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ёмный

入选时代周刊2022最佳发明,麒麟电池是实至名归还是过度吹捧? 

大刘科普
Подписаться 122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73 тыс.
50% 1

最近宁德时代(CATL)的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入选了时代周刊的2022最佳发明(Best Inventions of 2022),作为唯一入选的动力电池产品,麒麟电池究竟有何创新?以至于特斯拉的4680都「甘拜下风」?

Наука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3 янв 2023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201   
@yangerik3493
@yangerik3493 Год назад
作为普通消费者,只在乎三点,第一合用不合用,第二能不能买得起,第三能不能负担得起维修保养。 从续航来说,如果能达到800,那实用价值就高了。基本上可以高速开一天不需要担心充电,还可以承受一定的额外损耗,比如爬坡低温等等。
@user-re9ih7bq9x
@user-re9ih7bq9x Год назад
感谢大刘😂
@zorro9427
@zorro9427 Год назад
中肯客观👍
@jackshi662
@jackshi662 Год назад
我也认同大刘的想法,有的时候搞技术的会懂,媒体夸大就会误导。科研界这样的操作太多了。
@dodomakudo1783
@dodomakudo1783 Год назад
也可以专门找媒体吹一波拉抬股价……
@user-zg2dz8un6j
@user-zg2dz8un6j Год назад
报身份证。华为5g
@baojinwang5662
@baojinwang5662 Год назад
Rivian R1s/t 135kwh了解一下,福特f150 130kwh左右
@ryanleung4228
@ryanleung4228 Год назад
这期好
@chentony5281
@chentony5281 Год назад
想看4680比麒麟电池跟刀片电池!谢谢大刘!
@directxxxx71
@directxxxx71 Год назад
@jc wang 人家沙包的话,你是什么? 草包?😂😂😂
@heason5024
@heason5024 Год назад
期待出麒麟电池和4680的对比视频
@getstevenliu
@getstevenliu Год назад
下一期就是,周五发。
@ALEX-si4wz
@ALEX-si4wz Год назад
讚 中肯
@hik0301
@hik0301 Год назад
中肯
@jasons6460
@jasons6460 Год назад
不管是通过结构还是通过材料,只要能显著提高性能都是了不起的,尤其是在你的竞争对手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human890209yang
@human890209yang Год назад
我感觉电池材料创新比结构创新更有用,可以造福汽车产业之外的电器电子产业。我真希望手头的各种设备都能4C充电,15分钟从0%充到100%。但这个麒麟结构是不是和材料紧密配套的,比如弹性空间和散热系统其他电池材料也许不需要,而硅碳快充必须有呢?
@samhuangsanjia
@samhuangsanjia Год назад
这个技术是一个整体,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做到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散热加热控制、以及其他安全考量。 它敢用NCM811的正极材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之前NCM811电池的自燃问题太多了。 负极材料也是有门道的,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提升能量密度的。 现在基本上就是在榨干三元锂电池的潜力,后续该找什么材料也是难题。 很多人说后续要出固态电池,可是三元锂电池也接近固态了,固态电池难道没有锂元素了?估计固态电池分类会更多。
@JayJay-cl2ot
@JayJay-cl2ot Год назад
如果材料研发更简单的话早就出现了,几十年了,电池研发结果还是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seasun8111
@seasun8111 Год назад
物理学限制了。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
@leoliu4488
@leoliu4488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讲的很好!811家碳硅附件,电池寿命是个很大的考验啊……
@fenghans7207
@fenghans7207 Год назад
原来量产车最高的是Aion lx plus千里版,可以买到
@yuweizhang7712
@yuweizhang7712 Год назад
准确来说,石墨是脱嵌反应,而Si与Li是形成了合金,快充并不是Si的优势,快充只会让Si从晶体变成非晶体
@quentinjoe1893
@quentinjoe1893 Год назад
石墨也是形成LiCx的合金,但这个快充只会让Si从晶体变为非晶体的观点可以详细讲解一下么?
@leerizer
@leerizer Год назад
新能源汽车不搞换电池技术要如何搞定充电时间长的问题?
