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The River of Karma-Buddhism’s Twelve Karmas [10/15 Early Buddhism] Collecting Truth|Contemplation 

Riverside Study Club
Подписаться 15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6 тыс.
50% 1

在佛教裡叫做順觀,如果從果倒推到因的觀念,叫逆觀。整個十二因緣說是一套非常大的理論,因為我們講的是佛教通史,所以我們就不完全展開講,只簡單地給大家講一下十二因緣,以後我們會在佛教邏輯裡頭給大家仔細展開十二因緣的環節。
------------------------------------------------------------------------
创作感谢:
中文字幕组:闲者知无涯佛学课系列-灯校本字幕编辑组;
英文字幕组:@阿伦的故事 @映入眼帘的梧桐树;
全方位支持:@STONE通史笔记 @安端 @常月 @雨花石 @娘子;
没有这些师兄精心耕耘和协助,制作后期工作量会变得更加巨大;
------------------------------------------------------------------------
版权声明:
使用声明:非商业用途署名“江边的一碗水创作”,赢利用途需授权;
课程版权:经创作者“闲者知无涯”先生授权使用;
音乐版权:@Kevin MacLeod @s.e.n.s;
图片版权:www.freepik.com/ 网站不限于:@Harryarts @pikisuperstar @freepik @macrovector @juicy_fish - Flaticon @pch.vector @古纳鲁阿 @upklyak @brgfx @宏向量 他们是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和高质量的频道,以及大量来自于未找到署名作者的珍贵照片和资料;

