能理解这是什么技术了;现在,没想到这个技术已经有机会实现了。很感概这个时代的发展!
@user-qp6kq2te4u
@user-qp6kq2te4u Год назад
微波太強 結果讓他們生氣XD
Далее
When You Get Ran Over By A Car...
00:15
Просмотров 3 млн
The last one surprised me! 👀 🎈
00:30
Просмотров 3 млн
🛑 STOP! SAMSUNG НЕ ПОКУПАТЬ!
1:00
Просмотров 85 ты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