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No video :(

[LIVE 解释鸿沟] 问出正确的问题 / reaction 第2集:颜色 去哪里了 

FearNation 世界苦茶
Подписаться 13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6 тыс.
50% 1

我们来进行解释鸿沟的reaction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6 авг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44   
@limrayman-gd1pz
@limrayman-gd1pz 27 дней назад
非常棒的讨论
@liuyaojun-po4zb
@liuyaojun-po4zb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听完这期节目开始理解为什么翻电2.0讲完康德要直接讲维特根斯坦,我一直很纳闷会不会太跳跃了,导致一直没有好好听第二章。现在明白了,康德和维特必须搭配使用,才能面向今天的物理主义和机械论宇宙观等等一系列观点。
@nimahaohaohao
@nimahaohaoha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喝完酒咋都有点渗人😂😂
@ruxiwang9571
@ruxiwang9571 Месяц назад
第一期有reaction吗?
@limrayman-gd1pz
@limrayman-gd1pz 27 дней назад
chatgpt是否就是钵中之脑?
@user-jq2jl9ei9v
@user-jq2jl9ei9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那如果这个脑子是一个活过的人的大脑,具有所有可以用于心智活动的生活经验呢?是不是这样就不能管这个大脑只叫做大脑,而是一个人?所以如果产生这种心智活动的大脑,我们都只能称之为人,而不是大脑
@jamesynaruto
@jamesynarut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这个系列会一直做吗?要是一直做,我就先不看腾讯的了
@-ken081
@-ken08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急に日本語😂
@liplepeoberty5815
@liplepeoberty581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Any timestamp?🙇🏻
@Liz-qf5dm
@Liz-qf5dm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后面聊天部分是不是剪掉很多哇
@quijotedon5729
@quijotedon572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没看第一集吗
@FlameVoltFlow
@FlameVoltFlo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请问马克思能经得起维特根斯坦的考验吗?
@zettiger1710
@zettiger171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经不起,翻电对马克思的批评蛮多了
@lewyns
@lewyns Месяц назад
21:38 为啥会有一段没声音阿
@user-nf9ui2sl8m
@user-nf9ui2sl8m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讲分析哲学了
@weu8081
@weu808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不是因为把大脑拿走了,人就没有情感了就能证明情感在大脑里。把心脏脊椎拿走了,人也没有情感,难道人的情感在心脏脊椎里么
@repeius2140
@repeius214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RGB调色不是一个好例子,从所谓的油画家或者是什么自然,完全是依凭你自己的想象。 通篇主要的启发在于符号与实在界的关系,引入一个“自然”/“画家”的想象不好。 我也可以想象,虽然自然中有符合条件的蓝,但是因为混合在其他色彩中没有被发现,或者难以调制没有被保存。而正是因为RGB的出现,设计师可以不停的尝试样式,选定了这个色彩。想象完全是另一码是了。 此例子不好的另一个问题是,例子是被你“定义”出来的,我既不知道什么什么蓝,又不知道对应的RGB值。如果我能不怀疑的接受这个定义,我就成了视频里批判的“物理主义者”了。视频论述的不就是颜色被定义了吗?颜色是已经离开,或者即将到来的那个,而不是什么什么蓝和RGB值这两个壳
@flipradio_fearnation
@flipradio_fearnatio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這次3個半小時,提過一次“自然”嗎
@Error9912x
@Error9912x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拉康派魅力时刻