@hyy3657
@hyy3657 Год назад
現在快充15分鐘200公里不難了
@lamda5727
@lamda5727 Год назад
降低pack強度,提升容量。 更換電極材料,提升密度……
@user-tk5ht9ww7t
@user-tk5ht9ww7t Год назад
整篇文都沒有我想看的穿刺測試及循環次數及價位
@Josepyh328
@Josepyh328 Год назад
客观
@stephensu4371
@stephensu4371 Год назад
我反而喜歡這種方形電池
@shaho_channel
@shaho_channel Год назад
相比圓形電池的成本高不少
@user-lw4fz2hv5o
@user-lw4fz2hv5o Год назад
若進行車輛撞擊測試 車測中心會不會被燒毀
@yingwenzhao7328
@yingwenzhao732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无论怎么说都是好事一桩,至少进步中
@toh81390
@toh81390 Год назад
外行人看電動車的電池研發瓶頸主要有兩個,重量跟價格.要突破創新要跟這兩樣沾邊.不然都是營銷宣傳
@s90320390
@s90320390 Год назад
講得很好,畢竟角型電池的尺寸就是如此,要達到體積利用最佳化,就完全貼合就好,但安全性呢? 縮減預留空間的做法真的需要認真思考未來的安全,您這文章是近期我看到最中立的說明 感謝您的分享
@lechengli4625
@lechengli4625 Год назад
一般来说安全性是实验出来的,而且很多时候反直觉
@trainlooper
@trainlooper Год назад
維修成本增加, 撞擊底部容易損壞, 消費者容易再買一台, 股價容易上升, 現代產品設計將耐用度融入設計中
@user-qw3ny7sf7n
@user-qw3ny7sf7n Год назад
撞擊畢竟是小概率事件,整體成本增加有限。而獲得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
@ulysseskh
@ulysseskh 26 дней назад
2:06 麒麟電池 255Wh/kg@pack level
@huangyi520
@huangyi520 Год назад
单位能量电池价格不下降,电池车远景没那么好
@ulysseskh
@ulysseskh 26 дней назад
3:36 硅:優、缺點
@shawnli3916
@shawnli3916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更在乎安全性,一把移动火把的话,那啥都不是。
@JJr-ce3vv
@JJr-ce3vv Год назад
对比美国人以为是高科技的特斯拉电动车就是坐在几千只家用小电器和收音机那种圆圆的可充电电池上开车就知道麒麟电池有多么高新技术了。艾伦马斯克都赞叹中国的电池技术。
@zilchnov5234
@zilchnov5234 Год назад
特斯拉采用小電池是自己的技術慣性所致,畢竟剛開始造車時市場上基本沒有多少大型鋰電池給他選…… 另一方面,小電池的好處就是一個電池起火或者故障會被自身的外殼所阻擋從而降低連鎖反應的概率,這種水密艙一樣的結構在安全性方面其實是有很大優勢的--就現有的鋰電池而言安全和容量一直就是難以協調的兩極,完全看你怎麽選……
@_Forsaker
@_Forsaker Год назад
马斯克吹中国不是一贯的日常么,毕竟他欠钱最多的债主都是中国的银行啊
@_Forsaker
@_Forsaker Год назад
@jc wang ai芯片除了在毫无实用价值的自动驾驶上有用,还有个屁用,都是噱头
@allenli7387
@allenli7387 Год назад
@@zilchnov5234 烧起来的温度凭电池外壳可挡不住。而且特斯拉的电池都是别人的技术,那是松下的4680,宁德的三元锂,特斯拉拿来装进他的车里而已,它主要搞得是他那套软件。谁的电池技术好他和谁合作而已。
@gaberly7
@gaberly7 11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個麒麟電池會不會成為月球車的配置?感覺上有可能。
@user-jx1pm4ln2u
@user-jx1pm4ln2u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可能,月球车更多考虑的是可靠性。
@gaberly7
@gaberly7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user-jx1pm4ln2u 能商業量產的產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才能面世,當然以月球上的環境條件,肯定要有其他的設計或強化,才能在月球上使用。
@yuegao2016
@yuegao2016 Год назад
车用电池,还是安全第一吧
@zilchnov5234
@zilchnov5234 Год назад
現在車載電池的發展歷程其實挺像手機電池的:一開始考慮可拆卸式,無論車身還是電池都有相當多的結構冗餘。慢慢做著做著就開始深挖機内每一寸空間,電池和機身那一點點結構間隔都被拿來擴充容量…… 車載電池開始呈現出這種榨構框架最後一滴潛力的趨勢時,就説明最佳構型快出現了…… 寧德説不定真的就是那個車界做出第一枚不可拆卸電池的人……
@richardyeung270
@richardyeung270 Год назад
两个字,扯蛋,电车电池的终极形态就是更换电池。
@zilchnov5234
@zilchnov5234 Год назад
@@richardyeung270 説真的,就現在的市場趨勢我還真沒看出來在往速換方向發展……
@richardyeung270
@richardyeung270 Год назад
@@zilchnov5234 那是因为电池还在发展的路上,车跟手机完全不是一个方向。
@richardyeung270
@richardyeung270 Год назад
@jc wang 这里面有个先后顺序,叫做车的东西,开都开不动,你那AI拿来算算这车卖废品,能卖几个钱吗?
