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台灣穩定又環保的再生能源 為什麼不全力發展?靠地熱發電行不行! 

PanSci
Подписаться 823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197 тыс.
50% 1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lihi1.com/BWeoe
►► 記得開啟CC字幕,觀看體驗更佳
00:00 談談備受關注的綠色能源--地熱
00:41 什麼是地熱發電?
01:28 台灣適合地熱發電嗎?
03:00 台灣地熱發電比核四強?
04:31 地熱發電需要這三個條件!
06:10 攝氏 57度也能成功發電?
07:12 如何改善大規模發電的難處?
09:02 克服先天條件限制後,成本和效率呢?
Correction: 06:35 圖示錯誤(這不是溫度計)
// 延伸閱讀 //
「地熱發電廠」能夠取代核四嗎?溫泉之外必須知道的地熱大小事(上集)ft.阿樹【科科聊聊 EP69】
pansci.asia/archives/336501
「地熱發電廠」能夠取代核四嗎?(下集)公投遇上能源議題該如何投?再生能源發展之難 ft.阿樹【科科聊聊 EP70】
pansci.asia/archives/336654
// 參考資料//
zh.wikipedia.org/wiki/%E5%9C%...
www.powermag.com/large-scale-...
www.energy.gov/eere/geotherma...
doi.org/10.1007/978-3-030-968...
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
en.wikipedia.org/wiki/Enhance...
// 製作團隊 //
主持: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王喆宣
腳本:抖宅
剪輯:朱傳勝

Наука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июл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871   
@Kenlin568
@Kenlin568 Год назад
這類型的題材真的很花時間製作及收集材料,但是觀眾收穫滿滿❤ 必須支持這個頻道
@jiayangtsai9136
@jiayangtsai9136 Год назад
確實如此。支持繼續做好節目!
@seanming75
@seanming75 Год назад
常見誤區 1. 地殼地函範圍≠岩石軟流圈範圍,地函上部約20-200km,以及300-700km以下都是剛性(不過只有上部叫岩石圈),只有中間20-700km部分是軟流圈,因為軟流圈形成需要高溫但又不能太高壓。而殼函分界其實是以密度區分。 2. 地殼≠板塊,板塊包含地殼+地函上部岩石圈。 3. 軟流圈不是液態岩漿,只是具有延展性,宏觀上只有外核是岩漿組成(內核因為高壓而不熔化),地函裡的岩漿只有零星點狀分佈,集中在板塊交界處,另有少量因裂縫導致由外核衝上來的(熱點火山,例如夏威夷)。 4. 格陵蘭是島而澳洲是大陸,不是單純社會面規範,而是地質上就是這麼定義,澳洲大陸具有獨立大陸的性質,而格陵蘭只屬於北美大陸加拿大地盾的一部分。
@James4mJapan
@James4mJapan Год назад
😊
@speedypard
@speedypard Год назад
其實台灣的地熱開發在探勘方面也很難做,這類探勘基本上都是以電磁儀為主,但是台灣有地熱開發可能的地方又很多人為活動,導致電磁儀會收到一堆雜訊很難處理。想當初那時候出去收集資料,累個半死結果收回了一堆幾乎不能用的垃圾資料整個超難過的。而且後續鑽探的成功率其實也滿低的,有三成就很好了。
@Uni_Asahi
@Uni_Asahi Год назад
現場工作最累人,我連騎車跑點都懶,何況應付群眾,respect
@y720love
@y720love Год назад
在台灣會很靠北,不會爆的炸彈不代表鑽孔不會爆炸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Год назад
請教一下,宜蘭清水地熱感覺還滿成功的,是有什麼技術克服了嗎?另外還有沒有再擴大規模的可能
@user-tuba9527
@user-tuba9527 Год назад
@@chenenjoytheluxury2668 不是已經停擺了嗎?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Год назад
@@user-tuba9527 我看幾年前新聞說說好像又有新突破,但沒有新事證。而且對這種有潛力的技術滿期待能實現的,所以想說有沒有行內人有消息
@iamckf
@iamckf Год назад
終於講到我最期待的地熱發電了 其實除了地質條件、技術,法規也是阻礙台灣地熱發展的主因 還好在國家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的意志下 法規的修訂總算動起來了 清水、金山、利澤、紅葉、金崙都有進展 希望台灣的地熱發電能順利發展
@user-ns5bj3di1y
@user-ns5bj3di1y Год назад
環評:滾回去以後再說 政黨:沒錢可以撈就在等5年 10年後...... 我們來探討地熱的可能性!無限循環QQ
@iamckf
@iamckf Год назад
@chink3327 不然要用什麼發電?
@iamckf
@iamckf Год назад
@chink3327 地熱不是綠能?