@secularbird7
@secularbird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真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感觉你完全没听懂。
@jlw9532
@jlw953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9:21 黑客帝国里尼奥觉醒之后,看到的东西就全是代码了
@nimahaohaohao
@nimahaohaoha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是看科幻电影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吗
@IVv1v
@IVv1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要批判叶峰的观点不妨先看看叶峰自己是怎么解释"红颜色的" 摘自【叶峰】我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 二、反物理主义的主要理由--现象意识的不可还原的主观性 反对自然主义的人自然也反对物理主义。这里我们只讨论赞同自然主义但反对物理主义的观点。在当前的英语哲学界的心灵哲学中这主要是属性二元论。如引言中所述,属性二元论者认为,大脑的现象意识属性不随附于物理属性,当然也不是原则上可还原的。属性二元论者提出了一些有名的反物理主义的论证。本节后面将简单介绍并回应其中两个最有名的论证,即模态论证和知识论证。前者又称可“设想性论证”(conceivability argument)、“无意识人论证”(Zombie argument,又译为“僵尸论证”),后者又称“玛丽黑白屋论证”。但笔者认为,属性二元论者提出的支持属性二元论的最实质性的理由是本文引言中提到的那个理由,即现象意识属性有不可还原的主观性,因此,用结构的、因果的、功能的解释不能完全解释现象意识。如果这项理由成立,它就将现象意识属性与当前科学中研究的各种属性区分开,而且它意味着,必须在科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才可能彻底澄清有关现象意识的问题。 物理主义者否认有所谓不可还原的主观性。但仅仅作这样一个否认显然是不够的。属性二元论者提出不可还原的主观性是基于我们似乎都有的感受。物理主义者必须解释我们似乎都有的感受究竟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它们不具有属性二元论者所说的,不能用结构的、因果的、功能的描述表达的主观性。目前物理主义者对此的主要策略是提出有所谓现象概念(phenomenal concepts) 。注意,对物理主义者来说,概念都是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状态。一般的概念可以表示事物、事物的属性等等。比如,一个概念可以表示兔子这一类事物,或神经元这一类事物,或红色这种属性。当一个大脑看见一个红色物体的时候,大脑的某个神经元结构被激活处于某种特定的神经元结构状态,记为S。一方面,这同时激活或生成一个表示外部物体的红颜色的概念,记为【红色】,另一方面,这也激活或生成一个现象概念,可记为【红色感受】。属性二元论者可能认为,概念【红色感受】应该表示那个本质上非物理的现象意识属性“有看见红色的感受”。物理主义者否认这一点,但承认有这个作为神经元结构状态的现象概念,而且用现象概念可以构成“我有看见红色的感受”这种思想与信念,后者正是一个人声称自己有某种感受时用语言报告的信念,被称为现象知识。至于现象概念【红色感受】是否表示什么,物理主义者可以有几种说法。他们或者可以说,现象概念【红色感受】就表示那个神经元结构状态S,或者可以说,现象概念【红色感受】不表示什么,但由它构成的思想还是可以有真假。无论如何,存在着的是那个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一个作为神经元结构状态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没有其它本质上非物理的所谓现象意识属性。 这也许不能说服属性二元论者,因为属性二元论者会说,当我们看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的时候,直观上非常明显地有某种事情在(我们的心中或脑中)发生,即我们有某种感受,我们能清楚地感觉到它,但它显然不是神经元活动,因为我们感受不到神经元活动。属性二元论者认为,这发生的应该是本质上非物理的事件,而物理主义者仅仅是出于偏见而拒绝承认直观上非常明显的东西。换句话说,属性二元论者认为他们是得到直观上很明显的、无可推诿的证据的支持,而物理主义者必须否认那些明显的证据,因而天然地处于弱势。对此物理主义者可以回答,一方面,我们直观上的认识其实并不支持属性二元论,虽然它们也许支持实体二元论,但认为它们支持属性二元论是隐蔽地偷换了主题。另一方面,属性二元论者的信念也是出于“我执”的谬误的幻觉,而“我执”的谬误对属性二元论来说也是一个谬误(虽然对实体二元论来说不是)。 首先,我们直观上理解的所谓感受都有一个主体,一个感受者,是一个感受者在感受某些东西。而且,直观上这个感受者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心”、“主体”或“自我”,而不是明明白白地大脑这个物质实体。