Развлечения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4 окт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7   
@智慧之光-y1t
@智慧之光-y1t Год назад
8:13 解說很精彩, 想起曾經讀過達賴六世倉央嘉措的一首情詩 明知寶物得來難,在手何曾作寶看? 直到一朝遺失後,每思奇痛澈心肝! 至誠皈命喇嘛前,大道明明為我宣; 無奈此心狂未歇,歸來仍到愛人邊。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 肯把此心移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輪無囬
@輪無囬 Месяц назад
十二因缘,令人警醒,唏嘘不已。❤❤❤ 南无阿弥陀佛🙏🙏🙏
@kokpengtang1014
@kokpengtang1014 Год назад
感恩大德分享
@尋麥-d6m
@尋麥-d6m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谢谢!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谢您为我们充电~
@yulastfox272
@yulastfox272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对于识的部分,在十二因缘中识是六根接触六尘,无明介入而使心造作(即行)产生识,识会不断累积并和无明作用,产生行(思、造作),识性也会不断加强,导致愚痴迷惑,错乱颠倒,不能感受到生命的本来面目。识并不是所谓的灵魂。
@Branch977
@Branch97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这12因缘未免让您捧得太高了,虽然12个因素,但逻辑都是简单的因果,而这样的因果链条实际上您可以分成无数份。虽然物质可不可以无限分不知道,但任何抽象的因果逻辑都是可以无限细分的,其中新增加的所指用新造的能指去表达就好了。 这种水平的逻辑感觉更像是哲学的初级阶段能做出来的事情。其实创作者完全不能意识到奥卡姆剃刀的必要性。 如果问他芝诺悖论,估计他脑子能给干烧了。(同样符合无限细分的逻辑) 当然,如果这12个概念本身就高度概括当时人的认识,可以给当时人醍醐灌顶的智慧,增进了人对自身的理解,那自然也是好事。 但对于两千年后的现代人,精妙的逻辑和又丑又长的裹脚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年轻的网民更是会一针见血的指出:你搁这套娃呢? 我相信佛教传播这么广绝不是因为他的逻辑严谨,很可能是某些实修者真的有了超越性的体验。
@張順憲
@張順憲 Год назад
佛陀說十二因緣,我的現代解讀如下: A•過去世的因緣有: 1.業(行不善事)。 2.障(錯誤認知)。 B•現在世的因緣有: >已造成而不會改變的緣執有: 3.父母遺傳的DNA。 4.胎教。 5.胎兒神形。 6.成長期所接觸的環境。 7.對環境的苦樂、悲喜的感受。 >正在繼續進行的緣執有: 8.愛慾(怕改變的欲念)。 9.貪念(未得到的想得到)。 10.執著(已得到的不放下)。 C•未來世的因緣有: 11.煩惱生續不斷。 12.生老病死流轉。 >>>因此因緣故、眾生生生世世皆在六界、生生死死循環無盡。 🎅希望大家常念河洛梵音大悲咒(悉曇正音>覺悟者的語言),以增長福慧、圓滿成就。🙏 ru-vid.com/video/%D0%B2%D0%B8%D0%B4%D0%B5%D0%BE-aqXD47HcHFA0.html
@zoeliu6072
@zoeliu6072 Месяц назад
同學是這樣,你寫的第二點,業Karma,even行善事也一樣,善業也是業,這點不能提不完整。 我記得有個故事,有個什麼娘的手拿木盒子裡頭裝滿金飾,卻將它丟進河裡金重沉下去難撈起,旁人詢問何故。 阿羅漢,據說,寧可不要捐出去助人結緣,善緣也不要,原因是因為因此會牽扯2.99阿僧祇劫的緣,也是很累更累可惜證果了,有餘依涅槃很累,不如先世尊早走一部。😂
@張順憲
@張順憲 Месяц назад
@@zoeliu6072 對!四諦和12因緣法是針對初學者、所以要先引導其能「行善以制惡」! 佛和阿羅漢的差別在: 佛能捨法出世、也能入世演法! 阿羅漢只能捨法出世、而怕入世演法!寧等彌勒佛降世才願隨佛降生! 偶有一悟!給您參考! 金剛經一體同觀分第十八: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而在無量壽經中亦有菩薩要修習五眼:即肉眼簡擇、天眼通達、慧眼見真、法眼清淨、佛眼具足等句,我進一步解釋如下: 修習五眼是指修不受善惡業干擾的清淨心! 業有善業、惡業和無記業,無記業是指無法歸類於善業或惡業者! 肉眼簡擇=即簡單分辨善惡! 天眼通達=即通達釋疑善惡! 慧眼見真=即了知善惡根源! 法眼清淨=即不受善惡干擾! 佛眼具足=除了具足以上四眼外、還要能更進一步能分辨無記業的善惡! 覺有覺知、覺醒、覺悟和覺照。 而求知方法有二種: 1.格物致知:也就是用肉眼觀察,天眼觀想、慧眼觀照所辨明的知見都是。 2.清淨能知:也就是入地菩用法眼(覺照)、佛用佛眼(具足)所辨明的知見,並打開心眼尋求靈感、照真達俗以演說世間法,亦即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六祖惠能大師提點師兄惠明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其中本來面目就是本性,金剛經的四句偈的第一偈:不住相而生清淨心。就是要我們看清自己的本性,並了知色受想行識五蘊、其根源是貪嗔癡慢疑五毒所生,這樣才能不再造業且不生煩惱。也就是教要我們要打開心眼,要用心去觀察當下各種世事變化,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到發無上正等正覺心者,對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也就是行事當下不生善惡念頭。 大悲咒:悉陀喻藝(覺照).室皤囉耶(自在の).娑婆訶(圓滿成就)。 悉陀是覺悟、喻藝意思翻譯就是冥想、兩字合在一起就是覺照。而冥想有三個層次:觀想→觀照→覺照。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見即是覺照所見。自在の覺照即是在行禪定波羅蜜、這是觀世音菩薩教我們的『觀想法』。 所以禪定波羅蜜就是用心眼觀想來修習五眼。 得法眼清淨即是入地菩薩,得佛眼具足即是正遍知、也就是成佛了。 🙏🙏🙏🙏🙏🙏🙏
@劉德華-t1x
@劉德華-t1x 20 дней назад
"基本上 12因緣法的用途 是為了斷生死 或稱超越生死" 而使用方式 就是列出生死的前因 斷了前因 就不會有生死 就是這麼個頭腦簡單的邏輯 但如果12因緣法是循環的 就表示果可以是因 因也可以是果 那就算斷了前因 (無明) 意識也仍然存在 也就不能斷生死 根本沒有任何邏輯可以使意識消失 那就是直接在否定我第一句所提出的基本用途 那麼所謂的斷生死就是絕對不可能 如果沒有斷生死的效果 那12因緣法就只是個垃圾 所以12因緣法為了具有斷生死的功能 就"絕對不能也不應該是循環的" 我做個小結:如果12因緣是循環的 那12因緣就是個垃圾 因為它不能提供斷生死的方法 那麼問題來了 12因緣法有個矛盾 認為斷了無明 就可以斷生死 但這邏輯不通 無明就是無知 試問 如果沒意識 還可以無知嗎? 如果沒有意識 無知這個詞彙就沒有存在必要 所以無明(無知)前 必須要先有意識 可見12因緣法的排列是錯誤的 但如果意識擺在無明之前 那就算斷了無明 意識也仍然存在 那也不能斷生死 所以12因緣法仍然是個垃圾 因為1.它的先後順序是錯誤的2.它不能提供超越生死的用途3.沒有其它用途
@686dar
@686dar 14 дней назад
生必是老死的因緣,但~生並不是老死的因。
@arthurlin8866
@arthurlin8866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樣的推論,在2500年前,甚至200年前,都是偉大的。但如對近代的心理學,腦神經,生物學有多一點理解,就會知道它不夠簡潔,順序也有錯誤。
@1020cjh
@1020cjh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就會知道它不夠簡潔,順序也有錯誤??? 講來聽聽唄.
@arthurlin8866
@arthurlin8866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020cjh 你我無緣,可不用理會我
@Branch977
@Branch97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完全不同意,教育教育两千年前的印度糊涂蛋还行,换在希腊城邦,在一个懂点形式逻辑归纳演绎类比的学者中,过不了两回合,就消停过日去了。(个人理解,真有神灵不要跟我一般见识)
@arthurlin8866
@arthurlin8866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Branch977 兩者關注的範圍不同。依我的認知,西方在心性或心理學上的研究,是晚近的事。
Далее
PERFECT PITCH FILTER.. (CR7 EDITION) 🙈😅
00:21
Просмотров 3,3 млн
This mother's baby is too unreliable.
00:13
Просмотров 7 млн
第三课、什么是十二因缘?
26:01
Просмотров 12 ты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