Лучшее на RU-vid
Кино
Авто/Мото
Видеоклипы
Животные
Спорт
Игры
Приколы
Развлечения
Хобби
Наука
Авторизоваться
Зарегистрироваться
深藏不露的藏鏡人老家茶廠公開!得獎茶葉做成驚人甜點!
13:01
拒吃腥臭料理!洗魚、洗肉有風險?去腥科學指南
12:09
МИЛЛИОН + ЗА МАЛЯРКУ СТАРОГО ОПЕЛЯ. БЛЕСТЯЩЕ, НО ОЧЕНЬ ДОРОГО.
37:32
skibidi toilet 77 (part 4)
05:20
«Только такую женщину я мог получить от Бога и полюбить» #рукивверх #жуков #меньшова
00:58
БРАВЛ ТОЛК ПЕРЕВОД! АНГЕЛЫ ПРОТИВ ДЕМОНОВ! НОВЫЕ БОКСЫ и СТАРДРОПЫ! 2 НОВЫХ БРАВЛЕРА и многое другое
15:56
綠茶會傷胃?看懂手搖menu的茶葉通識課
阿淇博士 Dr. Achi
Подписаться 436 тыс.
Просмотров 124 тыс.
50%
1
Видео
Поделиться
Скачать
Добавить в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8 окт 2024
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а:
Скачать:
Готовим ссылку...
Добавить в:
Мой плейлис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позже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408
@HJ-py3zd
Год назад
補充一些細節: 2:30包種茶不是單指條索形烏龍茶,而是有「條索形包種」跟「半球形包種」;前者代表為文山包種茶,後者代表為凍頂烏龍茶。(可參考茶改場「漫談凍頂烏龍老茶(二)一文」 7:14 紅茶的萎凋:傳統製程通常不會用「曬」的,而是長時間在室內通風處萎凋。萎凋有日光萎凋跟室內萎凋,部分茶農在製作小葉種紅茶可能會日光萎凋增加香氣。 8:16普洱茶作法,一開始就殺青而不發酵,是更接近綠茶的作法;普洱熟茶的後發酵(濕熱作用與微生物發酵),則更類似某些黃茶的悶黃工序(有的黃茶悶黃只需數小時,而有些是長達一週) 9:10 茶的咖啡因含量,除了是否烘焙、沖泡方式,還跟跟茶樹品種、採摘季節、茶葉成熟度有關。 大葉種(如適合做紅茶的紅玉)咖啡因高於小葉種(如青心烏龍);夏秋的茶咖啡因高於春冬的茶;嫩芽(大部分綠茶適合以嫩芽製作)的咖啡因高於成熟葉(文山包種適合以成熟之對開葉製作) 11:10大吉嶺春摘被歸類紅茶,是以製茶工序分類的結果,生產程序按照紅茶的標準步驟製成的茶品,即使發酵輕也算紅茶。
@johnny-sf5wd
Год назад
正確 但大吉嶺大部份是sop製程 春採由於溫度問題 成品湯色比較像烏龍茶
@林業修-m8h
Год назад
專業中的專業
@劉俊廷-b9t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您的補充!
@XiangJi0
Год назад
再補充一點:5:24 生普和熟普不能用壓制形狀區分(生熟都可以做成餅/磚/陀,還可以散開賣)。後面講的區別是正確的(熟普多一道渥堆發酵的工序)。生普出廠的時候其實是沒有太發酵的,要通過放很久來實現這個緩慢發酵的過程,因爲發酵慢的原因風味也會比較有趣(大概)。
@showjuju
Год назад
補充了,真好
@brucekuo9417
Год назад
稍微補充: 以黑茶工藝區分的話 只有熟普才是黑茶 生普算是綠茶 茶砣茶磚茶餅不是區分生熟的方式 只是一般生普會需要再存放陳化後再喝所以壓成餅較容易存放 熟普是已經能馬上喝了所以才壓成小團方便分解沖泡 所以現在有一派人想把普洱獨立出來自成一大類 但我認為真沒必要...因為普洱是產地名 生普畢竟是綠茶餅 後陳化算不上固定工藝 所有的茶類也是都能進行後陳化轉變氣味的 另外黃茶在台灣也有少量生產製作 沒喝過的可以去年底固定辦的茶博找或地方辦的茶席活動 像高雄山區一帶的台灣原生山茶去做出來的黃茶味道很不錯 推薦試試某間美濃茶廠做的黃茶(湧X茶業)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太專業了~我好想喝黃茶
@fanlin4233
Год назад
生普的發酵度 主要是 對應青茶黃茶範圍 是云南有一群人以滇綠當作生普 也有一群 非業內的雲南茶學者 沒實務經驗 也把普洱歸類成綠茶 中國普洱茶官方網站 與 石昆牧經典茶文化 台茶派用的是 2000年 中國輕工業大辭典 這是舊定義 2004年 中國農業部 農業行業標準NY/T779-2004普洱茶定義 之後 普洱茶不再被舊資料六大茶類侷限,不要再用舊資料 人云亦云 這些定義更改 背後的推手之一 是 石昆牧,也是 他說了 大小樹 古樹 等名詞整個業界都跟進了
@dindin2023
Год назад
最喜歡聽博士講台灣在地相關的知識,身為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很珍惜有這樣的機會更了解台灣。