比如,虽然我们有时会说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在疼痛,但仔细想一想,直观上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是我们的“心”在感受身体某个部位的疼痛。感受依旧是“心”的感受;如果没有具有感受能力的“心”,身体的那个部位自己不会感到疼痛。而这个能感受疼痛的“心”直观上是被设想为不同于这个大脑的一个实体。我们直观上不说这个大脑在感受身体某个部位的疼痛,我们只说身体某个部位的痛感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因此刺激了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从而使得“心”感受到疼痛,或使得“我”感受到疼痛。事实上,我们直观上很难想象大脑这个物质实体会有什么感受。对疼痛是如此,对“看见红色的感受”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不说“我”(或“我的心”)有看见红色的感受,而说这个大脑有看见红色的感受,那会显得太怪异。的确,由于现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时“心”和脑也不分了,所以我们可能也会说,“这个大脑感受到了脚趾头的疼痛”或“这个大脑有了看见红色的感受”。但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一个物质实体也能有感受这个观念,并不是我们在常识中或直观上本能地接受的观念。但是属性二元论不是实体二元论。对属性二元论者来说,感受这种现象意识属性很明确地必须是大脑这种物质实体的属性,而不是某种非物质的“心” 、“自我”或“主体”的属性。当属性二元论者以我们的直观上的信念来支持属性二元论的时候,他们是隐含做了这样的推理:直观上“我”或“我的心”的确有很多感受;但是“我”或“我的心”不能是非物质的实体,因为实体二元论有很多难题;所以,“我”或“我的心”就只能是这个大脑;所以,只能是这个大脑有本质上非物理的感受属性。这个推理的第一个前提的确是我们在常识中或直观上本能地接受的,但其中的饭实体二元论前提是反直观的,它的结论也是很反直观的。所以,我们直观上的关于我们显然有一些感受的信念,其实并不直接支持属性二元论,也许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实体二元论。当属性二元论者以我们的直观上的信念支持属性二元论的时候,它们是偷换了主题。是直观上的信念,加上反直观的实体一元论(即“我”或“我的心”只能是这个大脑),才得出属性二元论的结论。
@IVv1v
@IVv1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属性二元论强烈地反直观,这一点也可以从Chalmers的一些说法中看出来。比如,Chalmers认为简单物理系统如温度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现象意识 。这显得很怪异。对于属性二元论者来说,将现象意识属性赋予简单物理系统是不得不然的,因为大脑也就是一个物质实体,如果大脑有现象意识属性,很难想象为什么其它比大脑结构更简单一些的物质实体就完全没有现象意识属性。有的人可能会说,属性二元论就是像万物有灵论那样的一种世界观,它对物质实体的理解已经与物理主义者的理解不同。也许是这样,但这还是蕴涵着,属性二元论并没有得到我们直观上本能地接受的信念的支持,与物理主义相比并,它并没有天然的优势,我们其实并没有天然的理由要更倾向于它而不是物理主义。这是上面的分析要说的(即这个分析没有直接反驳属性二元论)。 另一方面,人们直观上认为自己有不可还原的感受这种现象意识属性,可以解释为大脑产生的一种幻觉。回到上面的看见红色物体的例子。确实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有作为神经元结构状态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还有大脑用语言报告“我有看见红色的感受”这种言语行为等等。所谓幻觉指的是,大脑由此产生了另一个信念,即“我有‘看见红色的感受’这种本质上非物理的属性”。这是幻觉,因为发生的一切都是物理的,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没有另外一种本质上非物理的属性。大脑之所以产生这种幻觉也是因为大脑的自我意识。大脑在思考的时候,不自觉地将自己当作一个独立于这个大脑的“心”、“我”或“主体”,想象“心”在用“心灵的眼睛”观察身体中发生的一切。这种观察的结果使得“心”有某些感受。这种感受是属于“心”的,因此不是神经元属性,是不可还原的,本质上非物理的。然后,如前所述,既然放弃了实体二元论以后这个“心”、 “我”或“主体”只能是这个大脑,所以属性二元论者得出,大脑会有一些本质上非物理的属性。但这些都是源于一开始隐含地假设了独立于大脑的“心” 、 “我”或“主体”作为观察者,是源于“我执”的谬误。如果我们彻底放弃“我执”,真正地将自己当作这个大脑和身体,那么我们其实并没有直观上清晰的,关于这个大脑如何会有本质上非物理的现象意识属性的观念。所以,属性二元论与更单纯的物理主义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 属性二元论是想保留一点常识的信念。但我们的常识是很模糊的。