@iamckf
@iamckf Год назад
@chink3327 我不反對用核能,不過台灣不產核燃料,終究受制於人,更不用講核廢料目前都還堆在核電廠的冷卻池裡,根本無處可去,發展地熱能是多一種選擇,如果發展順利,不就可以取代火力發電、等待核融和的技術成熟?
@Onio638
@Onio638 Год назад
@chink3327 不是反核政治人物不作為,而是挺核的政治人物不作為。反核的人本來就反核,不可能為了挺核的人去做任何復活核能的動作,挺核的人只是單純拿核議題嘴砲提款。
@livelooker
@livelooker Год назад
期待下一集👍
@fever0524
@fever0524 Год назад
但往下挖一層的建築成本是往上的好幾倍
@kangcc912
@kangcc912 Год назад
雙循環發電,看起來也能用在沼氣發電。 在一些條件下,產生的沼氣甲烷濃度較低。 而二氧化碳甚至氮氣的濃度較高,這不利於發電而只能用作生熱。 而且也很好迴避掉沼氣硫化氫腐蝕發電機具的問題。 另外 或許可以做發熱井工程(一個計劃過的深坑), 其目的是創造地熱發電的通用條件。 而根據需要、未來技術進步,能進行設備更換、加深。
@jackalxiang4959
@jackalxiang4959 Год назад
本人在綠能公司上班 基本上地熱挖一次基本開銷就一億 這還不含專家的預測 然而這一億還不保證絕對挖到適合的熱能 大概就試想挖一次一億 但我不知道要挖多少次的那種成本。對公司來說,大概率不是很想去做...
@chen5078
@chen5078 Год назад
台灣海底火山很多保證溫度絕對夠!
@one230007
@one230007 Год назад
@@chen5078 海底熱力跑上來就已經冷卻了。
@seedlasp90056
@seedlasp90056 Год назад
@@chen5078 你是想表演什麼叫水下地熱廠嗎? 還水下lol
@davidhsu5171
@davidhsu5171 Год назад
@@chen5078 下集就探討發電成本的問題了,到時候再來看看那一度電會需要花多少錢
@taipei10692005
@taipei10692005 Год назад
你是鑽超過2000-3000米的才這麼貴吧?而且有些地方200-300米就有了,國外很多都是先做淺層,有穩定的收入在繼續往深處鑽。第一口直接一億這也太誇張了。。。
@歸虛
@歸虛 Год назад
我幾年前也在提地熱發電,但我的重點卻是在減少災害的發生。 例如大屯山區地熱發電,消耗地熱能量來減少休火山再復活的可能性。 又例如再容易起地震的地區 深鑽到震源的地層 將水注入 當緩衝劑 讓地層摩擦的壓力不至於累積過大 。 當然這樣也會促進地層的變動 但也有以小地震代替大地震 以頻率代替震幅的意思。 同時把地熱引出 一兼二顧 可此時的地熱發電只是摸蛤時兼洗褲而已 發電並非重點。
@CESIAWOLF
@CESIAWOLF Год назад
大屯火山是屬於有岩漿庫的吧,而且還是在深達20KM的地方,消耗地熱有用嗎?? 地震區是板塊破裂處吧,靠水緩衝整個菲律賓板塊的能量 感覺有點難度
@seanming75
@seanming75 Год назад
亞綸是你?
@levichen4848
@levichen4848 Год назад
杯水車薪 根本不可能能成 若能成應該優先把活火山變休火山
@歸虛
@歸虛 Год назад
@@levichen4848 台灣沒活火山呀 只有休火山需要注意。 是有點杯水車薪啦 但多多少少能減少其活化的可能性呀。
@歸虛
@歸虛 Год назад
@@CESIAWOLF 加減有點用啦。 雖然不可能真的把所有地熱都耗掉。 起碼可以降低一點休火山活化的可能性。 但無論機率在怎麼小 總是要預防不是嗎。 地震區也是一樣 都是設法降低地底深處累積過大壓力 引發大地震的可能性 能減少一點是一點呀 這些都是可能影響眾多人生命的
@chichipeng
@chichipeng Год назад
期待下一集趕快推出!
@user-in6cy3fk4l
@user-in6cy3fk4l Год назад
同事曾在井區工作過 後續的保養維修費真的很驚人..環保的電都是錢堆出來的 現在指望新世代小核電比較實際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國內不僅鑽井技術落後先進國家非常多,連處理地熱雙相流體的經驗都非常不足,造成極高的維修費可以理解。不過再幾次國際合作後,這些問題都能大幅解決。
@user-cm2bd9vw4v
@user-cm2bd9vw4v Год назад
這集一定要點個讚
@MrA91919191
@MrA91919191 Год назад
個人未來研究會朝向地熱方面發展 此影片中肯實在 推推
@user-dhdwjzm
@user-dhdwjzm Год назад
不可能的事。光是誘發地震,交換熱效率不高,就不適合在台灣。
@thomashung5273
@thomashung5273 Год назад
不建議大規模地熱發電。因為台灣位於地殼板塊的斷層,我們都知道最便宜的地熱發電就是增強型地熱發電,灌水下去增大底層空隙滲水率。而這會造成地面下土地鬆動。如果因此引發地震,你的樓房出現裂縫,那是你自己要負責維修,因為你要證明這是政府的責任很難。
@user-by6dg2fo9o
@user-by6dg2fo9o Год назад
期待下一集
@healthisfortune
@healthisfortune Год назад
多謝您的分享!