@no1vickiesoap
Год назад
以前會跟媽媽去鹿谷買茶,會一直試喝,而且都是2-4泡,喝到最後不會胃痛,但會頭暈!店家會請我們吃梅子或巧克力!因為可以解茶醉,真的挺有趣的!另外我喝到好茶會打嗝,但我無法解釋為什麼,而且好茶通常不是我可以天天喝的起的,有時會一直打哈欠!我懷疑是茶裡面的特殊微量元素😂
@a892728
Год назад
啥 喝茶有這麼多狀況 我都沒遇過 可能我喝的都普通茶葉 加上我聞不到 都找有口感的茶 少找有香氣清淡的綠茶
@no1vickiesoap
Год назад
@@a892728 其實我是天天喝茶的人,而且從小就喝了,但並不是常常有感覺,除了喝的茶之外,喝的身體狀況跟喝的地點,都會對身體反應有影響,以前曾經失眠挺嚴重的,某次碰巧喝到一斤2萬的茶,這實在不是我能常喝的茶,但有機會能喝到還是很開心,但喝完心裡其實很不置可否,感覺那茶大概是被噱頭炒高了!但人家請喝的茶也不便批評什麼,結果當天晚上開車回家路上,我就一直猛打哈欠,但不是吃安眠藥的那種,就是身體突然想睡了!我事後歸類大概是那種是野生的,有天然某種營養素是剛好身體有缺的,有些事因為沒有科學佐證,聽起來好像很夢幻迷離,但其實就是剛好你身體缺了什麼碰巧吃到,身體產生反應而已
@skullcrystall6620
Год назад
頭暈是因為短時間攝取過多咖啡因,神經太興奮不適應造成的。一般沒有常接觸茶葉的人,不建議短時間引用大量濃茶、未焙或輕焙茶。 另外,巧克力的咖啡因也不低,所以茶醉還是避開高純度巧克力喔。
@skullcrystall6620
Год назад
至於打嗝,茶葉中含有茶饑素,及其他刺激性的物質,會刺激消化道蠕動,所以會造成飢餓感、打嗝...。 打哈欠的話倒是蠻少見的,有部分物質會幫助人體鎮靜神經、抗焦慮,但通常量太少效果不好。除非你喝的是佳葉龍茶(GABA茶),這是專門研發舒緩神經用的。
@no1vickiesoap
Год назад
@@skullcrystall6620 但我是重度茶癡啊!我天天喝茶,我可以一天不吃飯但沒辦法一天不喝茶欸!不過這幾年被中醫警告,有減少喝茶,但一樣保持天天喝茶習慣,另外伽瑪茶我常喝喔!因為有時晚上也想喝茶,但怕影響已經不是很好的睡眠,晚上我都會泡伽瑪茶,但喝伽瑪茶並不會打嗝喔!不過一開始喝伽瑪不太習慣(跟傳統茶不同風味)但喝久了!反而對伽瑪上癮了!但回歸打哈欠想睡覺這點肯定不是伽瑪茶本身裡面的特殊元素,因為賣茶的人當初賣的時候已經清楚介紹原因了!真的喝了打哈欠也不會感到神奇,我當初喝會打哈欠的茶是像白豪烏龍但外表真的像白豪銀針的外表,全部只有心,採收是一遍沒管理荒廢茶園,所以有機,有被小綠茶蟬咬過,滿滿蜂蜜味!味道有類似東方美人茶,但茶湯像白茶,喝起來完全沒有像習慣的傳統茶,所以原本期待一斤兩萬的茶,喝下去當下真的非常失望,但人家請客的茶,也是默默沒講話,不好批評,反而是從鹿谷開車返家時察覺身體變化(但我媽喝沒感覺)
@lifefulDREAM
Год назад
分享一下,YT也可以找到茶行的茶師專業的介紹,包括茶葉的品種、製程、影響茶風味的因素(海拔、季節、溫度、採收時間等),還有泡茶器具和方法。 另外,以往我家裡都買賣場大品牌的茶葉,罐子上往往只會寫台灣烏龍茶,產區跟海拔都標示不清。直到最近嘗試買茶行最低階的產區茶,一喝發現香氣變得很明顯,而且一斤換算下來也不會比賣場茶貴,越喝越覺得有趣。農會的茶有標示產區,也是相對有經過把關的選擇。
@mic771112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製作這集, 烏龍茶的部分很精確, 很適合介紹給想懂茶的朋友! 生普洱跟熟普洱茶是不能夠用圓餅狀或磚狀來區分的, 需要以製作方法不同或茶本身的質地判斷, 比較近代的普洱茶很多在外包裝紙上也會寫明是熟查或生茶 影片內介紹的黑茶做法是熟普洱的做法, 生普洱茶不進行渥堆發酵 生普洱與熟普洱都會做成餅狀, 磚狀甚至散裝
@fanlin4233
Год назад
參考中國普洱茶官方網站 與 石昆牧經典茶文化 《經典普洱名詞釋義》石昆牧著 台茶派用的是 2000年 中國輕工業大辭典 這是舊定義 2004年 中國農業部 農業行業標準NY/T779-2004普洱茶定義 之後 普洱茶不再被舊資料侷限,不要再用舊資料 人云亦云 這些定義更改 背後的推手之一 是 石昆牧,也是 他說了 大小樹 古樹 等名詞整個業界都跟進了 補充普洱熟茶制程與傳統黑茶不同 只是發酵度對應上 舊資料 是以 濕倉老茶 與普洱熟茶 結果面 一群人自己說 普洱茶都是黑茶
@svpotato
Год назад
家裡教茶道的表示:阿淇講的觀念很正確喔🤣然後白茶其實看起來跟落葉很像,味道也很像落葉,不過泰國的小葉白茶反而會有一種青蘋果的味道。 台灣其實很愛喝茶,也很會做茶,最大的問題是,在推廣台灣茶文化這件事上有認知斷層(比方說台灣特色茶是哪幾種?) 因此年輕人即使愛喝茶也不知道去哪裡買好茶,以及如何泡好茶,而傳統茶農的好茶也不一定懂行銷包裝,讓更多年輕人認識。 反而讓整個台灣茶文化出現斷代狀況。 覺得藏鏡人如果哪天想要回來台灣接家業的話,可以考慮一下這些問題的商機🤣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藏鏡人只想吃茶葉做的點心😅
@tonyzhang8731
Год назад
@@HiThisIsAchi 你说的藏镜人真是不肖子孙啊😅
@skullcrystall6620
Год назад
像落葉的白茶根本就是來亂的😂 正統製程是只採芽尖-2葉(有分等級),風味特性是毫甜香、蘋果肉香、花香 真的內行的白茶不好找,大陸做的比較多。推薦可以找找看大葉種的白茶,香氣濃郁,還有陳放價值。台灣有少量廠商在做,有興趣可以去茶展找找😂
