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汪诘:一个数字推知全宇宙,这可能并不是神话 

科学声音
Подписаться 218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52 тыс.
50% 1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1 окт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541   
@xuefer
@xuefer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没到各大平台看这个视频的评论,以为混淆的人不多,没想到这个第二次视频对第一次视频的解释还有人混淆概念,确实如视频说的还有人纳闷进制的事儿。 上一个视频里汪老师前面几个对白都是在于 GPT 沟通彼此对术语的约定是否在彼此心中具备同样的概念,具备同样的概念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试探 GPT 如何回答 “部分物理量量纲、单位,但是部分又不带单位,是否可以脱离对物理世界的测量只从数学就推断现实世界的数值” 这个数学、物理、哲学话题。 沟通交流首先是有想法(心中一个概念)然后用一些术语表达出来,自然要约定术语的含义才能进行交流。如果还混淆,那就可能心中的概念本身就没细分或者术语的含义与对方不同。 网上各种话题的无脑互喷更多的是因为术语的含义不同于是各说各的,用了同一个术语代表与对方不同的概念,还以为对方跟自己说的是同一个概念,甚至刻意假想对方是自己概念的反面而无视对方真正想表达什么概念想法并进行争论、抨击。 还有一些人自己不精益求精,嗤笑别人的细致视之为无聊或者废话,要知道汪老师以及任何一个做视频的都是面向全网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的人。 视频里汪老师(以及业界)所用的术语如下 1. 数值:数量,不用任何符号表示,比如拿个图片显示3头羊,另一个图片三头猪,问你两个量是否一样你会说一样,即使不说3这个数字 2. 数字:数值、数量进行约定规定好的表达形式,远古落后的绳结计数法以及后来发明了“进制”变成现代的数字 3. 量纲、单位:单位=单个或者多个量纲组合;量纲是配合数字用于描述单一特定物理属性的量,单位则用于描述多个物理属性组合出人们常见的物理特性的量 4. 物理量:等于 “数字*单位”,用于描述物理世界的数量。 这几个术语解释如有误还请指正,但必定是细分才能服务于对概念的表达
@voice-of-science
@voice-of-science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太感谢你了👍
@henryli5176
@henryli517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都具备了同样的概念还讨论个啥啊?分歧就从术语的定义上开始。
@henryli5176
@henryli517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大意是:如果你能正确的提出一个问题,那么你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一半。比如说有人问你:人和猪是不是同类。这个问题就很模糊,回答是或者不是都对也都错。但是如果变成问题:人和猪是否有共同的祖先?答案就是肯定的了。否定答案是错的。同样汪先生问:物理的本质是不是数学?这个问题也很模糊。因为众所周知,数学是物理学的工具,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数学不一样。如果问题换成:我们是否可以用纯数学方式推导出所有的物理定律?问题就比较明确了。实际上对这个问题也早有答案:不行。由此可见,正确的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被问题困惑是因为我们没能正确的提出问题,或者是问题模糊。
@rinoalove48699
@rinoalove4869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voice-of-science 數學只是解釋現象和推理的工具,不是本質,就像你能用數學定義一條直線和一個圓,但是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一個原子都不差的完美的圓型和直線
@YuanLiu1965
@YuanLiu196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讲得很好。可能有一点小瑕疵是,“量纲是配合数字用于描述……”这里的“数字”应该是“数值”,即应该为“量纲是配合数值用于描述……”。 另外,你前面两条对“数值”和“数字”的描述也非常好。对此再补充一下二者的区别,希望说得更清楚一点。 数值就是数学上说的数,像整数、实数……等等。数字是用来描述数值的符号,像0,1,2……这些东西。采用哪些数字是与进制相关的,一般来说,十进制就用十个数字,二进制就用二个数字,十六进制用十六个数字。数字与进制有关,但“数值”与进制无关,例如,数值与阿拉伯数字,还是罗马数字无关。汪老师在视频前段指出的有些人还在纠缠进制的问题而说人类的数学与外星人不一样,就是因为那些人把“数值”和“数字”搅和在一起了,没有懂得二者的区别。地球人与外星人的数字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要说外星人,即使地球人,从前各地区的数字体系都不同,只不过现在统一了而已。但这不影响无论用什么体系的数字,其表达的数值是一样的。
@demaole4698
@demaole469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您的熱情與認真令人讚賞❤
@JewelGeek2023
@JewelGeek202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汪老师的视频总是这么通俗易懂😊
@hlccn1
@hlccn1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不同的宇宙,也会有自己的数学结构。。比如我们的宇宙,1+1=2,圆周率是固定的,而在特异宇宙中,任何两个实在的客体碰到一起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变化,1+1要大于2,甚至无穷,圆周率也是随机的,概率并不起作用,也不存在正态分布,甚至无法通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甚至连数字本身都不存在--他们没有数字的概念,因为那个宇宙没有恒定不变的抽象的量,而是完全遵循另一套法则。由此,是不是也并不存在一个大一统的凌驾所有宇宙之上的统一的数学结构。或者说,数学结构本身是个伪命题,只是某个特定宇宙的智慧生物对所在宇宙的运行法则所产生的一种幻像。
@叶孙础
@叶孙础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是叶孙础 多年以来观看科学声音的视频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今在此感谢汪老师以及科学声音栏目组各位老师!多年以来观看科学声音的视频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今在此感谢汪老师以及科学声音栏目组各位老师! 我的观念:所有我们物理常数都是我们地球环境所赋予的,包括精细结构常数、只有数学常数才是自然界赋予的是宇宙本质的一部分,数学常数它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物理常数组合而组成了曼德渤罗集或斐波那契數列的迭代系统的宇宙。光速c作为宇宙速度的上限是否正确还有待证明?我认为任何物理定律都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光速C与时间秒有关,1秒钟的时间是由铯133原子基态的能级跃迁有关、跃迁的频率与环境有关。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都需要特殊的环境。 从牛顿定律、伽利略变换、洛伦兹变换到相对论无一不是在寻找适应于届时环境的真理。当然,爱因斯坦给出了真空中的光速度。我认为还不够,环境因素至少包括压力,温度,电场磁场等,从麦克斯韦方程中也可看出光速是真空介电常数和真空磁导率,事实证明不同的环境因素,就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和不同的磁导率。我们平时讲的“场”能量场、场方程这个“场”是否忽略了环境因素。事实上,场本身也就是一种环境因素。这是因为这个宇宙充满着物质只是密度不同而已。所以,我认为包括相对论因子“伽马”也不是恒定不变的。 我在B站个人空间里有这些烂文章。
@ateyhfnbmkghjbvnd1803
@ateyhfnbmkghjbvnd180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早,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就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今天,再次听到了我想要的声音,期待你更深入的讲解泰格马克,如果你真的喜欢……
@ladybug9876
@ladybug987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数学常数不具备跨物种普遍性,因为圆不具备跨物种普遍性,其他物种不会把点无限小,也不会把线无限细以及等宽,所以圆在人类中形成的概念在所有物种中不具有普遍性。光速取决于人类的感官,其他物种接受光的时候也许不是使用眼睛,而是使用谐振器官或者重力器官或者痛感器官,那么光速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人类脑袋装在脑壳里,所以每个人都是独裁者。宇宙中最普遍的生命体的身体可以随宇宙铺开,并且多个生物体在同一时空互不感知的叠加存在,身体的大小符合测不准原理。
@小包子-o8j
@小包子-o8j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他生物生活在和人类感知到的物理世界不同的模式中,人类用连续数学给自己感知到的世界建模也源于人类结构所在的模式。智能就是模式识别器。
@wugraver
@wugraver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集相当高级!非常的稀罕!👍🏻👍🏻👍🏻
@frankco.1456
@frankco.145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换句话说, 数学源于意识思维,讨论的重点又回归到我们的世界是意识的还是物质的。
@chiyuenbb5851
@chiyuenbb5851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的確,無論是追求知識或答案,必須要充實數理化等正確教育的基礎,才不會越想越錯!而且說真的,近十年才開始出現較多的中文科普節目,才會勾起小時候對宇宙之迷的回憶!當然,那些是真,那些是錯,真的不能百份之一百去肯定!只能用空閒時間去比對!最後得出便是:正確的基礎知識原來很重要才是真理!最後,起碼當初知道汪老師的內容比較正確嚴謹帶趣味,才是這看下去的原因!