我们说“我的脚趾头疼”,这似乎是说疼痛是脚趾头这个物质实体的属性。但今天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刺激大脑皮层的某个特定位置让我们感到脚趾头疼。所以,今天不论是实体二元论、属性二元论,还是物理主义,都不会说疼痛是脚趾头这个物质实体的属性。在常识中我们可以模模糊糊地说,疼痛是“我”或“我的心”的属性。实体二元论者可以明确地承认,疼痛是一个非物质的心灵实体的属性。物理主义者则说,有大脑的一个神经元结构状态,即刺激大脑皮层的那个特定位置产生的神经元结构状态,还有相应的也是神经元结构状态的现象概念【疼痛】,还有大脑用语言报告“我的脚趾头疼”这个言语行为,但没有任何其它本质上非物理的“疼痛”属性。属性二元论想保留常识中的“我能感受到疼痛”这种说法,但又反对实体二元论,所以它不得不说疼痛是大脑这个物质实体的一个本质上非物理的属性。不能说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属性二元论并未真正地保留了常识。它仅仅保留了一种表面上的、模模糊糊的说法,因为常识对于“我”这个感受主体究竟是什么是很模糊的。一旦我们试图将常识的观念精确化,属性二元论所保留的成了一种很反常识、反直观的观念,即连简单物体都有现象意识属性。 然后,既然属性二元论并非真正得到我们的直观认识的支持,既然属性二元论的简单物体都有现象意识属性这种结论很反直观,既然我们可以将一些直观的信念解释为幻觉,属性二元论就仅仅是不必要地在现代科学的框架中加入一些多余的东西,所以物理主义是更可信的。
@IVv1v
@IVv1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三、反物理主义的知识论证 上面对反物理主义的主要理由的回应也适用于反物理主义的知识论证 。知识论证设想一个科学家玛丽从小起就住在一间黑白屋中,其中没有任何有颜色的东西,所以玛丽从来没见过任何有颜色的东西。但玛丽通过书本、黑白电视等等,学习了所有关于物理世界的物理知识,包括关于大脑神经元如何工作的最完备的物理知识。有一天玛丽走出了黑白屋看见了一个红色的西红柿。直观上她似乎获得了新知识,即关于“看见红色的感受”的知识。既然走出黑白屋之前玛丽就已经具备了完备的物理知识,这项新知识应当不是物理知识。所以有非物理的属性和关于非物理的属性的非物理的知识。 目前物理主义者对此的最好回应就是提出有现象概念、现象知识 。再用上面用过的记号。玛丽在黑白屋中具有关于神经元结构状态S的知识和关于作为神经元结构状态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的知识,但玛丽自己的大脑中不曾有过神经元结构状态S,因为她的眼睛不曾被红色光波刺激过。玛丽的大脑中也没有完整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因为神经元结构状态S应该是完整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的一部分。玛丽关于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作为神经元结构状态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的知识是用其它物理概念表达的,这些物理概念在玛丽的大脑中是不同于S和【红色感受】的另外一些神经元结构状态。这些物理概念表示S和作为神经元结构状态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所以玛丽可以有意义地谈论S和现象概念【红色感受】。当玛丽走出黑白屋看见那个西红柿的时候,玛丽的大脑中才首次生成了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完整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玛丽是否获得了新知识?可以说是,即她有了完整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以及用这个现象概念表达的信念,如“我有看见红色的感受”。无论如何玛丽的大脑与以前不同了。但由此能否得出任何反物理主义的结论?显然不能。物理主义者不必认为现象概念【红色感受】表示了什么本质上非物理的属性。如前所述,物理主义者或者可以说现象概念【红色感受】不表示什么,或者可以说它就是表示那个神经元结构状态S。后者意味着,当玛丽在黑白屋中的时候,她只能用物理概念(即她的其它神经元结构状态)来表示S,但当她走出黑白屋看见那个西红柿的时候,她获得了新的表示S的方式,即用她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来表示S 。 属性二元论者可能会说,当玛丽看见那个西红柿的时候,她的大脑获得的不仅仅是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作为神经元结构状态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她的大脑还首次具有了一种本质上非物理的现象意识属性,即“看见红色的感受”这种属性,而且玛丽的现象概念【红色感受】正是表示这个属性。这是属性二元论者的论断,但物理主义者不必接受这些也可以自圆其说。所以问题还是回到上面讨论过的问题,即我们究竟有没有直观上明显的理由支持属性二元论的这个论断。物理主义与属性二元论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它们之间的争论应该基于一些双方都可以认可的理由,这可以是我们直观上本能地接受的理由。