@svpotato
Год назад
@@skullcrystall6620 黑人問號🤷🏻♀️我的意思就是我覺得白茶長相像落葉而已喔,並且很多落葉的味道就是甜甜的,建議你自己去好好看看白茶的圖片跟聞聞落葉的味道吧😀至於中國的茶就算了,個人一直認為中國的茶都有一種煤灰味,不管是白毫銀針還是白牡丹或者大紅袍/龍井綠茶都一樣,完全不是我的菜。 😃
@skullcrystall6620
Год назад
@@svpotato 不是針對你,別生氣😆 有好多茶農把正常採收完後剩下的老葉,拿來隨便攤,就說是白茶。都是老葉子,做起來也沒風味,不如喝茶枝還比較便宜。 白茶真的是要做精緻才有價值。
@mjchien2359
Год назад
說的好清楚,解答了長期的困惑 😂咖啡因❄️好酷😂
@g199483830
Год назад
超棒的!!!正確而且詳細,可以快速讓不懂的人了解。 台灣有茶改場之後研發出很多新品種,製茶廠跟製茶師在製茶工藝上也是不斷精進,所以小小一個台灣才能買到多到眼花撩亂的茶。跟芒果鳳梨一樣,已經沒有人能阻止台灣茶產業從業者了🤣
@remeycn
Год назад
講真,現在很多茶農都不是古法製作。雖然大家都這麽說。我人在澳洲,買過幾次台灣的茶葉,很多都是加香精的。好想試試看場景人傢的茶。
@gasten710621
Год назад
@@remeycn 不管哪都有老鼠屎,除非自己找台灣信用良好的茶商購買幫忙寄送(或者請朋友代購),不良業者不少(新聞報過茶商買越南茶葉當台灣茶葉賣),聽自身身邊友人說,他朋友是在地麻豆文旦農家自產自銷,但是會進非麻豆產的文旦來補自家的產量不足部分,當作麻豆文旦賣!
@svpotato
Год назад
@@remeycn 呃,一般人要買台灣好茶的唯一途徑就是去跟各地農會購買,除非你是有認識的茶農,不然很難挑到好茶的😅再來就是台灣茶也有很多會透過製程改變來呈現不同風味,有棉花糖/百香果/海鹽等,這不是因為加了香料,而是製作過程的發酵方法改變才因此出現這些特殊風味。 就跟咖啡還有酒一樣。
@ivylin8245
Год назад
小小聲補充一下(不對不要罵我) 台灣因為林地保護法規問題,現種茶面積縮水(採茶人工也貴)所謂的越南茶葉(茶樹種是台灣的)所以...把種在越南的茶葉採回來台灣製作該算...(跟台灣買日本鰻魚苗,長大賣回日本)??類似概念 另問過製茶師傅,他們手藝如何傳承?有想過自家小孩嗎? 因為自家小孩下不了手(做茶很累很辛苦,要做好茶,中間是不能偷懶的,一個步驟不對,整批茶都會毀了)所以有些師傅教徒弟手段是很兇殘的,現在那個這麼沒良心的爸爸教的下去? 好師傅挑徒弟,能吃的了苦的徒弟也不好找,他都說除非緣分,不然製茶手藝到他們這一代師兄弟手上也差不多了。 還有種茶跟製茶師傅很多都不是同一批人(不是每個師傅都懂種茶)跟種田的和開機器器具去收稻田類似。 如有錯誤在請糾正。
@karitw
Год назад
@@remeycn 有香精的茶怎麼分辨啊? 都去產區買了 但光是兩家就不同口感~覺得這水很深
@redfireg5
Год назад
喜歡茶或對茶有興趣的 可以去南投一年一度的茶博 品茶長知識 自帶杯子喝茶喝到飽
@林雲-n2j
Год назад
利害 👍👍 👏👏 一次 把茶 說清楚 🌈 我終於懂 我為什麼 不適合 喝綠茶 國寶級的 茶葉知識 大推 ~ 🌈 🎈🎊🎉🎈 看到的人 有福了 😄
@jack750822
Год назад
這一集知識含量超高的啊~~~應該真的可以講滿一整堂課欸
@caryluhsieh
Год назад
1:42 真是調侃的最高境界(對藏鏡人) 被調侃了 還能覺得無傷害般的接受😆
@echochiu2619
Год назад
小時後阿公都是拿「茶枝」泡茶,阿公說茶枝便宜又不易澀適合泡一大壺帶去田裡(差點以為我家沒錢泡茶葉😂) 結果去年跟大伯聊才知道以前他是買高山茶茶枝給阿公,還請認識的茶商交代採茶時別採太乾淨,所以算下來並不便宜,但每次還是會好幾大袋茶枝回去給老人家任意泡😆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大伯太有心了!!!
@echochiu2619
Год назад
@@HiThisIsAchi 好的茶枝真的好喝,以前在鄉下家裡每天都有親朋好友來聊天喝茶,就連郵差送信,也都會順便裝壺茶水再離開😄
@amaamabaking8555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博士分享茶葉識,原來藏鏡人是石門人,上個月才帶家人去石門採硬枝紅心回來做包種茶(未卷成球狀的烏龍茶),香氣很足,可惜大家都拿來專做鐵觀音。 未來若有機會仍會繼續去各區茶園採茶回來自己手作,留些影片做紀錄,離開台灣後也能在異鄉分享台灣茶文化。
@glaxy0304
Год назад
是說...最後的工商時間不是應該要讓藏●不肖子孫●鏡人出聲感謝一下大家的支持與愛護嗎?竟然都讓賢妻代勞了XDD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他本人不在意他家的茶園😅
@八兩金-k3h
Год назад
好在不孝子孫還有賢妻在🤣
@陳愷銘
Год назад
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yingyilin5747
Год назад
上次買了玄米香烏龍茶跟重焙普洱茶送長輩喝,稱讚現在能喝到這樣的焙茶很優秀! 長輩是一定要每天泡茶喝的人.