@even1007
@even1007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脑洞大开、耳目一新 ,汪先生的这2期节目让我心跳加速,看起来很受启发,感谢!我总认为……地球人若以自己的认识去看待这个世界…这套理论就只应该适用于我们认知的全世界(宇宙)…不同的文明 也许会有不同的“数理化”吧!我才疏学浅、想这些“虚无暂无法有结论的猜想 只能算是给后人的一点启发吧,期待未来的地球人有更多数理化的发现和理解 !感谢汪先生又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jessetimber1388
@jessetimber138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知名科普作家”汪诘(汪洁)是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金融与投资英语专业毕业的,是个文科生,根本就没学过普通物理,英语也相当差,居然能“科普 😀🤣😂 2014年7月,汪詰因涉及「非法複製烏龍公司《烏龍學苑3.0版》軟體」案件,被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後汪潔上訴,但維持原判。該案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列為「2015年度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十大典型案例」
@homarcus8307
@homarcus8307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精彩的節目,謝謝🙏🏻
@標叔-q2e
@標叔-q2e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懂了大部份,讚!這些猜想,這些不知道,正是人類不斷追求的動力。謝謝,今天也開了我的眼界。
@Mimopro16
@Mimopro1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謝汪老師,讓我對宇宙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曾經我有一個想法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會不會像是Jacobians transformation 下的不同成像,期待老師對泰格馬克教授的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的介紹。
@jessetimber1388
@jessetimber138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知名科普作家”汪诘(汪洁)是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金融与投资英语专业毕业的,是个文科生,根本就没学过普通物理,英语也相当差,居然能“科普 😀🤣😂 2014年7月,汪詰因涉及「非法複製烏龍公司《烏龍學苑3.0版》軟體」案件,被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後汪潔上訴,但維持原判。該案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列為「2015年度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十大典型案例」
@PQRAO-v9p
@PQRAO-v9p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从上期来的,这期重新认识了博主,我觉得很帅非常帅哦😊
@frankxu9675
@frankxu967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光速这个常数是数字带量纲的概念,ChatGPT的回答是正确的,脱去量纲谈物理常数毫无意义,所以你说的光速的数值2999...毫无意义。所以,物理学的光速 - 数字加量纲 - 是宇宙常数, 好比以米/秒 为单位的光速 与 以英里/小时的光速 是两个不同的数字,但他们代表的同一物理常数,也就是带量纲的物理常数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我认为你这样把物理常数的数字部分与数学常数做比较是误导性的,这样的比较不具有哲学性,甚至不具有科普性。
@adstvstore633
@adstvstore63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误解了汪老师的意思,也许你没有看完整个视频?
@binyu5263
@binyu526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想起来好像也是费曼说过的一个例子。大意说某天晚上你看到一个车牌,然后你就感慨多么幸运碰到这个车牌,要知道在这个社区有成百上千量车,碰到特定车牌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了啊。
@adong3705
@adong370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光速c是一个具体(依赖于具体情境,不具通用性)的绝对数量,其值依赖于约定的量纲,当然,不同的量纲测量出来的值就不一样,说它是一个绝对量,是指无论用哪一个量纲测量出来的数量(数值*单位)所描述的速度是一样快的;而数学常数π是一个抽象(不依赖具体情境,具有通用性)的相对数值,同一量纲下的同级单位相除,单位被约掉了(量纲这个因子被约掉,量纲就不起作用了),这样一个没单位的数却表示一个固定的关系(不依赖量纲),反而更具通用性(或普适性),不仅适用于地球人的量纲世界,也适用于外星人的量纲世界,换句话说,这些无量纲的常数无论在那种单位系统里都是相同的。不知我的看法是否正确?