@lovelypet139
@lovelypet139 Год назад
这种遥言只有台媒在报。
@user-re9ih7bq9x
@user-re9ih7bq9x Год назад
看完立即打消我购买009的念头😂😂😂
@Kirisu_Mafuyu
@Kirisu_Mafuyu Год назад
買不起的理由千千萬
@user-re9ih7bq9x
@user-re9ih7bq9x Год назад
@@Kirisu_Mafuyu 哈哈哈,对,我吃不起茶叶蛋
@user-xc1yj6nq7x
@user-xc1yj6nq7x Год назад
这期节目比较客观,麒麟电池有技术创新,但尚不到颠覆性,而且作为消费类产品,最终如何还是要靠市场来说明问题
@johnmiller5798
@johnmiller5798 Год назад
@jc wang 电动化是电车的上半场 智能化是下半场 光有芯片 没有AI设计也是不行的
@user-hq4vg3mv4h
@user-hq4vg3mv4h Год назад
@jc wang 别复制贴贴了,傻屌,别人的发言都看不懂的人,还特斯拉,特斯拉都越来越臭了,市值跌了多少也不去看看,
@richardyeung270
@richardyeung270 Год назад
建议改名为:大刘说电。点说的太好了,反衬出说其他的,有点不那么好,有一期节目,名称断句都断错了,明显不懂在念稿。
@germanshepherdstation6640
@germanshepherdstation6640 Год назад
时代周刊不是看钱排名吗?
@funtech2512
@funtech2512 Год назад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2019年电池日,特斯拉发布了结构电池的概念,也就是以电池为车体结构的一部分。之后的4680,刀片,麒麟,蜂窝……..都是在这思路上的实践。具体谁更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
@ZZZ-zl4mz
@ZZZ-zl4mz Год назад
实际上电动车市场存在大量吹嘘的水分。和汽油车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里程变化较小不同。电车在不同环境性能甚至能减半。 基本上市面上电车里程都要至少大减去两三成。😊包括特斯拉,在北方冬天能跑到200英里就算好的了。
@jgl7190
@jgl7190 Год назад
看来时代周刊是看PPT评分的,根本没有见过实物
@user-es5sb7qy1m
@user-es5sb7qy1m Год назад
没有实物?指的是麒麟电池已经量产商业化了吗?
@roych3281
@roych3281 Год назад
按照博主的标准苹果手机这种也不算什么创新,只是改变了手机的设计结构,没有什么通信原理上的创新
@alfalee2798
@alfalee2798 Год назад
苹果手机也就是利用市場上現有元件,做些系統性設計組裝, 靠造勢, 包裝, 營銷手法,賣出超高價, 得暴利.
@seasun8111
@seasun8111 Год назад
不是 苹果手机是创造需求。相当于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区别。 这个电池的进步最多只算是从720分辨率到1080分辨率。
@elonwoo1330
@elonwoo1330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寧德時代的錢打入時代周刊的賬戶了。
@_Forsaker
@_Forsaker Год назад
可能性挺高的,毕竟宁德时代不缺钱
@alfalee2798
@alfalee2798 Год назад
西方任何評估排名,都不是客觀中立的東西,而是私貨, 利益.