@lioujulian
Год назад
生普、熟普形狀不固定,可以有散、餅、磚、沱等,且普洱目前定位未明,有稱為黑茶的,也有稱為後發酵茶,也有獨立稱為普洱茶獨一類的。
@ctbstrong
Год назад
所以用茶餅或茶磚來區分生普和熟普不正確喔!有製成圓餅的熟普,也有製成茶磚的生普。
@tinghuanhsu3469
Год назад
好喜歡這個茶葉通識課 之前也會看一下茶的知識 但都有點有看沒懂 謝謝阿淇的整理ㄞ❤
@BRNWWW
Год назад
南投鄉親路過。感謝阿淇博士科普,我是純種的南投人,爸爸是魚池人(紅茶),媽媽是鹿谷人(烏龍),平常都是把茶當開水喝,但是茶的知識簡直是幼稚園等級。這集學到很多,謝謝。
@saltyshio
Год назад
這集好實用! 除了綠茶跟紅茶比較明確,其它茶類常常是點個感覺的,今天終於比較知道自己在喝啥了😅
@紫小青
Год назад
我最近正好在看關於茶的書籍,謝謝阿淇這麼詳細的介紹❤
@087何嘉祥
Год назад
很重要欸! 紅綠茶是每天都在喝且隨手可得的飲料,我要把這13分鐘學到的知識拿去嚇唬朋友..
@tito2357
Год назад
好棒棒,我本來就知道茶有分6種,但不知道怎麼分類,聽完真的清晰很多
@asakren
Год назад
藏鏡人對於不肖子孫的梗 耿耿於懷啊!🤣 這集真的讓人長知識了~ 謝謝阿淇介紹
@silvercatxu9568
Год назад
另一個不孝子孫經過~~家裡都是教育業。我不是!
@振東王
Год назад
身為在深山念大學的我體悟很深 我們這邊盛產紅茶 也很多跟茶相關的通識課 我還親自去種茶 說實話還蠻好玩的
@hoho-mu4ri
Год назад
說得很好,內容豐富,有條有理。謝謝你。 關於喝綠茶會頭暈,有可能是綠茶性涼,而喝的人體質偏寒,就會受不了。
@hanningtung5970
Год назад
這一集知識密度超級高啊,大感謝。我趕快分享出去。 另外茶樹的品種其實也不用太過深究,因為事實上只有兩種:大葉種和小葉種而已,各種不同的茶主要還是產地與製程上的差別。 君山銀針確實很少見到,不知道美國有沒有辦法買到可以拍個開箱與試喝,台灣是確定買不到的。
@76mons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要亂說,大葉種跟小葉種只是大分類,怎麼會變成只有這兩種?就算是小葉種,金萱跟青心烏龍的外型跟風味都差很多,就像芒果有愛文芒果、金煌芒果等各式各樣的品種,這些都是農業育種上很棒也很重要的成果!
@hanningtung597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6mons 生物學的分類上就是只有兩個種,而且按照植物學的分類體系這個大葉和小葉還只是「亞種」。你既然對於育種這樣熟悉應該不會不清楚植物分類學的物種觀念吧?
@76mons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hanningtung5970 我不是植物學專家,只是一個從事過茶產業的人,我覺得重點不在於這些品種在植物學上如何被分類,而是不同品種能夠創造出的風味是千變萬化的,絕非您說的「主要還是產地與製程上的差別」而已。
@hanningtung597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6mons 那你可否舉出例說明現在世界上哪一個機構有在做「涉及不同物種之茶類植物雜交」的育種或品種改良? 實際上這些茶在生物學上,在遺傳學上真的都是同一種,這是事實。原因就是因為茶樹的有性生殖繁衍週期大於人類一般的工作年限。你說的茶類育種,除了茶葉採下來的製程改良以外,農業方面做的應該叫做「馴化」,並沒有產生新的物種出來。
@bioforgeka
Год назад
冷泡茶(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不見得會比熱沖來的少 因為相同一杯份之下茶(咖啡)的用量增加了不少
@鐵線蕨-n9c
Год назад
然而,台灣現在的茶真的和40多年前喝的感覺不一樣,很懷念以前凍頂烏龍茶的口感和香氣,也很懷念早期家裡有茶車、茶具,大家一起泡茶聊天的時候。去拜訪客戶,大多也是泡茶招待,客戶就會告訴我,這是比賽茶,口氣中隱含著驕傲。而現在就是裝在塑膠杯的泡沫紅茶了。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真的
@l3786577
Год назад
頗有同感啊~
@Leanna007
Год назад
谢谢科普呀,解释得很好,逻辑也很顺
@roselai723
Год назад
敲碗阿淇講一集如何泡茶~ 小時候阿公泡茶第一泡會當作洗茶葉跟溫壺養壺用,長大後知道茶多酚之類的熱水一下就會立刻溶出來,所以流行變成第一泡不能倒掉(可是茶葉採摘製造過程都不會清洗啊,第一泡不洗真的好嗎⋯) 還有小時候有聞香杯,現在基本看不到;小時候泡茶以秒計算,現在以分鐘計算⋯⋯ 覺得泡茶手法其實也很有趣。