@spiderLeo0
@spiderLeo0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脑洞大开的探讨,谢谢汪老师!有时间思考这类问题,的确是人类的奢侈。
@rogerh1658
@rogerh165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谢谢汪老师,我是文科生竟然听懂了,受益匪浅😂
@alanyuan1049
@alanyuan104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值=一袋苹果用磅,斤,两,克。。各种单位来测量,重量都是那一袋苹果的重量。不同地区使用的单位会不一样,但值还是那个值,类似货币汇率的概念。
@philsheu712106
@philsheu712106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節目太讚了😍
@王建-d7d
@王建-d7d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期待您做的泰格马克的节目
@spacefreedom
@spacefreedom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希望做两期泰格马克的理论节目
@tigerwild1164
@tigerwild116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時間、數學和神明,都是人類描述宇宙的一種“語言”。 2. 數學無法完全獨立地推導物理常數,至少需要一個連接點來實現對客觀存在的描述,數學語言的最高級形態是找到這個終極的連接點,即通過一個物理常數推導出所有其它物理常數。 3. 切記語言的本質,你可以利用語言去描述、猜想宇宙萬物的客觀實質,但過度臆想是無意義的。
@任天涯-z4w
@任天涯-z4w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邵雍关于这个宇宙本质的那段话送给汪老师: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許逸凱
@許逸凱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邊說一下題外話,作為專業人工智慧的研究者,其實chatGPT就只是取之於過往的數據經驗,由於生成式模型是去計算一個高維的分佈範圍,所以對於不確定的知識他就是去找分佈當中的接近分佈,所以他不知道泰格馬克是蠻正常的,原因就在於他的訓練數據泰格馬克的數據不足他可能也不太知道學者的這些專書,就轉而抽取分佈更大的模糊概念
@masterqb
@masterq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其实对chatgpt也有一定的疑慮,它是否會閱讀學術論文裡面的公式?它應該只能學習評述的文字內容吧。我還沒有看到它可以讀學術論文的報導。以我的機器學習和NLP的認識,閱讀學術論文的挑戰性非常高,AI應該還做不到
@masterqb
@masterq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雖然它可以作為一個科學計算器,但是它只會使用一些數學公式,還不能推導和證明
@GetPABC123
@GetPABC12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非常有趣、支持
@chenchenchen254
@chenchenchen254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期待下一期,质量太高了。
@codingapi8073
@codingapi807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在预测未来的技术门前有两扇大门:在微观世界量子是不可预测的,在宏观世界中在完全已知物理规律下如果出现混沌现象,也将不可预测。即便我们已知宇宙的确定的数学模型,也将无法对未来做准确预测,这是我个人浅显的理解。
@AeoliaStudios
@AeoliaStudios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觉得您下一期可以考虑一下问问她关于Stephen Wolfram的computational universe 的概念, 还有易经 :)
@yanteruo2122
@yanteruo2122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听懂了!好巧不巧的,中午吃饭的刷手机看到用简单数学解释宇宙的话题。打开youtube就看到教授的视频。 今天我想通了一个世界终极问题。 突然的灵感,今晚儿子问我我们人类是从哪来的,我说宇宙来的。他又问宇宙从哪来的,我说奇点爆发产生的。他又问我奇点哪来的,我说奇点是无中生有的,物质的本质是无。他说你怎么证明?突然我就来灵感了从数学的角度,简简单单的给他说服了😁。 我说从数学的角度分析,数字有1就有-1,从1到无穷大,然后从-1到负无穷大,他们一一对冲,就像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对冲一样,最后就剩个1和-1中间夹着的数字0了,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本质是无也就是数学中的0。 最近也痴迷玄学的研究,奇门遁甲、八卦五行来解释我们的世界,冥冥之中是不是平行宇宙的碰撞,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确定的,只不过我们引用的理论,以及数学公式是否正确
@monroeho5313
@monroeho531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不是学理科的,文化也低,但这段视频仍然带给我大脑很享受。谢谢汪老师
@harryone9875
@harryone987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本来宇宙的存在都不是用数学和天文物理可以完全解释,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无法完全用数学方式还原整个宇宙。假设那样做,人类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我们的存在也就是即定的存在也就是必然的存在,这个可能性就说明宇宙的存在是人为的设定结果。
@stephenzhao5809
@stephenzhao580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6:18 👍「數學的作用是描述和預測自然現象而不是決定它們。」Max Tegmark, 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 (book): 「宇宙是一個數學結構. 」他認為我們所觀察到的一切自然現象包括生命現象在內,都是由數學決定的,準確地說,是由一個單一的數學結構決定的。不過要了解MT的「數學結構」的具體含義並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
@arieltolosachang6649
@arieltolosachang664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个节目做的太好了,希望你能多讲点
@freespacefrank
@freespacefrank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汪老師,您說得很清楚,謝謝
@ztc106
@ztc10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集特別精彩,技術含量高。汪詰推薦的「穿越平行宇宙」似乎不錯,Amazon高達2116人評價,平均4.5顆星(滿分5顆星),我改天來看看。期待汪詰能把那一萬字的文稿做成一系列的專輯
@jessetimber1388
@jessetimber138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知名科普作家”汪诘(汪洁)是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金融与投资英语专业毕业的,是个文科生,根本就没学过普通物理,英语也相当差,居然能“科普 😀🤣😂 2014年7月,汪詰因涉及「非法複製烏龍公司《烏龍學苑3.0版》軟體」案件,被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後汪潔上訴,但維持原判。該案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列為「2015年度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十大典型案例」
@cathyfang8919
@cathyfang891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有意思的话题,讲解也很清楚明了👍
@rogerh1658
@rogerh165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谢谢王老师,本文科生竟然听懂了,受益了😂
@neoisnew
@neoisnew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博主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非常有意义。感谢博主。
@Q-Space