@user-kw1wn3kw5h
@user-kw1wn3kw5h Год назад
成本很高啊,沒有廠商敢投入,目前清水那位令人欽佩的博士,最後還是台電下來協助才完成
@CCYeh-bj1hx
@CCYeh-bj1hx Год назад
台灣永遠等人開發完 在花錢購買技術 政府跟銀行團不會願意花錢投資為成熟技術
@user-pj5qt3gx4p
@user-pj5qt3gx4p Год назад
菲律賓的地熱發電比重很高了,台灣要大膽投資
@89210336
@89210336 Год назад
蔡英文說用愛發電就可以了🤣🤣🤣🤣🤣🤣
@CCYeh-bj1hx
@CCYeh-bj1hx Год назад
@@89210336 用愛發電 下一句 反正2025我就不當總統了
@user-kb7yx6ek5s
@user-kb7yx6ek5s Год назад
@@CCYeh-bj1hx 你知道探勘、鑽井要花多少錢嗎?還不是鑽下去一次就成功的。 嘴炮發電一級棒。
@Pakoxon
@Pakoxon Год назад
EGS因為水流接觸開放環境 感覺多次循環後會遇到水質過硬而結晶阻塞管道的問題
@koblongata
@koblongata Год назад
其實這些問題動些腦就可以解決, 一直是沒資源沒經費而已
@alex5127
@alex5127 Год назад
台灣的溫泉含硫過高 和水質沒啥關係 就算用純水 還是會被硫化物結晶破壞
@S911644
@S911644 Год назад
超有系統性的內容,讚
@Oscar-uq5sm
@Oscar-uq5sm Год назад
講得很清楚
@yuchi2468
@yuchi2468 Год назад
這集介紹很棒
@Voiceof-pv9ok
@Voiceof-pv9ok Год назад
这集非常棒
@drdanui
@drdanui Год назад
能規模化的目前就是冰島/東非裂谷,幾乎就是下面是岩漿,穩定又不需探查 其他的位置難以大規模發展
@kevinhsu2669
@kevinhsu2669 Год назад
老實說,我覺得有些東西應該是交給專業人士決策,譬如能源,不應該讓沒有相關知識的一般民眾進行判斷,不然這樣只會演變成政治操作。
@tsungyuanliu7365
@tsungyuanliu7365 Год назад
期待下次能做沼氣發電介紹
@0fm378qndc
@0fm378qndc Год назад
去年的液化天然氣購買費用 已確定超過5800億
@foxchang1084
@foxchang1084 Год назад
重點是以低於成本價出售給天然氣發電業者,造成中油虧損,再來全民稅金補貼
@hanskaleido533
@hanskaleido533 Год назад
前兩種那麼好的條件通常都開發成溫泉觀光區,畢竟觀光比發電賺錢。 可能引發地震這點說出來就沒人會支持了吧,畢竟地震影響範圍太大了
@hsi_pao_tzu_pei_chi
@hsi_pao_tzu_pei_chi Год назад
地熱引發的地震才2級左右,根本無感
@SonataWu
@SonataWu Год назад
這類科普的影片泛科學做的真的很好,但是在地熱探勘上,台灣面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不願意投資經費作初期的地球物理探勘與模型的建立,導致根本沒有足夠的資訊去佐證鑽井的位置,大家看到的尺度都很大,都是用公里, Mw再討論的,但井口的大小卻是只有20“公分"得直徑。若是沒有近地表的地球物理調查,搭配鑽井後的電井測,試問,在井位跟深度都無法掌控,鑽下去的井又不了解地層下的資訊,又如何能有效在後續獲取地熱能呢?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怎麼會不願意? 這些技術對於降低鑽井風險的幫助都很大,關鍵是傳達正確的探勘觀念。
@0fm378qndc
@0fm378qndc Год назад
GOOGLE 耗資7億 全台最大地熱電廠在宜蘭 清水地熱年發2500萬度綠電 為推動地熱發電,經濟部2021年的地熱電能躉購費率為每度5.19元,同時也提供階梯式費率,前10年每度6.17元,
@JohnsonChiw
@JohnsonChiw Год назад
最近美國好像在探討close loop而不是fracking的方法,但技術上難度很高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有的,我們會介紹
@onehourmusicbc
@onehourmusicbc Год назад
但我想應該是比核融合簡單很多(?