@lth751
Год назад
绿茶比如龙井,碧螺春和轻发酵高香型的茶对香气控管比较严格,不允许掺杂味道,制作过程的卫生相对较好。可以考虑不洗。我不洗,因为第一泡最香。可是普洱不行,泡普洱一定会洗茶
@svpotato
Год назад
看茶,普洱是一定要溫潤泡(洗茶)兩次,有焙火的球型茶先溫潤泡一次讓茶葉開展,味道會更好
@lonelypp
Год назад
我因为减肥喜欢上茶。 其中最喜欢白茶,可是我不会收藏。 听说湿度和气味很关键,希望阿淇可以出一集教我们怎么收藏茶饼❤
@TTN1016
Год назад
這次的廠商業務蠻厲害的...直接綁架博士一輩子!😂
@fanlin4233
Год назад
普洱茶的 中國官方正式定義是 只能用 云南產區 云南大葉種 經特定製程 製成的茶,普洱茶不單獨屬於六大茶類, 普洱茶的子集合有 青茶~黃茶發酵度的普洱生茶 黑茶發酵度的 普洱熟茶 所以不能六大茶類不能歸納定義 普洱茶
@sakanamax
Год назад
這個真的要按讚還有留言, 完全無快轉的科學科普
@qiluche3108
Год назад
上班最喜歡喝凍頂烏龍和綠茶,對身體真底不錯,烏龍混紅茶也不錯。
@ininchien8515
Год назад
好專業的茶知識! 我喝綠茶容易胃不舒服,喝紅茶就不會
@pokelin330
Год назад
喝了幾十年的茶 (只是喝的久沒有很老 哈哈哈) 突然發現自己研究咖啡多過茶,原來茶的世界真的更廣
@nemu13741
Год назад
這業配知識含量真的心服口服 家裡也是愛泡茶的 藏鏡人家有我愛的金萱跟我爸愛的鐵觀音! 等庫存消一消 真的會想買來試試看 另外 真是好奇黃茶的味道
@LoveHoward
Год назад
這集好強 推推
@concealid
Год назад
發酵程度如果是用茶多酚和被氧化茶多酚比例定義,實務上檢驗也不太容易,一般茶種分類還是用製程方式定義,因此可以不用特地強調發酵程度,碰到像大吉嶺紅茶、台式綠茶其實會講不清楚。 用製程上哪階段殺青、有沒有萎凋、攪拌...等分茶種,實際上市面產品也是這樣定茶種,而不是所謂的發酵/氧化程度。
@胡婷云
Год назад
我也是最喜歡夏季的大吉嶺紅茶,喝起來茶味比較重比較對自己口味🥰 另外錫蘭的Nuwara Eliya紅茶也有茶中香檳的稱號,喝起來也是偏向綠茶但有股自己特殊的澀味,茶湯黃偏紅,口感比一般紅茶更為清爽,整體感覺比大吉嶺更接近綠茶。
@牆泥-p7u
Год назад
大吉嶺的品種大部份分為av2和china種 大吉嶺要喝二採的比較接近紅茶 溫度和sop製程關係
@jiangchang5244
Год назад
大都是拼配技术。
@Ren9Huang
Год назад
感謝分享,非常精彩的內容。但想跟您分享,普洱茶有分生普跟熟普,熟普的發酵程度歸類在黑茶這沒問題,但生普是曬青毛茶後直接壓製成餅的製法,發酵程度比較接近綠茶類~只是以一般大眾對普洱茶的認知大多停留在熟普(黑茶)就是了,但熟普也是有很大部分用壓製成餅的方式製作唷~ 個人也很愛重焙鐵觀音,來試一下藏鏡人家的茶喝看看XD
@skullcrystall6620
Год назад
您誤解了😅 普洱茶的原料無論生熟餅全部都是屬於綠茶。黑茶的“發酵”就是真正的微生物發酵,而非氧化。 生餅是炒菁完成後,經過熱蒸壓餅乾燥完成。 熟普有兩種。傳統熟餅就是生餅陳放成老茶,自然落菌後發酵而來。現代速成熟餅是炒菁後人工添加菌種,渥堆發酵而成。
@Ren9Huang
Год назад
@@skullcrystall6620 謝謝您的分享與指教~我的認知中,生普利用曬青烘青的綠茶壓製成餅稱青餅。熟普摘採後用渥堆工序在茶葉上形成後發酵,再壓製成餅稱熟餅,即所謂的黑茶。在壓餅製成時發酵程度就已經有所不同。六大茶類中的黑茶也是指經渥堆工法後形成後發酵再進行固化壓制的黑茶。 當然,您說的青餅製成後隨著時間及存放環境下逐漸轉為熟餅,那也是一種,但我的意思是在製成工序完成後當下的發酵狀態來做區分~
@Ed-BubbleTea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聽阿淇講的,就是「講光抄、背多分」但是確不會喝茶的感覺。😊
@KCYeh-vk4bp
Год назад
正欉鐵觀音✌✌可愛的阿淇🥰🥰
@junhuang2238
Год назад
這絕對是業配 ^_^ 幫你們自家的業配 馬上來捧場^_^
@FarmerLance
Год назад
肉眼可見的咖啡因!!!😲 好有趣的一集! 感覺大開眼界了耶~ 我只知道一部份綠茶紅茶普洱的資訊,其他大多都很陌生。 話說,這集藏鏡人一直中槍是哪招啦😅 節目效果整個拉滿有沒有🤭
@linbyron4781
Год назад
之前大概有三次喝茶喝到頭暈的經驗,都是用揉捻過的綠茶葉沖泡的,酒醉都沒這麼痛苦過。 紅茶倒沒這個問題
@ulysseskh
Год назад
女士們 較容易出現血氣不足的問題。 用 中醫角度 來分析綠茶,它是 偏 “寒涼” 的,因此會較易引起頭暈等血氣不足的問題。 從西醫角度來看,喝太多 茶、咖啡 係有機會 引起 “貧血” 的!