@Q-Space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有意思的话题,不可否认这是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所探讨的宇宙终极问题了。不知道Sir Rogers Penrose 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也算是另一个提出大胆假设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了。物质世界如果无限细分下去总会是不可分的,也就是说这种不可分性只是一个常数,而由于任何一个常数和它自己都会有无穷的排列组合,这也就构成了其他一切的物质和能量,所以一切存在都是可以推导出来的,有点类似[基地]里的诺顿的心理史学也是基于数学模型预测银河系的未来。超玄理论需要宇宙尺度的加速器来证明或是证伪,所以现有的物理理论和试验方法无法验证宇宙的真相。剩下的就是数学和哲学了,这是两个基于严密推导的方法。如果Mark的理论可以逻辑自洽,就是好的理论,毕竟现有的探测手段已经接近技术极限了。爱因斯坦统一了能量和质量,而在哲学层面,物理存在或是物理常数和数学常数也未尝不可以统一,只要逻辑可以自洽,就有存在的合理性。而更深层的一个问题就是why something come from nothing?当然这个问题有一个假设,就是认为nothing is before something, nothing is original state.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假设,通常人们认可的大爆炸理论也无法给出大爆炸前的解释,就个人而言,对于所有人来说,在没有生出来之前,自己都不存在,所以nothing这个假设是来自每个人的切身体验,从刚刚建立自我意识后就会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埋下这个假设了,有如老子说的有无相生, 但客观实际并不一定如此,当然这是另一个大的哲学话题。回到宇宙是基于数学结构的假说来,我们的宇宙任何地方都拥有相同的数学常数,如果存在其他的宇宙,完全是可以基于这个常数,或是这个常数的函数,当然所推导的物理常数也可以不同,那里的智慧生命当然也和我们不同, 也就是说在一个数学常数的结构下,可以存在多个宇宙,或是宇宙可以不唯一。而不合逻辑的应该是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常数本身的问题。
@adstvstore633
@adstvstore63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般若心经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something is nothing, nothing is something), 要注意的是,並不是something from noth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是錯的,不符合真理
@Q-Space
@Q-Space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般若心经是佛学经典,哲学上讲的通,空色一体,和老子的有无相生同理,所以说为什么一定是空呢?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Q-Space 人们一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粒子外围有场伴随?实际上答案已经有了,只是人的思维方式没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电子湮灭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电子和正电子是由电场形成的,他们就是辐射状排布的电场,这就说明粒子构成于电场,宇宙构成于电场。粒子没有边界,粒子外围的场一直延伸直到他与来自其他的粒子的场相遇,于是有了相互作用。宇宙在粒子产生之前电场是以环状存在的。后来在运行时出现了扭曲产生了相对稳定的辐射状排布结构,由于电场的方向性,这种排布有两种,方向向内和向外,也就是正负电电荷粒子。电子和正电子组成一致,但电场方向相反,所以性质相反,被称作阴阳。道德经,佛经讲的就是宇宙由场态向粒子态的演变过程。人们一直没有读懂。 由于电场是没有固定形状的,道德经里称其为”无形质“,在粒子形成之前的宇宙被称作混沌。粒子有固定的形状,被称作”有形质“。”万物出自有(有形,粒子),有出自无(无形,场),有和无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命名。说的简单明了。“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说的就是世间万物均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形电场吗? 问题的根源在于常人只能感知到一部分粒子,建立了现在科学,误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忽略场的存在。这种以观察粒子形成的理论永远都无法理解宇宙。粒子只是宇宙中的一些疙瘩。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感知到电场,就是开悟。老子,释迦摩尼就是些开悟的人,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部分,但人们听不懂他们讲的内容。被一些搞迷信的人变成了宗教。 电场是永恒存在的,在某些区域产生了粒子。就这么简单。我做了两个视频对照讲解道德经,佛经里的内容,感兴趣可点击看看,看2022年上传的两个视频。很容易理解。 道德经讲的最为具体,集中。读懂了道德经,再回来看量子的概念的局限性以及现在科学里的错误。
@archivezeroone6952
@archivezeroone6952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从哲学上说,万事万物都来自“无”,是确定无疑的。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本源只能是来自“无”,否则无法自圆其说。因为任何“非无”的东西,必然是有结构的,有特性的,那么就必然会造成这样的提问:”它是由什么构成的?是怎样具有这样的特性的?“ 显然,这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最终的本源。如果是最终的本源,必然使我们无法再追问类似的问题。而完全没有结构,没有任何特性的,也就只能是”无“了。那么,数学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吗?显然不是。数学,或者说我们宇宙的数学,可能有一些隐藏的结构我们还不知道,比方说质数的规律等,也许就是这隐藏的结构的端倪。但无论如何,也仅仅是我们宇宙范围理的。换一个宇宙,可能就有完全不同的数学,在那里,1+1=2是难以想象的谬误。但那样的宇宙也是一种存在。
@5468621
@546862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1=2本來就不會是正確的 對於自然界來講 1+1=2只是一種偷懶的不負責的概略論述 甚至人類對於1這個概念都是模糊的 如果你仔細的思考扔掉後天課本給你灌輸的數學工具使用法 你能很簡單的悟透一件很基本的事情 這個宇宙可能只有兩樣能稱為1 一個是整個宇宙才能叫做1 因為其實這個宇宙內的東西都是彼此連結在一起的無法單獨拎出來的 就像一坨漿糊 你怎麼在一坨漿糊裡面說哪塊才算1? 再來的另一方面的1就是最小為微構成這個世界的單位才有資格稱為1 不然其實嚴格講自然中我們認知到的所有東西 1+1=1+1 因為都是不同物體怎麼加!? 你是人我是人 我們兩個就真的是兩個同樣的人嗎? 再怎樣也只能說是兩個不同的人吧? 所以1+1坦白講對目前的我們來講幾乎不存在 一直只是為了方便偷懶才產生出的一個工具而已
@SuperDonlam
@SuperDonlam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支持你👏🏻👏🏻👏🏻👍🏻👍🏻👍🏻
@86young
@86young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谢谢你的努力,我听的很认真,尽管我听不懂,但是我觉得很有趣
@合李-m6q
@合李-m6q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真是一个好老师,本来不懂的东西让我也能基本听懂了。我觉得这不是个好问题,因为太遥远,就像大爆炸,黑洞,平行宇宙,生命不断延长,就像鬼神灵魂等,这不是我们今生能解的问题,每一代人所能前进的量级都是有限度的,当下只能是高度怀疑其真实性。佛学当然可以用数学解释。
@流沙-r6t
@流沙-r6t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两倍速看完,基本看明白了,数学宇宙这个观点还是第一次了解,很有趣
@jeffewong5
@jeffewong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个人也是倾向数字宇宙。 新的收获是多宇宙也是数学的一部分。 这确实是大开脑洞了。 感谢老师的视频。 这话题在现实中是很难开展讨论的!
@歸虛
@歸虛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從道德經來想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如果一後面一定是二不會有其他的可能 二之後必然是三也不會有其他可能 那數學的確可以推導出一個基本數"道" 而所有宇宙也必然是相同的 如果從宇宙開始的一個基本物質 之後必然只會生成光子 而光子後面必然生成基本夸克(我不懂深層物理 只是舉例) 那麼所有宇宙必然也遵循這方向走 但反過來 如果"道"之後是1 而1後面卻是1.4 1.4後面是3 3後面是4.4 那它就跟我們的宇宙不同 那麼數學結構也必然不同 生成的宇宙也都會不一樣 這解釋可以算粗略的懂了問題嗎?