@user-dhdwjzm
@user-dhdwjzm Год назад
效率太差。而效率高會地震讓你更有機會被地震壓死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user-dhdwjzm 雖然效率差但仍然沒有排放汙染物也不需要燃料,目前close loop已經在進行實驗電廠建置,目前看到幾種技術的財務評估成本比傳統地熱低,而且規模化後會降低更多成本。
@ashe792
@ashe792 Год назад
很困難,除非是在板塊張裂帶才比較容易發展地熱,因為台灣莫氏不連續面的平均深度大概在31-36公里(西部地區)25-27公里(東部地區) 然後在這個不連續面上面的溫度大概是300-350度左右,然後還要考慮整體岩石圈的厚度(1100度等溫面的深度)大概會落在105-125公里之間,只有東非大裂谷或是冰島那邊比較容易地底下不到1公里的地方可以有良好的熱源。
@vargant100
@vargant100 Год назад
綠能是門好生意啊,先拿到資格,再拿到銀行融資,最後再釋股,賺一輪後誰在乎有沒有電?
@wangshou-cheng3596
@wangshou-cheng3596 Год назад
這正是地質學者的誤區,對於不同尺度地質構造理解程度不同,1-5公里內的上地殼區域是地球主要開發深度,也是地球物理理解程度最不足的區域,大學沒教的領域可以自學,不見得要用否定的心態分析。地熱電廠不是只有分佈在板塊張裂邊界,許多造山帶也有地熱電廠,甚至沉積盆地也有地熱電廠。
@as99632147
@as99632147 Год назад
我記得以前有看過韓國好像有因為使用地熱發電而誘發大地震,如果台灣要開發地熱資源我認為真的要謹慎評估,不然跟韓國一樣就不好了,從影片看到很多地熱資源都在北部,台灣北部本來相對其他地方地震較少,震央大部分都在東部&東部外海跟中南部較少震央是在北部的,希望不會因為開發地熱讓北部地震頻率增加,如果有好的解決方案我樂見其成畢竟地熱還是很不錯的再生能源,但不希望為了地熱犧牲一般民眾的安全。
@jimjim1039
@jimjim1039 Год назад
地熱發電誘發大地震? 那是電影吧==
@vargant100
@vargant100 Год назад
@@jimjim1039 浦項地熱引起的5.4級地震,因為韓國幾乎沒5級以上地震,1978年有地震記錄以來,一年二級以上地震也都在數十次而已,事後調查發現因為地熱發電需要注入水,而注入水的地方剛好引發斷層滑動,事後已關閉地熱發電廠.........
@seedlasp90056
@seedlasp90056 Год назад
@@jimjim1039 那是現實....
@argonaut7781
@argonaut7781 Год назад
科普很不錯、感謝 實際如何不好說…
@chrisjanrys5036
@chrisjanrys5036 Год назад
好專業的分析,謝謝!能源需要長遠規劃,現在不做,三十年後悔莫及。希望將來地熱可以成功,緩解其它再生能源對環境的衝擊。
@marisaac
@marisaac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如果台灣想認真發展什麼技術、運動之類的,可以請官員不要再講什麼愚蠢元年了,先規劃先做再說好嗎?先前每個被講元年的現在都……
@calvin7434
@calvin7434 Год назад
2002足球元年
@kevinlantw
@kevinlantw Год назад
說得太好了!短中長期規劃在哪邊?執行進度如何?有沒有定期公開這些資訊並且宣傳讓民眾都知道?很多都是喊一喊,喊完預算花了了就沒下文了。
@tommycho967
@tommycho967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你
@yianqingho9625
@yianqingho9625 Год назад
以前教授就說過,打個洞,插進熱導管!能源滾滾而來,簡單便宜又快。水也不用 多需要流動。一公里的熱導管效率可以很高。
@jackhuang9442
@jackhuang9442 Год назад
技術不是問題, 維運才是關鍵, 無法維運都是流於實驗技術, 地熱發電需要克服硫化物問題, 雙循環會比較好, 減少機組的保養與故障, 經過熱交換就有效率轉換問題, 如果抽取地下水又打回去, 是否可以確保地下水不留失與地層下陷問題, 閉迴路注入與抽取會比較適當, 又是建置成本高與熱交換效率問題.