@skullcrystall6620
Год назад
頭暈茶醉的成因是咖啡因喔。 建議降低飲用的量或濃度,調整一下茶水比例,或改喝烘焙度較高的茶類就會改善喔。
@tankltan5644
Год назад
嗯,谢谢你的茶知识补充。 但稍微要班门弄斧补充交流一下的是 普洱茶产自云南 所以是从云南输送到外边而非外边输送到云南 生茶不算黑茶 熟茶老茶才算黑茶 有名的黑茶尚有六堡和六安茶 砖头状的也是有生茶的 饼状的也是有熟茶的 茶砖茶饼甚至是沱茶皆有生茶或熟茶 生茶熟茶与其成品形状没有关系 而两者的生茶有了年份,囤藏正确,成了有价值的老茶,皆可炒作价格 乌龙类遗漏了武夷茶稍微可惜 毕竟武夷茶是乌龙茶类的王者 大吉岭红茶以采摘时间分类 这概念其实各大茶类都有(我个人偏爱冬茶的乌龙) 尤其龙井 明(清明节)前是宝 明后是草
@mikifunaki8439
Год назад
看完阿淇博士的科普後覺得知識等級加一等xD 同時也超佩服阿淇博士的資料整理非常有邏輯與系統性~ 是不是要來教一下整理筆記(好依賴的傢伙😄)
@ginnyhuang1
Год назад
加分題答對了XD 我記得通過認證真的大吉嶺產地的茶葉會有個產地標章(綠色手拿茶葉的女生圖像),去年好像大吉嶺當地茶園還爆發危機,因為當地法規改變限制混合茶葉造成收購商收購意願下降,所以價格大跌,茶農快經營不下去了(現在不知道如何,沒有追下去)。 說到這個又想到好像也是去年斯里蘭卡破產...紅茶產區真的是動盪不安阿QQ。 蠻喜歡大吉嶺的,有股花香,不過近幾年喝茶喜歡加牛奶,大吉嶺就不太適合了,他和高山茶一樣都比較適合單喝。適合加牛奶的首推阿薩姆,濃濃的麥芽味和牛奶很配,再來錫蘭也不錯,南亞那邊也有其他幾款紅茶也蠻適合加牛奶的,各有不同風味。 和南亞那邊紅茶相比台灣紅茶真的是貴到爆XD,雖然台灣各品種紅茶也很好喝,但真的太貴了,要天天喝我選擇印度/斯里蘭卡紅茶QQ。相較於紅茶,台灣的綠茶、烏龍茶價格漂亮品質也好,家裡有凍頂和鐵觀音,這兩種加牛奶也別有滋味。通常我會一次熱泡兩大瓶冰起來(懶人省錢作法XD),早上將茶熱一熱,然後倒入牛奶,早餐的鮮奶茶就準備好了。 我家長輩不會喝茶,反倒是我這年輕人泡茶XD,不過我也不會那種很傳統的泡法,那種實在太花費時間了,茶自己喝高興就好XD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茶專家啊啊啊啊
@raylin9451
Год назад
普洱茶的生與熟,跟餅或是磚沒有關係。不管是餅或是磚,或者是香菇頭,都有可能是生或熟,不能看形狀決定生熟喔。 常見炒作的茶,通常是生茶,靠自然發酵也就是所謂的乾倉,風味上比較有花香或是木質香,茶氣也會比較濃烈。 渥堆產生的熟茶變得熟成與甘甜,但是風味也會減少很多。生與熟要看個人喜好,一般生茶的評價會較高。
@tourguidecjcu5985
Год назад
你們賢伉儷果然是學霸,不僅知識過人,邏輯與考試本事也萬人之上
@阿威-j4x
Год назад
他們是夫妻喔?
@JohnThank-t5g
Год назад
最愛的主題~
@sleepyjul
Год назад
希望藏鏡人家的茶葉可以寄送到美國🙏
@weichihchen2475
Год назад
看完茶金開始就坐等這類知識影片,終於被我等到了~~
@阿玉好故惑
Год назад
黃茶的確很難買。但是非常好喝,有果香。
@soaph20
Год назад
好實用的一集啊!! 喜歡
@pOmega8964
Год назад
原來發酵的程度不同就會變成不同種茶 這集真的長知識了!!! 以後我去手搖店點飲料就沒有障礙了XDDDD
@sitnaru
Год назад
普洱生茶熟茶區別在於熟茶經過灑水渥堆的高溫發酵 普洱熟茶的製作工藝是1976年左右才確立 渥堆的核心溫度其實非常高 生普放多少年 也不會變成熟普
@skullcrystall6620
Год назад
呃...正統的熟餅就是生餅的老茶就叫熟餅。😅 渥堆加菌發酵是後來為了速成才發展出來的技術。味道天差地遠,但為了炒作,所以才混淆市場這樣講。
@fanlin4233
Год назад
@@skullcrystall6620 是 一群茶人與茶商 對 濕倉變質老生茶 的口語說法 ,後來 2004年 中國農業部 對普洱茶正式定義之後 渥堆熟茶餅 也正式叫 熟餅,後來茶友茶商大多語稱 這港倉某某茶, 比較少略稱 熟餅,時代在變 熟茶工藝 起初為了仿老茶沒錯的 2004年 中國農業部 農業行業標準NY/T779-2004普洱茶定義 之後 普洱茶不再被舊資料侷限 生茶 就不屬於黑茶 熟茶 是 製程與別省的傳統黑茶不一樣 但發酵度 對應為黑茶
@AfraOntheway___
Год назад
好酷!這些茶種我都聽過,從來不知道他們的相對位子😯😯😯
@pennypan
Год назад
最近才買了石門的阿里磅紅茶,有很純的古早味...想請阿淇口中的那位不肖子孫好好加油(可以麻煩阿淇敦促一下嗎) 台灣茶特有的回甘餘韻是歐洲花茶、手搖飲無法取代的 欵~不會吧???阿里磅已經售完,只好手刀搶金萱跟蜜香了
@陳宏銘-k1c
Год назад
普洱不對喔,生茶熟茶是製程的分別不是壓磚壓餅的分別,生熟茶你都能買到餅型跟磚型,還有散茶
@wkliang
Год назад
很專業,講解很有系統
@daisytseng4431
Год назад
普爾茶餅有生茶,也有熟茶。都是同一茶廠出的。
@chikencat1730
Год назад
阿淇大大感恩科普,喝飲料喝這麼久現在才清楚茶的分類,想問一下能否做一下私釀酵素的主題,我媽之前由於親戚在做直銷賣酵素桶,所以花了三千元買了一個號稱酵素桶的塑膠桶子,但不知道有沒有食安疑慮,畢竟把一堆水果放在一個桶子讓它發酵,感覺就是在喝臭酸的廚餘水,然後一直拿給我們全家人喝,說啥很健康,迫於無奈只好硬吞下去,好害怕有一天會喝死掉XD
@BOBODING
Год назад
好喜歡這部~~
@ulysseskh
Год назад
10:09 綠茶有更多的 … 單寧酸 … 喝綠茶比較傷胃。 我覺得 單寧酸 是導致 “傷胃” 的主要原因。單寧酸 進入口內,舌頭就馬上感到 “乾澀” 的口感!這種口感代表 我們 保護口腔的 “潤滑” 黏膜 被 單寧酸 破壞了!這也是 為甚麼 單寧酸 進入胃內 會破壞 胃黏膜的 “潤滑功能”,於是 胃部活動 在缺乏足夠的 “潤滑功能” 下 勉強摩擦 便會造成 “傷胃” 或 “刮胃” !
