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No video :(

藝術 |《西方美學史》 

流水浮舟
Подписаться 17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885
50% 1

美學大師朱光潛的扛鼎之作,展現西方美學橫跨3000年的歷史發展。
書名:《西方美學史》
作者: 朱光潛
策劃編輯:胡瀟方
01 聽前思考
美是什麼?
“美”和“美的事物”有區別嗎?
美學是什麼?
02 書中金句
所謂“以美爲對象的學問”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美學,這裏“美”與“真”同義,所以它就是哲學。這種思想有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凝神觀照”爲審美活動的極境,美到了最高境界只是認識的對象而不是實踐的對象,它也不產生於實踐活動。
康德既不滿意以鮑姆嘉通爲代表的德國理性主義的美學觀點,也不滿意以博克爲代表的英國經驗主義的美學觀點,他要求達到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調和,英國經驗主義派把“美的”和“愉快的”等同起來,審美活動只帶來感官的快感;德國理性主義派則把“美的”和 “完善的”等同起來,審美活動只是一種低級認識活動,要涉及概念,儘管它還是朦朧的。
黑格爾有一句名言:“凡是現實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就是肯定理性世界與感性世界的統一。
03 精華筆記
什麼是美學?“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哲學經常會去討論一些,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又很根本的問題,美學也是,比方說,美學家們最常討論的問題,就是“美”到底是什麼。
各個時期的西方哲學家對“美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總結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古希臘時期,總體來看是理性的;
第二個階段,中世紀到十七十八世紀,總體來看是感性的;
第三個階段,十八十九世紀,德國哲學把對美的這些感性和理性的看法,結合了起來。
第一階段:
古希臘哲學家們主要有四種看法,也就是美在和諧、美在效用、美在理念、美在有機整體。
第一種看法,主張“美在和諧”的,以畢達哥拉斯學派爲代表。這個學派的人大多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們用自然科學的態度來看世界,試圖在自然界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找出一個統攝一切的原則。他們認爲這個原則,就是數。“美在和諧”,就是指“數的和諧”。
畢達哥拉斯學派把音樂中的和諧推廣到建築、雕塑領域,探索什麼樣的數量比例,才會產生美的效果,他們得出了一些規律。比方說,“黃金分割率”。
第二種看法認爲,“美在效用”。這是蘇格拉底提出的。他把美和效用聯繫起來,認爲美一定是有用的。一件東西是美是醜,要看它的效用,效用的好壞,又要看用者的立場。所以,美不是完全在於事物本身而是與人有關。蘇格拉底的美學思想,標誌着古希臘美學思想的一個很大的轉變。在他之前,人們主要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出發去看美的問題,要替美找到自然科學的解釋,而到了蘇格拉底這裏,人們才主要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去看待。
第三種看法。到了蘇格拉底最著名的學生,柏拉圖那裏,他認爲“美在理念”。這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把“美”這個概念,從美的事物中分離出來,去探討“美本身”的問題。
在柏拉圖心目中,有三個世界:理念的世界、現實世界和藝術的世界。在他看來,理念的世界,是最高級,也是最真實的,是柏拉圖所嚮往的。“美本身”就存在於這個理念的世界當中,它是永恆不變的,比一切美的事物都要高級,“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就能把它變成美的事物。但我們所見所聞所感的具體的美,要麼在現實世界,要麼在藝術世界。我們只能通過思考和理智,通過抽象思維去探索“美本身”的一點眉目,至於我們的感受,是根本到達不了“美本身”的。
第四種看法。到了柏拉圖最傑出的學生亞里士多德那裏,美學思想又更進了一步,爲了方便起見,我們把他的美學思想叫作“美在有機整體”。亞里士多德在哲學史上的地位至關重要,朱光潛先生認爲,他是歐洲美學思想的奠基人,因爲,他闡明了“模仿”這個美學概念,爲文學藝術正了名。
亞里士多德的“模仿”,一開始指的是敘事詩或戲劇對人的動作的模仿,後來又被推廣到其它藝術形式。按照一定原則,詩歌、戲劇的各個部分安排緊密,沒有一點多餘也沒有一點缺乏,藝術作品就形成了有機整體,美就在這個有機整體之中。
第二階段:
到了中世紀,神學家把柏拉圖的“理念”變化了一下,把柏拉圖認爲最真實、最美、最完善的理念,說成是神、是上帝,我們可以把這個觀點叫做“美在上帝”。
中世紀之後,到了十四、十五世紀,西方社會迎來了文藝復興。人們更關心人的感性經驗。
到了十七、十八世紀,大家乾脆就暫時繞開“美是什麼”這個問題,轉而討論“美感經驗”是什麼這個問題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經驗主義,這派哲學家認爲“美是愉快”。美是怎麼讓人感到愉快的?這要歸功於人的經驗,經驗主義是一種關於知識來源的主張,這種觀點認爲,我們人的知識來源,主要是感覺經驗。
第三階段:
接下來到了十八、十九世紀,德國哲學,試圖融合重視感覺經驗的經驗主義哲學和重視理性思辨的理性主義哲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以康德和黑格爾兩位哲學家爲代表。
康德認爲“美在形式”。審美只是欣賞形式,不涉及功利目的,不涉及利害計較,也不涉及實踐活動。美的形式產生了美感,讓人愉快,這和情感有關,是感性的方面;這種愉快,是因爲事物的形式符合了我們的認識功能,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是超越感性維度的,是理性的。
黑格爾認爲,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柏拉圖的理念,是超越感性客觀世界的、永恆不變的、最真實的存在,而黑格爾的理念其實是指概念和概念所指的東西,它必須要結合感性事物,是不可分割的。這也就把理性的理念和感性事物統一起來了。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9 окт 2020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Далее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of Art: Introduction
11:56
Просмотров 53 тыс.
SCHOOLBOY. Последняя часть🤓
00:15
Просмотров 747 тыс.
best way out of the labyrinth🌀🗝️🔝
00:17
D3 LiXiang L6 Машина Года 2025?
15:14
Просмотров 400 тыс.
藝術 |《西方美術史(下)》
22:40
Просмотров 4,1 тыс.
藝術 |《西方美術史(上)》
32:45
Просмотров 10 тыс.
《世界简史》【完整版】(上)1-24
6:51:10
Просмотров 157 тыс.
SCHOOLBOY. Последняя часть🤓
00:15
Просмотров 747 ты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