@89210336
@89210336 Год назад
蔡英文說用愛發電就可以了🤣🤣🤣🤣🤣🤣
@hsi_pao_tzu_pei_chi
@hsi_pao_tzu_pei_chi Год назад
@@89210336 沒意義的發言不要一直重複複製貼上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沒聽過地熱發電廠要克服硫化物的問題,頂多對於環境的硫化氫濃度要隨時監測。
@89210336
@89210336 Год назад
@@hsi_pao_tzu_pei_chi 我沒說錯啊島內那有技術又沒人才能做到,小英之前不是說用愛發電嗎,他說的時候你不出來噴牠說牠說話沒意義,現在不給人說話嗎,言論自由在那?
@user-ck8gv7pu3r
@user-ck8gv7pu3r Год назад
冰島地熱發電很厲害~
@user-uq6mv5hr7g
@user-uq6mv5hr7g Год назад
好看
@happykman
@happykman Год назад
還有海浪發電、較弱的河流發電(發電量少,但花費也少很多)
@jiji-sc5ui
@jiji-sc5ui Год назад
台灣優秀人才很多.大家為台灣尋找一條路.
@89210336
@89210336 Год назад
蔡英文說用愛發電就可以了🤣🤣🤣🤣🤣🤣
@focusound
@focusound Год назад
哀~ 美國高壓水柱入地底~ 取得的是蘊含千倍能量的 頁岩油! 我們高壓水柱入地底~ 取得的是比高壓水壓力更低的水蒸氣?? 地熱只能找岩漿庫接近地表的地方~ 只有大屯火山區 或 基隆外海的龜山島 了~ 澎湖火山帶地底也許可以嘗試看看~ 剩下的就真的炮泡溫泉就好~ 還是考慮一下 怎麼開發 黑潮八! 這個能量超過地球所有和電廠的發電量~ 儘管難度跟登陸火星一樣困難~ 但沒有太多創新技術門檻 台積電應該要累積力量 發展新能源事業! 用 1奈米 做 核融合微型核能反應堆~ 這個對台積電的工程師來說~ 應該不難吧!! 以後 買台積電CPU 附帶 核能電池~ 電腦都不用插電了~~~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美國人一開始開發地熱電廠也不是在火山地區,但這些課本不會說的知識很難期待一般人注意到。地熱不是只有在火山地區存在。
@wreckchen
@wreckchen Год назад
我比較想知道黑潮發電
@user-fc8dt9gn7x
@user-fc8dt9gn7x Год назад
能源多樣性👍
@YiRenSu
@YiRenSu Год назад
希望未來外國技術變好了之後,我們可更多的地熱發電。
@judyGor
@judyGor Год назад
一定要把熱水帶上地面的渦輪機嗎 直接把整個渦輪組置於地裡 能降低溫度需求嗎
@user-hr4zw9qg5s
@user-hr4zw9qg5s Год назад
前幾年就看到有周刊報導台灣地熱,寫台灣不重視地熱,現在要努力趕上別國。 看了影片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跟科技發展的能力有關!
@taiwansivispacemparabellum9546
探測被水利溫泉法規卡住
@tsaishenlin4186
@tsaishenlin4186 Год назад
夠讚
@user-sb2iu3mz2j
@user-sb2iu3mz2j Год назад
主要還是要找到熱岩,打入冷水,然後熱水冒出來,經過低壓閃化的蒸汽就可發電,冷卻後的水再打回去!美國已經把冷熱水管做成一根了,只要打入一根管子注水到熱岩,很好用成本也低。
@Hao-yp7mg
@Hao-yp7mg Год назад
地熱發電在臺灣發展有點小,不過這部影片分析很清楚。
@ekitochin6059
@ekitochin6059 Год назад
地热能发电确实环保无污染,但是实现起来成本难度太高了,人类的科技发展必须渐进梯度推进,当前的目标应该是淘汰燃煤燃气发电向核电水电风电光电过度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需要結合各種專業領域的人才合作,所以難度太高。
@ericatseng1427
@ericatseng1427 Год назад
位在板塊邊界和火山地帶,又要挖的深,且要考慮地熱的提供的熱能夠不夠成本,這樣除了開挖技術,不是也要考慮遇到板塊擠壓或地震是否能維持設備的安全嗎? 另外開採的熱能如何用管線傳到發電廠或就地設發電站呢?
@jimshiny9509
@jimshiny9509 Год назад
引熱應該是最好的方法
@user-vr2nk4lt3f
@user-vr2nk4lt3f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泛科學就是欠支持!👍👍
@PanScitw
@PanScitw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謝支持!