@hencchen
Год назад
太專業了,珍藏起來
@快樂媽咪-l6r
Год назад
阿淇博士真的非常厲害👍
@陸畇臻
Год назад
下次可不可以請阿淇做一集身體必須的維生素推薦?
@hencchen
Год назад
青心烏龍好好喝喔,有一種獨特香味
@yukai4462
Год назад
5:20 有點小誤,圓餅和磚形生和熟都有,普洱茶水很深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我果然太淺了XD
@jennfer0828
Год назад
講解的好仔細。學到了
@陳麗敏-v3f
Год назад
愛喝茶的我覺得這影片也太有趣了!!!
@胡家迪
Год назад
我很常喝東方美人茶,白毫烏龍、蜜香紅茶、紅烏龍、貴妃烏龍
@RedWood-c3i
Год назад
看化工博士向茶農後人傳授茶葉知識莫名的有趣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茶葉後人輸得一塌糊塗
@Astridchien
Год назад
長知識,之前完全沒注意過有黃茶這個系列! 很愛鐵觀音跟紅烏龍,台灣的茶真的好好喝,拿來入菜做甜點也都很棒!
@牆泥-p7u
Год назад
紅烏龍和烏龍紅茶是不一樣的工藝哦
@林芳梅-k3h
Год назад
GABA 茶,無氧發酵已經在台灣研發有成,是未來長輩茶主流,阿淇要嚐嚐。
@陳牧滄
Год назад
普洱茶不能算黑茶 一開始新茶時是綠茶的樣子,後面後發酵會變化,所以普洱要獨立出來。
@user-yl3jp9dc6k
Год назад
感谢博士这集分享的茶知识,提出一点口误,普洱茶原产自中国云南省,而不是送到云南哦~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
@fanlin4233
Год назад
普洱茶的 中國官方正式定義是 只能用 云南產區 云南大葉種 經特定製程 製成的茶,普洱茶不單獨屬於六大茶類, 普洱茶的子集合有 青茶~黃茶發酵度的普洱生茶 黑茶發酵度的 普洱熟茶 所以不能六大茶類不能歸納定義 普洱茶
@阿昌-u7u
Год назад
長知識了,希望之後有開箱各種茶類試喝 & 各種泡茶方式
@jjkkll158
Год назад
@阿琪博士 普洱茶的部份可能需要再釐清 就我所知 茶餅。茶磚 只是茶壓製的形式 並不是適合拿來區分生普熟普 因市面上也是有熟普茶餅。生普茶磚
@fanlin4233
Год назад
因為她的知識 是從 台茶派的舊資訊 普洱應單獨 列為一個茶類 普洱 分生茶 熟茶 生茶的發酵跨度 包括了 青茶到紅茶 熟茶屬於 渥堆發酵 發酵也有不同 落地大堆發酵 棧板中堆發酵 竹簍小堆發酵
@chrisf5442
Год назад
這集釣出好多茶葉專家,受教了各位學長姊:)
@Sutra.Root.
Год назад
可否請博士研究分析一下子,微波爐不加蓋微波,造成裡面長出白色黑色類似黴菌,微波時沒加蓋子,這些黴菌孢子是否可能經由微波食物吃進杜肚子。
@mogumoo
Год назад
好詳細 對茶葉有更多的認知+_+
@ichen3754
Год назад
太感謝這影片了!覺得茶的資訊在網路上好難找,而且有時候不同網站還會有矛盾的資訊,越看越困惑。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因為有不同流派
@YSCDIY
Год назад
這集滿滿的資訊啊😂得重複看好幾次才行!筆記筆記…….