@haifenghe
@haifenghe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希望多介绍泰格馬克,做自己最喜欢的,喜欢的自然会来
@adong3705
@adong370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量纲不一样,同样的速度得到的值肯定不同,但是外星量纲与地球量纲之间可以转化,转换后应该是相同的。
@hengtingching1556
@hengtingching155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敲碗泰格马克
@xyl42
@xyl4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光速不變就像是一種顯現出來的物力規則,就如同一個完美的圓展現出一個完美的π 而物理學家只是需要利用光速的特性打造出一把時間跟空間的尺 所以才會把光速固定成時間還有距離單位的數值,實際上稍微改變光速的定義,光速確實也能被得出一個數學常數 只是我們所謂的單位,就是被光速定義的,如此而已 你完全可以在特定時間內擷取光跑的長度,任意的尺規作圖得到任意長度的距離單位換作為距離單位 然後再規定特定物理週期內光跑過這個長度的時間做為時間單位 而科學家這麼做只是讓光速跟數學這些代表宇宙本質的工具,兼容人類科學發展還有認知能力的小技巧而已 這個宇宙中的+法-法,或許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高大上一點,因為單純的+-法在實際物理中反而是一種複雜計算還有認知的簡化方法 而乘除乃至於其他的數學方法,反而是運作在整個世界邏輯中的大多數 就好像兩個蘋果可以被人類認為是1+1=2 然而現實中這個1+1=2的過程完全只作用在認知中 這就是為甚麼反而國高中小的數學會需要很大量的文字描述,反而像是在考國文邏輯解讀 因為我們以為很簡單的東西,在邏輯中其實是很複雜的東西 而量子科學中的量子所代表的數學,基本上會比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更講道理"一點
@wuowen2269
@wuowen226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覺得你強調的是單位的定義不同而造成數值不同,如果是這樣,跟用不同的進制而造成數值不同其實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那個數值其實是一樣的,就像不同的語言一樣,英文可能是apple,中文是蘋果,大家描述的物質都是同樣的東西。
@YuanLiu1965
@YuanLiu196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说得对。汪老师开始有点纠缠物理常数由于采用不同的量纲导致地球人与外星人的物理常数不同,这个不同根本不是事,不用强调。汪认为AI开始没有理解他的意思,我认为AI即使在开始的时候,也是完全理解汪老师的意思的(只不过在有的方面,汪与AI的观点有区别,但不存在理解上的误解)
@tujinrong1
@tujinrong1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在同一个宇宙中物理规律是相同,在限定条件下,物理常数是一样的,只不过单位不同,描述出来的数字不同而已。这与宇宙人无关,即使在地球上,英制和公制描述常量也不一样。数学也如此,电脑里的二进制的和我们人说的圆周率数值不一样,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讨论意义的是是否存在两套合理的常量体系,我觉得很可能是有的,至少宇宙人没必要去定义一个地球上的音速,或许他们用某种基本粒子的振动周期比比定义光速更有科学价值等等。一点肤浅意见,供楼主参考。
@chinawalk
@chinawalk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是你没有理解chatgpt,你一开始说的就有待商榷,物理是真实世界的抽象,而数学是对这层抽象再次利用数学抽象一次,因为有利于计算。所以,我们的数学和外星文明的数学有可能不一样,但物理绝对是一样的,因为真实世界肯定是一样的,例如,我们定义的1米,外星文明是会用另外的单位和尺度去定义。甚至我们定义的1+1,可能在外星文明都会是另外的符号和叫法。所以GPT表达没错。他不止理解了你想说的,甚至还帮你纠正了你的观点。 再次感叹,gpt真的好强大。
@binzhan1794
@binzhan1794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个人的理解,数学的起源就是来源于物理。早期数学就是建立各种度量,以及去用一种逻辑方法开描绘度量的运算和关系。只不过随着不同所谓数学纯抽象领域和物理客观实践的领域的发展,分别对我们的宇宙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我觉得你的问题是不是,数学去描绘宇宙会不会超出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感知?我感觉嘛,会,也不会。为什么会呢?因为现在的比方说量子力学就违反人类理解的。同时哪怕相对论也是数学先做出了预测。为什么不会?因为人类毕竟是人类,人类有自身的局限性,而不是常数的问题,哪怕是常数虽然客观存在但是不同星球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我想说的是人类的局限可能这么理解,比方说,时间,引力,空间等等都是人类感知,去测量然后描述出所看到的宇宙。就好比,我把你绑在起来,固定了你的视角,然后描述我给你看的苹果。所以哪怕你可以通过数学等抽象去描述这个苹果,但是你无法去描述苹果的背面。这就是人类永远去猜想宇宙的起源的道理。我的回答gpt么?
@xuefer
@xuefer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那个思考确实是在努力“超出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感知”。如人类对引力的体验局限于人体感知,但是爱因斯坦站在巨人肩膀上利用科学去超越人体“感知”, 达到作出比人体感知更贴合世界规律的“认知”描述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数学是用来描述物质的,物质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现在理论物理混淆了这种基本关系。 人们一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粒子外围有场伴随?实际上答案已经有了,只是人的思维方式没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电子湮灭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电子和正电子是由电场形成的,他们就是辐射状排布的电场,这就说明粒子构成于电场,宇宙构成于电场。粒子没有边界,粒子外围的场一直延伸直到他与来自其他的粒子的场相遇,于是有了相互作用。宇宙在粒子产生之前电场是以环状存在的。后来在运行时出现了扭曲产生了相对稳定的辐射状排布结构,由于电场的方向性,这种排布有两种,方向向内和向外,也就是正负电电荷粒子。电子和正电子组成一致,但电场方向相反,所以性质相反,被称作阴阳。道德经,佛经讲的就是宇宙由场态向粒子态的演变过程。人们一直没有读懂。 由于电场是没有固定形状的,道德经里称其为”无形质“,在粒子形成之前的宇宙被称作混沌。粒子有固定的形状,被称作”有形质“。”万物出自有(有形,粒子),有出自无(无形,场),有和无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命名。说的简单明了。“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说的就是世间万物均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形电场吗? 问题的根源在于常人只能感知到一部分粒子,建立了现在科学,误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忽略场的存在。这种以观察粒子形成的理论永远都无法理解宇宙。粒子只是宇宙中的一些疙瘩。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感知到电场,就是开悟。老子,释迦摩尼就是些开悟的人,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部分,但人们听不懂他们讲的内容。被一些搞迷信的人变成了宗教。 电场是永恒存在的,在某些区域产生了粒子。就这么简单。我做了两个视频对照讲解道德经,佛经里的内容,感兴趣可点击看看,看2022年上传的两个视频。很容易理解。 道德经讲的最为具体,集中。读懂了道德经,再回来看量子的概念的局限性以及现在科学里的错误。
@LeeQuentin-hd4yy
@LeeQuentin-hd4yy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sweetboyguo
@sweetboyguo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也終於聽懂老師您在意的問題與想探究的深度。感謝您
@zeguo5787
@zeguo5787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实数学就是宇宙客观规律或者物理是客观现象。只是不同文明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宇宙是由数学来定义,物理来体现。 更接地气讲,数学就是修楼房的设计师,物理就是施工队。
@FangKuo
@FangKuo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數學系統也是建立在公理基礎上的。公理是人來確定的。例如在自然數系統中,1+1=2就是大家公認的,不需要也不能證明。 還有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告訴我們,數學猶如一張有洞的网,並不能將現實世界一網打盡。
@wugraver
@wugraver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讲的挺好,不过想让AI解答这样的深刻问题,差不多就像缘木求鱼。😉😉
@RF-vo6nz
@RF-vo6nz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絕對同意宇宙是數字構建 或者數值的運算、即是宇宙是可以根據一些基於不同的數值來產生的數字去代表著不同的宇宙!亦較為傾向是在同一數學體系得出多宇宙現象⋯⋯每一次在整個數值體系之大宇宙經過不確定因素的大爆炸而產生一個有獨立自主特質嘅數值宇宙,基本上都係可以用數學計算到出嚟!即是可以預知其所有的一切軌跡。我支持所有的宇宙自古至今朝向未來之各種事情是已經編輯安排好!整定嘅。I
@billdai2639
@billdai263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精细结构常数非常可能与所处环境相关。这个常数在宇宙中一致实际是在认定这个数值的产生因素在全宇宙都相同。然而这是一个非常是非常错误的假设。
@ZhongNanHai_01
@ZhongNanHai_0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聽懂了!很愛聽❤
@ruipengliu9594
@ruipengliu9594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发现自己居然能听懂~~!感谢汪老师~!