@raywinlee
@raywinlee Год назад
CEEG應該比較適合台灣,至於熱交換上問題,或許可以不用水當媒介,用其它介質來當取熱媒介或許能更好。
@user-kv2es2pe5h
@user-kv2es2pe5h Год назад
壓縮過的二氧化碳是不錯的選擇
@raywinlee
@raywinlee Год назад
@@user-kv2es2pe5h 不可以!壓縮的二氧化碳,沸點跟熔點都太低,一個-57°、-87°,介質最好都在高溫上,熔點在室溫0°,沸點在110°~150°。
@user-kv2es2pe5h
@user-kv2es2pe5h Год назад
@@raywinlee 可以搜尋關鍵詞「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轉換成效可能比較好
@lentishuang
@lentishuang Год назад
您好 非常喜歡泛科學的作品 不知道能不能請您做一期『棒球的球速與轉速要多少 才能投出上升魔球』的影片呢 謝謝
@hammenbobo
@hammenbobo Год назад
靠腰 我知道你很認真 但我笑了出來
@cocoremi
@cocoremi Год назад
我怎麼好像記得泛科學以前好像有類似的系列文章w
@AoMira3671
@AoMira3671 Год назад
該投資地質系了
@daniel1119daniel
@daniel1119daniel Год назад
利潤跟利益是主要考量,否則ㄧ挖就是幾個億,起碼太陽能跟離岸風力都看的到實際。
@mts90080lee
@mts90080lee Год назад
真正能夠用地熱發電的區域太小而不具規模,風力的潛能還比地熱高些
@onchang6020
@onchang6020 Год назад
请问EGS 所产生的蒸汽, 是否夹带的矿物质很多? 是否容易沉积在蒸汽涡轮机内?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地熱蒸氣會夾帶一定比例的非凝結氣體(NCG),這些氣體含有CO2、H2S等,會先從蒸氣中分離後才進行渦輪機。
@user-jp5lb1kq3x
@user-jp5lb1kq3x Год назад
EGS怎麼很像頁岩油的開採技術。
@lee7411
@lee7411 Год назад
能源政策都是2.30年就在規劃了 結果一個政策轉彎直接少了穩定便宜無碳排的2700MW 現在卻要找各種方法去彌補他 到現在還找不到一個好的替代方案
@lee7411
@lee7411 Год назад
@Molly Singleton 搞民族的也民粹 搞獨裁的也民粹 是不是同個民族的劣根性我就不知道了
@mushuiyang109
@mushuiyang109 Год назад
講這些,先不說核廢的保存問題。要建核四和興建核四的國民黨、台電,都不敢保證核四可以安全的商轉,所以才封存,民眾怎麽可能會相信核四是安全的。
@lee7411
@lee7411 Год назад
台電為什麼不繼續推現在執政黨是誰 董事長誰派的不就知道了,而且被搞那麼多次,早就想要認賠殺出,也不想再浪費時間跟精力來搞這個,只是現階段找不到2000多億怎麼解決,只能懸在那邊,以台灣的政治來說除非DPP推核四,不然其他人推DPP會不放過這個機會攻擊麼? 反正2024做完後面就沒他的事了
@mushuiyang109
@mushuiyang109 Год назад
@@lee7411 這不是推不推的事,而是安不安全的問題。核四就是一輛沒有執照的拼裝車,而且組裝、建造它的還是沒有經驗的菜鳥,而不是像核1、2、3是由美國有經驗的核能製造商一手包建的。連建造、組裝的台電都不敢打包票說沒問題、可以商轉,誰敢坐?對我來說,寧可核二、核三延役,也不想解封核四。就跟我寧可開一輛老車,也不想開一輛沒出廠執照的拼裝車是一個道理,更何況那還是一輛沒人開過又廢棄了10幾年的拼裝車。我覺得,台灣未來就算還要用核能發電,也不會是解封核四,而是像英國一樣,用即將成熟的第三代小型核電。
@lee7411
@lee7411 Год назад
@@mushuiyang109 就一句話核1核2核3放到現在你覺得(可以)(允許)蓋得出來麼?
@gn01680589
@gn01680589 Год назад
如果是在近海挖地熱,直接灌海水下去可行嗎? 外行如我好奇想知道
@peter0702
@peter0702 Год назад
天啊你想要土壤鹽鹼化?
@andrelee6054
@andrelee6054 Год назад
敲碗潮汐/洋流發電...
@bode0821
@bode0821 Год назад
地熱發電地區大都在山區與東部,併到西部的輸電線路穩定度與維護也是其中一個問題
@shps100606
@shps100606 Год назад
這倒是還好,現在南電都能北送了,而且北部地熱也很多,根本不會有這個問題
@hsi_pao_tzu_pei_chi
@hsi_pao_tzu_pei_chi Год назад
北部有大屯火山山脈
@user-kw5lu2hj9c
@user-kw5lu2hj9c Год назад
雙循環系統有一套科技叫昨ORC發電系統,希望可以做介紹
@user-yi7ln8xk7j
@user-yi7ln8xk7j Год назад
用火山發電呢? 如果插導熱棒入大屯火山的火山口,是否也可以發電
@kevinlantw
@kevinlantw Год назад
突然想到, 做了大概搞不好會被炎上的題目. 就是第四代核子反應爐的進展目前如何了?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做一下這方面的科普呢? 有時候會想, 是核融合先有大幅度發展, 還是第四代反應爐先普及了, 所以對核融合的需求就變低了呢? 核融合比較像是長期解決方案, 第四代反應爐可能就屬於中期解決方案的感覺?