@_Forsaker
@_Forsaker Год назад
@阿瑟看你 你没经历过真正的冷战是什么样子的
@yingwenzhao7328
@yingwenzhao732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这就不好了,先点赞再求证
@mickymi107
@mickymi107 Год назад
牛逼
@xuxxfx
@xuxxfx Год назад
最喜欢的一个观点:“自己的产品,为啥非得要看别人的杂志去评价。” 这个杂志真的比造电池的人“权威”吗?
@seasun8111
@seasun8111 Год назад
但是没说杂志权威啊。杂志有自己的观点而已。
@yeyuan6273
@yeyuan6273 Год назад
那,你这就双标了,隔壁:”容量是传统18650的5倍“。我敢说我们的车没烧死过人,隔壁敢说吗?还有1000公里,啊按照nedc就是超过1000,谁不服?
@yeyuan6273
@yeyuan6273 Год назад
@jc wang 您先去读一个车辆工程专业再来扯淡,或者机器视觉专业。锂电的话你要读两个:材料工程和凝聚态物理。你哪儿来的傻逼?纯电车最大瓶颈就是电池。
@yeyuan6273
@yeyuan6273 Год назад
@jc wang 自驾功能。。。你是眼瞎吗?去读一个机器视觉专业再来扯淡,硬件从来不是瓶颈,从来是算法。再说了,你法规还没扯清楚呢,闲扯自驾,现在哪个国家的交强法允许你“3级自动驾驶”?在加州逮到你放手驾驶,你试试看。你先分清“辅助驾驶”和“3级自驾的区别”,特斯拉不符合3级自驾。
@yeyuan6273
@yeyuan6273 Год назад
@jc wang 还有“电池不是关键节点”,老子能走1500,度电12.5,没人买你特斯拉知道吗?电池不是关键,笑话。电车里程就代表了单价!
@yeyuan6273
@yeyuan6273 Год назад
@jc wang 你他妈买车,当是买手机啊?那股价最说明问题,看看吧,哈哈哈哈哈哈
@chunheikwok1212
@chunheikwok1212 Год назад
感覺芯片高端封裝?
@hyy3657
@hyy3657 Год назад
類似 封裝也是學問
@roroto8872
@roroto8872 Год назад
大概給了很多錢吧,真金需要試煉,這種電池有什麼隱患,真實性能如何,需要長時間大規模使用後才能較好評論,
@cu35468
@cu35468 Год назад
電動車靠硬堆電池解決里程焦慮貴又不環保,繼續衝密度意義已經不大了,快充和降低成本才是市場的正真需求。
@kevinlantw
@kevinlantw Год назад
同意,所謂的里程焦慮就是雞蛋裏挑骨頭,不規劃路程就算開汽油車也會半路沒油,我買了一台新車油加滿到開到加油燈亮里程也沒有800公里啊。廣設快充站跟降低購車成本,用的人自然多。續航里程四五百公里夠了,充電最好能在10分鐘以內從20%充到80%,路上停下來上個廁所,滑滑手機就能再上路也就差不多了。
@cu35468
@cu35468 Год назад
@@kevinlantw 如果充電站夠多且能10分鐘補兩三百公里續航的確就很實用了。現在能做到的廠商也不少了,不過要在成本耐用安全各方面都完善還有一段路要走。再加上電動車和充電站互等普及的問題,感覺至少還要十年後才能實現。
@kevinlantw
@kevinlantw Год назад
@@cu35468 我的理論就是,車即使續航可以一千公里,人還是得下來休息吃飯上廁所的吧?只要休息的地方都有電可以充,那何來焦慮?其實別說十年,就近五年台灣的電動車基礎建設進步很快!五年內我認為可以期望有不搞什麼酷炫功能,就跟現在的汽油車同等配備,四五百公里續航,車價只貴汽油一些的純電車了。
@allenli7387
@allenli7387 Год назад
以我的汉605km版实际高速体验来说里程焦虑还好,现在堆里程的目的估计是为了给寒冷地区折损用的😂。800变400~500,也差不多了。其次是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数量还远远不够,这是主要。目前开个三、四小时充电30分钟左右20%~80%也还行,尿个尿,买点吃的,活动一下,抽根烟什么的也不算久。
@allenli7387
@allenli7387 Год назад
再者根据abv车比得做过的测试,byd海豹在目前120kwh快充和150kwh快充充到满的时间差不多其实,但150kwh快充因为发热高,会带来更多电损耗和更早的电池热保护降功率。结论是150kwh快充补前半段电是最有效的😂稍微快点儿而已。
@brapler
@brapler Год назад
说到夸大宣传,德国货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church998
@church998 Год назад
夸大?BYD、X-PENG、NIO,哪个不吹?中国人从来不坑中国人。
@user-mb3dj1xc3t
@user-mb3dj1xc3t Год назад
刚开始看 先入为主 认为是吹捧 捧杀
@JW-bx4su
@JW-bx4su Год назад
大牛看起来是是典型的理科生。中国厂商的产品宣传和很多外国厂商相比,很实在了,你说的反感的几点就是基本的广告词。构架对电池性能太重要了,就好象ice的底盘。麒麟电池是很厉害的干货,特别是4C的话+1000km续航,稳稳的干翻ice
@xianshi8896
@xianshi8896 Год назад
稳稳的干翻ice????当你了解每个国家的电费、基本国情、以及各项的法律法规。你就会发现电动车很难推行也很难实现.