@kjin1013
@kjin101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几百年前就讨论过的问题。数学本身不是本体的存在,而只是人们认识本体的方式。莱布尼茨有个比喻,数学就好像家谱。您先必须有家庭各个成员存在,还要有某个主体去考察这些成员之间的关系,才谈的上家谱的意义。与此类似,数学(以及时空,速度,距离,函数,方程,数字体系,算数法则,甚至形式逻辑),等等都不是世界的存在,不是世界的本质,而只是人类(或者类似人类意识的某种主体)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法则。现在已经不是20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的年代了,如果真想讨论这个问题,应该先说清楚“宇宙的本质是数学”这句话具体含义是什么。不要再回到柏拉图主义,象牙塔里中自娱自乐,玩文字游戏,故弄玄虚,那是中世纪哲学。
@kinyeung8393
@kinyeung839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先有宇宙还是先有数学的道理一样
@kjin1013
@kjin101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kinyeung8393 视频的讨论的本质实际上也是在问这个问题。所以说这是几百年的老问题,也已经有各种合理的反驳和回应。视频主问CHATGPT之前应该先去读读书,给自己扫扫盲,也不至于问出来的问题本身自己都说不清。同样,问“先有宇宙还是先有数学“这种问题的人,绝大多数说不清”先有数学”是怎么个“先有”法。是写在本书上,还是刻在石板上?提问者没有意识到的是,“有”这个词的通常语意在这个问题中已经没有意义了。除非提问者在玩文字游戏,或者在试图推销神创论,或者数学柏拉图主义(数学可以作为柏拉图空间中的所谓“理型”脱离认知主体而存在)。这种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以及神创论和数学柏拉图主义都已经被现代思想家们视为无知的迷信,或者无聊的自娱自乐,没有思辨的意义。
@baobichenfoundation
@baobichenfoundatio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是最普通最普通的人,但我覺得這期視頻真正觸碰到了我很感興趣的話題。因為我相信宇宙中的某些特別數字的神奇。比如55515!雖然我不懂其中的原理,但它讓我感受到的作用是肯定的。以此類推有小作用的數字就有大作用的數字。甚至大作用到宇宙的終極問題!謝謝汪老師!
@jamesz5468
@jamesz5468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长度和时间标准的不同虽然会导致光速的具体数字不同,但是表述的光速快慢本质还是一样的。类似的,圆周率在不同进制下的数值也是不同的,二进制八进制和十进制下都不是3.1415926这个数呀,但是表述的圆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还是一致。数学常数和物理常数的差异,并非是你说的量纲导致的结果。
@freespacefrank
@freespacefrank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汪老師,這一集太重要了
@neophytep7029
@neophytep702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举个例子,虽然单个具体的电子的位置是随机的,但这个随机分布却是确定的。所有宇宙的规律都遵循一个能从纯逻辑推导出来的数学结构其实挺自然的。否则是什么规律在背后决定每个宇宙的性质,又凭什么是那样的规律,感觉这是一个更不简洁的理论。
@baroccorhodes124
@baroccorhodes124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其实我一直觉得你问的问题重点,不是量纲不同导致的物理常数不同,而是,在我们可观测宇宙之外,是否依然保持着我们这个宇宙泡里的物理法则。当然从你今天的解释来看,你的确还是在问量纲问题,但这个本质上是一个单位换算问题,并不决定物理常数本身作为一个固定值有什么不同。我真正好奇的是,那种不同数值的常数,决定的多元宇宙,我们如何感知他们的存在?如果一直无法物理接触(两个世界的物理法则不同决定了边界不能相融),那和虚拟空间也没啥不同吧。就好像一直以来我们对本地宇宙,也可能是虚拟出来的保持怀疑一样。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人们一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粒子外围有场伴随?实际上答案已经有了,只是人的思维方式没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电子湮灭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电子和正电子是由电场形成的,他们就是辐射状排布的电场,这就说明粒子构成于电场,宇宙构成于电场。粒子没有边界,粒子外围的场一直延伸直到他与来自其他的粒子的场相遇,于是有了相互作用。宇宙在粒子产生之前电场是以环状存在的。后来在运行时出现了扭曲产生了相对稳定的辐射状排布结构,由于电场的方向性,这种排布有两种,方向向内和向外,也就是正负电电荷粒子。电子和正电子组成一致,但电场方向相反,所以性质相反,被称作阴阳。道德经,佛经讲的就是宇宙由场态向粒子态的演变过程。人们一直没有读懂。 由于电场是没有固定形状的,道德经里称其为”无形质“,在粒子形成之前的宇宙被称作混沌。粒子有固定的形状,被称作”有形质“。”万物出自有(有形,粒子),有出自无(无形,场),有和无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命名。说的简单明了。“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说的就是世间万物均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形电场吗? 问题的根源在于常人只能感知到一部分粒子,建立了现在科学,误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忽略场的存在。这种以观察粒子形成的理论永远都无法理解宇宙。粒子只是宇宙中的一些疙瘩。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感知到电场,就是开悟。老子,释迦摩尼就是些开悟的人,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部分,但人们听不懂他们讲的内容。被一些搞迷信的人变成了宗教。 电场是永恒存在的,在某些区域产生了粒子。就这么简单。我做了两个视频对照讲解道德经,佛经里的内容,感兴趣可点击看看,看2022年上传的两个视频。很容易理解。 道德经讲的最为具体,集中。读懂了道德经,再回来看量子的概念的局限性以及现在科学里的错误。
@0337-n2p
@0337-n2p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哲學-靈學與科學-邏輯-宇宙高科生命神學-量子變物質...