@94_jiajia
@94_jiajia Год назад
台灣就算可行 一個環評大概可以吵10年 環評通過之後居民再抗議10年 然後再重新環評5年 之後政府就不敢得罪當地居民就繼續再延宕20年 就這樣幾十年過去之後 立法院一樣在吵要不要啟用核四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目前小於10MW的地熱電廠不需要環評,1個不排放CO2、占地只有籃球場大小的地熱電廠,要求環評是浪費行政資源。
@user-mb1kd6vn4s
@user-mb1kd6vn4s Год назад
洋流發電如何? 能作一集嗎?
@user-ipJohnChen0915
@user-ipJohnChen0915 Год назад
臺灣地熱發電有一個行業內的困擾,就是地主;而且有相當比例與財團有關,僅供參考。
@bk-202w2
@bk-202w2 Год назад
这个好啊 厉害 清洁能源 是当务之急 人类破坏力太强了 最好是能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去发展
@adasouo6083
@adasouo6083 Год назад
我是覺得來不及了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國際上並沒有用"淺層地熱"當作地熱發電的標的,3:38的圖提到shallow geothermal只是取熱能而非發電。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回饋!
@user-nd4pe5cp8r
@user-nd4pe5cp8r Год назад
閉鎖式的問題在於管道外壁與熱源的熱交換率,以及外壁與內部介質的熱交換率吧? 該是在地底修建塔扇的鰭片了。
@user-uq6mv5hr7g
@user-uq6mv5hr7g Год назад
材質耐蝕厚度時間也要考量
@user-fg9yw1vh5i
@user-fg9yw1vh5i Год назад
台湾地区其实最好还是核电和绿电混合使用比较好,其实核电真的便宜又干净,用来作为绿电的补充是最好的情况
@david2joe
@david2joe Год назад
泛科學的發電效率 夠幽默,點讚留言了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感動!
@dogofegg
@dogofegg Год назад
用一個U型的中空的鐵棒插入地下,裡面灌滿水,不就是一個加熱棒了嗎,這樣就不怕注水溢流了。
@seedlasp90056
@seedlasp90056 Год назад
熱交換器是很普遍的東西 你怎麼會覺得大家沒試過.....
@albertwu96
@albertwu96 Год назад
加值服務.旁邊開一間: 地熱料理の美味餐廳。 (來自異世界の料理店 XD
@user-uq6mv5hr7g
@user-uq6mv5hr7g Год назад
有搞頭
@Weston_Tetsuo
@Weston_Tetsuo Год назад
用愛發電
@xiangchang5235
@xiangchang5235 Год назад
有機會討論海洋能嗎
@alfredli4032
@alfredli4032 Год назад
看过很多都市传说都提到埃及金字塔就是个大的发电站,能量来自月球绕地球旋转产生的潮汐能,这个有依据吗?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沒有
@new1231123
@new1231123 Год назад
把大量地熱能量帶到地面會引起其他環境問嗎?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地熱發電後的廢熱大部分是回注回地底,對於地表沒有熱汙染的問題,跟其他火力、核能發電的廢熱問題不同。
@user-sl3og2ix3h
@user-sl3og2ix3h Год назад
感覺地震的干擾是個需要克服的難題
@team6612
@team6612 Год назад
他是,不用感覺,而且那也是地熱技術問題之一,有地熱的地方一定有地震
@user-xv1es5cq9t
@user-xv1es5cq9t Год назад
我記得地熱發電最大問題管線發電零組件很容易鏽蝕損毀 養護成本很高
@uncle_Wayne
@uncle_Wayne Год назад
@@user-xv1es5cq9t 保養成本大於效益 後來就發電廠就關了
@hammenbobo
@hammenbobo Год назад
地震主要是核電的問題 地熱比較怕高溫下零組件的維護
@Uni_Asahi
@Uni_Asahi Год назад
不是吧,是抗議有電磁波的鄉親才對
@user-it5hw9un1x
@user-it5hw9un1x Год назад
不能把要的熱插的更深用金屬導到地面在進行轉換嗎
@user-rw1gh5xi2w
@user-rw1gh5xi2w Год назад
金屬導熱快,散熱也快,管線太長就冷掉了
@CESIAWOLF
@CESIAWOLF Год назад
熱會有損耗啊,插得更深意味著損耗更大 所以才會用流體熱循環的方式來運用熱能 除非人類找到常溫超導體,才有辦法做你說的這件事 阿凡達故事的那種礦石就是這玩意
@ohyt1004
@ohyt1004 Год назад
6:35 這不是溫度計啊 那是小米水質tds檢測筆
@EastSpring582
@EastSpring582 Год назад
就煮開水而已,可是加熱源隨時會改變,煮水的鍋子也無法搬遷…就是換個方法A錢,派閥壟斷下,有錢景,無前途。
@johnnny7180
@johnnny7180 Год назад
處於地震帶還要挖?要地熱穩定發熱需要多深? 要綠能源卻又要往地深掘?熱傳導需要的是面積吧,請問挖多寬?要挖深又要熱水到地上傳導,請問熱水向上不變冷嗎?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更多技術下集會介紹喔
@msads3134919
@msads3134919 Год назад
怎麼不用導熱棒
@runkinggod5595
@runkinggod5595 Год назад
黑潮發電是否有其可行性?