@weeborghini4016
@weeborghini4016 Год назад
大牛是学法律的
@JW-bx4su
@JW-bx4su Год назад
@@xianshi8896 电车使用费用现在是比油车低很多的。绿色的电车在推广上还有路要走,但是法律上基本所有国家都没有阻碍,毕竟没有污染碳排。不知道哪个国家有阻碍电车的法律?
@xianshi8896
@xianshi8896 Год назад
@@JW-bx4su 混合动力更好, 1个国家要发展电动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一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一定要完善、第二你的电费要足够便宜。放眼全球197个国家,只有中国做到这2点。中国是一党执政,再加上他实行计划经济,所以推行电动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别的国家要么电费比较贵.,要么基础建设不成熟,要么什么都没有。还有南美洲的国家和中东等国家,他们是产油国他们的石油非常便宜,他们就算开坦克也比中国开汽油还是省钱,他们没有必要买你的电动车。看一下中国的好邻居,俄罗斯有没有进口电动车呢?(发达国家的普遍电费都比较贵。我美国家里面都¥ 1.1每度电、充电桩三块钱左右一度电。你算一算,混动100公里四升汽油一升汽油便宜的只有¥5.5 ,电动车百公里15度电,你自己算算吧。
@dongbosun6183
@dongbosun6183 Год назад
@@xianshi8896 美国油比瓶装水都便宜……这个没法比啊,其实电动车需求这点上看,中国和欧洲吧,欧洲的电虽然贵,但是架不住油气更贵啊。另外东南亚的小国们其实也很适合跑电动车,电动车能跟光伏风电这些产业配套起来输出,一套组合拳在某些环境里其实挺香的。
@jackyan8925
@jackyan8925 Год назад
其实大家不必在意外国媒体的报道,自己做好自己的。
@seasun8111
@seasun8111 Год назад
杂志自己的观点。本来就是看看而已
@ALBEVA
@ALBEVA Год назад
看到麒麟電池的激進作法,就有點好奇他的量產能力和成本/良率控制 畢竟要什麼東西都做,在邏輯上面是沒有問題的 但實戰上面是否過關,常常是最重要的關鍵 回顧Tesla的一堆創新,有時會感覺它們就是簡單粗暴,但Tesla發的新方案的時候,就已經把大量生產條件給考慮進去了 即便這樣,Tesla也還是遭遇很多量產困難,例如4680電池 過去10年來,最不缺的新聞就是"革命性的電池";沒有一個真的發生什麼革命 不過這其中95%都是類似於研究機構發表的 希望CATL帶來的是真的可以低價且量大的革命,而非整天喊一堆劃時代的創新 經過這麼多年的折騰,看到一次可以跳躍50%以上的性能(不論何種性能計算)設計方案,都要保持懷疑態度
@cool-hh6yc
@cool-hh6yc Год назад
现在就是非常非常贵,极氪001从100度选装140度麒麟电池要10万RMB
@user-sb1zu3lu9u
@user-sb1zu3lu9u Год назад
特斯拉與馬斯克發表新方案時根本沒有成熟技術, 比亞迪、寧德發表時就是已經完成量產技術, 也就是特斯拉、馬斯克成天吹牛。
@mjk7530
@mjk7530 Год назад
犧牲安全性的組裝方式,實在不值得吹噓。
@samhuangsanjia
@samhuangsanjia Год назад