@xxxzzz5943
@xxxzzz594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几年前我有幸听过刘慈欣巡回演讲的法兰克福站,当时很想提问,可惜那主持死活没给我话筒。我想问的还真就是您对chatGPT 的提问,但不包括最后两个问题。
@CHfromTW
@CHfromTW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老師,請務必去看洛基影集,他就是在說太格馬特平行宇宙觀點,我們的行為看起來是自由意志其實已經決定好了
@plusplusyue4294
@plusplusyue4294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非常棒👍🏻
@zy55164448
@zy5516444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看汪诘的视频,越来越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martinchan1570
@martinchan1570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光速數值,在不同度量衡體系,數值可以不同。「公里/秒」肯定不同於「英里/秒」
@zjjff
@zjjff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第一个问题简单点说,派没有量纲,或者说没有单位,也就是不依赖现实世界。而光速是有量纲的,有单位的,因此无法脱离现实意义存在。不同外星文明对于光速值的表述不一致只是不同度量单位间的换算罢了,本质没有区别
@洋玉林
@洋玉林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任何事物單位是人去定義。對人有意義,最終是觀察物質組成,這些基礎粒子,是否確定宇宙組成基本物質。如果可以,代表可以推導世界演變。最重要的是否觀測出來物質構成。
@wangpoki5449
@wangpoki544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棒的一集
@jamesg5054
@jamesg505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数学方法本质上是我们的认识,对象是独立于认识的,可以用不同方法认识,但认识对象不会因为不同的认识方法而改变或者有所不同
@jauhueitang6879
@jauhueitang687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I published a paper on why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is about 1/137.
@涅槃古龙
@涅槃古龙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0:35 既然精细机构常数是恒定,那它会不会是一个不收任何作用力影响的“频率” 我个人猜测它有点类似于欧拉恒等式。我大胆的猜想一下,精细结构会不和引力有什么关系?我个人理解引力也是无量纲的常数,因为我觉得引力看似会受到“时间”.“空间”.“质量”.的影响;但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排除掉,暂且说忽略这些“量纲”的意义。这个常数本身,会不会是放诸四海皆准“宇宙常数”。也就是说它不会受到参考系的形象,就好比我们不论哪个角度看黑洞都是一个球体。这很难理解,但有时不争其实。没人能表达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道我要表达的意思,汪老师有没理解。
@pc9777
@pc977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基於數學是科學之母,這個說法有很大啟發性,科學會有更大的進步。
@ideamy978
@ideamy97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兀 这个数值最初不也是通过测量圆周和直径得出来的吗?现在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和途径计算出来,那是后来的事情了。所以现在的精细结构1/137这个常数等于开始的兀,将来也会通过计算得出的
@小風的地表
@小風的地表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牛頓年代是機械宇宙觀念。量子年代是或然率觀念。1000年後也未必能證實或證偽數學結構宇宙。 這可能已到達宇宙的9級文明。不過用純邏輯角度可以去假設或推理,所有的可能性或結果。😊😊 證實和證偽才是最難。 實際觀察/現實物理是永遠去接近,近似值。 物理理論再轉用實際的應用。 互相促進發展。😊😊
@user-bred0626
@user-bred0626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人受這些宇宙規律而產生了知識再從這些知識發展了文明,不管什麼文明最終應該都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Ranger2050
@Ranger205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谢谢!
@berechkolben5570
@berechkolben5570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常数pai, 就是和圆有关。貌似无关的问题,其实内核可以回归到圆
@0337-n2p
@0337-n2p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飛碟中間有一磁柱-底部有3個圓球-類原子內上三下三夸克相互作用力!
@xiaoanlu423
@xiaoanlu423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最有营养的视频🎉
@0337-n2p
@0337-n2p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數學決定-靈格設定類程式編籍!
@raymondchan4284
@raymondchan428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精彩,精彩,精彩
@rinoalove48699
@rinoalove4869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數學只是解釋現象和推理的工具,不是本質,就像你能用數學定義一條直線和一個圓,但是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一個原子都不差的完美的圓型和直線
@YuanLiu1965
@YuanLiu196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看不到完美的圆和直线,并不等于这个世界就不存在完美的圆和直线,完全有可能,能看到的东西总是由许许多多的圆和直线叠加在一起而形成的,就像任何自然的声波都是由许许多多不同频率的波组成的一样
@rinoalove48699
@rinoalove4869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anLiu1965 問題是直線沒有體積,而且直線必須是連續的,小到基本粒子和量子就不可能是連續的沒體積的....所以圓和直線實際上不存在只是個數學概念
@YuanLiu1965
@YuanLiu196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rinoalove48699 关于体积,现在的理论认为粒子或者说量子,是时空的激发,也是一种波,因此是否占据一个空间的体积还很难说,甚至空间的体积本身是什么,也很难说,也许只是一个简化的模型,暂时在数学上这样描述。关于连续性问题,现在的量子论推导出有最小的体积、最小的时间……等等普朗克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物理上就不连续,只是说当小于这些最小量的时候,任何的变化在现在的物理理论上没有任何影响。因此体积、连续性等等这些情况对于数学是否能够推导出物理,还看不出构成了障碍。
@rinoalove48699
@rinoalove48699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anLiu1965 沒有東西能小於普朗克長度因此科學上不經實驗證實就只是假說,所以現實並不存在沒體積的線段1+1=2 例如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但現實中沒有兩個完全同樣的蘋果讓你相加,每個蘋果多少都有一點不同只要有幾個原子不同就不算同樣東西 ,古代有哲學家論證我不可能一隻腳踏入同樣1條河流兩次,數學對人類來說是很有用的工具,但他只是邏輯處理工具現實中不存在完美符合假設的情境只是近似值
@YuanLiu1965
@YuanLiu196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rinoalove48699 任何的不同,无论现实物质多么不一样,不等于无法用数学描述,理论上完全可以
@zhehou844
@zhehou844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只说一下ChatGPT的问题,即便他的回答如此精妙,还是觉得这只能代表这类讨论已经存在于他的知识库中,他只是进行了组织然后提供了出来。对于数学,比如一些公理,应该也还是要视为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吧?比如1+1=2,是否别的宇宙会出现1+1=3呢?这到底是走到哪里都不可改变的公理还是仅仅存在于我们这个宇宙的公理?