@wefuntw
@wefuntw Год назад
管子做不好 地熱沒得搞, 管子做得好 地熱沒煩惱.
@HiThisIsAchi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期待地熱大成功!!!
@jamehuang8901
@jamehuang8901 Год назад
這集服了,台灣地熱缺點就是開發中央山脈著個地方,開發中央山脈資源的難度遠高於開發地熱的技術,但是無果以國防考量開發的話又不一定。可是現今政府不受支持著又回到第一開發條件,中央山脈開發還有東水西送北水南送的開發等著解決,這些龐大利益造成需要很有智慧的規劃不然或孩全台的危險,所以我的看法中央山脈開發可能比開發三個核電廠還難
@dominicx7125
@dominicx7125 Год назад
6000億前瞻計畫能蓋幾座地熱發電廠?
@user-sr2yz9jc1g
@user-sr2yz9jc1g Год назад
爱可以发电
@a1305168
@a1305168 Год назад
想請問地熱井挖得越深,管線要如何保溫?另外管線維修成本不會很高嗎?
@user-rw1gh5xi2w
@user-rw1gh5xi2w Год назад
管線本身做真空絕熱等措施吧,像保溫杯那樣,重點還是熱源溫度要夠 管線維修更換成本應該不低,畢竟管線本身要求很高,看成本取捨了
@jimjim1039
@jimjim1039 Год назад
除了高溫之外還會有其他導致管線侵蝕的化學物質 真的沒那麼容易
@CCYeh-bj1hx
@CCYeh-bj1hx Год назад
台灣大部分地熱都含有硫化物 管線抗腐蝕是問題
@singerproncku
@singerproncku Год назад
@@CCYeh-bj1hx 台灣及全球大部分地熱流體以碳酸泉為主,不會造成管線腐蝕。少部分具有腐蝕性的地熱流體會根據熱焓值考慮是否以放腐蝕工程處理。
@anywayya6313
@anywayya6313 Год назад
那請問台灣風力幾百萬千瓦呢?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請參考 ru-vid.com/video/%D0%B2%D0%B8%D0%B4%D0%B5%D0%BE-zOERmIxGKY8.html
@user-eg1zk7ds4i
@user-eg1zk7ds4i Год назад
希望下次介紹海水發電潛能……
@hammenbobo
@hammenbobo Год назад
溫差 潮差 鹽差 潮汐 洋流 幫你補充了
@jimjim1039
@jimjim1039 Год назад
現在海洋能也是很不成熟 技術門檻跟成本太高 都還不到商業化階段 一堆人說台灣有黑潮 白癡東部海域那麼深 洋流機組放下去幾天沒有不見就不錯了 更何況發電運轉是要維護的 誰要下去維護 叫你媽來維護嗎
@user-eg1zk7ds4i
@user-eg1zk7ds4i Год назад
@@jimjim1039 還是要做試驗啊,否則永久能源沒有解決也不行啊
@nustorm
@nustorm Год назад
目前侵蝕就很難克服了 還沒必要做大型試驗
@user-eg1zk7ds4i
@user-eg1zk7ds4i Год назад
@@nustorm 台灣正在小型試驗中……海洋大學
@user-iv5wj8ru1o
@user-iv5wj8ru1o Год назад
好奇EGS是否會因為向地下注入水,而需要達到各國地下水水質標準,如果是這樣,那注入的水就真的貴翻了
@y720love
@y720love Год назад
注入水其實很便宜,感覺像是加大水塔概念
@user-ec5jd4ue8v
@user-ec5jd4ue8v Год назад
地热发电有用爱发电绿色环保高效无污染吗?
@user-gy1ou8wn9s
@user-gy1ou8wn9s Год назад
核酸大國用核酸發電
Далее
ДВЕ МЕДИЦИНЫ В ОДНОЙ СТРАНЕ
43:03
ПОКУПКА ТЕЛЕФОНА С АВИТ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