现在这个电池价格很贵,不太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买这个电池配置的也是花了很多钱的,一个电池应该超过20万RMB的价格,甚至接近30万了。 TESLA是做的降低成本的量产,为了更经济的价格去推广电车,推广清洁能源。
@jadlutwalt215
@jadlutwalt215 Год назад
电池材料上没有创新的话,电池怎么集成都难以有太大的提升,只能反复提高体积利用率。期待材料科学家在电池新材料的创新
@lukehua5989
@lukehua5989 Год назад
足够吊打韩系和松下了
@melkor3225
@melkor3225 Год назад
先分清楚電池包與電池差別,兩者沒有對比性
@lukehua5989
@lukehua5989 Год назад
@@melkor3225 消费者当然不懂技术细节,但他们最后会用自己的钱去投票选择赢家,EV市场的赢家已经很明确了。
@space_3669
@space_3669 Год назад
消费者管你这些啊,消费者使用体验好才能赢得市场
@deveaux0601
@deveaux0601 Год назад
中国的很多科技产品都很不错,无论是工艺还是设计上的巧思,都达到了世界前列。唯一的问题是起名字的水平太…太中国了,很难让我觉得有科技感。
@allenli7387
@allenli7387 Год назад
🤔那你要反思,科技感=中国名字,取决于产品本身,而不是名字=科技。难道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科技,科技不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了?记着,以后取名不中国就不科技哈。😆😆😆
@space_3669
@space_3669 Год назад
历史原因吧,以后你会习惯的
@user-mw2gp6so7s
@user-mw2gp6so7s Год назад
崇洋媚外的东西,梅赛德斯奔驰、丰田在德语、日语中也相当于刘伟、李明那样的名字,取些有洋气的名字在西方人看来也许很土,骨子里还是自卑惯了
@user-ml2tf1sd6m
@user-ml2tf1sd6m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竟然入选了美国时代的周刊,让你有些意外?你是谁?你真有那么懂,你就不用当自媒体了
@shaho_channel
@shaho_channel Год назад
我相信做科研的大部分都是老實人,思唯偏向有一分科學說一分證據 但商業人總是來混淆視聽
@roroto8872
@roroto8872 Год назад
論文工廠表示科研黑得很
@worldvistor
@worldvistor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客观,离开了实际都是扯淡
@user-hz6be8hr2f
@user-hz6be8hr2f Год назад
萨比
@bug9999
@bug9999 Год назад
时代周刊屁股经常坐歪的。
@stephenclark8715
@stephenclark8715 Год назад
你看的角度它是歪的,实际上它自己觉得是坐的正正的。
@_Forsaker
@_Forsaker Год назад
私人资本的媒体,给钱就上~其实反而屁股不歪,因为只向钱看
@samhuangsanjia
@samhuangsanjia Год назад
你的脑袋在某些人的屁股下面压歪了,看啥都是歪的。 时代周刊本来就不是社会主义的东西,轮得到你去评判吗?