但上面我们说了,人们直观上的认识其实是在隐含的实体二元论的观念下得到的,即在“我执”的谬误下得到的,它其实支持的是实体二元论,而不是属性二元论;对于一个大脑(或温度计)作为一个物质实体如何会具有本质上非物理的现象意识属性这个问题,不论我们怎么内省,我们直观上并没有任何清晰的认识。所以,如果属性二元论者以现象概念【红色感受】必须表示本质上非物理的现象意识属性为出发点来反驳物理主义,那么他们仅仅是在以自己的立场来反对物理主义,而不是以双方都不得不重视的,直观上明显的,我们本能地接受的东西来反对物理主义。这样的反物理主义论证当然不能算成功。 四、反物理主义的模态论证 模态论证设想一个分子结构与自己完全一样但没有任何现象意识的“无意识人” 。既然这个人的分子结构与自己的分子结构完全一样,他的神经元状态也与自己的完全一样,外表言语行为当然也是一样。但我们似乎可以设想这样一个人没有任何内在的感受,没有任何现象意识。注意,这个论证不是说,这样一个人的存在可以符合自然律。也许有一些自然律蕴涵着,具有某种神经元结构的大脑一定有意识。这个论证只要求“无意识人”是可设想的(conceivable)。显然有许多违反自然律的事情是概念上可设想的。然后,假设红色光波对眼睛的刺激在人的大脑中会产生神经元结构状态S,“无意识人”可设想意味着,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人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然后,模态论证的支持者提出,可设想的也是在形而上学模态性(metaphysical modality)的意义上可能的。这里,这个论证用到了克里普克提出的形而上学模态性这个概念,所以叫做模态论证。一般认为,形而上学模态性源于自然种类、属性等的自身同一性,即一种自然种类或属性必然地等同于自己。比如,水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是H2O,而物质的分子结构决定物质种类的自身同一性,所以,在形而上学模态性的意义上,水必然地是H2O,或水不可能不是H2O,因为水这种物质种类不可能不等同于自己。但是,既然可以设想一个人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因而在形而上学模态性的意义上这是可能的,这意味着,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不是等同的属性。这又意味着,有红色感受这种属性不是物理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们应当可以设想水不是H2O,所以,可以设想一个人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不蕴涵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是不等同的属性。模态论证的支持者认为这是一个误解。他们认为,当我们自认为在设想水不是H2O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在设想水这种物质种类不是H2O;我们其实是在设想某些透明、无色、无味、可以解渴、从水龙头流出来的液体不是H2O;而后者当然是可设想的。我们不能设想水这种物质不是H2O,因为那等于设想水这种物质不等同于它自己。另一方面,假如有红色感受这个属性果真等同于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这个属性,我们就不能设想一个人可以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因为那将是设想一个属性不等同于自己。所以,只要同意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是可设想的,我们就必须承认,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不是等同的属性。 还有的人可能会说,物理主义并不要求有红色感受必然地等同于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只要在现实世界中两者等同就行了。模态论证的支持者认为这还是一个误解。属性二元论者不反对有自然律将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这两种属性联系起来,使得在遵从自然律的世界中,有前者就必有后者。属性二元论者只是断言这是自然世界中客观存在着的两种不等同的属性,因此,有一些属性是本质上非物理的。这就好比,也许有自然律保证了有肾脏的动物一定恰好是有心脏的动物,但有肾脏和有心脏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属性(虽然两者都是本质上物理的)。模态论证说的是,假如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是同一个客观存在着的属性,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就应该是在形而上学模态性的意义上不可能的,因为一种属性不可能不等同于自己。
@IVv1v