@alexalex-bk5ls
Год назад
你D片有很多廣告,加油 🤩🤩👏👏👍👍💪💪
@Liyve
Год назад
另外對於留言區有關普洱茶的問題,想說也可以一併幫忙回答一下好了🙇♂️🙇♀️ 1. 普洱茶不能算黑茶,或是定位未明,需要獨立出來六大茶茶類之外? 這是錯誤的。黑茶的種類包含湖南千兩茶、廣西六堡茶、安徽六安茶、氂牛藏茶、四川茯磚、以及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實際上就是編制在黑茶茶類之下。 黑茶的另一個學名又稱「後發酵茶」,顧名思義是指「不經過殺菁,讓它後來再繼續發酵的茶類」,發酵程度會經由0%至100%都有,因此才會有的喝起來像綠茶,有的喝起來是熟普,甚至有的有紅茶感。 所以不是只有黑黑的熟普才算是黑茶、青青的生普才算是綠茶,只要泛指它有後發酵情況,都是編制在黑茶底下。 2. 渥堆快速熟化變成熟普是19XX年才有的? 渥堆熟化在數百年前就已經有人開始使用喔,只是是在1973年由昆明茶廠研究小組正式註冊成立屬於他們自己的渥堆SOP,變成大陸國家茶葉廠的技術,然後開始普遍使用。 3. 只有生普洱或圓餅型的普洱茶餅才會有市場炒作情況? 其實只要有歷史價值、品牌價值、以及品飲價值的東西,都會有炒作情況。例如2009年的春季拍賣會出現的1960年代廖福散茶179公克(已熟化)拍賣價約50萬台幣左右。 4. 普洱茶咖啡因多不多? 如上述所說的,普洱茶發酵程度從0%到100%都有,並且採摘季節與天氣進而會影響茶葉產生或是存在咖啡因的多寡。 例如夏季採收的普洱茶葉,目前只陳化到30%發酵的綠茶期,那咖啡因一定爆炸多。而若是比較到使用春季採收的芽尖,製成半熟化的宮廷普洱散茶,並且至1980年代陳化至今,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先以上😅
@yu0918571549
Год назад
非常喜歡喝茶,但對於這些知識非常缺。今天學到很多🙏🏼
@cheneven7287
Год назад
博士可以查查看, 普洱生、熟,並不能夠從圓餅跟方磚直接判定喔!
@cabbagerxilail
Год назад
沒想到6大品種茶我都喝過呀
@lth751
Год назад
虽然生普洱茶一般不会制成砖型,但不能说砖普就一定是熟茶。饼形普洱当中更是生熟参半。熟茶制作过程多了渥堆程序,加速了发酵过程的必备条件 - 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后发酵的空间。这也是熟茶收藏的涨价高度比同等级生茶低的原因之一。普洱茶的包装上会注明生茶或熟茶,如果没注明,也可以问店商。
@HiThisIsAchi
Год назад
但聽說很多假的(?)
@lth751
Год назад
@@HiThisIsAchi 你是说假的熟茶?造假制作应该不多, 但是赝品比如以次货冒充名牌或以新茶当老茶以高价售卖的的事件屡屡听说。类似LV包🥲
@鄭清朝
Год назад
這位南投媳婦真厲害,天南地北都能說。聊起茶葉很有兩把刷子,不佩服也難。加油!
@ching-hsuhsieh8973
Год назад
好媳婦👍被不肖子孫藏鏡人賺到了! 其實我不會泡茶喝,只喝市面上的瓶裝茶,不知道是不是只喝了一堆糖水😅
@mipyang
Год назад
讚讚,懶人包
@solartorbigcat
Год назад
等等,東方美人最重要的小綠葉蟬咬咬呢?喔,在後面啊😂
@fulianweng
Год назад
雖然綠茶一般是不經過氧化 但台灣的綠茶(除了碧螺春)都有稍微放一下 所以其實還是有微微的氧化 想喝沒氧化過的就喝日本或中國的綠茶吧
Далее
13:01
深藏不露的藏鏡人老家茶廠公開!得獎茶葉做成驚人甜點!
Просмотров 135 тыс.
12:09
拒吃腥臭料理!洗魚、洗肉有風險?去腥科學指南
Просмотров 31 тыс.
37:32
МИЛЛИОН + ЗА МАЛЯРКУ СТАРОГО ОПЕЛЯ. БЛЕСТЯЩЕ, НО ОЧЕНЬ ДОРОГО.
Просмотров 628 тыс.
05:20
skibidi toilet 77 (part 4)
Просмотров 14 млн
00:58
«Только такую женщину я мог получить от Бога и полюбить» #рукивверх #жуков #меньшова
Просмотров 238 тыс.
15:56
БРАВЛ ТОЛК ПЕРЕВОД! АНГЕЛЫ ПРОТИВ ДЕМОНОВ! НОВЫЕ БОКСЫ и СТАРДРОПЫ! 2 НОВЫХ БРАВЛЕРА и многое другое
Просмотров 608 тыс.
27:47
【一席】安然:给年轻人的喝茶第一课
Просмотров 88 тыс.
12:14
喝水迷思一次弄懂!喝水減肥?沒事多喝水?氫水|酸素水|鹼性水哪個不是智商稅?
Просмотров 110 тыс.
17:04
深入凍頂烏龍茶的故鄉,吃鹿谷茶香大餐,被茶香環繞的一天!ft. 芯茶濃
Просмотров 61 тыс.
13:20
The Science Behind a Non-Stick Pans: Are They Toxic? What Are the Best Alternatives?
Просмотров 599 тыс.
10:59
回覆酸民仇女留言!藏鏡人的真心話是什麼!?
Просмотров 80 тыс.
11:28
食材保存密技!隔夜菜會致癌?囤糧、省錢、青菜保鮮秘訣!
Просмотров 213 тыс.
17:51
【全球上億粉絲李子柒突消失 遇心機合夥人背後黑幕全曝光】@heisenberg0717
Просмотров 664 тыс.
18:50
詳觧各種起司!芝士差在哪?怎麼吃?來堂科學又詳細的cheese通識課
Просмотров 565 тыс.
7:00
穷人有哪些特征?再伪装也能一眼看出来?听北京西城大爷怎么说
Просмотров 559 тыс.
8:35
你家的陶瓷鍋特別沾?這幾招讓你用N年不用換
Просмотров 302 тыс.
37:32
МИЛЛИОН + ЗА МАЛЯРКУ СТАРОГО ОПЕЛЯ. БЛЕСТЯЩЕ, НО ОЧЕНЬ ДОРОГО.
Просмотров 628 тыс.