@philsheu712106
@philsheu712106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Thanks!
@dustinhigh9035
@dustinhigh903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物理常数以刚量为参照,刚量具有一定随意性,所以,刚量有以物理属性为参照,那么同一个宇宙(物理规律相同),物理常数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有两个物理规律不同的宇宙,他们的常数才是不一致的。
@楊柳樹-u8i
@楊柳樹-u8i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汪詰兄這個影片真是重量級中的重量級,如果說宇宙是由一個數字或是數學結構所決定或是描述,那就不需要有好惡的價值判斷了,這個數學結構可以解釋人類心中對善惡的價值判斷嗎?
@YuanLiu1965
@YuanLiu1965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收获了“数学宇宙”这个概念,汪老师这一点讲得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物理上存在平行宇宙,但如果都是数学上可以推导出来的,那么都算同一个“数学宇宙”。这一点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如果从数学可以推导出物理,那么确实只存在唯一的一个“数学宇宙”。
@jessetimber1388
@jessetimber1388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知名科普作家”汪诘(汪洁)是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金融与投资英语专业毕业的,是个文科生,根本就没学过普通物理,英语也相当差,居然能“科普 😀🤣😂 2014年7月,汪詰因涉及「非法複製烏龍公司《烏龍學苑3.0版》軟體」案件,被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後汪潔上訴,但維持原判。該案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列為「2015年度檢察機關保護智慧財產權十大典型案例」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人们一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粒子外围有场伴随?实际上答案已经有了,只是人的思维方式没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电子湮灭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电子和正电子是由电场形成的,他们就是辐射状排布的电场,这就说明粒子构成于电场,宇宙构成于电场。粒子没有边界,粒子外围的场一直延伸直到他与来自其他的粒子的场相遇,于是有了相互作用。宇宙在粒子产生之前电场是以环状存在的。后来在运行时出现了扭曲产生了相对稳定的辐射状排布结构,由于电场的方向性,这种排布有两种,方向向内和向外,也就是正负电电荷粒子。电子和正电子组成一致,但电场方向相反,所以性质相反,被称作阴阳。道德经,佛经讲的就是宇宙由场态向粒子态的演变过程。人们一直没有读懂。 由于电场是没有固定形状的,道德经里称其为”无形质“,在粒子形成之前的宇宙被称作混沌。粒子有固定的形状,被称作”有形质“。”万物出自有(有形,粒子),有出自无(无形,场),有和无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命名。说的简单明了。“地(固态粒子),水(液态粒子),火(光子),风(气态粒子),本性圆融”说的就是世间万物均来自于一种圆的相互融合的东西,这不就是环形电场吗? 问题的根源在于常人只能感知到一部分粒子,建立了现在科学,误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忽略场的存在。这种以观察粒子形成的理论永远都无法理解宇宙。粒子只是宇宙中的一些疙瘩。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感知到电场,就是开悟。老子,释迦摩尼就是些开悟的人,他们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部分,但人们听不懂他们讲的内容。被一些搞迷信的人变成了宗教。 电场是永恒存在的,在某些区域产生了粒子。就这么简单。我做了两个视频对照讲解道德经,佛经里的内容,感兴趣可点击看看,看2022年上传的两个视频。很容易理解。 道德经讲的最为具体,集中。读懂了道德经,再回来看量子的概念的局限性以及现在科学里的错误。
@369Merlin
@369Merli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yutaojiang3052 其實無是無限,是不可知。 所以老子說無名,因為無法定義,但卻是一切的本質。 換言之"有"就是有限,所以有名。 "無"是五大的空,"有"是五大的地。 風指的是炁無形無色。 火是展現變化的力量在中醫裡面就是四象→冷熱轉化。 水是循環的力量=場域。 循環力量的數字是6,譬如我們的時間就是用6,其實十進位從某方面來看也是→ 1+2+3=6 4+5+6=15=1+5=6 7+8+9=24=2+4=6 物質未成形前由空→風→火→水→地的順序形成。 目前科學的基本邏輯都是以物質形成以後的邏輯來推導或逆推導。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69Merlin 老子给他取名”道“。这个要结合现在科学的结论来理解。电子湮灭实验的结果证实电子和正电子是由电磁场形成的,这就说明他们构成于电磁场,实际上磁场是电场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是新的物质。而电场的性质刚好和老子对”道“的描述一致。电场的稳定状态是环状的(道生一),后来在运行时出现了扭曲,在某些区域产生了相对稳定的辐射状排布,由于电场的方向性,这种排布有两种,方向向内和向外,也就是正负电荷粒子(一生二),后来有了光子(二生三)正负电荷粒子和光子一起形成了宇宙的粒子部分(三生万物)。这里的万物指一切粒子态的物质,不包括场,所以有”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说法。”道“没有阴阳,粒子才有。”有限“和”无限“是后来有了数学才提出来的。道德经里用”有形质“和“无形质”来描述粒子态和场态物质,他们是一个东西的不同结构,所以才有了”有和无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命名“的说法。现在物理学混淆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关系。带来了很多问题。道德经里的一,二,三不是单纯的数字,他们代表物质的一种状态。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69Merlin 其实道德经的内容很简单,但由于常人看不见场,所以无法理解它的内容。电子湮灭实验刚好把粒子和场连接了起来,这个实验是解开这些经典的切入点。从这一点出发,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比如力,电荷,能量,物体间相互作用,量子纠缠,暗物质,黑洞等等都有了很具体的理解。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场的行为。用粒子是很难理解的。看我的视频对理解很有帮助。
Далее
汪诘:这该死的闰秒!
18:38
Просмотров 10 тыс.
aespa 에스파 'Whiplash' MV
03:11
Просмотров 12 млн
汪诘:我和杠精猫聊科学思维(1)
21:50
汪诘平哥聊观星
20:12
Просмотров 6 тыс.
这世上到底有没有“物质”
22:49
Просмотров 108 тыс.
Webinar: AI Powered Tools for People Who Are Blind
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