@americannumber2
@americannumber2 Год назад
等日本人出王炸
@samhuangsanjia
@samhuangsanjia Год назад
日本搞的双碳电池和固态电池,如果真做出来量产了,确实很厉害,能把车重降低很多,极大提高能耗比。 但是就是没法量产,甚至现在还没法做到车规级应用。 日本的地理位置本身也是纬度偏高,不太适合电车,发展比较缓慢。 不过日本人在搞材料研究这方面比较肯下苦功夫,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希望能做出来的。
@user-xd9ss7ru7m
@user-xd9ss7ru7m Год назад
日本又押错宝了,不是在玩燃油车就是在玩氢能😂
@allenli7387
@allenli7387 Год назад
搞个氢弹,哈哈哈哈哈,的确王炸
@seasun8111
@seasun8111 Год назад
搞科研还是看西方。中国搞工程
@tonyycheng
@tonyycheng Год назад
时代周刊是一个过气的杂志,没几个人读了。明天就关门也不令人意外。
@kjyhh
@kjyhh Год назад
结果是时代周刊被过度吹捧😂😂😂
@mjk7530
@mjk7530 Год назад
難得有中國自媒體敢臭麒麟電池,放眼中國都是吹。
@_Forsaker
@_Forsaker Год назад
说句实话,内地媒体对麒麟电池,连个新闻都没有,还是外网新闻比较多
@zbz0425
@zbz0425 Год назад
大刘哪里臭,基本都是实话,宁德也是实话。极氪009是2.8吨的车,特斯拉model 3不同续航 大概1.6 1.7 1.8吨,model y 有1.9到2吨多点。 如果装到轻一点或者稍重大概也都能达到1000公里。 极氪009是非常重的车。 你们台湾纳智捷大7重不重,也只是接近两顿而已。
@TheHongbu
@TheHongbu Год назад
@@zbz0425 这位公公大概不知道大型MPV是个什么东西。极氪001搭载了麒麟,不就做到了CLTC续航过千?其实这个频道本来就是微微黑中国的(装理性客观的同时迎合台湾观众反中的需要),黑的很高明属于细无声的那种,看多了的都能感觉出来,比如他说最终极氪009续航只有800多还引起了他的反感但是极氪001他就不说了。顺便说一句,他讲的东西至少表面上很客观肯定是可以在国内开频道的,但是在国内他没开频道,你想想是为什么。
@mjk7530
@mjk7530 Год назад
@@zbz0425 不是指責,是讚美。 中國自媒體 99% 在吹麒麟電池,殊不知這種組裝方式的缺點很多,甚至有致命的部份;特斯拉電池確實是落後的,但是在安全和環保上的不妥協,這是中國廠家做不到的。
@zbz0425
@zbz0425 Год назад
@@mjk7530 去看看 比亚迪的新车 仰望 发布会。你看看比亚迪吹没吹
@PoFengChen
@PoFengChen Год назад
沒看到什麼重點,一味吹捧中國電池。說白了中國電池就便宜,沒什麼質量。
@PoFengChen
@PoFengChen Год назад
@阿瑟看你 小粉紅玻璃心了? 看到繁體字就覺得是台灣人,只顯得你的無知。我是華裔美國人,在電池行業已經超過十年。這個行業的坑我太清楚了。如果中國電池真的這麼好,特斯拉就不用松下了。華強北也不會這麼多仿美貨。
@PoFengChen
@PoFengChen Год назад
@阿瑟看你 我還以為只有美國人會種族歧視。中國已經夠弱了還在分哪裡人。用繁體的還有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文革之後的中國是沒辦法體會繁體字的文化底蘊。不過香港被收編後也有可能改回簡體,就像中共承諾香港一國兩制是個謊言。
@PoFengChen
@PoFengChen Год назад
@阿瑟看你 如果中國這麼好,西方就不用去中國化。電池在中國生產也只是圖個勞動力便宜。現在中國薪資慢慢漲了,可跟歐美比薪資還是很低。廠家也慢慢搬出中國。講白了就是勞動力和材料便宜。出口原物料跟作電池是兩件事。原物料要加工才能做成電池。現在很多廠家請個人寫篇報導打個廣告就說自己的產品多好。這幾年我把各大廠的電池都測了個遍,數據會說話。在西方世界不用翻牆上網,看清楚世界比較容易。好東西再貴都有人買。買不起的也會退而求其次。
@bbbzhong4166
@bbbzhong4166 Год назад
@@PoFengChen 你是电池行业不知道宁德时代在这领域专利不少?
@PoFengChen
@PoFengChen Год назад
@@bbbzhong4166 專利多寡對商業公司沒什麼意義。專利有沒有實用性,有沒有辦法商業化才是重點。這跟石墨烯和固態電池一樣,只能存在學術領域。搞學術的才會覺得專利多寡重要,因為專利多寡可以換研究經費。
@zzmartin6931
@zzmartin6931 Год назад
tesla不也天天吹嘛? 哪个企业不吹 我觉得中国人对中国企业一直要求太高了
@user-fy1si7pm2e
@user-fy1si7pm2e Год назад
中国媒体人的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方式才是最害人的。
Далее
What Happens When Magnifying Chips Thousands of Times?
16:39
Gizli Apple Watch Özelliği😱
0:14
Просмотров 3,9 млн
Развод с OZON - ноутбук за 2875₽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