@IVv1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对这个论证也有多种回应 。笔者认为,物理主义总要对所谓形而上学模态性提出合理的解释,而解释了之后就会自然地消解这个论证。物理主义的世界观应该蕴涵着存在着的就是这个物质宇宙,所谓大脑认识到某种可能性只能在于大脑可以进行某种想象,所以可能性即可想象性。而所谓大脑想象事物应该是大脑用概念构造一些描述,即想象事物时接受的对“想象中的事物”的描述。这些由概念构成的描述最终是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状态 。所以,可设想似乎仅仅在于大脑可以进行某种神经元活动。因此,仅仅由无意识人可设想,似乎不可能得出任何反物理主义的结论,因为那将意味着仅仅由大脑可以进行某种神经元活动就得出反物理主义的结论,那显得荒谬。所以我们认为,模态论证一定是在某个地方隐含地假设了一个更实质性的前提。 要找出这个更实质性的前提就要进一步分析所谓克里普克模态性是什么。大脑在进行想象的时候可选择遵从某些约束,不同的约束导致不同的可能性。最基本的约束是逻辑一致性,即想象中所接受的描述应该是逻辑上一致的。可能更强一点点的约束是分析性约束,相应于概念上的可能性,它要求想象中接受的描述不得篡改词义,不得与分析陈述相矛盾,比如,不得想象单身汉不是男性,不得想象动物不是生物。如果概念都有定义,那么将概念替换成它们的定义以后,分析性约束应当就归结为逻辑一致性约束。但目前多数概念理论不认为概念有定义。不过笔者认为,即使 【单身汉】等概念没有定义,“单身汉是男性”、“ 动物是生物” 等应该还是分析的陈述 。因此,分析性约束还是有意义的,而且可能强于逻辑一致性约束。概念上的可能性应该就是最一般的可能性。另外,遵从现实世界的物理定律也是一个约束,它要求不得想象违反现实世界的物理定律的情景,它相应于物理可能性。 克里普克的形而上学可能性则相应于一个介于概念可能性和物理可能性之间的约束,笔者称之为“克里普克约束”。克里普克假设,事物、事物的类、属性等各有它们的自身同一性标准,该同一性标准即事物、事物的类或属性的本质。比如,一个物质种类的同一性标准是它的内在结构。克里普克约束要求我们在想象中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个事物、一类事物、或一个属性的时候,想象中接受的描述不得违反同一性标准。比如,在想象中描述水这个物质种类的时候,可以设想水是不透明的、有颜色的等等,但不能设想水不是H2O,因为一旦设想了某个物质种类不是H2O,按同一性标准它就不是水这个物质种类,所以那就不再是设想水这个物质种类如何如何 。 这是克里普克建议的想象事物时一个约束。但是,我们想象事物时完全可以不接受克里普克约束。比如,十八世纪的一个科学家可能在想象水这种物质种类是一种质量连续分布的流体。这确实是在想象水这种物质种类不是由原子组成,更不是H2O。我们很难坚持说那些科学家不是在设想水这个物质种类如何如何,而是在设想某个其它不相干的物质种类如何如何。这种想象就违反了克里普克约束。这也说明,“水是H2O”不是分析的。所以,“水不是H2O”是概念上可能的,虽然不是在克里普克模态性的意义上可能的。 这也意味这,一种想象是否遵从克里普克约束不是通过概念分析就可知的,因为它依赖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事物有什么真实的属性。比如,十八世纪的科学家就不可能知道他们对水的想象违反了克里普克约束,因为他们不知道水的真实内在结构是什么。所以,断言某种事态是在克里普克的意义上可能的,将蕴涵着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的真实属性的论断,即某个通过科学研究才能被认识的论断。所谓克里普克可能性与物理可能性一样,蕴涵着关于现实世界的经验论断。说一个事态是物理上可能的,意味着它不违反现实世界的物理定律,因此依赖于现实世界的物理定律是什么。同样地,说水在克里普克模态性的意义上必然是H2O,蕴涵着现实世界中的水的结构是H2O。克里普克可能性不是单纯的、概念上的可能性。
@IVv1v
@IVv1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然后回到模态论证。物理主义者可以承认“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是概念上可设想,概念上可能的,即“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不与分析陈述相矛盾。如前所述,【红色感受】是一个现象概念,而【神经元结构状态S】是一個物理概念。物理主义者认为它们指称同一属性,但不认为它们是同义的。一个有正常的语义知识的人不必知道它们指称同一属性。但“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是概念上可设想的这一结论,不能排除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是等同的属性,就像“水不是H2O”是概念上可设想的不排除水和H2O是等同的物质种类。所以,模态论证所需要的“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的可设想性不能是概念上的可设想性。它必须是克里普克可设想性,即需要这个设想不违反事物种类或属性的自身同一性标准。由此才能得出,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是不等同的属性。 但反过来,显然我们必须已经知道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是不等同的属性,由此才能得出“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是在克里普克的意义上可设想的。前面已经指出,克里普克可设想性不是仅仅由概念分析就可知的。我们还需知道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所表示的事物或属性有什么内在结构、本质特征。要使得“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是克里普克可设想的,需要这个设想不违反这两个属性的自身同一性标准,也就是,属性有红色感受的本质不在于相应的神经元结构状态S。这是模态论证的实质性前提。但知道了这个前提,当然也就是知道了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是不等同的属性,也就是这个论证的结论。 所以,这个论正要么是混淆了概念上的可设想性与克里普克可设想性,要么它的前提之一已经是“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是不等同的属性”,因此是简单的循环论证。它的表面上的吸引力是由于前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考虑的是概念上的可设想性,那么我们的确很容易看出“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是可设想的。但我们需要的是克里普克可设想性,而要知道这一点就是需要知道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和有红色感受是不等同的属性,即这个论证的结论。有的人可能会说,【红色感受】作为一个现象概念这本身已经确定了,它所表示的属性的同一性标准或本质不能是任何神经元结构状态。但即使如此,这也不能否定这个模态论证没说出什么新东西。因为这个对【红色感受】的理解已经蕴涵了【红色感受】所表示的属性是本质上非物理的属性。这已经就是这个论证的结论。 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问,有红色感受这个属性的本质或同一性标准究竟应该是什么?直观上,它应该就是我们的感受的特质,即只要我们确有那种特殊的、看见红色的感受(而不是看见黄色的感受等等),不论大脑中在物理上发生了什么,我们就有那种感受属性。这样,设想有神经元结构状态S但没有红色感受的情形确实不违反属性的自身同一性标准。但是,如前所述,这种直观上的理解其实是隐含地将感受的主体设想为某种非物质的“心”、“我”、“主体”等,同时设想感受的自身同一性标准是感受者的主观标准。但对属性二元论来说,有红色感受这个属性应该明确地是大脑这个物质实体的属性,而不是任何模模糊糊的“心”、“我”、或“主体”的属性。所以,当属性二元论者断言有红色感受这个大脑的属性的自身同一性标准不是大脑的神经元结构状态的时候,他们不是在做一个直观上明显的、我们天然地接受的论断。他们是在作一个很反直观的论断。尤其是,他们不得不说,一个温度计的感受属性的自身同一性标准也是那个温度计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它的物理结构 。 所以我们又回到前面已经重复出现的分析。属性二元论者的一般性策略是从支持实体二元论的一些直观信念出发,将实体二元论的灵魂换成大脑,然后声称大脑有一些本质上非物理的属性。这使得从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的观点更符合直观的信念。然后,当遇到不得不说温度计也有现象意识属性,甚至不得不说温度计的感受属性的自身同一性标准也在于温度计的主观感受而不是物理结构的时候,他们似乎说,这种反直观的结论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在物理主义者看来这是自欺欺人。这种策略并没有真正拯救直观的信念。它只是保留了一个模模糊糊的,让人们听起来觉得舒服的说法。一旦属性二元论者将他们保留的信念精确化,它其实也是很反直观的。所以,我们并没有直观上天然的理由偏向属性二元论而反对物理主义。然后,考虑到其它因素,物理主义才是更谨慎的、更可信的。
@redxr_5286
@redxr_528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陈嘉映是越来越油腻圆滑了,更没想到他现在还会去参与这种节目。
@Kingsxinobi
@Kingsxinobi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陈老师年纪大了,我倒是希望有更多人拍陈老师的纪录片。毕竟拍纪录片其实并不赚钱,能有赞助商这事才能成。
@huanwe
@huanw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一会说可以还原,一会说不能还原。。。 2. multiple realization 能推出不能还原吗? 蓝色不能定义为having “a” property that has such-and-such a phenominal/causal role 吗?同一个性质在蝴蝶翅膀,在天王星上有不同实现方式。multiple realization 能推出不存在吗?只要这个性质的构成存在,它就存在,和有没有realizer无关。3. 本来,还原就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谈的是性质,不是概念。还原了“货币”这个性质,没有要取消经济学的认识论地位。先知道现象才知道如何还原“颜色”,先知道经济学才知道如何还原“货币”,这个就是某些物理主义者的主张,根本不构成对物理主义的反驳。 4. 物理主义不一定要求心灵性质同一于物理性质,可以兼容一物理性质/过程实现了心灵性质 。也没有要把目的因全部还原到动力因,物理主义还原的是具体世界中有示例的性质,目的因部分地来对抽象世界中性质的分析。5. 概念变化不能推出没有指称。如果我们现在把“西哥特人”这个概念理解为洗劫罗马城的部落,将来我们发现这只是服务罗马的日耳曼人洗劫罗马所打的旗号,真正的”西哥特人“还在欧亚大草原上和平地放牧,那么”西哥特人“这个概念就一直指的那个和平的民族,我们现在对这个概念的理解错了。库恩所谓范式转换就是没看到这种概念变化的连续性:理解一个概念不仅包含使用规则,还包含指称缺失时的转换规则。6. semantic externalism 不能反驳brain in a vat。缸中之脑是conceivable,用narrow content 就可以了。
@huanwe
@huanw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RindGame 为什么不能还原,这位又要说能还原,但是不能增进理解?观点先明确下。提供的证据不过就是multiple realization 之类的陈词,没人认为这些证据能推出颜色不存在。物理主义并不必须认为 颜色=特定波长的光。
@wasweissdudavon
@wasweissdudavo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說無法還原是需要論證的,不是說不行就不行(雖然現在的確「技術上做不到」,但那是知識論上的問題,不是物理主義在談的形上學問題),至少要像很多思想實驗(黑白瑪麗、中文房間、沼澤人等等)那樣告訴大家「心理現象為何不可能化約為物理現象」,這才是物理主義在講的事情,如果不了解這些,只是拿一些不相干的知識論問題來回應,那是根本搞錯了問題。
@wasweissdudavon
@wasweissdudavo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對顏色哲學問題有興趣的人可以看剛過世的哲學家Daniel Dennett的書籍或文章,他對此談過很多,而且不會用太多術語,甚至舉了很多思想實驗(的反例),可以讓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物理主義到底在講什麼東西。
@jackdong7412
@jackdong741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这个叶峰是怎么做到或五十多岁还这么庸俗的,美国哲学系这么可怕吗?
@huanwe
@huanw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视频中强调了“我”,“主体”地位。其实,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也称康德为“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在广义上趋向于破除anthropocentric,而康德恰恰是反过来提高了anthropocentric。原则上,意图还原内涵性,意向性,和规范性的自然主义才是“哥白尼革命”的延续,人在世界中没有特殊地位,人的上述三个特殊性并不神秘。
@flipradio_fearnation
@flipradio_fearnatio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在康德那里,范畴--概念,成为了先验主体,构成经验的基础,倒不是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而是倒转了形而上学“真”的内涵
@huanwe
@huanw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flipradio_fearnation 范畴构成经验内容没问题,能建立合理性关联的当然该由范畴构成。但是这个不能推出反实在论,“真”和“范畴”处于不同的理论层面。
@huanwe
@huanw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flipradio_fearnation 罗素命题的“真”只和instantiation有关系,和人和概念都没有关系,如果语句的“真”由命题的“真”+semantic notions来定义,那么至少基础意义上的“真”和语义学无关,不论你如何理解语义学。
@huanwe
@huanw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flipradio_fearnation 当然你会说,维根斯坦晚期放弃了罗素命题。但是放弃命题,只承认语句,有恰当的fineness of grain吗?晚期维根斯坦还有正确的规则,合理规则和公认的规则三者的区别吗?
Далее
O'ZBEK VA TOJIKLAR ROSSIYADA TERAKT UYUSHTIRISHDI!
08:41
Wife habit 😂 #shorts
00:16
Просмотров 55 млн
焦点对话:习近平晒书单,如何解读?
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